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22-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班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其次部分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50分),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 下列图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进展的是2. 要论证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可以利用的材料是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C. “依军功行田宅” D. “除井田,民得买卖”3. 长江流域取代黄河流域,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大约是在A. 两晋时期 B. 唐宋时期 C. 两宋之际 D. 明清之
2、际4. “从宋代起,棉花开头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棉、麻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毁灭这些变化的主要缘由是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C. 商品经济的进展 D.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5. 明清时期,商业的进展毁灭了很多新的特点,主要包括“工商食官” 坊市界限被打破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商帮形成A. B. C. D. 6. 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产量的3/4,这表明当时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头形成 B. 中国商品经济高度进展C. 中国政府取消重农抑商政策 D. 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
3、界贸易7.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觉,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拓了新天地”。对材料中的“新天地”的理解正确的是A. 开拓了通向美洲、非洲的航路 B. 为资本主义进展供应了宽敞的市场C.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D. 资产阶级开头了殖民扩张8. 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在下图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中,处的商品应为A. 茶、丝B. 工业产品C. 黑奴、象牙D. 原棉、烟草9. 下列现象最早毁灭在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A. 贵族和下层人民同坐一列火车出行 B. 巴黎博览会用电灯来照明C. 14岁的小安妮在一家纺织厂做工 D. 曼彻斯特港口的轮船正预备远航10.鸦片
4、战斗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主要表现在A. 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 B.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C.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D. 小农经济开头解体11.观看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分布图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洋务企业渐渐转化为民族企业B. 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都是官办企业C. 从地域上反映了民族企业受到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D. 民族企业在与洋务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12. 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 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中国面粉业得到巨大进展的国际因素是A. 列强增加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B.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
5、发C. 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D. 中国成为一战的成功国13. 1909年,有竹枝词这样写道:“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心有大同(中心、大同皆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 报纸宣扬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 描述者提倡报纸产业多元化C. 描述者确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把握14.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新风尚的是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C.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筒洋袜短脚裤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15. 下图是苏俄(联)的粮食曲线变化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
6、的主要缘由是A. 宣布退出一战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体制16.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A. 整顿财政金融 B. 调整工业生产C. 调整农业生产 D. 实行以工代赈17.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的根本不同主要表现在A. 福利种类繁多 B. 福利政策提高了人们的工作乐观性C. 福利政策扩大了国家财政支出 D. 福利由单纯的救济变为公民的社会权利18.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下放企业管理权 大规模种植玉米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实施“加速进展战略”A. B. C. D. 19.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宣扬画,它反映了A. 人民生产乐观性高涨 B.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C.
7、经济建设的高速进展 D. 违反客观自然规律2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现代企业制度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21. 1984年,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指示精神的是海南 广州 长江三角洲 天津A. B. C. D. 22.人们对时间的把握有这样的说法:50年月看天上(太阳),70年月看墙上(挂钟),80年月看手上(手表),90年月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断变化 B.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
8、. 我国的轻工业进展很快 D.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3.支撑战后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欧洲经济共同体 关贸总协定A. B. C. D. 24.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后,荷兰首相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足和布满期望的时刻”。之所以如此说,主要是由于马约的签订意味着A. 欧元正式启用 B. 欧盟成员国不断增多C. 开启欧洲一体化自下而上的进程 D. 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25.有专家指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和谐进展B
9、. 第三世界必需抵制全球化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的贫富分化D. 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转嫁经济危机其次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一、融入世界与国家经济进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1. 材料一 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费兰克结合材料一和所学,举例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主要表现。(8分)2. 材料二上图中的漫画反映了清朝的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说明实行该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3. 材料三
10、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缘由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阅历教训告知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进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缘由及取得的成就。(6分)二、世界市场与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1. 材料一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头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请用史实简要证明上述观点。(6分)2. 材料二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
11、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给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靠所代替了。”共产党宣言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4分)3. 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6分)三、改革、创新与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1. 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供应社会救济
12、。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用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4分)2. 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事记年月主要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对内改革的重大决策。1980年中共中心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确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
13、的任务。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6分)3.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善的改革和挽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进展。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生疏。(6分)【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CDABCD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CBCBD
14、ADA题号2122232425答案ABADC其次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一、(共18分)1. 工业化:制瓷业和纺织业进展;商业化:宋代的市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富强的商业街、毁灭草市、海外贸易进展兴盛;货币化: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城市化:毁灭了汴京等大都会。(8分)2. 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国渐渐脱离世界进展潮流,失去拓展海外市场和推动本国工业化的契机;使中国落后于世界,限于被动挨打的局面。(4分)3. 缘由: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观需要成就: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20
15、01年加入WTO。(6分)二、(共16分)1. 答案:新航路开拓沟通了欧洲、美洲、非洲、亚洲之间的直接联系,世界由孤立隔绝开头走向联系和统一;新航路开拓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建立起了巨大推动作用。(6分)2.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其次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3. 世界: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欧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进展。亚非拉:是灾难,导致亚非拉的贫困落后;客观上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的进步。(6分)三、(共16分)1. 特点:涉及范围广、领域宽;社会救济与供应就业相结合;政府干预作用:确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复苏。(注:促使美国最终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也可。)(4分)2. 逐步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任意三点即给6分)3. 方案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分;各国应从国情动身,充分利用市场和方案两种手段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从而推动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6分 注: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