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毁灭、循环流淌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解析:选D。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往复毁灭、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守恒的,不行能递减。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亲热的两种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染色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叶绿体和核糖体 D线粒体和内质网解析:选B。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CO2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CO2释
2、放到无机环境中。3(2022上海中学高二检测)如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解析:选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其体内碳的去路有: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被消费者所摄取;三是其遗体、枯枝落叶等被分解者分解,并将其中的碳以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的碳来源于对生产者的取食,其体内碳的去向: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CO2释放到大气中。从上述分析中可推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3、丙是分解者。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养分级可能是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进行7过程太强导致的解析:选C。题图中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O2),5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碳元素在它们之间以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形式传递;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碳元素在很短时间内大量释放造成的。5下列关于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在生态系统中,先进行物质循环,后进行能量流淌C
4、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随着物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淌D物质循环与能量流淌相互依存解析:选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相互依存,同时进行。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而是逐级递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请据图回答:(1)碳元素从B流向A、C和从A流向C是以_形式进行的。(2)图中B为_;A为_;C为_;C的作用是_。(3)B、A、C均可通过_作用将_分解成_返回大气中。(4)若B为绿色植物,则a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b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中CO2可进入B,表明B为生产者,即自养生物,而B与A都可被C利用,表明C为分解者
5、,则A应为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均可通过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将CO2返回到无机环境中。图中a、b应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前者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后者则主要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答案:(1)有机物(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释放出来(3)呼吸有机物CO2、H2O等(4)线粒体叶绿体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简洁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养分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
6、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这种运动带有全球性。2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把CO2从生物群落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理过程主要是()A燃烧B光合作用C化能合成作用 D呼吸作用解析:选D。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方式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动植物遗体的燃烧,其中主要是生物的呼吸作用。3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觉了DDT,这种现象说明白()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
7、生物地化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间或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解析:选B。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并能长期残存的农药。当人们施用DDT时,真正落到植物上的大约只有5%,其余95%不是落到地面,就是在大气中漂移,然后随雨水流入地下,或顺小溪流入江河,流归大海。随着大气循环和海水运动,DDT被运到全球各个角落,然后再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并在各生物体内积累和富集起来。可见,DDT已加入生物地化循环。4(2022北大附中高二检测)从碳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A食物中的碳B大气中CO2中的碳C燃料中的碳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酸盐解析:选B。人体内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来
8、自植物,而植物的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猎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养分级流入其次养分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解析:选C。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大象同化的能量没有被蜣螂获得,由于粪便为食物残渣,是不被同化的成分。狼捕食兔子则是能量从其次养分级流入到了第三养分级。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同时,把非生物环境中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进入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伴
9、随着物质循环,但能量不能被循环利用。6(2022广州调研)下面是某养分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Y、Z三种生物()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解析:选C。依据物质循环的特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首先进入到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联系,且两者都有一部分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再次进入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生物X为生产者,生物Y为消费者,生物Z为分解者。7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养分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初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
10、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选C。从能量流淌方向看,食物链应当是:,故是生产者,为三级消费者。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只有C符合题意。8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为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均属于细胞呼吸CA和B属于捕食关系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过程造成的解析:选C。由物质循环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B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可以看出A是分解者,不行能与B构成捕食关系。9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A只有物质循环过程B只有能量利用过程C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利用过程D无法确定解析:选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成简洁的无机物,如
11、CO2等,既有物质循环的过程,又有能量利用的过程。10造成温室效应的缘由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自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取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接受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解析:选A。产生温室效应的缘由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缘由之一是由于煤、自然气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的温室效应的危机,需实行方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11某同学完成了土
12、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比试验,对比组是()A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土壤进行处理C排解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尽可能避开转变土壤理化性质解析:选A。对比组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试验组灭菌处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12为了了解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试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试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a、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育相同时间B检测“敌草隆”的消逝状况,估量a的“敌草隆”全部消逝,b的基本不变C只用砂土试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D再增加c组作为对比,不喷入“
13、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解析:选A。本题考查试验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试验组为a组,对比组为b组,把握单一变量,故A正确。B项中的a应当是不变,b可能会部分削减。C不正确,由于典型土壤中含微生物多,所以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最好。D项没有必要再加一个对比组。13请回答:(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的太阳能。(2)分解者通过_和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3)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4)假如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的传递后
14、,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积累量越大。解析:(1)碳以CO2的形式被生产者固定,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其又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驱动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2)呼吸作用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分解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数食物链时应当是从生产者到最高级的消费者,图中有植物鼠蛇鹰、植物鼠鹰、植物兔鹰3条食物链,其中的兔和鼠属于初级消费者;(4)假如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
15、不能排出体外,便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发生富集作用,且养分级越高,该有毒物质积累量越大。答案:(1)CO2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定)(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或发酵)(3)3兔和鼠(4)食物链养分级1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淌方向。请回答:(1)写出图中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_。(2)碳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形式是_。(3)若生产者有5000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养分级的生物可增重_kg。(4)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分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mg的O2,则生产者每
16、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_mg。答案:(1)ADE(2)细胞呼吸、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CO2(3)200(4)641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4)化学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_途径产生CO2。解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17、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循环过程。(2)X与甲为生产者,甲所示的生物类群因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推断为绿色植物,所利用的能源为光能。X同为自养型生物,但不是绿色植物,所以X为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所表示的生物为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丙所示结构为细菌,Y和丙同为分解者,但细胞结构不同,推断Y为真核细胞,真核细胞不同于细菌的最主要特点是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3)植物细胞中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为叶绿体,而对CO2的利用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即c;将含碳有机物分解为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即a与b。(4)化学燃料为环境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学燃料的燃烧释放CO2。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3)ca、b(4)微生物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