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旅游建筑文化.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846821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建筑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旅游建筑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旅游建筑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旅游建筑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旅游建筑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旅游建筑文化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一、建筑的本质建筑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建造目的、运用一定的建筑材料、遵循一定的科学与美学规律所进行的空间安排,是物质外显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换言之,建筑是空间的“人化”,是空间化了的社会人生。建筑的本质: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木架构种类:抬梁、穿斗和井干1、抬梁式又叫叠梁式,至迟在春秋时代已经初步完备。它的建筑方法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自下而上,逐层缩短,逐层加高,到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斗拱: 定义:斗拱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

2、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有一层用零碎小块木料拼合而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种构件就是斗拱。功能:将它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顶的出檐加大,而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形态最显著的特性。用在梁枋两端下面,则可以减小梁枋的跨度,增大梁枋的承受力。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公元前5世纪,斗拱就已经开始使用。到唐宋时期,其形制发展成熟,样式基本统一。2、穿斗式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立柱,不同的是,柱子之间的间距较密,柱子直接承受檩子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构架。 特点:用料经济,施工简易范围:我国南方诸省广泛使用3、井干式是

3、用天然圆木或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该墙壁事实上也就是木承重结构墙。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性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中自成体系,形成了固有的艺术风格与构造特性,涉及完整的木架构体系,三段式的外观特性,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美丽动人的构件造型,装饰色彩与等级的紧密结合等。1、完整的木架构体系优点:第一,取材方便、加工容易;第二,灵活性强第三,抗震性强,墙倒屋不塌例子:应县木塔 凯旋门 对比缺陷:第一,怕火例子:紫禁城火灾,圆明园火灾防火措施:紫禁城,金币和金元宝,“天下太平”;水缸。第二,木结构对生态的破坏2、群体组合均衡对称中西对比:群体与单体中

4、西文化差异:群体与个性基本单位:间单体建筑构成庭院,形成中国庭院文化。“群”: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汉墓画像砖中的院落:左右,左为两种院落,后边的是主人的堂屋,右边为附属建筑,灶膛、水井,仆人扫院子。以木架构为主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平面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以“间”为单位构建单体建筑,再由若干个单体建筑构成庭院。单体之美,只有体现为“群”的一部分时,才有价值。举例:北京故宫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均衡对称: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庭院布局为两种:三合院、四合院。3、三段式的外观特性由台基、屋身、屋顶三个部分组成,称为“三段式”。“大屋顶”,这是中国古典建筑区别于西方古典建筑最鲜明的特性。古人在实践过程中还发明

5、出了形式不一的屋顶式样,涉及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卷棚顶:庑殿顶:是四周坡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和一条正脊、四条斜脊组成整个屋顶。歇山式:又称九脊式顶,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山墙组成。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悬山顶:是双坡屋顶形式的一种,特性是屋面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两坡相交处有脊,这种屋顶又称作挑山。硬山顶:是双坡屋顶形式的一种,山墙同屋面平齐,也有略微高出屋面者,两坡相交处有屋脊。卷棚顶的特点是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前后坡相交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4、构件造

6、型优美以木架构为结构体系的中国古代建筑,它们的柱、梁、枋、檩、椽等重要构件几乎都是露明的,这些木构件在用原木制造的过程中大都进行了美的加工。屋顶上的鸱吻和宝顶、瓦当;屋脊上的瓦头雕刻花草、禽兽等纹样,增长了建筑鲜活的生命感;门窗、石礅、木柱;中国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运用木架构的组合、各构件的形状以及材料自身的质感等进行艺术加工,达成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5、装饰色彩与等级紧密结合善于用色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突出特点之一,并且色彩的使用与主人的身份地位要契合。中国古代建筑惯用大面积的原色,涉及黄、红、青、绿、蓝、白、黑等。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独特体现。明清时期最常用的彩画种类有和

7、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和玺彩画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分为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和苏画和玺等五种。全画龙图案的为金龙和玺彩画。旋子彩画为清代寺庙、祠堂、陵墓等建筑彩画。苏式彩画起源于江南苏杭地区的民间传统作法,大约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流传到北方,所以取名为“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重要用于园林建筑和住宅。这些彩画多位于檐下及室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彩画的构图密切结合构件自身的形式,图案瑰丽,色彩丰富,为我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无限美

8、感。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取向一、天人合一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先秦古籍诸如易经与老庄的著述中表现地很突出。老庄的“道法自然”、“我自然”、“返璞归真”等哲理莫不如此。可以说,先秦之后,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一个主流,也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一种思维定势与终极追求。基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将建筑这种人工文化看作自然的有机延伸,又将自然看作建筑的文化母体。(1)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室外空间的解决。檐廊、门窗、亭台楼榭以及敞开的院子交互组合,形成了虚实相映的空间意象,虚中见实,实中有虚。有人因此说,天上是二十八宿布列四方,地上的宫室文化模式是,东青龙,西

9、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可谓天人合一、天人感应。(2)尚大观念。中国建筑起码自秦汉时起,就具有了效法自然宇宙的文化胸襟,因此一旦经济条件、建筑材料以及技术水平允许,人们就将对自然宇宙的领悟倾注于宫室的营建之中,建造尽也许恢宏博大的建筑以象征自然宇宙之大。比较古代中外的都城面积:大唐帝都长安城面积为84.10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第一帝都。公元3世纪末罗马城13.68平方公里;公元5世纪的拜占庭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1.99平方公里;公元8世纪末的巴格达城30.44平方公里。唐都长安是涉及中国古代都城在内的古代世界帝都之冠。总之,几乎处处可见的古代建筑的雄大风格鲜明地表现了古人对宇宙的理解与结识。

10、二、以人为本人本思想:人本思想是与神本思想相对而言的,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看待和思考一切问题。中国人对宗教“淡泊与超然”。儒家的理性精神。在中国,儒家的哲学思想在一定限度上充当了“准宗教”的角色,行使了宗教终极人生关怀的功能。宗教是迷狂的、神秘的,儒学恰恰相反,它充满了理性精神。儒家学说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迥异的建筑格调与品位。中国古代建筑:人本主义建筑,弥漫着浓厚的人本精神;西方古代建筑:神本主义建筑,充满着强烈的神的味道。具体差异:1、世俗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始终处在压倒性地位,宗教建筑处在从属地位。

11、西方古代建筑:神庙与教堂,古代中国:代表王权的宫殿、陵墓以及坛庙。政治伦理性建筑如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明清紫禁城,远远超过了寺庙等宗教建筑的恢宏灿烂。2、涉及宗教建筑在内的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着理性的清醒,很少宗教的狂热、神秘 。崇理的儒家精神塑造了中国人偏于宁静、安详、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与心理气质,表现在建筑上则是建筑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和现世性。且不说宫殿、民居等世俗建筑,即便是寺庙等宗教性建筑也鲜见宗教自身的茫然与神秘。中国的寺庙建筑从整体布局到细部解决,随处可见世俗的精神。庭院式是中国建筑的国粹,原本是一种典型的民居建制,但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它成为寺院建筑的重要形制。佛寺布

12、局一般为院落式纵向中轴对称,主体建筑由南向北排开,两侧建有配殿,正殿和配殿各自形成四合院建制,主殿殿堂采用庑殿式屋顶或者歇山式屋顶,等级分明。并且佛寺内往往古树参天,绿意盎然,寺外青山环抱,绿水围绕,俨然一处风景绝佳的民间小院,处处体现了中国人享受生活的现实主义情怀,缺少西方宗教建筑刻意渲染追求的神秘、狂热精神。哥特式:中世纪欧洲12至15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通常被称为“哥特式”风格。“哥特”(Gothic)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野蛮游牧部落的名称。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一方面用到“哥特式”一词,批评文艺复兴之前中欧及北欧的建筑样式,即把“哥特式”一词作为“野蛮”的同义语,哥特式建筑是野蛮人的建筑

13、,当时欧洲人认为只有罗马式建筑才是正统。 哥特式教堂建筑特点:一方面在体量和高度上发明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科隆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另一方面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不管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并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性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红尘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举例:科隆大教堂座落在莱茵河畔,始建于1248年,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著名、最壮丽的大教堂之一,已成为科隆城的标志。科隆教堂建在莱茵河畔的一座山丘上,上下分为5层,正面的两座尖塔高16

14、1米,宛如两把巨剑直插蓝天,蔚为壮观。中央大礼堂的穹顶高43米,四壁的窗户是用彩色玻璃镶嵌的圣经里的故事图案。教堂内外有大量以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的故事为题材的石刻浮雕,作工精细,人像逼真,极为珍贵。每到夜间,四周的聚光灯齐明,一束束光柱射向教堂,使教堂更加显得宏伟壮丽,神奇迷人。 中国人心中没有上帝,就没有必要建造西方中世纪那样高耸入云的尖顶,不与上帝对话就不必要营造升腾的气氛、神秘的光影变幻,因此哥特式建筑直冲云霄的尖顶、教堂内部摇曳迷离的风格在中国大地上从未出现。中国宗教建筑缺少一种从现实大地向宗教天国狂热的向上提拉之力。3、西方崇神的意识造就了永恒的观念,使用大理石、砖等建筑材料,中国缺少

15、永恒的观念,使用木结构。 三、注重礼乐(一)礼:等级“礼”是中国文化的主线特性和标志。在中国,“礼”是一个独特的概念,为其他任何民族所无。其他民族的“礼”,一般不出礼俗、礼仪、礼貌的范畴。而中国的“礼”则是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名。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齐上下、夫妇有所 礼的内涵:等级:政治概念忠国家“入则孝,出则悌”的伦理观念根植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孝:道德对中国人人生价值、追求的影响。百行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丁忧。孝廉。忠:岳飞等级与伦理的关系:孝慈则忠。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人们普遍相信“忠孝相通,求忠

16、臣于孝子之门”。宗法制:宗法是由原始社会末期氏族组织演变而来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组织系统,到阶级社会已经演化为一种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政权、族权的统一体。通过扩大家族统治,加强血缘约束,来维护社会秩序,是一种极其严格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政治制度。家国同构。(二)乐:周乐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制礼作乐”,既重视以上下尊卑等级关系为核心的礼制,又不忽视与之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即乐。由礼及乐的思想在建筑上也有表现,即在固守礼的原则的基础上,强调建筑的美感和韵味。(三)影响礼的影响:“礼”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体量、装饰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一定限度上,礼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灵魂,是解读中国古典

17、建筑不可或缺的钥匙。1、装饰上(1)皇帝有权使用龙的图案渊源:汉武帝是第一个称自己为龙的儿子的皇帝,以后的皇帝沿袭这个称呼,称自己为“真龙天子”,龙就成为皇帝的象征。龙生九子:椒图,性好闭。龙的起源蛇、鱼、虾、牛、鹰;恐龙或鳄鱼;云彩和闪电;(2)宫殿屋脊与屋顶仙人走兽: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实用功能:加固、防漏。象征功能:消灭灾祸, 逢凶化吉,主持公道,剪除邪恶。琉璃小兽的数量体现了鲜明的等级性:太和殿和保和殿:9个;乾清宫、坤宁宫:9个;交泰殿、中和殿:7个;御花园的亭阁:3个。在太和殿9个走兽后面有加了一个行什。(3)大门皇宫版门:红门金钉;以

18、下官吏:绿门铜钉;黑门铁钉;门钉数量与数字中的等级:皇宫大门 9路9排81枚 7路7排49枚 5路5排25枚,午门、太和门、神武门都是81枚钉。2.颜色上天子:丹; 诸侯:黝; 大夫:苍; 士:黄;3.城门和台阶上的等级午门殿试的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可以从这个门出宫;正面的东门是文武百官出入的,正面的西门是皇室的王宫出入的。掖门只有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才开,文官走东掖门,武官走西掖门,皇帝举行殿试的时候,各地进京的贡士按名次排列,单数走东掖门,双数走西掖门。台阶:御道、黄道,两侧的台阶是文武百官走的。乐的影响:曲面大屋顶从两千年前汉墓穴出土的明器上可以看到当时房屋顶上的曲线,从以后留存下来的

19、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建筑上,都可见这种曲面形的屋顶,从城市到乡间,从宫殿、陵墓、寺庙到住宅、民房上也是如此。民间一些建筑上,不仅整个屋顶面是曲面形的,四边屋檐是曲线的,连屋顶上的几条屋脊也是曲线的。在欧洲一些国家的乡村也有许多木结构的农舍,它们的屋顶也很大,但屋顶面和屋檐都是笔直的。美学家指出,直线是一种严厉理性的线条,曲线则是一种有气愤的线条。曲线的运用一方面减少了建筑的沉重和笨拙,同时增强了建筑的神韵和活力。古人完美的将理念(idea)和建筑结合起来,赋予建筑以灵魂和内涵,即“礼”,因此说,建筑往往成为传统“礼文化”的一种象征与标志。四、包容中国传统文化:开放精神对建筑的影响:强烈

20、的包容性汉魏以来,它不断接触外来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吸取其中的优秀成果,成为自己文化系统新的因子。这种博大的胸襟在唐朝表现的尤为强烈。唐代不是一个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朝代。它广泛地从事国际交流,可谓百无禁忌。这时,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悖,其融合的限度达成了一个历史新水平。宋代以后,这种融合逐渐走向成熟,三教显示出一统的发展态势。中华文化这种开放与包容的特性对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中国古典建筑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1、布局庭院式是中国建筑的国粹,原本是一种典型的民居建制,但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它成为寺院建筑的重要形制。举例:洛阳白马寺2、装饰须弥座:魏晋南北朝以后佛塔基座造型。文化交流:在

21、异质文化中寻找与本文化相契合的文化因子。须弥座:印度佛教须弥山顶的佛座。须弥山的文化特性:处在世界中心;坚固不坏的金刚山;此山入水很深,出水很高,即“妙高无比”。须弥座同样具有这三种特性,都可以满足中国古人的精神追求。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尚中,中原、中国,居于天下之中。第二,木结构容易着火,须弥座坚固不坏,象征着永垂不朽。第三,木结构建筑高度有限,须弥座入水很深,出水很高,提高了中国古人追求“无限”的精神意义。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太和殿采用须弥座。3、主题中国的宗教建筑中并不一定遵循某一种宗教主题。道教建筑中会有佛教的神佛偶像等等。沈阳太清宫:清朝康熙年间建造,三教同殿的宗教建筑:中间是老子,左

22、右供奉孔子和释迦牟尼,体现了全真派“三教合一”的主张,也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由于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外来文化来到这块土地,不久就被本土文化吸取、改造、融化。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及文化内涵一、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和最高体现。(一)宫殿布局原则1、前朝后寝2、三朝五门3、左祖右社4、中轴对称(二)宫殿的文化内涵1、宫殿建筑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否进入文明阶段的衡量标准之一2、皇权的象征3、封建礼制的体现4、受阴阳五行观念影响较大二、陵墓建筑(一)陵墓形制的发展阶段1、封土为坟周代2、方上秦汉

23、3、以山为陵隋唐4、宝城宝顶明清(二)陵墓建筑的文化内涵1、事死如生走入帝王陵墓的地宫,仿佛就置身于帝王的宫殿。2、厚葬之风浓重守孝、祭祖是中国儒家礼俗中的头等大事。厚葬是表达生者对死者忠孝的一种重要方式。3、深受堪舆学说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帝王非常重视自己的陵墓选址。堪舆学说民间称为风水学说,对陵坟场址的选择影响重大。这种学说认为,选择好地,则子孙荫福,选择坏地,则祸患无穷。4、等级鲜明同宫殿同样,古代陵墓建筑也是重要的政治性建筑,具有鲜明的等级性。陵墓的方方面面都印上了等级制的痕迹。社会等级不同,死后使用葬具的规格差别很大。根据礼记记载,“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24、,不得僭越。陵丘形状也有具体规定,比如秦汉时期,只有帝王才干用方形坟丘,一般贵族官员只能用圆锥形坟丘。石像生的数量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可制石人、石羊、石虎各两件,四五品官员只能制石人、石羊各两件,六品以下则不得制。相比之下,皇帝陵墓的石像生一般都在10对以上。唐朝帝王陵园中的石像生初具规模,如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中,神道长3公里,两侧整齐排列的石像生有朱翟1对,石马及牵马人5对,石人10对,石狮1对,充足显示了帝王的威严与权势。三、坛庙建筑种类:1、祭祀天地祭祀天地等自然神灵是古人生活中一项至关重大的活动。代表:北京天坛2、祭祀祖宗3、祭祀圣贤四、建筑小品种类:牌楼、影壁、华表、香炉、日晷

25、、铜龟1、牌楼 衡门材料:木牌楼、石牌楼、琉璃牌楼;功能: 标志性牌楼、大门式牌楼则 纪念性牌坊、装饰性牌楼 四柱三间兴城文庙牌坊:兴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电影吉鸿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是明代所建,三进院落,保存较完整。2、影壁照壁“萧墙”,“祸起萧墙”建筑材料:砖影壁、石影壁、琉璃影壁、木影壁位置:门外、门内、大门两侧;实用功能:屏障,增长美感;精神功能:风水观念:曲线形,S形;灵魂观念;构成:壁顶、壁身、壁座;壁顶: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壁身:装饰;壁座:须弥座;紫禁城宁寿宫九龙壁:乾隆山西大同九龙壁:明代朱元璋子朱桂的,最大,长45米,高8米,厚2米,9龙,莲花。3、华表:谏鼓和谤木;尧舜禹结构:柱头、柱身、基座; 承盘露:汉武帝,仙人承接露水长寿;朝天犼;类似于犬的神兽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