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37_T 3603-2019单环刺螠苗种繁育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2350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37_T 3603-2019单环刺螠苗种繁育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清正版)DB37_T 3603-2019单环刺螠苗种繁育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清正版)DB37_T 3603-2019单环刺螠苗种繁育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清正版)DB37_T 3603-2019单环刺螠苗种繁育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清正版)DB37_T 3603-2019单环刺螠苗种繁育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150 B 5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6032019 单环刺螠苗种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breeding of Chinese penis fish 2019-07-23 发布 2019-08-23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1 4 环境条件.1 5 亲体选择.2 6 亲体培育.2 7 采卵与孵化.2 8 幼体培育.3 9 采苗.3 10 幼螠培育.4 11 苗种出池.4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

2、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鲁TC 0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烟台市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力勇、陈相堂、赵强、姜作真、胡丽萍、朱光辉、张玉恒、张金浩、王鹤、陈伟。单环刺螠苗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苗种繁育的术语与定义、环境条件、亲体选择、亲体培育、采卵孵化、幼体培育、采苗、幼螠培育、苗种出池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单环刺螠的苗种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

3、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标准 NY 536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9103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与定义 3.1 体长 body length 单环刺螠在水中水平充分自然伸展时,从体前端沿虫体中轴方向至末端的长度。3.2 体重 body weight 单环刺螠离水后,沥干至没有水滴连续滴下后称取的个体重量。4 环境条件 4.1 场址 选择无污染源、

4、水源充足、潮流畅通、水质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并具备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通讯方便、电力配套等条件。产地环境符合NY 5362的要求。4.2 水质 海水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要求,用水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要求,排出水应符合SC/T 9103的要求。5 亲体选择 5.1 来源 每年春季、秋季,选择自然海区发育基本成熟的个体。宜选用经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或单环刺螠种质资源保护区内自然性成熟个体。5.2 规格 体长20 cm,体重50 g。5.3 感官要求 亲体感官应符合表1要求。表1 亲体感官要求 6 亲体培育 6.1 培育条件 培育池面积10 m230

5、 m2的室内水泥池或玻璃钢水槽,池深1.0 m1.5 m,进排水、增氧等设施齐全。底部铺设粒径0.1 mm1.0 mm、厚度30 cm50 cm的海沙作为底质。水温15 20,盐度2632,pH 7.28.6,溶解氧5 mg/L。光照1 000 Lx。连续适量充气。6.2 消毒 培育池、底质在使用前应消毒,用药按NY 5071的规定执行。6.3 培育密度 1 kg/m22 kg/m2。6.4 日常管理 6.4.1 投喂 投喂硅藻、金藻等饵料。日投喂量8105 cell/mL1.2106 cell/mL,分3次4次投喂。6.4.2 换水与清污 日换水1次,换水量1/2。每间隔3 d4 d排干池水

6、1次,清除池底表面污物。7 采卵与孵化 项 目 要 求 形态 符合无脊椎动物学中有关单环刺螠的特征描述 体表 完整、洁净、光滑 健康状况 对外来刺激反应灵敏,体质健康、活力强、肾管清晰 7.1 自然获卵 成熟亲体的肾管饱满,内含大量成熟的生殖细胞,透过体壁肾管清晰可见。正常换水或倒池,发育成熟的亲体可自然产卵。7.2 人工采集精卵细胞 剪除发育成熟亲体的前后两端,将含有雌、雄性细胞的肾管完整取出,分别收集于不同容器中,经过滤海水冲洗后将肾管剪成小段,用60目筛绢滤去杂质,分别收集精、卵细胞。7.3 人工授精 按照5:110:1的精卵比例,充气并搅拌均匀。镜检以1个卵子周围有2个3个精子为宜。7

7、.4 孵化 孵化密度2 个/mL5 个/mL,水温15 21,连续微量充气,每间隔30 min搅动池水1次。22 h36 h发育至担轮幼虫。8 幼体培育 8.1 培育条件 培育池同6.1。水温15 21,盐度2332,pH 7.58.6,溶解氧5 mg/L,光照500 Lx。8.2 选优 受精卵孵化至担轮幼虫后,停止充气使其上浮,用200目筛绢选出健康个体,均匀放入培育池中进行培育。也可采取虹吸法收集幼体。8.3 培育密度 0.2 个/mL0.5 个/mL。8.4 投喂 混合投喂金藻、小球藻等单胞藻。初期担轮幼虫日投喂量1104 cell/mL,随着幼体生长,逐渐增加投喂量。后期担轮幼虫日投喂

8、量2104 cell/mL3104 cell/mL,体节幼虫阶段日投喂量4104 cell/mL6104 cell/mL,至蠕虫状幼虫阶段日投喂量达到8104 cell/mL。分2次3次投喂。8.5 换水与吸底 日换水1次,换水量1/31/2。每间隔 2 d3 d 吸底清污1次。8.6 药物使用 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要求。9 采苗 9.1 底质 9.1.1 底质类型 粒径0.5 mm的海沙。9.1.2 底质处理 过筛除掉贝壳、石块等杂物,经曝晒、消毒、清洗等工序处理后备用。9.1.3 底质投放 投放厚度5 cm6 cm为宜,培育池的加水口与排水口位置不投放。9.2 采苗方法 幼体发育

9、至蠕虫状幼虫时,应立即向培育池内投放底质进行采苗。可采取倒池方式,虹吸法将幼虫通过150目网箱收集后,均匀投入到已铺好底质的新培育池中。10 幼螠培育 10.1 投喂 投喂金藻、小球藻等多种单胞藻,并根据摄食状况合理增加饵料投喂量。日投喂量1105 cell/mL 3105 cell/mL,分2次3次投喂。单胞藻数量不足时,可投喂螺旋藻、鼠尾藻粉进行补充。10.2 换水 日换水1次,换水量1/2。10.3 日常管理 检查底栖变态情况,观察幼苗摄食状况,观察幼螠摄食情况与底质状况。11 苗种出池 底栖30 d后,幼螠体长达到 10 mm以上,体重达到 0.1 g 以上,将幼螠从底质中分离出来。用40目网箱收集苗种,沥水后称重、计数。幼螠苗种出池进行增殖或养殖。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林业/苗木/果业/深加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