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第3课1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假如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最好查阅()A诗经 B离骚C窦娥冤 D儒林外史【答案】A【解析】本题中的限制条件是“西周”“劳动人民”,据此可排解B、C、D三项。2(2022湖南师大附中)“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是中唐出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列作品与白居易的作品风格相像的是()诗经国风 楚辞离骚杜甫石壕吏 李白将进酒A BC D【答案】B【解析】白居易的诗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属于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与之类似的是诗经国风和杜甫的石壕吏,而楚辞离骚和李白的将进酒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3某人生活在明清之际,
2、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宠爱画写意画读了很多带插图的小说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宠爱听京剧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可用排解法。京剧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即19世纪,题干要求“生活在明清之际”即17世纪,时间相差太远,故不符合题意。4关汉卿是元代最宏大的杂剧作家,珠帘秀是当时顶尖的杂剧演员。他们在艺术上相辅相成,创作了窦娥冤等宏大作品。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A反映了民间疾苦 B提出了民主思想C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D把元杂剧推向顶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理解分析力气。关汉卿创作的特点是揭露黑暗现实、讴歌抵制精神,感天动地窦娥冤
3、具有猛烈的现实批判性。由此可以看出该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为C项。5胡适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文中用“字字看来皆是泪,十年辛苦不寻常”来评述一本名著的成长过程,这本名著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据“石头记”这一信息可推断题干所指名著是红楼梦。6不同时期的文学家代表着不同时期文学进展的特点,阅读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主题是什么?(2)把材料中的人物按不同的风格归类。(3)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进展的什么趋势,其根本缘由是什么?【答案】(1)中国古代文学进展具有鲜亮的时代特色。(2)现实主义风格:孔子、杜甫、曹雪芹。
4、浪漫主义风格:屈原、李白、苏东坡。(3)反映中国古代文学进展的平民化趋势。根本缘由:商品经济的进展、市民阶层扩大和需要。1(2022江苏新余)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呈现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进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深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鲜亮的浪漫主义传统 D质朴的现实主义颜色【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精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力气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力气。依据题干“呈现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进展程度”,再联系教材所学,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可知D正确。2李白:“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杜甫:“边庭流
5、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些大胆揭露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文禁松驰的社会环境里,才能一经问世就得以广泛流传。下述各项中能够直接说明毁灭这些不朽诗篇缘由的是()A“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B“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C“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D“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特地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答案】C【解析】由材料“松驰的社会环境”可联系到反映当时政治清明的C项,所以选C。3(2022吉林白山一中)“他们无意于追求高雅的意境,无心于细细品尝那种空灵、含蓄、主观性猛烈的美学形态与艺术形式。他们所醉心的,是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直接地并情调吵闹
6、地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文中的“他们”最观赏的应当是()A楚辞 B汉赋C唐诗 D宋词【答案】D【解析】本题实际涉及市民文化,可以对“市民文化”、市民情趣进行归纳,如宋代词、风俗画、勾栏、话本,元曲,明清小说等体现了这一特点。选项中符合“市民文化”的只有D项。故应选D。4(2022嘉祥)“明代的文化活动,扩大到民间,不再限于社会上层的精英。综而言之,明代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既是从正统形式,开拓了自由,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反映了一般生活质量的提升。”下列属于这一时期代表作品片断的是()A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D林黛
7、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力气。依据材料“明代的文化活动”“扩大到民间,不再限于社会上层的精英”可知,这是明朝文化的特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A是明朝施耐庵的水浒传;B项元朝马致远的;C项宋代柳永的;D项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以答案选A。5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呈现时代风尚面貌,供应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缘由是()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进展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小说产生的
8、根本缘由的理解。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进展,使市民阶层快速崛起,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正是适应了市民文化的需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城市生活丰富,消遣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材料二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爽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扬,豪迈悲凉,布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材料三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最终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呈现了强健直立和叱咤风云的气魄。明清小说分散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实地生疏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9、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行多得的通俗读本。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学问,分析宋词富强的缘由。(2)除材料二所述外,出名词人还有谁?说明其词风特点。(3)材料三中,为什么“小说在明清时期最终大踏步地闯入文坛”?(4)明清小说分散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请你列举几本。(至少四例)(5)由宋词到明清小说的进展,你能得到哪些生疏?【答案】(1)缘由:商业进展,城市富强,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宋代阶级冲突和民族冲突尖锐;便于唱歌的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和反映宽敞的社会生活。(2)婉约派的柳永、豪放派的苏轼。(3)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中心集权进入强化阶段(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经济领域毁灭新气象,手工业、商业富强,资本主义萌芽毁灭,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供应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明清小说蓬勃进展。(4)四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5)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的进展而进展,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是确定历史时期社会进展状况的反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