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教学文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819913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教学文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教学文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教学文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教学文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教学文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重点)精品文档2014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重点)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2.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3.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4.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5.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6.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

2、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7.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由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8.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9.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10.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11.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12.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13.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

3、件的复杂过程。14.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15.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16.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17.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18.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19.叶面系数:是反映光合作用面积的指标,即叶子总面积对植物占地面积的倍数。20.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

4、者、分解者与无生命物质之间长时期处于动态平衡。21.生态阈限:生态系统对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能够进行自动调节,但是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出这一限度,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降低或消失,出现生态平衡失调,这一限度称为失调阈限。22.结构缺损:指生态系统缺损一个或几个组成成分,使生态平衡破坏,系统崩溃。23.最大持续产量:在不损害资源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持续地利用某种资源所能获得的产量。24.生态经济学:是从经济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相互结合的复合体系,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25.系统生态学:是指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生态问题的科学。26.最小因子定律:在

5、动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中,如果有一种达不到需要量,尽管其他各养分都满足甚至超过了需要,这一不足的养分就成了最小因子,使动物的生长受到限制。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木桶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1、在生态系统中,蛙属于( D )A.生产者B.一级消费者C.二级消费者D.三级消费者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从种内来看主要是(C)。A.疾病B.气温C.迁移D.水源 3只呈金字塔形的生态锥体是(C)。A.数量锥体B.生物量锥体C.能量锥体D.都不一定 4关于生态系统,错误的是(B)。 A.生态系统与一定时间相联系B.物流是单向的C.系统各部分功能存在补偿D.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5红外线照射过度可引起家畜发生(

6、A )。A.热射病B.皮肤炎C.皮肤癌D.色素沉着6.下列指标一般为常数的是(C)。 A.实际出生率B.种群的死亡率C.种群的生理寿命D.生态寿命 7.动物处于等热区时,(A)维持体温恒定。 A.依靠物理调节B.依靠化学调节C.依靠物理和化学调节D.不需要任何调节即可 8.在解释种群增长与密度关系问题中,外因说包括(B)。A.气候学派和行为调节学说B.气候学派和生物学派C.生物学派和遗传学说D.遗传学说和行为调节学说 9.关于家畜采食特点,错误的是(C)。A.牛总是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B.羊善食矮短的牧草C.猪能拱取泥土下的食物D.羊喜食茂盛浓密的牧草 10.家畜适应性指标应以(C)为主。A.生

7、化指标B.生理指标C.生产力指标D.综合指标11.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 A.浮萍B.人C.蚯蚓D.家畜 12.大气层的第二层是(A)。 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热成层13.在历史上不曾存在的生态农业的提法是(B)。A.有机农业B.再生农业C.自然农业D.生物农业 14.动物适应性反应中,不属于缓慢反应的是(C)反应。 A.代谢B.酶C.内分泌D.心血管15.我国南方和北方相比,在畜产品产量上略占优势的是(D)。 A.奶类B.肉类C.绵羊毛D.山羊毛、绒16.生态农业区别于其他农业的最大特点是(B)。 A.禁止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B.追求整体效益C.追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8、D.与传统农业完全不同 17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18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19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 20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21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

9、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22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23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

10、富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A信息少 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D食物网(链)简单25演替速度特点是(B)。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26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27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28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29范围不属于生

11、物圈的是(C)。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 30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 B全球性环境问题 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31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3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3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蓝绿藻 D真菌 34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A高等植物 B哺乳动

12、物 C大型真菌 D蓝绿藻35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36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37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38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39选出正确的答案(A)。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B所

13、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40温室效应指的是(B)。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41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A气温升高 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 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42下列资源属于可再

14、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43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 B天然气资源 C土地资源 D淡水资源44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45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46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三、简述题:1.简述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

15、素主要有哪些?答:有(1)品种;(2)年龄;(3)体重;(4)被毛;(5)生产性能;(6)饲养水平;(7)管理方式;(8)气流和湿度。 2.简述动物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适应表现。答:表现为:1从解剖学和形态学方面表现为(1)体尺和体表:寒冷气候中,动物体格一般较大,皮肤皱褶较少,体表面积相对就愈小,体躯呈粗短;(2)腿、脚和耳:寒冷环境中,动物腿较短,脚上角质坚实耳较大;(3)体被方面表现为:皮肤颜色浅、厚度变厚,寒冷地区的家畜一般被毛较厚、密,外层是鬃状粗毛,内层是厚而软的绒毛。(4)皮下脂肪多起到散热作用。2从生理学角度表现为:(1)寒冷环境条件下,动物产热量升高;(2)寒冷条件下,动物甲状

16、腺素水平;(3)寒冷条件下,动物生产能力降低。 3.简述风土驯化的途径:答:主要有:1是直接适应,即家畜在新环境条件下,在行为上和生理上产生一系列反应,直到基本适应新环境条件为止。2是定向改变遗传基础,当新环境条件超越了该品种的耐受范围,家畜就会产生种种不适应的反应,甚至发病、死亡。此时通过人工选择的作用,淘汰不适应个体,留下适应的个体,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使家畜群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当然,上述两种途径不是孤立的,在实践中往往是首先通过直接适应,然后经过人工选择,使遗传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从而达到风土驯化。4.简述生物钟的生理作用及其意义。答:其意义在于:1它是动物的生物行为计时器。2

17、生物钟的调节机制能够将一些生理过程和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紧密结合起来,使动物更容易适应环境。3医学上可利用生物钟的知识鉴别,诊断周期性疾病,控制给药时间,掌握病畜对药物的耐受规律。4在生产上可用于控制禽的产蛋,调节牛、羊的发情和配种。5在杀虫害方面,可帮助确定最佳施药时间。5.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方程式:6.简述优化牧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措施。答:有1提高家畜能量的转化效率;2提高初级生产的转化效率;3建立合理的畜群结构;4培育和选择能量转化效率高的畜禽品种;5配合全价饲料;6创造良好的环境和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7.简述生态平衡良好的系统状态。答:它表现为:1生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食

18、物链营养结构彼此协调,组合正常。2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物质储存量相对稳定。3信息传递畅通。4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适应、协调。5生物种达到最高和最适量,物种间彼此适应,相互制约,并保持一定数量的种群,能够排斥其他生物侵入。8.简述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答:主要原因是1破坏植被,掠夺式经营。(1)盲目毁林开荒。(2)索取量超过生物生产量引起环境质量下降。2生物种类和食物链变化引起:(1)生物种类减少使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2)食物链破坏使生态平衡失调。3环境污染:(1)SO2和酸雨的危害;(2)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及化肥的危害;(3)放射性元素和石油的危害。9.畜牧

19、业的地区优势应该综合考虑哪些条件?答:应综合考虑六个条件:1失调条件是否适宜;2资源是否可以连续开发;3经济效益大小;4市场需要是否迫切;5技术条件是否可以;6发展前途广阔与否。10.合理利用畜牧业资源的原则有哪些?答:有:1因地制宜,杨长避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合理组织生产。2要从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注意充分发挥各种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以利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合理的生产结构。3要从自然资源对畜牧业生产的综合影响出发,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防治,注意生物间相互制约关系。4要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掌握供需平衡,强调资源保护、养用结合,反对掠夺式经营。5自然资源

20、的利用要与合理的培育更新相结合,注意保持 生物的基本数量和适宜的群体结构。11.简述畜牧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措施。答:畜牧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主要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防止环境污染。1保护水资源;2保护土壤资源;3保护动植物资源和培育植被;4保护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5将资源消费量控制在最大持续产量的限度内;6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资源系统最优控制模型。12.协调生态系统中的矛盾,应贯彻哪些生态原则?答:协调生态系统中矛盾应贯彻以下原则:1全面发展;2立体开发;3多级利用;4养用结合;5综合利益。13.我国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答:一是畜禽废弃物产生量很大;二是畜禽废弃物

21、污染环境相当严重;三是畜禽废弃物污染严重威胁和影响大中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14.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 答:(1)造成水质下降。大量畜禽废弃物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的将导致鱼塘及河流丧失使用功能。(2)造成空气恶臭。畜禽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由于恶臭污染问题,导致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十分紧张,有的甚至引发社会矛盾。(3)传播人畜共患病。畜禽废弃物中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人畜共患病时,会导致疫情发生,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4)危害农田生态。高浓度的畜禽养殖污水长期用于灌溉,会使作物陡长、倒伏、晚熟或

22、不熟,造成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5)影响畜产品安全。15.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原因?答:1.生产和技术上的原因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迅速。年递增率均在10%以上。我国肉类产量和禽蛋总产量保持世界第一。(2)畜禽业养殖方式和养殖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的畜禽业多为分散经营,在农村中仅作为副业生产,畜禽饲养头数少、规模小,畜禽废弃物可及时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近十多年来,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行业。(3)畜禽场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农业区、牧区转向大中城市及城镇郊区。(4)农牧脱节,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是造成畜禽废弃物污染的主要原因。2

23、.政策和管理上的原因 :(1)在畜牧业发展上,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脱节。(2)各级环保部门对畜禽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重视和管理不够。大中型畜禽饲养基地的建设,是各地作为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副食品供应意义重大,不可简单地实施“关、停、并、转”,环保部门对其监督管理相当困难。16.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基本思路?答:(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容量化、无害化、资源化。(2)减量化处置是粪污处理的前提,实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危害物质的引入。(3)容量化控制是粪污处理的基础,发达国家发展畜禽养殖业,绝大多数推行的是既养畜又种田的模式,并且

24、严格控制养殖场规模,畜禽粪便有充足的土地进行消纳。(4)无害化处理是粪污处理的核心,指畜禽粪便污水在利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减少和消除对环境和人畜健康的威胁、隐患。主要是修建防渗堆粪场、化粪池、沉淀池、发酵池等,对粪污进行除臭、灭菌后进行种养业利用。(5)资源化利用是粪污处理的核心,主要是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将粪便作为种植业生产的有机肥资源,用于梁、烟、果、桑、花卉、食用菌。将粪液污水用于改良土壤,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17.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答:1、前期防治对策:(1)合理选址、合理规划、适度规模是防止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重要途径。(2)养殖场修建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

25、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报批。(3)畜禽粪肥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在畜禽养殖场投入运用的同时予以落实。(4)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区、防疫区的隔离。(5)畜禽养殖场必须设置专门的畜禽粪便贮存设施。(6)应明确城镇化周围不宜设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7)严格控制省外、市外畜禽养殖企业在境内盲目发展,防止污染转移。2、饲养期中控制对策:(1)节约用水、减少液体肥和污染物排放总量。(2)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畜禽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量。3、固体粪肥、畜禽场污水、臭气处理对策:(1)固体粪肥的处理与利用,好氧发酵和堆肥技术;(2)畜禽场污水的处理方法与利用,固液分离处理系统和发酵池厌氧发酵处理系统;(3)臭气的控

26、制技术,如用沸石、膨润土吸附。18.肠道的微生态机制主要表现功能?(涉及到群发病,可以多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相关的题)答:(1)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畜禽肠道菌群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并与畜禽保持相对平衡稳定状态的菌群,它对畜禽的生长发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这个平衡失调,便会出现生产性能下降和疾病状态。益生菌作为畜禽肠道内的优势菌饲喂后则可弥补正常菌群的数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2)生物拮抗作用,肠道内正常菌群直接参与机体生物防御的屏障结构,以影响过路菌或侵袭菌,防止其在肠道内定植生长。益生菌作为正常菌群中的一员,可参与生物屏障结构,从而起到生物拮抗作用。饱

27、合肠粘膜的吸附位点,致使病原菌无法在肠粘膜上定植。对于益生元来讲,可以竞争性的和病原菌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病原菌不能与肠壁受体结合。某些益生菌还可合成抗生素、有机酸、H2O2等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还可通过消耗肠道内氧气,使局部氧分子浓度降低,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生长,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产生各种酶,有些可产生水解酶,发酵酶和呼吸酶等,有利于降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或者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降低肠道内pH值,从而抑制肠道内发酵蛋白质的菌群活性,减缓肠内蛋白质的发酵速度,并合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寄主吸收利用。(4

28、)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益生菌可作为非特异免疫调节因子,通过细菌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宿主免疫细胞,使其激活,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促进吞噬细胞活力或作为佐剂发挥作用。19.动物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有哪些?答:动物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是根据微生态学理论研制的含有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生长促进物质的活菌制剂(Probiotics)和低聚糖(Oligosacchride)寡糖类制剂,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制剂,其具有补充、调整或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提高动物免疫能力,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或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且无污染、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和对环境无害等,是一类新型绿色环保饲料添加剂。我国正式批准

29、生产的菌株主要有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乳酸球菌、酵母菌等十几种菌株。产品有: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四、判断分析题:(请自己完善分析内容,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考点)1.草地受气候的影响比农田大。(错)分析:2.在同一环境中能够共存的物种,不可能是生态要求完全相同的物种。(对)分析:3.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家畜即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错)分析:4.一物种处于某一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之处时该物种对另一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将会上升。(错)分析:5.混牧不利于畜牧业发展。(错)分析:6.动物机体的行为改变是表型适应的结果之一。(对)分析:7.家畜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家畜与人的关系。(对

30、)分析:8.生物对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位于耐受范围的正中央。(错)分析:9.生物种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错)分析:10.生态因子之间是不可替代的。(对)分析:11.生态系统内种群的竞争、排斥将导致生态平衡破坏。(错)分析:12.食物链越短,可利用的能量越大。(对)分析:13.白纳德法则阐明了动物毛色与气候的关系。(错)分析:14.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错)分析:15.生态因子之间是不可调剂的。(错)分析:16.生态平衡状态时生物的增长呈指数上升。(错)分析:17.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对)分析:18.白格曼法则认为动物的体格大小与生存环境有关。(对)分析:19.山羊耐寒但

31、不耐热,耐干旱但不耐潮湿。(错)分析:20.通常山羊性能好的品种生态价都较高。(错)分析:21.生态系统结构缺损将导致其功能衰退。(对)分析:22.人类对自然干预力的增强不利于生态平衡的保持。(错)分析:23.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第一阶段应当以恢复自然生态面貌为主。(错)分析: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水热条件是对家畜生态分布影响最大的外界环境因素?答:因为:1温度是外界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家畜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1)直接影响;家畜是恒温动物,体温一般稳定在37C左右(禽类较高一些)。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家畜必须不断调节向外散发的热量,以防止热量在体内蓄积或过多逸

32、失,引起体温升高或下降。(2)间接影响;家畜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中长期锻炼、适应的结果,体型、解剖构造、皮肤组织、被毛状况、以及体内许多生理指标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些特征性变化,使它们对这一温度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但是这些特征性变化,却也限制了它们的扩散,使它们的分布具有一定地域性。2降水的数量和季节性分布,决定着空气的湿度。空气的湿度对家畜的体热调节具有重要影响。高湿度是细菌和寄生虫生存、繁衍的良好条件,使侵袭性疾病有了发生、传播的可能。降水量常有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因而家畜侵袭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降水量还决定了土壤和空气的湿 度,进而决定着农业生产制度和植被情况,使饲料种

33、类和数量各具特点,因而影响畜种的分布。我国牧区的牧草种群分布和生长情况,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量,这是影响家畜分布的主要因素。至于降水量对于家畜饮用水源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2.牧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请阐明其方法。答:牧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1结构设计,首先要确定牧业研究对象和系统边界范围,及其研究的目的。其次是全面、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使畜牧业尽可能地与其他各业相互配合、协调。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使结构网络多样化,加速物质的循环与再生,使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它包括下述内容:(1)平面结构设计;(2)垂直结构设计;(3)时间结构设计;(4)食物

34、链结构设计。上述各项结构设计,综合构成本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生态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的综合分析研究,务使全部设计在理论上是可靠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2工艺设计,是模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以及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共生等原理,设计、规划、调整和改造生产结构和生产工艺,使一种生产的“废物”成为另一种生产的原料,使资源多层次、多级充分利用,使物质循环再生,这样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使整个自然界保持生命不息和物质循环经久不衰,使资源永续利用。它在时间安排上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抓生产建设,保护和改造牧业生态环境以提高

35、生产力为主。第二阶段:由传统牧业向生态牧业转化。第三阶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互协调的生态牧业综合化的成长阶段,这时应侧重于系统生态功能的完善工作。3.阐述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措施。答: 1控制人口增长。2创造优质高产的生态系统:(1)提高农田单位面积的太阳能固定率;(2)植树造林,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防护效益;(3)建设优质高产的草原生态系统。 3生态环境的保护:(1)治理“三废”;(2)加强绿化工作,发挥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3)加强生物防治。4.适应的基本理论。答:(1)格罗杰法则格罗杰法则主要阐述的是动物皮毛色素与气候的关系。 (2)白格曼法则白格曼法则主要阐述的是动物体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36、。(3)白纳德法则白纳德法则主要阐述的是动物血液循环与气候的关系(4)威尔逊法则威尔逊法则主要阐述的是动物体表绝缘层与温度的关系动物的粗毛量与温度呈正比,而绒毛量则与温度呈反比。 5.由白格曼法则分析气候与动物体格的关系。答:一般说来,同种动物北方的品种比南方的大,原因(1)从气候上比较,北方比南方寒冷(2)从家畜散热角度分析,体型大则单位体重所占散热面积小。故有利于适应寒冷气候 (3)从热调节分析,家畜只有产热和散热总量平衡,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而体型大的适应于寒冷地区,体型小的适应于炎热地区。6.家畜疫病生态防治的关键措施。(1)保护生态环境(2)增强宿主适应性(3)调整营养结构(4)提

37、高定植抗力7、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8、概括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及其意义。答: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

38、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意义: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9、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重金属、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沙尘暴、沙漠化、地面沉降等。资源问题是指自然资源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

39、致的自然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世界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保护老年人的利益。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对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利用程度,实现持续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科学技术,用科

40、技力量解决全球生态问题。2013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二(重点)一、判断分析题例1:食腐动物可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也可能是还原者。( )例2:在同一环境中能够共存的物种,不可能是生态要求完全相同的物种。( )例3: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家畜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例4:一物种处于某一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之外时该物种对另一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将会上升。( )例5:如果有外来干扰,生态系统就不可能保持平衡。( )例6:混牧不利于畜牧业发展。( )例7:动物机体的行为改变是表型适应的结果之一。( )例8:家畜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家畜与人的关系。( )例9:生物对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位于耐受范围的正

41、中央。( )例10:生物种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 )例11:生态因子之间是不可替代的。( )例12:生态系统内种群的竞争、排斥将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例13:食物链越短,可利用的能量越大。( )例14:白纳德法则阐明了动物毛色和气候的关系。( )例15: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例16:生态因子之间是不可调剂的。( )例17:生态平衡状态时生物的增长呈指数上升。( )例18: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例19:白格曼法则认为动物的体格大小与生存环境有关。( )例20:山羊耐寒但不耐热,耐干旱但不耐潮湿。( )例21:通常生产性能好的品种生态价都较高。( )例22:生态

42、系统结构缺损将导致其功能衰退。( )例23:人类对自然干预力的增强不利于生态平衡的保持。( )例24: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第一个阶段应当以恢复自然生态面貌为主。( )例25:生物圈包括了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例26:风土驯化指的是家畜直接适应新环境,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例27: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主要由空间和资源的有限性决定。( )例28:生态系统的物质随食物链单向流动。( )例29:化肥不仅会使土壤板结,而且会污染水体。( )例30:捕食者对被食者的生存和发展是完全不利的。( )例31:按我国家畜标准单位的规定,1只绵羊相当于15只家禽。( )例32:农牧业生态系统的总输出反

43、映了该系统的开放度。( )例33:畜牧业的地区优势指的就是自然资源优势。( )二、简答题例1:生态平衡失调在结构上的标志及其在畜牧业上的表现。 答:生态系统可以划分出两级结构水平:一级结构水平,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一级成分,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二级结构水平,是指组成生态系统一级结构的各个成分及特征,如生物种类,以及种群及群落层次的变化等。 (1)一级标志(结构缺损) 结构缺损 是指生态系统缺损一个或几个组成成分,使生态平衡破坏,系统崩溃。 (2)二级标志(结构变化) 结构变化是指生态系统某一成分的结构发生变化。如生物种类减少,种群数量下降,层次结构变化等,引起生态平衡的失调。它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出来:A.生产者(植物群落结构);B.消费者(动物种群结构);C.分解者(微生物结构);D.非生物环境(系统中各种非生物成分的级成和结构)。 生态平衡失调在畜牧业上的表现是较为明显的:1)在现代牧业生产中,大量废物不能还田,严重削弱了还原者的功能,致使土地肥力下降,初级生产受到很大影响;2)草原上的食物链中,肉食性动物即消费者大为减少,造成鼠害、虫害猖獗,草原严重退化;3)在牧业生态系统中,每一系统成分内生物种类都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较差,使系统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