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知能演练: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825032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30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知能演练: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张汉林教授在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改革中说:“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但无论如何,他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A捍卫了斯大林的威望,巩固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方案经济B不彻底,但在确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C扩大农业集体经济的自主权,推行对工业经济的市场化管理B削减政府指令性方案指标,适度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整作用解析:选B。本题重点考查同学结合所学学问解读材料信息的力气。从材料“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改革不彻底;从材

2、料“但无论如何,他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可见赫鲁晓夫改革确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2(2022河北邯郸质检)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对苏联某位领导人的经济改革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阅历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订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据此推断这位苏联领导人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B。留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具有开创性”“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具有开创性的是赫鲁晓夫改革。3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

3、“放慢改革步伐,经济进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深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概汹汹。”这种状况毁灭在()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解析:选C。材料中“经济进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概汹汹”的信息,说明这一时期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4有学者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布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布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始终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D。从材料关键词“

4、始终到剥光为止”可知为戈尔巴乔夫,他的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心第一书记,开头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头,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头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玉米运动”。在庆祝十月革命成功40周年时,他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争辩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

5、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月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宽敞人民群众的不满心情越来越猛烈。渴望转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月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统计表年份198119851986198819891990国民经济增长率3228244材料四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 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把握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

6、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急,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月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 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的开荒工作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这种经济状况对苏联的社会和政治等方面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留意从材料和图表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把材料信息和所学学问有机结合起来回答。第(1)问由于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荒,必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第(2)问要留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二人的主观目的是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但客观上都没有做到;第(3)问考查改革失败的恶果,各种冲突激化。答案:(1)大规模毁草、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开荒地区风蚀、水蚀严峻,土壤严峻退化。(2)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最终失败的主要缘由是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不同点:前者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后着重点在工业领域。(3)经济改革失败迫使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改革;经济大滑坡使苏联的民族冲突、政治冲突激化,最终导致解体局面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