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邱园介绍精品文档目录一、研究价值二、邱园简介三、邱园园林历史四、邱园园内馆区:a.花园 b.温室园 c.植物进化馆五、富有特色的规划六、风格独特的建筑七、布置合理的专类园区八、邱园里中国元素摘要:邱园的建造时期正是英国风景园盛行之际,而且,又处于欧洲园林追求东方趣味的热潮之中,加上十分崇拜中国园林的造园家威廉.钱伯斯的多年经营,使邱园成为这一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从邱园的研究价值、园林历史、园内馆区、富有特色的规划、风格独特的建筑、布置合理的专类园区、邱园里的中国元素等多个方面洞察邱园,了解邱园。关键词:历史 规划 园区 建筑 中国元素一、研究价值1、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欧洲造园系统时,不
2、难发现,在近代,英国的造园活动成了欧洲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分水岭,使它对欧洲,乃至世界园林景观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直至今天仍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对英国英国风景园进行全面研究,掌握其造园精髓,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国园林,为现代的园林建设起到借鉴作用。而邱园是英国风景园的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2、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植物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于集中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草木花卉,被誉为“活的植物标本馆”,为都市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球有不少闻名遐迩的植物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可以算是英国皇家植物园,通常被称作“丘园”。 二、邱园简介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是世界上最知名
3、的植物园之一,是第2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植物园,她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优美的景观,还拥有丰富的植物、合理的规划。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邱园将景观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形成了各专类园区布置合理、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建筑风格新颖独特、道路交通方便快捷、游览服务周到完善的体系。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经过250年的建设,形成了合理的规划布局,门区设置方便游人,3条透景线和4条景观路构成了游览的骨架系统。通过地形改造,形成疏林草地与湖、池、山、谷相结合的景观效果。各专类园布置合理,设计精巧,富有特色,自北向南由规则式花园向自然式种植的树木区和自然保护区过渡。40座国家级保护建筑经过保护与恢复,风采
4、犹存,并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称号。邱园的建造时期正是英国风景园盛行之际,而且,又处于欧洲园林追求东方趣味的热潮之中,加上十分崇拜中国园林的造园家威廉.钱伯斯的多年经营,使邱园成为这一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是在其固有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在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在各种文学艺术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园林形式和风格,对以后的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园林形式颠覆了欧洲传统的园林风景构图和园林文化,它以大自然为模仿的素材,用绘画的原理进行构图,但不单纯地以绘画作为造园的蓝本,而是再现自然风景的和谐和优美。在社会文化的层面上,它的出现,代
5、表着新兴阶级步入社会的主流阶层,即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思想和情趣成为社会审美思想的主流,以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取代对人工造景的欣赏。英国风景园的产生,不仅仅表现为一种新的园林造景形式的出现,同时也喻示着旧的历史时代的终结。它如同西方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一样,对西方乃至全世界园林文化发展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且奠定了近现代的原来你发展的方向。威廉.钱伯斯简介:威廉钱伯斯勋爵(SirWilliamChambers,1723年1796年),苏格兰建筑师、造园家,1723年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740年至1749年间,威钱伯斯在瑞典东印度公司工作期间,曾多次往中国旅行,研究中国建筑和中国园林艺术。1749
6、年到法国巴黎学习建筑学,随后又到意大利进修建筑学五年。1755年返回英国创立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后被任命为威尔斯亲王的建筑顾问,为威尔斯王妃奥古思塔在伦敦西南的丘园建造中国式塔、桥等建物。1757年钱伯斯出版的中国房屋设计是欧洲第一部介绍中国园林的专著,对中国园林在英国以至欧洲的流行起重要作用。邱园平面图三、邱园历史邱园的正式名称为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邱园的历史可追溯到1759年,那时乔治二世与卡洛琳女王之子威尔士亲王的遗孀奥古斯塔派人在所住庄园中建立了一座占地仅3.5公顷的植物园。这便是最初的邱园。到1840年,邱园被移交给国家管理,并逐步对公众开放。以后
7、,经皇家的三次捐赠,到1904年,邱园的规模达到了121公顷。18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大英帝国,经济急速发展,以纺织业为主,通过贸易等使英国获得了巨额财富,一时间财源滚滚而来。作为首都的伦敦更显活力四射、独领世界文化、经济的潮流。兴建于这一时期的博物馆、植物园正是其国力、视野的展现。1753年大英博物馆开馆,1759年皇家植物园建园,二者前后仅相差六年。1937年后经过维多利亚女王的鼎盛时期,英国以在殖民地获得的巨大利益为基础,收集了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遗产文物、奇花异草,填充或移植到博物馆与植物园当中,使邱园逐渐占据了世界一流的地位。 四、园内馆区:1.花园 2.温室园 3.植物进化馆园内馆区总
8、体情况:邱园内设有26个专业花园和6个温室园,其中包括水生花园、树木园、杜鹃园、杜鹃谷、竹园、玫瑰园、草园、日本风景园、柏园等。园内还有与植物学科密切相关的设施,如标本馆、经济植物博物馆和进行生理、生化、形态研究的实验室。此外,邱园还有40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物。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和进步,邱园已经从单一从事植物收集和展示的植物园成功转型为集教育、展览、科研、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4.1、花园玫瑰园建于1923年,每年的6月至8月,园中的玫瑰正处于盛花期,花团锦簇,色彩缤纷,花朵香气扑鼻,令人沉醉,因此是植物园中的一个主要景区。草园建于1982年,现在种植的草的种类有550种之多,并且数量
9、还在不断增加。在草园,初夏时可见的多为一年生的谷类和草,在秋冬季可见多年生的草。草园被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装饰陈列区,一个是资料区。竹园创造了竹类植物的多样化展示形式,适合四季参观,展示了120多种竹子,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日本甚至美洲大陆。 4.2、温室园4-2-1.棕榈室(Palm House):1848年,英国正值国力鼎盛之时,在优美宁静的皇家植物园里,作为英国人战利品搬运而来的热带棕榈树被安置进了一座通体透明的“宫殿”。这就是游客进门后看到的第一个温室“棕榈室”。棕榈室建于18441848年,是邱园里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维多利亚时代玻璃钢结构的建筑。这里是棕榈科植物多
10、样性展示中心,温室里创造了与热带雨林相似的气候条件,展示了974种植物,分为非洲、美洲和澳洲植物展区。这里保存的棕榈类植物中有四分之一在野生环境下已经濒临灭绝,是热带地区的活化石。在棕榈室的地下层面为海洋动植物陈列室,分别呈现了四种重要的海洋自然环境以及身在其中的鱼类、珊瑚、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展现了海洋环境中植物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4-2-2.温带植物温室(Temperate House)邱园最大的温室,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温室,是现存的最大的维多利亚时代玻璃钢结构建筑,面积4880平方米,是棕榈室的两倍。分别于 18591863年、18951897年两个阶段建成,展示了1666种亚热带
11、植物。展示的内容按地理分布布置:北翼展示亚洲温带植物;北边八角亭展示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植物;南边八角亭展示南非石楠属植物和山龙眼科植物;南翼展示南地中海和非洲植物;中部展示高大的亚热带树木和棕榈植物。温室中也有许多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如茶和各种柑橘类植物等。4-2-3.高山植物温室(Alpine House) 邱园最小的温室,1981年建成,展示体型矮小、结构精致独特的高山植物,多原产于阿尔卑斯山脉附近。 4-2-4.睡莲温室(Water Lily House) 邱园历史建筑之一,建于1852年,位于棕榈室附近,专门为栽培大王莲而设计。面积226平方米,中央圆形池塘直径达36英尺,玻璃墙由
12、长方形玻璃镶嵌而成。园内除了种植多个睡莲品种外,也展示部分葫芦科植物和热带食虫植物。睡莲是邱园中最湿热的一个温室,春、夏、秋季开放,冬季闭馆。 4.3.植物进化馆 (Evolution House)露天馆区展示植物的进化过程,从4万亿年前的无生命的不毛之地时代开始,到6亿年前第一个植物出现海藻,到4.5亿年前陆地植物的繁荣。馆区重点展示了陆地植物出现后的三个阶段:志留纪、石炭纪和白垩纪。 五、富有特色的规划英国风景园的特点是以发挥和表现自然美出发,园林中有自然的水池,略有起伏的大片草地,在大草地中种植孤植树或树丛、树群成为一景。道路、湖岸、林缘线均采用自然圆滑曲线。小路多不铺装,任由行人漫步或
13、作运动场。对人工痕迹和园林界墙均以自然景物作隐蔽处理,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过渡手法。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多以花卉为主题,并注重园林建筑小品的点缀和装饰。邱园自建园起就一直注重合理规划,在250年的发展历程中面积不断扩大,专类园和温室建筑不断发展,道路游览系统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不断创新,铸就了其在世界植物园的领先地位。5.1游览入口邱园呈长方形,南部为保护区,西部紧靠泰晤士河,东部毗邻大道,北部为邱绿地,除了南侧保护区无入口外,北侧建有主大门,西侧建有布伦特福特们,东侧建有维多利亚门等入口,形成乘车、乘船、乘地铁等交通工具来园餐馆都非常便捷的系统。其中有主大门,维多利亚门,
14、布伦特福特门、狮门。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各个游览入口。主大门根据伯顿的设计于1846年建成,位于邱绿地上,是驾车来园游客的主入口。中间为车辆通行的双山铁艺门,两侧为行人通过的校门,雕刻的波特兰石柱配上17实际詹姆士一世时期流行的铁艺,雕花纹饰和皇室徽章,古朴而高贵。维多利亚门市离邱园地铁站最近的一个门,公共汽车也在此停靠,是有人通行量最大的门,于1889年英国女王生日当天正式开放。布伦特福特门是1847年开放的入口,当时主要供游人从泰晤士河乘船出行,直至现在仍有从威斯敏斯特至汉普顿王宫的游船载邱园码头靠岸,一些骑自行车沿泰晤士河游览的人员也能经此门进入。狮门于1845年建成,门框上方坐立着一头石狮
15、,是乔治四世于1821年下令制作并安放在邱绿地的门房屋顶上的雕件,后移过来的。此外还有1868年建成开放的坎伯兰门,有少量乘坐公交汽车的游客可以由此进入。5.2绿色透景线邱园有3条宽阔深长的透景线,即中国塔透景线、塞恩透景线和雪松透景线,它们构成首尾相连的三角形,形成参观游览的骨架系统,有人能很方便地通过这些透景线到达参观景点。透景线为宽阔的草坪大道,两侧为各种高大的乔木,游人既可以徜徉在草坪上享受温暖的阳光,也可以行走在林荫下躲避酷日。透景线采用草坪铺地,避免了硬质铺装给人带来的城市化感,让人有亲近自然之感,人们可以从透景线随意餐馆就近的景点,是组织步行游览的有效手段。中国塔透景线是奈斯菲尔
16、德和伯顿规划的主要轴线之一,长850m,从中国塔经过温带温室到棕榈温室是游览东部地区的主要路线,轴线路两侧混合种植着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树,形成步移景异的框景。塞恩透景线1200m,从棕榈温室经过湖区到泰晤士河边,草坪大道两旁种植橡树、水青冈等乔木,在轴线端点可看到泰晤士河水潮涨潮落的景象,并将河对岸的塞恩别墅及农庄作为借景,延长了透景线视距雪松透景线是1871年由约瑟夫。胡克制定,从中国他穿过树林区至泰晤士河边,沿路树种丰富,植物群落景观各异,是游览南部树木区的主要路线。5.3景观路除了透景线,邱园还有几条著名的景观道路,以布罗德路最为宽阔,四季花卉不断变化,景色迷人。冬青路、山茶路四季常绿
17、,最适合秋冬季和冬春季观赏,樱花路则在春季最为绚丽。布罗德路在伯顿1845年规划设计的邱园轴线上,由主入口通向棕榈温室,轴线两侧是高大的大西洋雪松和北美鹅掌楸,还布置有杜鹃花及各种时令花卉,是人们从主入口经柑橘馆到棕榈温室的必经之路。冬青路因路两侧栽种大量冬青树而得名,冬青是常绿植物,品种繁多,有金叶、金边、金心、银边等品种,球技届满红色或黄色的果实,经冬不落,是圣诞节装饰的极好材料,也是欧洲园林中的常见植物,运用冬青作为行道树成为邱园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路旁还种植了球技开花的美丽番红花和冬季开花的黄花兔葵,为冬青路在球技和冬季增添了富于变化的色彩。樱花路以樱花而得名,樱花树下种植的球根花卉,
18、使春景大为增色。山茶路一路两侧成片种植的山茶而得名,是冬春季节赏花的重要道路。除了透景线、景观路外,还有各种次级道和小路,次级道路多用砂石辗压而成,透水性强,且与周围环境协调。不少林下小路采用粉碎的树皮铺成,不仅环保、降温,而且透水透气。在自然保护区和树木区,还用草坪修剪机开辟草地小径,供游人穿行,通过调整位置,有利于植物自然更新,避免行人长期踩踏后土壤过分板结。通过沥青路、砂石路、树皮路、草坪路、草地路的铺建,形成不同等级、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道路系统。5.4地形改造球员为泰晤士河冲积地,地域平坦开阔,树木区形成了树林草地的景观。为使地形富于变化,进行了挖湖造山和地形改造工程。通过湖区开挖,
19、将泰晤士河水引入园区,增添了大片水域,成为游客欣赏水晶之处,也是大批水鸟的栖息所。棕榈温室前开挖成面积达1h平方米的池塘,衬托出周围棕榈温室和博物馆的外形,挖出的土方用于堆山建廷,丰富了景观层次。树木区西侧建成杜鹃谷,形成西高东低的山谷,能有效阻挡沿泰晤士河侵袭而来的冬季寒流,形成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为杜鹃花和朱磊提供温暖的小气候。小BI谷内植被茂密,地形起伏,形成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组合的群落景观。六、富有特色的建筑邱园有40余座古老而富有特色的建筑,其中温室建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邱园对这些历史遗产不断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并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6.1建筑代表邱宫
20、是邱园最古老的建筑,于1632年建成,为4层红砖瓦房。后花园建有亭台、雕塑和水景,栽培着各种食用、药用和香花植物。夏洛特别墅是邱园里另一座皇室度夏的场所,是1761年夏洛特女王与乔治三世结婚是的礼物,与邱宫的繁华风格有所不同,别墅仅有2层,采用粗转作墙,麦秆铺顶,屋内红砖铺地,大理石的壁炉,显得非常古朴。别墅掩映在桦树、杜鹃的丛林中,益显清幽,林下的蓝钟花更为别墅增加了野趣。柑橘馆是钱伯斯设计的大型古典建筑之一,最初是作为种植柑橘的温室,但由于光线太弱,未能如愿。现在柑橘馆已改建成为咖啡馆,使这座造型优美的古建筑真正发挥了作用。6.2棕榈温室的建筑特色邱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棕榈温室这座建成于18
21、48年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温室高20m,面积2 248m 线条流畅别具特色。风景园林师奈斯菲尔德将其放在赛恩透暴线和中国塔透景线的交汇处,位置明显人们在很远处就能发现它。建筑师伯顿将温室建在水边以求在水中有优美的倒影。为追求视觉效果和保证温室内部排水通畅,整个温室地基被抬高1m锅炉被安放在地下室,烟囱 悭立在池塘对岸150m远处的意大利式钟楼中。由于棕榈温室是一级保护建筑所发维修都非常慎重既要不破坏原有风貌又要将现代科技融人其中。温室周围绿篱环绕,宽阔的草坪和圈案式栽植的花坛花卉使温室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成为游客必去之所。6.3温带温室的建筑特色温带温室位于棕榈温室至中国塔的透景线上,始建于18
22、59年由中央区、南区 北区等5部分组成,经过分期施工于1899年完工,历对40十春秋。它是邱园目前最大的温室长180m宽42m总面积4 800m 高19m整个地基抬高2m地下有6个能容纳54万L水的大水箱,用来收集雨水,并回收利用 1974年进行维修由于是一级保护建筑,在进行详细分析后按照伯顿最初的设计方案进行修复并重新进行了种植,于1982年再次对外开放与棕榈温室不同。温带温室是用采栽培展示亚热带植物,这些植物来自亚洲、美洲、澳大利亚、南非、地中海等世界各地其中最高的是智利酒椰自1846年引种栽培,至今已高迭17m 还有各种柑橘、拧檬、茶树、树番茄等植物。6.4威尔士王妃温室的建筑特色威尔士
23、王妃温室是座现代化的大型温室面积4 490m 1987年建成开放,是为纪念邱园的创立者奥古斯塔王妃而建。温室注重节能,采用半地下式设计热带区在中央,减少热量散失,也可以使热量均匀地扩散到整个区域。整个温室由1O个可独立控制的气候区组成,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都由计算机监测调控可以有效利用水分和能源.温室中有潮湿的热带雨林和干旱的搀带沙漠景观,展示兰花、蕨类和食虫植物等珍稀品种并能够进行花卉专题展。温室内最著名的植物当数巨魔芋,它的块茎硕大可达30kg花序大可达2m高。珍稀植物有原产在纳米比亚沙漠中的千岁兰,两片叶片能长到几米。还有在1837年落成的威廉国王圣堂带有托斯卡纳柱型的门廊,为纪念英
24、军的滑铁卢大捷而建。高耸的钟楼是一座罗马式建筑,充满了意大利风格。1761年,威廉钱伯斯为奥古斯都王妃设计建造了八角型朱红色的日本宝塔。它高50多米,一共10层,坐落在丘园植物园宁静的南部,体现了英国人对东方建筑的浓厚兴趣。6.5戴维斯高山植物馆的建筑特色邱园内最现代的建筑要数2006年建成开放的越维斯高山植物馆,其设计外形独特,长仅16m高10m,呈高高的拱形可以通过上下的开口吸进冷空气,释放热空气为高山檀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冷凉环境同时隐蔽在地下的风机吹出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也可以吸热降温,使馆内温度控制在32 以下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空调降温所耗费的能源。温室玻璃可以透过90的光照,满足高山植物对
25、光照的要求同时扇状遮阴网还可以避免夏季强光灼伤植物。馆内栽培展示各种奇异的高山花卉如报春花类、鸢尾粪、虎耳草类、猪芽花类、重楼类、郁金香粪等令人耳目一新。柑橘馆是钱伯斯设计的大型古典建筑之一, 最初是作为种植柑橘的温室但由于光线太弱,未能如愿。现在柑橘馆已改建成为咖啡馆,使这座造型优美的古建筑真正发挥了作用。 七、布置合理的专类园区经过250年的发展,邱园建成了10余个风格独特的花园,有规则式的花园,有规则是的女王花园,有自然式的公爵花园,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园林风格和特色。这些花园风格迥异,因此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植物专类园。北面主要为规则式花园,以展示草本花卉为主,南面为自然式
26、种植的树木区和自然保护区,以树木为主,园林风格由入口北侧的规则式逐步向南侧的自然式过渡。木本专类园主要栽培展示温带地区观赏价值高、种类丰富的专属植物月季是英国的国花品种繁多,棕榈温室后面的月季园采用几何图案式花床种植丰花 杂种茶香月季等品种,与周边半圆形、惨剪整齐的年青树共同构成维多利亚时代的整齐图案式花园。丁香园坐落在宽阔的草坪上,有众多形状不同的花床栽植不同种类和品种的丁香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床的数量和面积。杜鹃答原来叫山谷步道是布朗于1773年在泰晤士河冲积平原上开挖而成。工程量仅次于湖区开挖山谷原为卵状马蹄形后来又重新调整成杜鹃谷,栽培展示了700余株各种杜鹃。杜鹃谷靠近泰晤士河
27、空气湿润四周高大的乔木形成庇荫为杜鹃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坡顶既能远眺泰晤士河。又可俯瞰盛开的杜鹃创造出平地无法达到的景观效果。竹园位于杜鹃谷旁。是邱园主任威廉西斯顿一戴尔在1891年建立的当对栽种了产自日本和印度的40种竹子,园内小道蜿蜒景色幽深。经过不断收集现在已栽植了135种竹子 成为英国竹种最为丰富的专类园之一。小檗谷建于1869-1875年问是邱园土方开挖量第3大的工程地形起伏舒绥以展示小檗科植物为主,如小檗、十大功劳及二者的杂交种。小檗科植物适应性强既能观花,也可观果冬季常绿能与上层乔术形成非常自然的植物群落。邱园南部保存了一片自然保护区有林地、草地、湿地、沙坑等各种生境,以利于
28、各种野生蝴蝶、蜻蜒、青蛙及其他昆虫繁衍生息,大型哺乳动物如狐狸、獾也能生存。林中树术以英国乡土树种橡树、山毛榉、冬青 欧洲红豆杉等为主,还有很多野生托卉,在早春树木尚未展叶时成片的野风信子、野蒜、雪莲花等争相开放变化成彩色的地毯。八、邱园里的中国元素邱园这座世界上著名的植物园是钱伯斯式风格最佳体现。园中曾建有中国样式的孔庙、清真寺、岩洞和中国塔等,不过多数今已不存,只剩下中国塔作为园子的标志耸立其间,其蓝本据说是南京报恩寺的琉璃塔。钱伯斯对中国园林非常热爱,他不仅在邱园中建造了著名的中国塔和孔子小屋,而且邱园中某些局部的规划也具有相当程度的中国特色,在水面以及池岸处理上尤显突出,两者之间过渡自
29、然,也反映出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与中国传统园林对水面的处理在某些地方还是有相似之处的。按照钱伯斯的想法,真正动人的园林应该源于自然,但要高于自然,要通过人的创造力来改造自然,使其成为适于人们休闲娱乐之处。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相互辉映。钱伯斯还非常重视色彩在园林中的独特作用,并首先将这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徜徉在邱园,还可以看到中国的园林痕迹,如安放在棕榈馆前的一对大石狮,以及散落在邱园一些角落里的峻峭的假山,玲珑的凉亭,为邱园增添着东方园林的色彩,让人从中感受到中国园林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秋色叶树木是指秋季叶色有明显变化的树木,园林植物除本身在大小、形态等方面有着变化以外,还
30、具有明显的季相特点。因此,一方面可以利用树木外型、结构和色彩的丰富多变将植物作有意识的配置;另一方面,每种植物本身叶色的变化是极其丰富的,尤其是落叶树种,其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在园林造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槭树园中,收集了近50种来自中国的槭树属植物,如青皮槭、茶条槭等。这些植物构成富美饶人多姿多彩的秋景。8.1邱园中的中国元素特例中国塔威廉,钱伯斯(Willian Chambers 1723-96)在伦敦丘园中所建的中国式宝塔是中国建筑元素在英国风景园中的应用类型和方法中的典型代表。钱伯斯于1761年绘制的立面图,显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设计细节。这是一
31、座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塔。平面为八角形,高163英尺,共十层,逐层有柔和的收分。底层设有回廊,即宋营造法式所谓的“副阶周匝”。塔身每层有塔檐、平座,塔檐每个角均装饰有瓷质镀金的飞龙、平座栏杆刷鲜艳的红色油漆,宝项设九层相轮。在1987年戈登。威尔逊对它进行修整时,去掉了塔檐上的飞龙。钱伯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南京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只是规模较小,细部有所简化。值得注意的是檐角装饰的飞龙,采用了西方神话中的恶龙形像,背生双翅,外观凶猛。作为熟知中国文化的学者,钱伯斯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了一种完全实用主义的态度。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性符号而存在,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钱伯斯把它作为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
32、完全放弃了作为佛教建筑的宗教内涵。浓厚异国情调带来的吸引力和对陌生强大文化的恐惧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一种微妙的情绪。邱园中的中国塔也是出现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座中国塔。邱园中那如茵的绿草地,点缀其间的鲜艳的花卉,伫立一旁的深色调的参天古木组合在一起显得相当协调,充分体现钱伯斯独特的艺术感觉和创造力。其实,钱伯斯也追求一种画意,但和布朗追求的不同,他追求的是一种充满野趣、荒凉、忧郁、怀旧的情调,并最终开创了属于他的绘画式园林时代和其他造园家相比,威廉.钱伯斯是当时欧洲很少见的比较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造园家,正是由于他的努力,18世纪的欧洲刮起了一阵追求东方式园林情调的旋风,虽然后来无疾而终,但是不可否
33、认的是钱伯斯确实对东西方造园艺术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威廉.钱伯斯和他那充满怀旧情调和东方韵味的绘画式园林永远与他同在。结语:对英国英国风景园的杰出代表邱园进行全面研究,掌握其造园精髓,了解英国园林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国园林,同时对于英国造园的元素得到更好的领悟。特别是研究英国园林中的中国的元素将会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多元文化所碰撞出的火花。参考文献:1、陈进勇,邱园的规划和园林特色J.中国园林.2010(01)2、叶萌萌, 绘画式园林的代表威廉.钱伯斯J.中国花卉报.2005(11)3、胡一可,杨锐,王劲韬,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之综合分析比较J.建筑历史.2009(01)
34、中国园林与自然风景园的比较有其意义所在:首先,西方美学和设计方法占主导的当今,继承传统必须要有更深层的思考和更广阔的知识背景,英国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比较是一种尝试;其次,在景观的使用者由精英阶层向平民阶层转化的今天,园林不仅需要审美愉悦,还要给人带来身心健康,我们就需要将美学、社会需求和环境统筹考虑,自然风景园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其三,农业景观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同时也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通过比较研究向英国自然风景园学习。在西方园林中,英国园林不论形成机制还是发展轨迹都有其独特性。在18世纪中期英国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抛弃了几何式园林,创造了不规则的自然风景园,此间经历了
35、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哲学、美学等,当然也有被很多人提起的中国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园林领域。但是最根本的动因是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它使宫廷文化中的古典主义失去了政治基础,潜藏于当时文人和知识阶层心中的自然思想开始萌动。经验主义给18世纪造园艺术的革命准备了哲学基础和美学基础,动态体验被引入园林设计中。启蒙思想家大都认为自然状态优于文明,这决定了当时英国的思想风潮。如培根喜爱“自然荒野”;失乐园中弥尔顿描绘并憧憬着自然优雅的伊甸园.从经济实用的角度看,英国然风景园也完全有理由引入农业景观。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建造、管理一座规则式的法国几何园林其代价要比管理自然
36、风景园花费大得多,英国园林基于农业思想下的自然美更多地融合了因善而美的道德内涵,所以,按照这样的逻辑,上帝的园林必然是美、善结合的园林。在土地利用上,中国古代选择了实用,更强调以聚居为中心的适度规模原则,土地生产力成为人与环境联系的纽带,中国景观规划中的形胜,宅居九院等观念实质也是强调了自然环境的水利、地利条件,最终指向仍然是土地的产出,因而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是另一种形式的“美善结合”。自然风景中的“因生长而美”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景观营造中是不多见的,因而诸如农庄田舍等农业景观在传统中国园林景观中极为少见,皇家园林中往往存在极少数的水田(如颐和园),其目的也并非欣赏其生长之美,只不过是皇家用以
37、表达“与民同乐”思想的形式而已,其对待农业、生长的观念相差甚远,所以英国风景园中辽阔的草地、湖景、岗阜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难以实现的。其次,中国和英国农业文化的地位也有很大差异。18世纪的自然风景园就是从这些新贵族的牧场和庄园里发展起来的,15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开始深入农业是一个序曲,新贵族和农业资产者对牧场和农庄产生了巨大兴趣。这是最基本的物质准备,农业开发使人与自然亲近,而成为园林形式变迁的审美心理准备。是那些与主流文化有直接关联的新贵和教养很高的阶层,如学者、政治家、思想家躬自造园著书立说创造理论才造就了自然风景园。可以说自然风景园是自然风景或农业景观经过人工糅合后生成的。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