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测试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07山东文综)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进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守业的思想 A. B. C. D. 2.与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图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图二所反映的土地制度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图三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耕作方式上已使用铁犁牛耕A的说法正确,说法不正确 B说法正确,的说法不正确 C的说法都正确 D的说法都不正确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
2、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4下图所示工具的名称、消灭时间和用途是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 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 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5某地发觉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推断此古墓的大致年月丝织品 景德年间瓷罐 唐三彩 哥窑瓷瓶 珐琅彩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6.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有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消灭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是当时商品经济进展的写照 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 B C D7.观看下列图片,
3、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白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8.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小农经济的进展,主要是由于 A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它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C它满足了百姓基本生活的需要D它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9.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 不担当国家赋税徭役农夫富有祥和的生活境况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 B C D10.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所包含的信息有 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青铜器具涉
4、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人类进入金石并用时代 青铜农具广泛应用A B C D11.下图表现了我国古代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下列表述最符合图片意思的是 A.“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B.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督取消C.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D.消灭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12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13假如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为了财产平安,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A B C D14我国最早的
5、银行雏形是消灭于唐朝的 A邸店 B柜坊 C飞钱 D 坊15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所反映的实质是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C政府力图把握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条件16春秋后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400亩,另辟3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A400亩 B300亩 C700亩 D100亩17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A爱护中国商人经济平安 B加强外航海管理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18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
6、井田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摊丁入亩19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宋代20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资金短缺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原料不足二、推断题:21. 从春秋战国开头,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消灭的曲辕犁表明我国的耕犁已相当完善。22.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自然经济,它的基本特点是自给自足。23.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在中国古代始终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24. 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从
7、宋朝开头,这种限制被打破。25. 明清时期统治者连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三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24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全部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远眺,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像之处。(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缘由。(4)请简要评价上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