收藏 分销(赏)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2013).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5162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26 大小:6.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50843-2013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appraisal and reinforcement of building slope 2012-12-25 发布2013-05-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appraisal and reinforcement of building slope GB 50843-2

2、013 主编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3 年5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北京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8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8432013,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3、4.1.1、5.1.1、9.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2月

3、25日3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J8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边坡加固工程勘察、边坡工程鉴定、边坡加固工程设计计算、边坡工程加固方法、边坡工程加固、监测和加固工程施工及验收。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

4、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滩子口广厦城一号办公楼;邮政编码:400053)。4 本规范主编单位: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郑生庆陈希吕汤启明刘兴远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姚刚胡建林何平林文修周忠明王德华郭明田董勇叶晓明冉艺陈阁琳何开明周长安廖乾章王嘉琳方玉树张培文本规范主要审查人:郑颖人张苏民薛尚龄伍法权陈

5、跃熙钱志雄贾金青唐秋元康景文5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目次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 2.2 符号.4 3 基本规定.7 3.1 一般规定.7 3.2 边坡工程鉴定.7 3.3 边坡工程加国设计.8 4 边坡加固工程勘察.10 4.1 一般规定.10 4.2 勘察工作.10 4.3 稳定性分析评价.11 4.4 参数取值.12 5 边坡工程鉴定.14 5.1 一般规定.14 5.2 鉴定的程序与工作内容.145.3 调查与检测.18 5.4 鉴定评级标准.20 5.5 支护结构构件的鉴定与评级.22 5.6 子单元的鉴定评级.24 5.7 鉴定单元的鉴

6、定评级.25 6 边坡加固工程设计计算.276.1 一般规定.27 6.2 计算原则.27 6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6.3 计算参数.29 7 边坡王程加固方法.32 7.1 一般规定.32 7.2 削方减载法.32 7.3 堆载反压法.33 7.4 锚固加固法.34 7.5 抗滑桩加固法.36 7.6 加大截面加固法.37 7.7 注浆加固法.37 7.8 截排水法.39 8 边坡工程加固.42 8.1 一般规定.42 8.2 锚杆挡墙工程的加固.43 8.3 重力式挡墙及悬臂式、扶壁式挡墙工程的加固.44 8.4 桩板式挡墙工程的加固.45 8.5 岩石锚喷边坡工

7、程的加固.46 8.6 坡率法边坡工程的加固.47 8.7 地基和基础加固.47 9 监测.48 9.1 般规定.48 9.2 监测工作.48 9.3 监测数据处理.51 9.4 监测报告.51 10 加固工程施工及验收.53 10.1 一般规定.53 10.2 施工组织设计.53 10.3 施工险情应急措施.54 10.4 工程验收.55 附录A原有支护结构有效抗力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7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计算方法.56附录B支护结构地基基础安全性鉴定评级.61 附录C鉴定单元稳定性鉴定评级.64 本规范用词说明.66 引用标准名录.67 附:条文说明.的8 大鹏规

8、划:w w w.w 8 56.c o m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Symbols.2 2.1 Terms 2 2.2 Symbols 4 3 Basic Requirements.7 3.1 General Requirements7 3.2 Appraisal of Slope Engineering7 3.3 Slope Engineering Strengthening Design 8 4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lope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10 4.1 G

9、eneral Requirements10 4.2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lope10 4.3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Slope11 4.4 Values of Parameters12 5 Appraisal of Slope Engineering.14 5.1 General Requirements14 5.2 Procedures and Contents of Appraisal14 5.3 Investigation and Inspection.18 5.4 Appraisal Standards 20 5.5 Ap

10、praisal of Retaining Structure Components 22 5.6 Sub-system Appraisal 24 5.7 Appraisal of Appraisal Unit25 6 Slope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27 6.1 General Requirements27 9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6.2 Calculation Principle.27 6.3 Parameters for Calculation.29 7 Slope Engineering Strengthe

11、ning Method.32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32 7.2 Cut Unloading at Top of Slope.32 7.3 Back Loading at Toe of Slope.33 7.4 Anchoring Method.34 7.5 Slide-resistant Pile Method.36 7.6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R.C.37 7.7 Grouting Method.37 7.8 Cut-off and Draining Method.39 8 Slope Strengtheni

12、ng Engineering.42 8.1 General R吨uirements.42 8.2 Anchor Retaining Wall Strengthening.43 8.3 Gravity Retaining Wall.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 and Counterfort Retaining Wall Strengthening .44 8.4 Pile Retaining Wall Strengthening.45 8.5 Anchoring and Shotcreting for Rock Slope Strengthening.46 8.6 Slo

13、pe Ratio Method Engineering Strengthening.47 8.7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47 9 Monitoring of Slope Engineering.48 9.1 General Requirements.48 9.2 Monitoring.48 9.3 Monitoring Data Processing.51 9.4 Monitoring Report.51 10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 Slope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53 10.1

14、 General Requirements.53 10.2 Construction Design.53 10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10.3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Construction Hazards 54 10.4 Quality Acceptance.55 Appendix A Slope Stability Calculation Method with Effective Resistance of the Original Retaining Structure.56 Appendix B Safety Appraisal of

15、 Retaining Structure Foundation.61 Appendix C Stability Appraisal of Appraisal Unit.6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66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67 Addi tion:Explana tion of Provisions.69 11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1总则1.0.1 为了在既有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及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O.2 本

16、规范适用于岩质边坡高度为30m以下(含30m),土质边坡高度为15m以下(含15m)的既有建筑边坡工程和岩质基坑边坡的鉴定和加固。超过上述高度的边坡加固工程以及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加固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进行专项设计,采取有效、可靠的加固处理措施。1.0.3 软土、温陷性黄士、冻土及膨胀土等特殊性岩土和侵蚀性环境以及地震区、灾后的建筑边坡工程的鉴定和加固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1.O.4 既有建筑边坡工程的鉴定及加固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建筑

17、边坡building slope 在建筑场地或其周边,由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筑物安全或稳定有影响的自然斜坡。本规范中简称边坡。2.1.2 既有边坡工程existing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 整体或部分已建成的建筑边坡工程。2.1.3 边坡工程鉴定appraisal of existing building slope engi-neenng 对既有边坡工程的安全性、正常使用性等进行的调查、检测、分析验算和评定等一系列活动。2.1.4 既有边坡工程加固strengthening of existing building slop

18、e engineering 对既有建筑边坡工程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等措施,使其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2.1.5 边坡加固工程勘察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lope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边坡鉴定与加固前,针对既有边坡工程进行的岩土工程勘察活动。2.1.6加固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working life for strengthe ning of existing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 正常条件下既有建筑边坡工程或支护结构、构件加固后无需重新进行检测、鉴定即可按其

19、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2.1.7 目标使用年限target working life 既有边坡工程期望使用的年限。2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2.1.8 检测inspection 为评定施工质量或性能等实施的检查、测量、试验和检验活动。2.1.9 鉴定单元appraisal unit 根据被鉴定边坡工程的支护结构体系、构造特点、结构布置、边坡高度和作用大小等不同所划分的可以独立进行鉴定的区段,每一区段为一鉴定单元。2.1.10 子单元sub-system 鉴定单元中根据组成支护结构的不同形式所细分的基本鉴定单位。2.1.11 构件member 支护结构中可以进一步细分的基本

20、受力单位。2.1.12 锚杆anchor 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柬作杆体材料时,也可称为锚索。本规范中除特殊注明外,锚杆为锚杆和预应力锚索的总称。2.1.13 削方减载法cut unloading at top of slope 通过清除建筑边坡推力区的岩土体达到减少边坡推力,使加固后的既有建筑边坡工程满足预定功能的一种加固法。2.1.14 堆载反压法back loading at toe of slope 通过在既有边坡工程坡脚堆载反压,使加固后的既有边坡工程满足预定功能的一种加固法。2.1.15 抗滑桩加固法slide-resistant pile method

21、 通过设置抗滑桩,使加固后的既有边坡工程满足预定功能的一种加固法。2.1.16 加大截面加固法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R.C 加大原结构或构件的截面面积或增配钢筋,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的一种加固法。2.1.17 锚固加固法anchoring method 3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通过设置锚杆及传力结构,使加固后的既有边坡工程满足预定功能的一种加固法。2.1.18 注浆加固法grouti昭method通过对岩土体进行注浆处理,改变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使加固后的既有边坡工程满足预定功能的一种加固法。2.1.19 截排水法

22、cut-off and draining method 通过设置或改造截、排水系统,使加固后的既有边坡工程满足预定功能的一种加固法。2.2符口可,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Ei第i计算条块与第i十1计算条块单位宽度水平条间力;En-第n条块单位宽度剩余水平推力;G、Gi滑体、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重力;Gt,、Gbi滑体、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附加竖向荷载;Mi 第i计算条块与第i十1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对坐标原点的)条间力矩;M卢一一第n条块单位宽度(对坐标原点的)剩余力矩;Pi 第i计算条块与第i+l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剩余下滑力;P 第n条块单位宽度剩余下滑力;Q、Qi-一滑体、第z计算条块单位宽

23、度水平荷载;R、Ri一滑体、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抗滑力;RN 新增支护结构或构件的抗力;R。、R滑体,第i计算条块所受单位宽度有效抗力;S支护结构上的外部作用效应;T、Ti一一滑体、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下滑力;4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U、Ui滑面、第i计算条块滑面单位宽度总水压力;V 后缘陡倾裂隙单位宽度总水压力;Yi 第z计算条块与第i+l计算条块单位宽度竖直条间力。2.2.2 材料性能参数c、Ci滑面、第i计算条块滑面蒙古聚力;伊、伊z滑面、第i计算条块滑面内摩擦角;YW 水重度。2.2.3 几何参数H一一建筑物的高度或边坡

24、高度;hw、儿,儿,i-l后缘陡倾裂隙充水高度,第i及第i-l计算条块滑面前端水头高度;L、Li滑面、第i计算条块长度;工第i计算条块重心横坐标;Xgi 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竖向附加荷载作用点横坐标;工阳,Yni一一第i计算条块滑面中点横、纵坐标;Yqi一-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水平荷载作用点纵坐标;凡,Yri 第i计算条块有效抗力作用点横、纵坐标;、z滑体、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有效抗力倾角;0、Bi一滑面、第i计算条块倾角。2.2.4 计算系数Fs、F,边坡抗滑、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Fst一整体稳定安全系数;z一-计算条块号,从后方起编;n 条块数量;ZFz 第i计算条块与第z十l计算条块垂直

25、分界面到滑面前端的相对水平距离,是到滑面前端5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的水平距离与滑面前后端之间水平距离的比值;。一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SL 新增支护结构或构件的抗力发挥系数;第i计算条块剩余下滑推力向第i十1计算条块的传递系数。2.2.5 鉴定评级6 人、民、c-子单元正常使用性等级;A陋、民、Css-一鉴定单元正常使用性等级;A川Bsu、Csu,Dsu-鉴定单元安全性等级;Au、Bu、Cu、Du一二子单元安全性等级;as、hs、Cs一一一构件正常使用性等级;au、hu、Cu、du构件安全性等级。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

26、.1.1 既有边坡工程的加固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相关规定。3.1.2 与支护结构配合使用的泪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或构件的加固技术、裂缝修补技术、锚固技术和防锈技术以及加固材料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和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等的有关规定。3.1.3 加固后的边坡工程应进行正常维护,当改变其用途和使用条件时应进行边坡工程安全性鉴定。3.1.4 既有边坡工程鉴定、加固设计、施工、监测、监理和验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3.2 边坡工程鉴定3.2.1 边坡工程鉴定适

27、用于建筑边坡工程安全性、正常使用性、耐久性和施工质量等的鉴定。3.2.2 边坡工程鉴定应明确鉴定的对象、范围和要求。鉴定对象应由委托单位确定,可将建筑边坡工程整体作为鉴定对象,也可将鉴定单元、子单元或构件作为鉴定对象。3.2.3 当边坡工程遭受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后需进行特殊项目鉴定时,特殊项目鉴定评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2.4 鉴定对象的目标使用年限,应根据边坡工程的使用历史、当前的工作状态和今后的使用要求确定。对边坡工程不同鉴定单元,根据其安全等级可确定不同的目标使用年限。7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3.3 边坡工程加固设计3.3.1 下列情况的边坡工程应

28、进行加固设计:1 边坡出现失稳迹象、支护结构及构件出现明显开裂及变形的边坡工程;2 使用条件有重大变化或改造可能影响安全的边坡工程;3 遭受灾害及已发生安全事故的边坡工程;4 经鉴定确认应进行加固的边坡工程;5 支护结构出现严重腐蚀的边坡工程。3.3.2 边坡加固工程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1 边坡工程的鉴定报告;2 边坡工程原有设计和施工竣工资料;3 边坡加固工程的勘察报告;4 边坡工程周边建筑物、管线等环境资料;5 现有的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条件及类似工程加固经验等资料;6 委托方提供的边坡加固工程设计任务书。3.3.3 边坡加固工程安全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

29、330的规定确定。当边坡的使用条件和环境发生改变,使边坡工程损坏后造成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发生变化时,加固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应作相应的调整。3.3.4 边坡加固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 边坡加固后的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边坡工程服务对象的使用年限;2 当支护结构采用植筋、碳纤维布加固时,应按30年考虑;到期后若重新鉴定认为其工作正常,仍可继续延长使用年限。3.3.5 对使用粘结方法或掺有聚合物加固的支护结构或构件,尚应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检查的时间可由设计单位确定,但第一次时间不应超过10年。8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3.3.6 边坡工程的加固方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30、1 边坡加固设计应综合考虑边坡工程的鉴定报告、勘察报告、加固目的、加固设计的可靠性及预期效果、施工难易程度和条件、对邻近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工期和造价等因素,进行全面的技术及经济分析后确定合理的加固设计方案;2 依据鉴定报告,加固方案设计应考虑合理利用原有支护结构的有效抗力;3 边坡加固范围应根据鉴定结果及设计分析确定,可对边坡工程整体、区段、支护结构或构件、以及截、排水系统进行加固处理,但均应考虑边坡工程的整体性及加固部分与邻近建筑物的相互影响;4 边坡加固工程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更换;适修性差的边坡工程不应进行加固;5 边坡加固工程设计应考虑景观及环保要求,做到美化环

31、境,保护生态。3.3.7对加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大变形或塌滑的边坡工程,应在设计文件中规定,先实施临时性的预加固及采取其他有效、安全的措施后,再实施永久性加固措施。3.3.8 下列既有边坡工程加固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1 超过本规范适用高度的边坡加固工程;2 边坡工程塌滑影响区内有重要建筑物、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加固工程;3 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对边坡加固施工扰动较敏感的边坡加固工程;4 己发生严重事故的边坡加固工程;5 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边坡加固工程。9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4 边坡加固工程勘察4.1一般规定4.1.1 既有边坡工程加固前应进行边坡加固工程勘察。4

32、.1.2 既有边坡加固工程勘察应在充分利用既有边坡工程勘察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并对己有的资料进行必要的验证。4.1.3 既有边坡加固工程勘察时应根据边坡特点、破坏情况、边坡工程鉴定要求和加固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4.1.4 既有边坡加固工程可直接进行详细阶段勘察。4.1.5 边坡加固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在查明边坡工程的变形、开裂及破坏原因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2 提供边坡稳定性、变形验算、边坡工程鉴定和加固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3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提出稳定性结论;4 提出边坡工程加固处理措施和监测方案建议。4.2勘察工作4.2.1 边坡

33、加固工程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 气象、水文资料,特别是雨期和暴雨强度等资料;2 场地己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3 既有边坡工程的相关资料;4 附有坐标和地形的边坡工程平面图等;5 邻近建筑物、地下工程和管线等环境资料。4.2.2 边坡加固工程勘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有关规定外,尚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10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1 边坡岩土体与支护结构变形特征及其成因;2 边坡岩土体及岩体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3 场地的地下水类型、水位、水量、补给、排泄条件和动态变化,岩土层的透水性,地下水

34、出露情况等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4.2.3 边坡加固工程勘察于段和勘察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边坡加固工程勘察宜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的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有关规定;2 勘察工作布置应根据边坡工程的勘察等级和已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结合搜集的已有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等资料,适当补充勘探孔、原位测试;对于勘察等级为甲级的边坡工程,其勘探布孔应适当加密,必要时,采取现场剪切试验确定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3 勘探工作宜采用钻探、坑(井)探和槽探等方法。4.3 稳定性分析评价4.3.1 边坡加固工程的稳定性分析评价应在充分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35、根据边坡岩土类型、可能破坏形式和支护结构特征以及支护结构作用等进行稳定性评价。4.3.2边坡加固工程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应先进行定性评价,后进行定量评价。边坡加固工程的稳定性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有关规定。4.3.3 当原支护结构对边坡稳定性起有利作用时,边坡工程稳定性验算应考虑、其有效抗力。原支护结构的有效抗力应根据边坡工程破坏模式、变形、破坏情况和地区工程经验确定。4.3.4 存在原有支护结构有效抗力作用时的边坡稳定性可按本规范附录A提供的方法进行计算。其他情况的稳定性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和建筑边坡11

36、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有关规定。4.3.5 滑动面为圆弧形和折线形时,应在滑面倾角明显变化处、滑面与水位线相交处、滑面强度指标变化处、地下水位线倾角明显变化处、地形坡角明显变化处、地形线与河(库)水位线相交处、地面荷载明显变化处等处进行计算条块分界点的划分;计算条块数量应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4.3.6 对存在多个滑动面的边坡工程,应分别对各种可能的滑动面进行稳定性验算分析,并取最小稳定性系数作为边坡工程稳定性系数。对多级滑动面的边坡工程,应分别对各级滑动面进行稳定性验算分析。4.3.7 边坡抗滑稳定状态应分为稳定、基本稳定、欠稳定和不稳

37、定四种,可根据边坡抗滑稳定系数按表4.3.7确定。表4.3.7既有边坡工程稳定状态划分1.05F,GB 50367和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的有关规定。31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7 边坡工程加固方法7.1一般规定7.1.1 既有边坡工程加固方法可分为削方减载法、堆载反压法、锚固加固法、抗滑桩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注浆加固法和截排水法等。也可采用当地成熟、可靠、有效的其他加固法。7.1.2 本章中的加固方法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原有支护结构及构件有局部损坏时,应对损坏的支护结构及构件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加固处理;2 根据边坡工程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排水、

38、防渗措施以及植被绿化等措施;3 当边坡工程变形引发坡顶建筑物变形或开裂时,应对坡顶建筑物实施监测和加固。7.1.3 本章中各类加固方法的设计及构造要求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规定。7.2 削方i威载法7.2.1 削方减载法主要用于边坡整体稳定性及支护结构稳定性等不满足要求时的加固。7.2.2 下列情况不宜采用削方减载法:1 削方后可能危及邻近建筑物及管线等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时;2 元抗滑地段、削方减载不能使边坡工程达到稳定时;3 对牵引式斜坡或膨胀性土体的边坡工程。7.2.3 削方减载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削方量应根据边坡工程及支护结构的整

39、体和局部稳定性32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验算确定;2 削方应在推力段范围内执行;3 削方减载不应产生新的不稳定边坡;4 削方应距已有的邻近建筑物基础有定的安全间距;不得危及邻近建筑物、管线及道路等的安全及正常使用;5 有条件时宜尽量削减或分阶削减不稳定岩土体,降低不稳定或欠稳定部分的边坡高度。7.2.4对削方减载后形成的边坡可采用坡率法、支护及坡面防护等进行处理,并应符合F列规定:1 对削方减载后形成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适宜的支护结构进行处理;2 削方减载后形成的边坡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坡面防护;3 削方边坡表面防护形式应根据其岩土情况、稳定性、使用要求及周边

40、环境条件等,可采用混凝土或条石格构护坡、干砌片石或浆砌块石护坡、喷射混凝土及植被绿化等措施,坡顶宜设置截水沟,坡脚宜设置护脚墙并设置排水沟。7.2.5 削方减载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分段施工长度,并隔段施工;2 开挖应先上后下、先高后低、均匀减重;3 开挖后的坡面应及时进行防护及排水处理;4 不应因施工开挖形成不稳定的斜坡;5 开挖士体应及时运出,不得对邻近边坡形成堆载或因临时堆载造成新的不稳定边坡。7.3 堆载反压法7.3.1 堆载反压法主要用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稳定性等不满足要求时的加固。7.3.2 堆载反压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堆载反压量应根据拟加固边坡的整

41、体稳定性及支护结构33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的稳定性验算确定;2 反压位置应在抗滑段和边坡坡脚部位;3 堆载反压不应危及邻近建筑物及管线等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不应对邻近的边坡带来不利影响;4 堆载反压加固材料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可采用岩土体、条石、沙袋或混凝土等;5 堆载反压体应与被加固的坡体紧密接触,保证能提供有效的抗力;当采用土体进行堆载反压时,土体应堆填密实;当为永久性加固时,土体的密实度不宜低于0.90;采用毛条石反压时应错缝浆砌搭接;6 堆载反压的地基稳定性、承载力及变形应满足要求;7 堆载反压不应堵塞挡墙前缘的地下水渗水、排水通道。7.3.3 当应急抢险堆

42、载反压的土体不满足永久性加固要求时,应采用换填、碾压或注浆加固法等进行处理。7.4 锚固加固法7.4.1 锚固加固法适用于有锚固条件的边坡整体稳定和支护结构抗滑移、抗倾覆、支护结构及构件承载力等不满足要求时的加固。7.4.2 下列情况的边坡工程宜优先采用锚固加固法:1 高大的岩质边坡或锚固段土质能满足锚固要求的土质边坡;2 各类锚杆边坡工程;3 变形控制要求较高的边坡工程;4 无放坡条件或因施工扰动使边坡稳定性降低较大的边坡工程;5 抗震设防烈度较高地区的边坡工程。7.4.3 下列情况的边坡工程不应采用锚固加固法:1 软弱士层的边坡工程;2 岩土体对钢筋和水泥有强烈腐蚀作用的边坡工程;34 大

43、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3 经锚固处理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士质边坡;4 锚杆非锚固段为欠固结的新填土、高度较高及竖向压缩变形较大的边坡工程。7.4.4 锚固加国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新增锚杆的承载力、数量及间距应根据边坡整体稳定性、支护结构抗滑移、抗倾覆稳定性、支护结构及构件的强度等计算确定,并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2 锚杆的布设位置及方位应根据边坡潜在的破坏模式、支护结构抗滑移、抗倾覆和构件强度等要求确定,并考虑、边坡作用力分布形态;3 新增锚杆与原支护结构中的锚杆间距不宜小于1m,且应将锚固段错开布置,或改变锚杆的倾角或水平方向角;新增锚杆锚固段起点应从原锚杆锚固段的

44、终点开始计算,且应穿过己有滑裂面或潜在滑裂面不小于2m;4 锚杆外锚头处的传力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7.4.5 锚固加固法中锚杆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应力锚杆宜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元粘结钢绞线等易于调整预应力值的锚固体系;2 新增锚杆的锁定预应力值宜为锚杆拉力设计值;当被锚固的支护结构位移控制值较低时,预应力锚杆的锁定预应力值可为锚杆拉力设计值的75%90%;3 锚杆防腐和其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有关规定。7.4.6 原有锚杆外锚头出现锈蚀或保护层开裂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修复。7.4.7 锚固加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水钻成孔法施工可

45、能引发边坡变形增大、稳定性降低时,应改用干钻成孔法施工;2 锚杆施工时,不应损伤原支护结构、构件和邻近建筑物基础;35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3 预应力锚杆张拉顺序应避免相近锚杆相互影响,并应采用分级张拉到位的施工方法;4 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原支护结构及构件的变形,防止预应力张拉对其造成危害。7.5 抗滑桩加固法7.5.1 抗滑桩加固法适用于边坡工程及桩板式挡墙、重力式挡墙等支护结构加固。7.5.2抗滑桩可与预应力锚杆联合使用,并与原有支护结构共同组成抗滑支护体系。7.5.3 抗滑桩加固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滑桩设置应根据边坡工程的稳定性验算分析确定;2 边

46、坡岩土体不应越过桩顶或从桩间滑出;3 不应产生新的深层滑动;4 用于滑坡治理的抗滑桩桩位宜设在滑坡体较薄、锚固段地基强度较高的地段,应综合考虑其平面布置、桩间距、桩长和截面尺寸等因素;5 用于桩板式挡墙、重力式挡墙加固的抗滑桩宜紧贴墙面设置。7.5.4 抗滑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前应作好场地地表排水。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工程宜避开雨期施工,必要时宜采取堆载反压等增强边坡稳定性的措施,防止变形加大;2 抗滑桩施工应分段间隔开挖,宜从边坡工程两端向主轴方向进行;3 滑坡区施工开挖的弃渣不得随意堆放在滑坡体内,以免引起新的滑坡;4 桩纵筋的接头不得设在士石分界处和滑动面处;5 桩身混凝土宜连续灌

47、注,避免形成水平施工缝。7.5.5 抗滑桩设计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36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7.6 加大截面加固法7.6.1 加大截面加固法适用于下列支护结构、构件及基础的加固:1 重力式挡墙墙身、墙下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2 桩板式挡墙挡板;3 锚杆挡墙胁柱、胁梁及挡板;4 悬臂式挡墙和扶臂式挡墙的钢筋混凝土构件。7.6.2 支护结构及构件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时,加固后支护结构及构件的抗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氓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和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的有关规定。7.6.3 支护结构基础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时,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48、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的有关规定。7.7 注浆加固法7.7.1 注浆加固法适用于砂土、粉土、蒙古性土、人工填土等土体地基加固、岩土边坡坡体加固、抗滑桩前土体加固及提高土体的抗剪参数值。7.7.2 注浆加固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注浆质量指标和注浆范围应根据边坡工程特点和加固目的,结合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确定;2 应考虑注浆过程对边坡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3 应根据边坡加固的要求,选择注浆材料、注浆方法;以提高岩土体抗剪参数为主时,可采用以水泥为主剂的浆液;以防渗堵漏为主时,可采用薪土水泥浆、站士水玻璃浆等浆液;孔隙较大的砂砾石层和裂隙岩层,可采用渗透注浆法;霜性土层可采用劈裂注

49、浆法;4 注浆设计前宜进行室内浆液配比试验和现场注浆试验,37 大鹏规划:w w w.w 8 56.c o m确定浆液的扩散半径、注浆孔间距及布置等设计参数和检验施工方法及设备;也可根据当地类似工程的经验确定设计参数;5 注浆孔可采用等距布孔、梅花形布置;渗透性较好的砂性土层,注浆孔间距可取1.Om 2.Om;蒙古性土层可取O.8m 1.5m;6 渗透注浆的注浆压力不应超过注浆点处覆盖层士体的自重压力与外加荷载压力之和;7 注浆加固地基时,注浆孔布孔范围超过基础边缘外宽度不宜小于基础宽度的一半,且大于地基有效持力层宽度,注浆加固深度不应小于地基有效持力层深度;8 注浆加固边坡时,注浆范围应深入

50、滑动面以下;当支护结构被动士压力区采取注浆加固时,注浆范围应深入被动土压力滑裂面以下,但不宜超过支护结构底部。7.7.3 注浆加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选择注浆方法时,应考虑岩土的类型和浆液的凝胶时间;2 施工时要随时根据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反应调整注浆压力,不能出现因压力过大而导致支护结构或边坡变形过大;3 注浆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注浆试验,通过监测数据反馈分析优化注浆参数;注浆区域较大或地质条件复杂时,注浆试验不应少于3处;试验孔均可作为施工孔利用;4 注浆时应遵守逐渐加密的原则,加密次数视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而定;5 软弱破碎、竖向裂隙发育、容易串冒浆的岩土层,宜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