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精品文档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 题 报 告一、课题名称: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二、摘要: 课堂是由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应在原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以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参与度、参与率、参与方式来作为标准,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具体细化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探索出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力求形成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风格;我们总结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策略,力求体现前瞻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我们构建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评价方案,力求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区
2、分激励、提升等作用。关键词:最大限度 发展 课堂教学结构 分层教学 高效 基本模式 教学策略 评价方案 三、课题的提出(研究背景与价值)(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后进生入门难、优生吃不饱、遗忘率高、数学科新知识呈现方式
3、上的现实生活引入与知识联系引入的矛盾、语文科的听说读写训练如何更好地结合,并把写的能力训练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都是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改变课堂教学现状的方向。学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该课题研究,计划于2012年月9日结题。高效课堂教学的主题是分层。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的出现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对分层教学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在西方,分层教学的雏形是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得斯创立的“活动分团制”。春秋时期孔子关于“因
4、材施教”的教育主张,唐朝学者韩愈的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等因人而教,使之“各得其宜”,及明中叶著名教育家王守仁“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主张,都孕育了分层教学的理念。近代,朱之善1914年的“分团教授法”算是中国分层教学实验之始。美国的“分层教学”与“小班化”教学,“主体教育”“赏识教育”相结合,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有成功的例子。(二)研究意义: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高效的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高效的方法策略,提炼出高效课堂中一些规律性的做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提
5、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同时,通过“同质分组”,课堂上各小组围绕不同目标开展合作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人人有所学,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1、“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
6、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3、“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7、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学困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五、研究目标1总目标: 本课题将采取分学科分阶段分重点的研究思路开展,并经过行动研究理论提升实践验证理论完善的过程,力求有所突破,
8、有所创新。(1)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2)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3)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4)整合实验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形成高效课堂的论文集、教案集、习题集,使该模式能在不同学年同一年级反复使用,减轻工作负担。 2具体目标:(1)语文科: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直奔主题”的方法,落实“三多”(多读、多背、多写),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2)数学科:研究课堂新知识的引入、讲授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课前小测、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分层练习的操作。(3)英语科:研究如何在课堂中进行词汇的积累与运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六、研究方法
9、1、研究对象:为了更好地深入开展研究工作,根据学校的生源实际我们确定了五六年级为实验班。2、科研方法:结合本校实际和已有研究实践,本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2)调查研究法。A、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B、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C、调查高效课堂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3)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高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10、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月1月2013年5月) 我们学习相关理论,制定课题研究与实施方案。数学科率先开展了分层练习设计的研究,明确了40分钟一节课中讲授与练习时间的分配;语文科进行了语文课堂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研究。(一) 研究中的困惑: 1、教师对分层教学、分层辅导等设计持不同的看法:认为40分钟一节课只讲授十来分钟,剩下的
11、时间全是“题海”练习效果不佳;“同质分组”是否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分组练习的效果如何体现。2、语文教学突出了“工具性”,就会失去“文味”,难以统一。(二)针对问题的产生提出的解决策略:针对教师的困惑,学校及时组织了各类科研的讲座,坚定了教师开展研究的信心和决心,鼓励教师踏实走好科研之路,并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坚持在实践中总结科研经验。老师们在研究中制定了高效课堂的教学原则:1、学生主体的层次性原则。学生是具有不同的个性的独特性的个体,而个性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教育就是要照顾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把发展学生的个性视为其永恒的主题。在班级教学前提下,要照顾每一个学生是
12、不可能的,但起码对全班学生提出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和落实措施是可能的、必需的。2、学生主体的时间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去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切都要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练(包括练思维、表达、速度,还包括练探索、合作交流)才能得到。教师自觉控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练)有所得”,去求最大限度的发展。3、知识内容的最简结构原则。知识内容的最简结构指的就是精华、“核心 ”、“关键”、“本质”、“重点”及其解读的最简最通俗的事例。为了让学生把书读薄,寻找课文内容的最简结构恐怕是教师备课重要的一环。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
13、下通过练习把读薄的书重新读厚。4、学习方法的最简结构原则。课堂教学应该是两种方法并存,通过“讲中有探”、“探中有讲”、“讲探结合”,更多、更快的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过渡。5、承认差异原则。我们的课改要求教师要到最需要帮助的小组中,充当A层学生的组长,一直在关注该层的学生,让后进生每课有所得,找到自己的成功。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此阶段,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中实施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实践证明,这样的模式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益: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各自更大限度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在不断提高。(一)实践更有效地提高了对办学思想的认识。
14、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校领导办学理念的认识,从“课堂让学生获得各自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研究理念,延伸到学校倡导学生“积极进取,步向更成功”,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更以课题的核心观念为指引,不断更新办学思想,落实和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行政积极带头投身课改,无论是最早涉足实验的,还是中间加入研究的,都满怀热情地投入,带领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开展“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对“高效”理念深入学习、理解,结合实验操作的情况及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的细节,对高效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形式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找寻的是一条追求比传统课堂更高效益的路。在领导的指
15、引下,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目标。课堂分成四个模块:课前小测新课精讲限时分层练习小组自主讨论反馈。数学科沿袭优秀传统,简练地由生活引入数学问题研究,而语文、英语学科则讲求直奔主题。其中,与传统课堂对比,可看成两块:一块是挤出来的三分钟训练;而另一块是只有37分钟时间要替代传统课堂的40分钟的新课教学内容。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1、课堂教学开始,马上进行三分钟小测,这挤出来的3分钟就是比过去课堂多出的一块效益,每课三分钟小测不仅有效地巩固了“双基”,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这种小测还能更迅速地转换了学生由课间向课内学习的状态,有效地集中了课堂学习的注意力。2、要解决过去的“优
16、生吃不饱,后进生学不好”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的就是“怎样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各自发展”。因此,要在课堂中开展分层教学(既分层练习又分层讨论反馈),实施“大班里的小班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二)课改更有效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学校以与专家的交流学习作为强大的理论基础与后盾,专家先进的理念与指导,进一步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更充分发挥科研课改精兵强将的作用,让他们在各自科组内通过研究课、总结体会、组织探讨等形式,推广实验成果,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模式得到了全体成员的认同,教师的深入学习与大胆尝试,提高了的素质,有效促进了专业成长。1、 在课改中学。学校积极为教师实验创造条件,提供对高效课堂
17、教学理论学习、实践交流的机会。定期邀请省教育学会专家到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省教育学会、市教科所专家、区、镇教育部门领导亲临作实验专题讲座,专家多次与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为教师破解迷团,指明研究方向,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各科组认真组织好每月两次的研究课,做到课前同级几位同备一节课后集体讨论,一位老师执教后开展组内评课。在一系列的培训中,教师对实验的热情高涨,在学习中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自身的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在课改中教。学校结合科组教研制度,把高效课堂的研究与科组常规学习、备课相结合。如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各科组每两周组织一次高效课堂研究课
18、,为科组开展实验研究提供课例,抓科行政、科组长每周随堂听实验课1节以上,并要求授课教师准备时间不超过一天;学校课题组每月开展一次实验情况研究会,各科组定期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环节的考问、讨论;各年级各学科开展课堂分层练习情况的反馈情况统计,及时调整各层学生的流动,为实验的评价办法提供有效数据、依据。面向全体,实践为主,为课改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措施。教师在学校营造的浓厚研究氛围中,坚持开展反复的实践,不断提高课堂实效。如数学课堂中的“新课精讲明理”环节,教师探讨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讲授模式:新课控制在1517分钟,“讲中有探(合作交流)”、“探(合作交流)中有讲”,减少“讲”的分量,加大“探”的分量;强
19、调“三讲”,讲思路方法、难点疑点、易错易漏点;强调授之以渔,教师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积极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经历,在体验中获得规律的生成。教学设计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在适应这一改革的过程中提高了钻研教材教法、讲授表达的能力。3、在课改中提高。随着对课改的深入研究,教师对各模块设计的目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各科组都成立了“备课核心组”,组员重视针对实操中的薄弱环节,如语文科“直奔主题”如何确定每课的“主题”?如何设计主线问题解决?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各类研究课中展示。其他教师在学习模仿中有了新的感悟,从开始的套用模式到学会根据学生实际,大
20、胆地进行改良与创新,获得了实验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如数学模式中的“小组学习反馈”模块,这是实验中老师摸索出的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的模式,为了实现“大班里的小班教学”,与分层教学相适应,老师在课前设计小组学习反馈表,分层练习结束后,由每组组长组织该组的同学进行评对讨论,老师充当了A组的组长,负责指导该组同学,让有较强能力的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更好地发展,让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达到知识的生成与传递。研究的开展,带动了学校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的科研热情、科研习惯和科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三)课改更有效地实现了德育在课堂中的渗透。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把德育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会学生
21、正确认识自己,摆正“我”在人生、他人、社会、科学、自然中的位置。课堂上一是教师言传身教,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二是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建立起对人生、他人、社会、科学的认识和反应,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德育在课堂的功能之一。 (1)合作交流、互相帮助。体会和正确处理个人与他 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在对知识、方法、技能、能力的传授、训练和培养中,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各学科的严格要求与实施步骤、实事求是科学方法等,会使人逐步建立起对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如观察、猜想到论证)。(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世界的真
22、善美和假恶丑,并尝试作出选择。如“三分钟小测”, 针对学生对过去知识容易遗忘的特点,检测比较基础的知识,让学生反复巩固,奠定进一步学习的目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双基”的重视,在每节课前的小测题设计中,帮助教师再次梳理好各类知识,并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了知识体系。此外,我们严格控制题量,保证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完成小测,尝到成功的甜头,使“三分钟”成为了课堂“成功教育”的开始。又如“限时分层多练”, 是我们整个课堂设计中的亮点,尤其突出对学困生的帮助与关怀,通过“发现亮点扶持和发扬取得点滴成就树立信心”,具备两方面的意义:尊重了差异的发展,在练习中,老师给予学业困难的学生格外的关注和及时的辅导,
23、“主体教育”与“赏识教育”相结合,因“才”施教,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落实面向全体的教分层练习的设计,实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并求最大限度发展的事”的目标。我们的练习还是“限时”的,限时内学生有做不完的题目,让其无暇开小差,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注意力,并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各自有发展,找到各自的成功:优生提高了“积极进取,步向更成功”的学习品质;同时解决了学困生“因数学不好,所以不想学”的问题,越来越自信,促成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走向成功。这种模式的教学变教师的“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活跃、高效、灵动的课堂培养了学生具体地、实在的、创新的解决问题能力,提
24、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月6月)这一阶段,我们做好了课题结题工作。整理研究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后期测量,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八、成果与分析1、在研究中,我们对过去一些教学研究的观点有了重新认识:(1)语文课堂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面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课题组研究结论发现,课堂更应以“工具性”为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以“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主,课题组
25、在实验中发现:“多读、多背、多写、多探索,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由此,提出了课堂“四多”训练:多读、多背、多写、多探索。(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研究的新方式。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的分层学习以“组内同质”为主,“同质、异质相结合”,让学生各自的小组内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训练,提高学科技能。而其中更强调自主训练:合作强调分工,人人有任务;交流强调独立思考,必须在充分的独立努力后才与组员交流。这样,变“师讲、生听”为“师导、生探”,以“练”为核心,以学案(分层训练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分层训练。2、我们对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不
26、同阶段的测评,测评反映,实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甚至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因为课堂上教师更多地关注了学困生,同时也让优生有更大的空间发挥,我们发现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三年下来,实验班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3、在实践中,各学科构建了遵循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且在各年级中全面推广。4、后期,各科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反馈、检查,设计出检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小组学习反馈表。5、整理了课题研究优秀课例(教案集;课例视频)作为研究的范例。九、结论与反思学校以科研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课堂研究的开展,带动了学校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的科
27、研热情、科研习惯和科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在逐步形成。但我们的研究还停留在课堂结构模式的完善、改良上,在具体的实施中还需进一步学习研究,形成更高效的课堂模式,更科学的评价体系。十、存在问题与后续研究1、课堂教学如何体现高效,关键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分层练习进行反馈评价?怎样才能更科学地实现各层之间的流动变化?我们作了一些尝试,但是评价的标准的制定、小组的操作、反馈的形式等都还在探索之中,有待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完善,以达到课堂的最高效。2、语文课堂的“多写”训练,限于课堂40分钟的教学时间,如果高年级涉及到写篇章时,如何把课堂的训练与课后练笔相结合,使写作训练真正落到实处?3、英语科的高效课堂研究尚处在尝试摸索阶段,根据学科的特点,如何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以及“先学后教”的培养?这都是值得在实践中不断研究的。十一、参考文献1、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美】Michle S.Hale,Elizabeth A.City 著,刘雅 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韩立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