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基限时练(十三) *今生今世的证据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牲畜 畜力 畜养 畜产
B.骸骨 骇然 亥时 核实
C.砌墙 迄今 休憩 挈带
D.圈棚 眷恋 狷介 隽永
解析 A.前两个读“chù”,后两个读“xù”;B.第一个读“hái”,二、三个读“hài”,最终一个读“hé”;C.前三个读“qì”,最终一个读“qiè”;D.均读“juàn ”。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琐屑 始作俑者 磋商 莫不关怀
B.辩驳 寸草春辉 淳朴 勉为其难
C.轶事 歃血为盟 演绎 无耻谰言
D.观模 贸然行事 遴选 百感交集
解析 A.莫—漠;B.辉—晖;D.模—摩。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专家指出当今时代寻求网络隐私的刚性边界很困难,只有通过立法和制定标准去解决隐私问题,才能纲举目张。
B.这些年轻的高校生对现任日本政府的缺点了如指掌,特殊是对其引领经济复苏方面的政策失误振振有词。
C.清明小长假期间,很多市民走出家门,纷纷到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的乡村去亲近自然,享受闻鸡起舞、戴月而归的奇特。
D.早春天气,说变就变,暖空气还没待够就被一股新进来的冷空气推出去了,一曝十寒的天气让人难以摆脱严冬的纠缠。
解析 A项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方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方文章条理分明。B项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这里褒贬失当。C项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方有志报国的人准时奋起。这里望文生义。D项原意是即使是最简洁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方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这里望文生义。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刘量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乐观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爽自然,又布满思辨颜色,耐人咀嚼。
B.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化人心的今日,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由于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C.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觉新星一样仰视他,赞美他,而这一切和孤独 苦痛的梵高已毫不相干了。
D.淘宝网要做的就是打造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势在必行,让这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进展,在制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共享电子商务带来的富强。
解析 A项不合规律,强加因果。“具有乐观的思想倾向”与“文笔清爽自然,又布满思辨颜色,耐人咀嚼”之间没有必定的因果联系。可去掉“因而”。C项中途易辙。应改为“在梵高死了很多年之后”。D项结构混乱。应改为“淘宝网要做的就是打造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去掉“势在必行”。
答案 B
5.阅读下面的这则材料,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支撑着我们身体的,是精神。是它在支撑着我们的生命,是它在支配着我们的思想,是它让我们有了丰富的感情,以及对大千世界的种种生疏。但是我们的精神也有疲乏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也有受伤的时候,这时,我们期望有一个精神的家园,一个可以让心灵停靠的港湾。
请你用语言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要求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50字。
我的精神家园,必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想象力量以及表达力量。答题时留意想象丰富合理,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示例一:(我的精神家园,必定是)一个纯洁的世界,远离了都市的繁杂,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是一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地方。我并不奢求它能够“一尘不染”,只要它能永久地保有那份纯洁、那份清静。
示例二:(我的精神家园,必定是)一个布满了诗情画意、欢歌笑语的地方。来到这里,就忘了一切苦痛、悲伤,心中的种种惆怅连忙烟消云散。笛声清越、箫声婉约、琴声悠扬、歌声洪亮……在这音乐的海洋里,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满足,更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情怀。
6.下图是一组真实的照片。二十年前奶奶推着孙子,20年后孙子推着奶奶,照片拍摄于同一个地点。请紧扣画面细节,续写下面一段话,不超过100字。
时间都去哪儿了,二十年匆忙而过,我长大了,您却老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二十年前,您用小小的童车推着我欢快的童年,推着我幸福地成长。二十年后,您身后的小树早已枝繁叶茂,而您却已华发苍颜。如今,我愿用我的青春年华,推出您安康的晚年。
二、课内阅读
7.阅读《今生今世的证据》全文,回答(1)~(5)题。
(1)第1自然段中的三个动作用“任凭”修饰,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段尾说:“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其中“这些”指代什么?为什么说“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连续用了七个反问和连用六个“真的”,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当家园废失,我知道全部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这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不管到什么时候,总宠爱怀旧,宠爱回忆过去的奇特时间,从文章来看,对过去的遗忘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背叛,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任凭”修饰,表示出不懂珍惜时的任凭性,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懊悔。
(2)第2自然段“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这些”指第1、2自然段所写的原来家园的事物。由于“这些”都是证明“我”当年家乡生活的,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我”生命的印记。
(3)第4自然段连续用了七个反问来深刻表现“我”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即消逝的过去无法证明,细腻充分地表现了对家乡生活的深深依恋。连用六个“真的”,写出失去证据后的无奈。
(4)含义是:家园没有了,失去了,我要到哪里去查找我的家园呢?我又怎么能找到我的家园呢?我对家乡的查找都成了徒劳。以查找家乡未果的失落,反衬对家乡的难忘,根本上还是写难忘的是乡愁。无法排遣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照旧是乡愁。
(5)同意。人宠爱怀旧是由于人是有瞬间感的动物,他知道生命的消逝与时间的无情,一个人否定了或忽视了自己曾经的事物,必定意味着对自己生命的怀疑。而从客观的情形来看,当家园废失,“全部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三、力量提升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通往田野的小巷
刘亮程
①顺着一条巷子往前走,经过铁匠铺、馕坑、烧土陶的作坊,不知不觉地,便进入一片果园或苞谷地。八九月份,白色、红色的桑椹斑斑点点熟落在地。鸟在头顶的枝叶间鸣叫,巷子里的人家静静静的。很久,听见一辆毛驴车的声音,驴蹄滴达滴达地点踏过来,毛驴小小的,黑色,白眼圈,宽长的车排上铺着红毡子,上搭红布凉棚。赶车的多为小孩和老人,坐车的,多是些丰满秀丽的女人,服饰明丽,爱用浓郁香水,一路过去,留香数里,把鸟的头都熏晕了。假如不是赶集日,老城的吵闹仅在龟兹古渡两旁,饭馆、商店、清真寺、手工作坊,以及桥上桥下的各种民间交易。这一块是库车老城跳动不息的古老心脏,它的头颅如清真大寺般昼夜昂扬,它的手臂时时背在身后,它的双腿埋在千年尘土里,不再迈动半步。
②库车城外的田野更像田野,田地间野草果树杂生。不像其他地方的田野,是纯粹的庄稼世界。
③在城郊乌恰乡的麦田里,芦苇和种类繁多的野草,长得跟麦子一样旺势。高大的桑树杏树耸在麦田中间。白杨树挨挨挤挤围拢四周,简直像一个植物乐园。桑树、杏树虽高大繁茂,却不欺麦子。它的根直扎下去,不与麦子争夺地表层的养分。在它的浩大树冠下,麦子一片油绿。
④有人说,南疆的维吾尔农夫懒散,地里长满了草。我倒觉得,这跟懒没关系,而是一种生存态度。在很多地方,人们已经过于勤快,把大地转变得不像样子,只适合人自己居住。他们忙劳碌碌,从来不会为一只飞过头顶的鸟想一想,它会在哪儿落脚?它的食物和水在哪里?还有那些对他们没有用处的野草,全铲除洁净,虫子毁灭光。在那里,除了人吃的粮食,土地再没有生长万物的权利。
⑤人只有缓慢下来,才会很从容地想想人之外的其他事情。人已经远远地走到其他生命前面了,完全没理由再急死忙慌地奔跑了。停下来,至少,放慢些脚步。
⑥库车农夫的生活就像他们的民歌一样缓慢悠长。那些毛驴,一步三个蹄印地走在千年乡道上,驴车上的人闲适适然,再长的路,再要紧的事也是这种走法。不管太阳什么时候出来,又什么时候落山。田地里的杂草,就在他们的缓慢与闲适间,生长出来,长到跟麦子一样高,一样结饱籽粒。
⑦在这片田野里,一棵草可以放放心心地长到老而不必担忧被人铲除。一棵树也无须担忧自己长错位置,只要长出来,就会生长下去。人的粮食和毛驴爱吃的杂草长在同一块地里。鸟在树枝上做窠,在树下的麦田捉虫子吃,有时也啄食半黄的麦粒,人睁一眼闭一眼。库车的麦田里没有麦草人,鸟连真人都不怕,敢落到人帽上,敢把窝筑在一伸手就够到的矮树枝上。
⑧一年四季,田野的气息从那些弯曲的小巷吹进老城。杏花开败了,麦穗扬花;桑子熟落时,葡萄下架。靠农业养活,以手工谋生的库车老城,它的每一条巷子都通往果园和麦地。沿着它的每一条土路都走回到过去。毛驴车,这种古老可爱的交通工具,悠悠晃晃,载着人们,在这块绿洲上,一千年一千年地,原地打转,永久都跑不快,跑不了多远,也永久不要跑多快多远。
⑨不远的绿洲之外,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
(1)文章开头描写库车老城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有人说,南疆的维吾尔农夫懒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很多地方,人们已经过于勤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内容上:写出老城安静、古朴的特点,表现了老城人顺应自然的生存态度;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对田野的描写;与最终一段形成对比。
(2)①懒散:不清理庄稼地里的杂草;②勤快:改造田地,铲除一切阻碍粮食生产的生物。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田野里植物自然生长的状态,突出了老城人顺应自然的生存态度。
(4)①对老城缓慢闲适生活状态的宠爱;②对老城人顺应自然(敬重自然、守护自然)的生存态度的观赏;③对快节奏生活的反思;④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状态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