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基限时练(八)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巡游山地景观时,导游常说:“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这句话是提示游客们( )
A.静止地观赏景物,特色更突出
B.走路观景,似于走马观花
C.把握旅游的节奏感
D.留意平安
答案 D
下图为某地旅游资源状况调查图,读图回答2~3题。
2.该地的旅游现状是( )
A.旅游资源不够丰富 B.消遣设施不够齐全
C.交通设施比较落后 D.观光团体数量较多
3.若到该地旅游,从平安角度考虑,不需要过多考虑的是( )
A.食品卫生和当地治安平安
B.交通平安
C.天气变化的影响
D.泥石流的影响
2~3.解析 第2题,由图可以直接看出,该地大部分地区旅游现状中,交通设施的半径相对较小,因此交通设施比较落后。第3题,利用图中该地等高线的数值和弯曲状况可以看出,该地所在位置为山脊处,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因此不行能发生泥石流灾难。
答案 2.C 3.D
“借山借水借园借人,长三角共享旅游”标志着长江三角洲地区沪、苏、浙三省市旅游资源共享,地区开展合作的开头。结合下图,回答4~6题。
4.若上海某游客欲参与一日游,旅游动机为佛教名胜游,应选择图中( )
A.南京 B.常州
C.乌镇 D.普陀山
5.某国外游客到达南京后欲巡游该地区的水乡古镇、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都市及世界遗产西湖。下列设计路线合理的是( )
A.南京→杭州→苏州→上海→南京
B.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南京
C.南京→乌镇→杭州→上海→南京
D.南京→上海→杭州→乌镇→南京
6.游客若在暑假(7月份)到该地区旅游应必备的物品有( )
A.雨具 B.保暖衣物
C.防晒物品 D.登山鞋
4~6.解析 第4题,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距离上海近,适合佛教名胜游。第5题,最合理的路线应符合以下原则:一、总巡游线路短;二、尽可能不走重复路线。各选项相比,B项最合理。第6题,7月份,长江三角洲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把握,为伏旱天气,高温晴朗,太阳紫外线强,应带防晒物品。
答案 4.D 5.B 6.C
有一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状况下,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回答7~8题。
7.这位游客来中国旅游最可能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短短的十几天内没有登高”等条件,结合我国的南北差异,很简洁得出结论。
答案 D
8.假如这位游客是乘坐火车在我国旅游,那么他最有可能途经的铁路干线是( )
A.陇海——兰新线 B.京哈——京广线
C.京广——京包线 D.浙赣——湘黔线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这条旅游线路必需是南北走向。
答案 B
9.依据出游时间长短和交通状况选择的旅游活动,不正确的是( )
A.短假期支配中、远程旅游
B.长假期支配中、远程旅游
C.短假期支配近程旅游
D.周末支配郊游
解析 短假期或周末支配郊游或近程旅游活动,长假期支配中、远程旅游。
答案 A
依据图和表,回答10~11题。
我国城市居民出游空间分布
北京市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比例
地区
河北
辽宁
山东
江苏
湖北
所占比例(%)
12.35
10.30
6.91
5.45
5.40
地区
河南
黑龙江
四川
吉林
山西
所占比例(%)
5.25
5.02
5.02
4.82
4.80
地区
湖南
上海
内蒙古
陕西
广东
所占比例(%)
3.84
3.52
3.40
3.02
3
10.北京市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所占比例居前三位的省份是河北、辽宁、山东,缘由是( )
A.这三个省的距离较短
B.和其他省份比这三个省的居民收入最高
C.居民中老年人多,闲暇时间多
D.北京有很多风景名胜,吸引力大
答案 A
11.依据图,你认为在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大多数北京考生可能选择的旅游地是( )
A.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B.北戴河海滨
C.哈尔滨冰灯、亚冬会场馆
D.天际海角、西双版纳
答案 B
12.有一上海游客欲巡游中国四大名山,庐山、泰山、华山、峨眉山,下列设计的巡游挨次合理的是( )
A.泰山―→庐山―→峨眉山―→华山
B.华山―→庐山―→峨眉山―→泰山
C.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
D.泰山―→华山―→峨眉山―→庐山
答案 D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地区进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2)依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旅游进展的优势条件,可从旅游资源的质量、价值、地域组合状况、通达度、市场等方面去回答。第(2)题,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结合图例进行旅游景点分析、分类,然后设计出开发方向或措施。
答案 (1)亚热带山地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位于阿里山和日月潭两大有名景区之间,客源较稳定;交通便利,通达性好。
(2)茶、果、蔬等采摘;插花;垂钓;酿酒;动物饲喂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