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岩土工程灾害分析与防治对策 李思晋【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岩土工程的灾害问题,针对当下岩土工程存在的主要灾害,分析了岩土工程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出现灾害的原因,进而论述了防治岩土工程灾害的有效对策,以期可以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效果。【关键词】岩土工程;灾害;防治:E271: A一、前言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地质灾害,为了有效的防治,必须尽快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岩土工程施工的效率和效益,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二、灾害的主要类型1、水土流失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植物覆盖,地质面貌,天气状态,岩石种类,及人为建筑活动等,其中岩石的质量是最内涵的因素,植物的覆盖使得岩石与天气条件之间多了一层屏障,
2、使得降水对土壤和石头的冲刷力度得到缓解,而地形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条件,地形的倾斜,陡峭,和缓,平坦等因素都是影响水流速度的重要方面,水向下的速度越快,带走的固体泥土和岩石等就越多,冲击力度越大,灾害程度也愈大。所以流失能力也体现在降雨的程度,通常降雨越急速,越强大,造成的损失也越大。人的建筑工作也是当中重要的一项,经过研究可以得出,乱采乱伐,过度索取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建筑,都会促进水土的流失。2、地面塌陷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两类。岩溶地面塌陷成因主要和地质结构、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岩性与厚度以及地下水动力条件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断裂带与背斜轴部张裂隙发育。岩石的破碎,岩溶的
3、发育。岩溶越是发育,地下水的补给条件越好。从而使得水量丰富,有利于地面塌陷的发生。在第四系沉积物含砂量较高或者第四系厚度薄时,进行抽、放、排水时,更加利于地面塌陷的发育。对于后者来说,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矿从而形成地下空洞或者人防工程质量不过关引起。3、滑坡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自然的原因,但人们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对这类事故有充分的防备,那么灾害事故所造成的社会破坏会少得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 “我们人类必须由反应文化转变为预防文化”。对于岩土丁程灾害研究,我们有必要采用“问题发现型”方法,其实质是从岩土工程系统内部出发,研究造成岩土灾害事故的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查出可能
4、导致事故发生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发生途径,把灾害事故的发生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主要表现在:(一)在活动陛断裂带内较发育;(二)许多滑坡的滑动方向与构造面倾向基本一致,表明岩层或断层面向边坡内部倾斜,边坡稳定性好,反之则稳定性差;尤其是当边坡角大于岩层、断层倾角并有软弱夹层或岩层裂隙发育时,稳定性更差;(三)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区,滑坡较发育。4、泥石流泥石流是在特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岩土工程灾害。它的发生必须要具备有开阔陡峻、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和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的降雨,三者缺一不可。在开阔陡峻地区,如果岩石易风化并堆积了较厚的残坡积层或人工堆积了较厚的松散物质,在暴雨之后,往
5、往形成泥石流。三、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将会因为人为活动而加剧,并且这种危害性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要比自然状态下的地质灾害带给人们的损失要大许多。由于人为因素而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1、有着较快的诱发速度。在自然状态下,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岩体从相对稳定的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状态,这之间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然而,如果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就将大大缩减岩体从相对稳定的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会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有着比较广的诱发灾害面。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地质灾害,除了那些特大型的地质灾害以外,其危害性的影响面不会太广。而如果有
6、人为因素的影响,将会扩展地质灾害危害性的影响面。例如,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或因工程需要而进行大规模的开挖,都将会影响到区域性的环境,甚至最终会影响到全球的环境;3、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般的除了特大型的地质灾害(地震),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之外,其次就要数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带给人们的损失最为巨大了。由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人们还要继续对地下各种矿产资源进行开采,还有各种大型的道路工程的建设,只会不断的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损害。四、岩土地质灾害防治防治措施1、施工技术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如抗滑桩)、复杂性(如抗滑桩+锚拉+挡
7、板+冠梁)和多样性(防治滑坡可采用桩,亦可采用挡土墙),以地下工程施工为工艺特点,因此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具有十分相近或相同的工艺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法。2、防治地质灾害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大量的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防灾经验的不断积累,一些地质灾害的先兆是可以被人们捕捉到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信息,预报预警地灾,或者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是区分地质灾害类型,明确责任划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坚持“谁引发、谁治理”
8、的原则。灾害治理投入大、工期长,相关条例明确自然灾害治理由的治理责任。三是坚持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相关部门要做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分工协作,指导和监管工作。3、防治措施由于地质灾害的危害巨大,因此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措施,从而才能够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首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
9、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 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避让措施:(一)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二)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
10、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五、结束语总而言之,对于岩土工程来说,施工的灾害必定会影响岩土工程的施工效果,为了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效果,一定要对灾害进行防治,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水平,确保岩土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参考文献】1李媛,孟晖,董颖等。中国岩土工程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基于全国县市岩土工程灾害调查成果分析M.中国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2杨媛媛,黄宏伟。四川省滑坡灾害记录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24(S2)3张梁,张业成,罗元华,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74黄斌.岩土工程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1(5).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