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人民政府2010年12月序 言 从2011年到2015年的“十二五”时期,是狮山镇现代化进程中继往开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新规划、新产业、新城市”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是国务院批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狮山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向后工业化初期阶段中的重要规划。本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狮山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镇委、镇政府落实南海区委、区政府关于狮山镇“十二五”时期新定位
2、、新要求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镇政府各个部门与各级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报告。目 录序 言2一、发展基础1(一)经济综合实力1(二)产业转型2(三)城市建设3(四)环境改造4(五)社会事业4(六)体制改革6二、发展环境与条件6(一)发展环境7(二)发展条件7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定位9(三)发展目标10(四)主要任务11四、空间开发与城市建设12(一)空间开发格局和产业布局12(二)
3、“三旧”改造与城市更新15(三)中心城区建设与南海“副中心”打造15五、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16(一)农业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16(二)支柱产业壮大和新兴产业培植17(三)枢纽经济与服务业发展17(四)信息化18(五)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18六、社会事业发展19(一)教育事业19(二)文化建设20(三)医疗卫生22七、和谐社会建设23(一)村居建设与发展23(二)社会保障体系23(三)综治维稳和安全生产24八、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25(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25(二)水利设施建设25(三)生态保护与建设26(四)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26九、简政强镇与“四有”政府打造26(一)完善组织架构和优化工作
4、流程26(二)加强队伍建设27(三)推动电子政务发展28十、规划实施28(一)加强规划的权威性和操作性29(二)建立规划的实施、评估修订机制29(三)提高规划的知晓度和参与度29(四)促进政府与企业联动30一、 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狮山抓住了两个机遇:一是抓住了南海科技工业园(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机遇,推动了整个工业化的发展;二是抓住了并镇资源的整合机遇,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全镇上下始终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二五”时期实现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 经济综合实力五年来,狮山镇的地方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各
5、项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大幅增长(见表1-1),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表1-1 狮山镇2005-2009年各项经济指标情况表指标名称单位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09-05同比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160.81208.00317.54387.09397.60147.2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345.70553.90915.451173.201279.19270.03固定资产投资亿元90.0698.00100.50104.47110.2722.44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营业额亿元27.6231.6640.2055.3573.50166.11税收收入亿元13.1016.0
6、922.3028.4034.59164.05银行存款余额亿元105.53125.00134.50171.30208.3597.4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6.7935.7718.9113.6723.5039.96招商引资亿元71.6376.0082.0090.4895.4533.25合同利用外资万美元16700.0018000.0033255.0038210.00440350-73.63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7764.6114600.0018716.0022170.0018552.20138.93数据来源:狮山镇经发局2009年,狮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7.60亿元,比2005年增长147.25%
7、,年均增长25.4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79.19亿元,比2005年增长270.03%,年均增长38.69%;固定资产投资110.27亿元,比2005年增长22.44%,年均增长5.19%;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营业额73.5亿元,比2005年增长166.11%,年均增长27.72%;税收收入34.59亿元,比2005年增长164.05%,年均增长27.47%;银行存款余额208.35亿元,比2005年增长97.43%,年均增长18.54%;招商引资95.45亿元,比2005年增长33.25%,年均增长7.44%;实际利用外资18552.20万美元(约占全区的三成以上),比2005年增长138
8、.93%,年均增长24.33%。图1-1 狮山镇200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折线图(二) 产业转型狮山镇的传统产业包括玩具、家电、有色金属、陶瓷等几个行业,其中外向型的玩具行业主要是来料加工、贴牌为主,利润微薄且受市场影响大;民营的家电、有色金属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竞争优势不突出。“十一五期间,全镇上下抓住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契机,实施 “双轮驱动”战略,“外引内提”,大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先后引入了东芝、本田变速箱、奇美电子等多个龙头项目以及燕京啤酒、TCL等国内制造业巨头,通过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对上下游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光电显示、汽车配件、智能家电等新兴
9、产业迅速成长、形成集聚并发挥优势。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提升家用电器、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等传统产业。重点培育动漫创意、软件服务等新兴产业,积极开拓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光电、生命科学等高端产业。正是这一系列的动作,使得狮山的产业顺利地实现了转型。狮山镇还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模式,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引进、创新和行业标准应用,指导企业开展申报名牌、免检、著名商标等品牌创建工作,有效提升“狮山制造”的品牌,拓宽企业的生存空间。目前,全镇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7家、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17个、省名牌产品13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企业技术中心4个, 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7个,共
10、有雪莱特、伊立浦和南方风机三家民营公司成功上市。企业发展模式已逐步从原来生产数量、规模的扩张转型为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从重污染、低产值向节能环保、高效益过渡。(三) 城市建设“十一五”期间,按照“新城市、新规划、新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狮山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政府投资拉动、催化社会投资的方式,全面推进狮山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的配套,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快推进路网建设和交通规划。5年来共投入20多亿元资金进行人民南路、人民北路、狮城中路、博爱路、红星路、科技路和兴业路、虹岭路、桃园路等中心城区和科技园区的道路建设,全镇正式投入运营8条公交线路、32辆镇内公交车,建设临时站牌170多块
11、,镇内交通和道路状况明显改善;广珠铁路狮山段、广三高速扩建工程狮山段、东西二线二期工程狮山段建设,贵广铁路狮山段、广佛肇城际轨道狮山段、321国道狮山段扩建工程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狮山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提升,作为佛山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逐步明晰。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狮山中心城区体育馆、滨水艺术长廊黄少强艺术馆和综合类的艺术展馆主体工程相继完工,区郊野体育公园、演艺中心、市民文化体育休闲中心配套商业等正在兴建;官窑城区的草暖公园改造、马步头公园、滨河带状绿地在建,官窑体育馆已完工投入使用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心城区的各项配套工程建设顺利展开。雅乐轩酒店、嘉逸酒店、商务楼等一批
12、公共设施项目相继封顶,狮山镇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狮山段、佛山天然气管线工程狮山段、变电站、城市绿化等建设步伐加快,城区服务配套的核心功能得到大提升,“城市狮山”呈现雏形。(四) 环境改造狮山积极打造“广佛都市圈西翼新型的绿色经济区”,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坚定不移按照产业调整提升规划,铁腕整治提升污染企业,按照节能减排治污整治目标强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治污工作。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全力促进铝型材及相关行业、普碳钢不锈钢酸冼行业和家具行业、抛光砖生产线及锅炉企业的整治提升工作。积极开展“三旧”改造。把“三旧”改造作为改善狮山发展环境、增强狮山环境承载力、提升城市发展品
13、质和综合竞争力的工作来抓。通过编制规划、项目带动引导村(居)改造。目前,全镇纳入改造的专项规划共904个项目,总面积达到58925.7亩,其中狮山文化体育项目获得佛山市“三旧”改造先进示范点称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加大投入、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和完善,奇美人工湿地、软件园人工湿地、松岗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西北污水处理厂试运行,东南、小塘北江、官窑、松岗二期污水处理厂通水。截污管网建设不断加强,截止2010年年底,截污管网在建共计8个项目18个标段管道总长约62.896公里,含4个提升泵房,建设范围覆盖整个镇域,总投资约2.72亿元,其中已完成管道长约37.515公里,4个提升泵房完成。科学
14、治理内河涌,大榄灌溉泵站运行泵水,解放涌、红旗涌、流北涌和红星运河等6条主干河涌38条村管支涌整治完成。通过以上手段有效实现了环境提升与再造,狮山环境更美化、空气更清新。(五)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以打造南海中部教育重镇为目标,推进“名师名校”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战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明显,布局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前教育迅速发展,成功申报“南海区学前教育达标镇”。卫生设施不断完善。投入1211万元,建成20个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12个村级医疗门诊室,进一步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形成了区、镇、村(居)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人口与计
15、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不断优化,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石泉等29个村(居)成为无政策外出生村。文化设施逐步健全。市民文化休闲中心和滨水艺术长廊黄少强艺术馆和综合类的艺术展馆主体工程完工,狮山国际友好艺术园吴信坤艺术馆举行揭幕典礼,村(居)文化驿站、文化中心和农家书屋、球场文化体育设施相继建成,狮山镇、办事处及村居各级的文化设施逐步健全。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了狮山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暨黄少强书画展、中美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五月鲜花似火红” 狮山镇“五一”表彰文艺晚会、“新狮山新女性魅力之星”颁奖晚会、狮山元宵系列活动、狮山镇慈善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和“与你同乐”卡拉ok大家唱、“
16、粤曲大家唱”、南海区百村男子篮球赛狮山镇选拔赛。其中“情洒这方土”成为本土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官窑生菜会”成功命名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书画、摄影、文学征文、小品、舞蹈、粤曲等赛事,组织参加珠三角欢乐悠闲节龙舟竞赛、汾江河龙舟邀请赛、狮山镇机关篮球赛、狮山首届百企男子篮球赛等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力推进“大社保”和“新农保”工作,建立全覆盖的城乡门诊医疗保险制度,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被评定为“A级国家卫生镇”。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八进”村居文化服务工程,倡导社会人文关怀,区、镇两级投入资金救济困难群众,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切实为困难
17、群众解决生活难、治病难、住房难等问题。新农村“联创”工程初显成效,唐边等29个村成为区星级体育强村,凤源等4个社区成功申报“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江湄等14个村被评为区“十好”和谐文明村,联表等23条村成为区星级健康村。宣传、统战、征兵、拥军优抚、审计、统计、档案、保密、老干、工青妇等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大力加强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并将其延伸至办事处和村(居),建成覆盖全镇所有村居的综治工作中心,初步形成大综治大调解的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建成4498个视频监控点和75个视频监控安全小区,无发生群体事件,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18、进一步规范农村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完善应急体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置,社会大局稳定。树立农村大局稳定观,落实“三级预警”和“两级考核”制度,大力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化解农村矛盾,特别是加大大案要案积案的化解,在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化解历年来园区开发遗留的土地纠纷问题。稳妥推进农村“出嫁女”及其子女合法权益保护工作,98%的出嫁女和97%的出嫁女子女合法权益得到落实。积极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狮中村被评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41条村被评为区第二批民主法治示范村。(六) 体制改革行政体制进一步优化。启动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架构,将镇机关内设机构调整为10个综
19、合性办事机构和3个区镇双重管理机构,使权责更趋合理,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同时建立公共工程建设、征地拆迁、“三旧”改造等专业化队伍,设立综合巡视室,构建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政府组织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相对集中、执行专业高效、监督有力到位。完善选人用人、培训和激励机制,制定狮山镇储备人才选拔实施方案,建立人才数据库,科学储备和大胆使用优秀人才,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开发;建立平等、公开竞争的用人体系,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设立特殊技术岗位,实行“以岗定薪”等,进一步活化干部队伍。二、 发展环境与条件 “十二五”时期是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不断出现新变化和新情况,呈现出新的
20、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狮山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新的机遇。(一) 发展环境当前,国际环境呈现的主要特征是:(1)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资本、技术转移依然看好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狮山乃至南海、佛山作为外向度较高、开放型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将继续在全球化大潮中受益。(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已开始复苏,但复苏的基础还不够坚实,期间可能还会有所反复,这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仍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3)随着全球变暖和资源品价格上升,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和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4)
21、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贸易保护、贸易争端、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经济国际化的风险增大。(5)产业转移的类型和方式继续发展变化,传统加工制造业转移持续减弱,现代服务贸易业转移不断加强。国内环境呈现的主要特征是:(1)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更加成熟,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快速推进,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望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都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3)美元贬值推
22、升了资源品价格,再加上全球流动性泛滥,控制通货膨胀将成为未来几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对经济的调控力度可能会越来越大。(4)在发展中长期积累下来的一些问题逐步显现,特别是资源、能源、环境、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压力,将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5)区域化合作迅速发展,但区域之间、城市之间、镇街之间的竞争也更趋激烈。(二) 发展条件在当前形势下,推进狮山镇加快改革发展,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而且,狮山的改革发展也有着自身充分的优势,面临着难得的机遇。1、2008年12月,国家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
23、要(2008-2020年),佛山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09-2020年)、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09-2020年)、佛山市金融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等,这些规划为狮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2、国际化和区域化的纵深发展,为狮山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仍未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CEPA使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为狮山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同城化、广佛肇一体化的实质性推进,狮山作为广佛同城化的前沿阵地,又是佛山“2+5”组
24、团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将成为整个战略最受惠的地区。3、经济总量较大,产业基础较好,为狮山“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9年,狮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7.60亿元,比2005年增长147.25%,年均增长25.4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79.19亿元,比2005年增长270.03%,年均增长38.69%;固定资产投资110.27亿元,比2005年增长22.44%,年均增长5.19%;税收收入34.59亿元,比2005年增长164.05%,年均增长27.47%;实际利用外资18552.20万美元(约占全区的三成以上),比2005年增长138.93%,年均增长24.33%,等等。“十一五
25、”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狮山已建立起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体系,如平板显示器、汽车配件、智能家电等,基本属于国家扶持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列,未来发展空间广阔。4、狮山地处佛山乃至珠三角的交通枢纽位置,广佛地铁开通,广三(肇)高速、珠二环、佛山一环、广茂铁路等区域性交通动脉均贯穿狮山,佛山西客站落户狮山,再加上轨道交通时代的来临,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可以说,就全市来看,狮山已经占领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5、南海“西部板块”开发和镇街合并的契机。为配合佛山“2+5”组团城市建设,南海区政府提出了“西部板块”开发、东西板块错位发展和联动协调发展、在狮山再造一个新
26、南海的战略,作为“西部板块”领头羊的狮山,必须成为南海新一轮发展的标志和增长极。为实现这一目标,2005年,原狮山街道、官窑镇、松岗镇、小塘镇四镇(街)合一,重新整合成目前的狮山镇。合并后,狮山成为南海区地域面积最大的镇(街道);经济总量仅次于大沥镇,位居南海第二位。因此,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狮山,在土地、能源、教育、人才、管理和行政服务等资源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未来的发展如虎添翼。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狮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匹配,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薄弱,从而也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二是农村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三是村组经济
27、总体比较落后,而且地区之间不平衡、差异很大;四是资源瓶颈制约,比如土地增量空间已极其有限、电力供应紧张、人才资源仍显不足等等;五是治安环境比较严峻;六是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与居民的观念意识还存在与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三、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 指导思想今后五年及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狮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建设富裕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以“新规划、新产业、新城市”为发展战略;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搞好城建”为工作
28、主题;以“城市引领、产业引领、环境引领、资本引领”为发展方向;以南海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敢为人先的有为精神、团结奋进的龙狮精神”为支柱, 建设“速度狮山、效益狮山、和谐狮山”。(二) 发展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狮山的发展定位为“制造基地、产业智库、交通枢纽”,按照“加快崛起”的要求,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平板显示、新光源等现代制造业,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整合佛山和狮山的科教资源,大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产学研孵化项目,打造广佛产业智库。围绕佛山西站,加快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城市发展方向定位:广佛都市核心区西、西北部通道上的城镇发展增长极;南海区综合发展的城市次中心地区。城镇职能定位:全市
29、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 ;广佛都市区重要高等教育专业培训基地 ;区域性休闲会议度假基地;全市重要的城市新住区 (三) 发展目标按照率先发展的要求,结合狮山“十二五”期间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全镇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2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2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年均增长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8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招商引资总额达143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完成55397万美元,年均增长20%左右。税收收入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
30、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87%左右,实现中央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35%左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体和弱势阶层的住房问题,力争做到人人“居者有其屋”。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入学率达到100%,全面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并着力解决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医疗方面,每千人床位数、每千人卫生人员、每千人卫技人员、每千人医生、每千人护士等指标在全区甚至全市排在前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社保)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的参保率达到100%,即实现符合参保条件人员全覆盖。(四) 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狮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31、,坚持立足于快、服从于好、着眼于新、致力于本,增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把狮山建设成一个工业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型城市。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坚持把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和探索“以城带村”、“以园带村”“园村互动”模式,构筑利益共同体,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之
32、间、区域之间、村组之间的差距,实现全镇范围内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3、促进文化建设、打造“动感狮城”。围绕“文化强省”、“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和“动感狮城”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产业文化”、“大学文化”、“桃园文化”和“民俗文化”,突出“树本文化”,打造“动感狮城”文化高地。4、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民生。一是增加教育投入,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二是规范和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三是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四是完善社会保障、积极落实救灾帮扶优抚各项工作;五是推进民心工程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六是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治安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七是完善镇内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保证居民出行方便。5、着力解
33、决农村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深层次的矛盾。确保农村土地在征地拆迁中农民的利益补偿,妥善化解征地拆迁中的经济纠纷,努力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通过股权固化的方式解决“外嫁女”问题。6、加快城市建设,加速商服集聚。这既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优二促三”、发展第三产业的关键,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留住高端人才。7、深化和调整事权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在简政强镇的基础上,抓好干部队伍的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中心下移,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和效能行政的合理统一。不断创新方式,加强行政服务中心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高效狮山”的水平。四、 空间开发与城市建设(一) 空间开发
34、格局和产业布局空间开发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要素集中发展、土地集约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表4-1 空间开发基本原则要素集中发展积极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集约发展通过资源空间配置和“三旧”改造,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三城两区一带”的空间布局,实现各板块联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 通过“以园带村”、“以城带村”,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根据空间开发原则,调整优化狮山镇域空间格局,推进中部城市中心、智慧城、枢纽城的建设,形成“人”字发展轴,加速南海区“中枢”、“两翼”空间战略的实施,实现空间集约与协调发展。东部以大南国桃园“三区”为龙
35、头,承接东部的辐射,不断继承、创新、提高、提升;西部以新城区为核心,优化投资环境,做好城市的相关配套,通过“促三”去“优二”;南部通过路网的建设,主动联络大沥的长虹岭、大浩湖片区以及罗村的罗湖片区,实施整合;北部依托官窑城区、有色金属园、北园和松厦C区,实施拓展及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提升。图4-1 狮山镇空间结构图(注:六大片区:西南片区、西北片区、软件园片区、官窑片区、松岗片区以及狮山科技工业园片区。城市服务中心:一个城市主中心、一个城市副中心和四个片区中心组成的三级城市服务中心体系。)在点上,要着力建设“三城两区一带”,“三城”即智慧城、枢纽城、新城区。智慧城以软件园、大学城、滨水艺术长廊为核
36、心,加上大沥镇的仙溪湖,集中打造狮山的教育、科研、文化和艺术产业。枢纽城则以西客站为中心,广佛肇轻轨、广佛轻轨、广佛地铁三号线均经过其间,主要发展交通、物流、商业等产业。中心城区以博爱湖为中心,辖狮山、小塘片区,作为狮山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将打造成南海区的“副中心”,主要产业包括金融、保险、汽车工业、有色金属加工、物流业、研发与职业技术培训产业、房地产业、文化业、体育业、综合服务产业。“两区”即南海经济开发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南海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工业园区,以平板显示器件、汽车整装和零配件、智能家电、半导体照明和智能机械装备制造五大龙头产业为主导。现代农业示范区属于省级示范区,以官窑、小塘
37、及花都的10万亩农地连片发展“三高”农业。“一带”即环南国桃园都市型服务业产业带,过去这里集聚了一些小企业,污染大,破坏了南国桃园景区,需要由“二产转三产”,大力发展旅游业、观光农业、酒店业、饮食业、房地产业和都市型服务业等产业。整个狮山将以组团式形式发展,组团之间以生态廊道、生态敏感区加以区分。图4-2 狮山组团分区规划空间结构图在农村地区,狮山现有49个行政村,其中“以城带村”、“以园带村”的村有21个,以发展工业为主,其他28个村则发展特色农业。对于28个发展农业的村,由于具有较高的自然生态保护价值和农业开发价值,属于禁止开发区,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对于环南国桃园一带,由于具有
38、较高的自然生态保护价值,属于限制开发区,要实行优先保护、限制开发、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该区域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对于城区和五大工业园区,则属于重点开发区域,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二) “三旧”改造与城市更新狮山镇目前的土地增量空间已极其有限,实施“三旧”改造,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是破解“用地”瓶颈的唯一途径。通过“三旧”改造,也可以改善城乡面貌,优化城市功能,实现城市更新。在“三旧”改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同步”,即与城市规划升级同步统筹;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完善;与生态环保节能同步推进;与城市发展品味同步提升;与保护历史人文同步落实,尽可能实现连片改造、综合改造和彰显特色。在具体的方法措
39、施上:一是实施区镇村三级联动,推动土地连片改造,加快改造和建设一批能产生持续GDP的新型产业载体;二是结合旧村(居)改造,在全镇范围内已建成的松岗石泉农民公寓、小塘莲子塘农民公寓和莲塘朱里农民公寓等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本地实际、适宜人居的农民公寓;三是鼓励有条件的旧厂区、旧物业改造为创意基地或公共文化基地,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街区;四是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加速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建设和完善一批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三) 中心城区建设与南海“副中心”打造中心城区作为狮山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50万,约占全镇50100万人口的60%以上。在中心城区的建设中,
40、始终坚持“新城市”的发展战略。继续实施“513”行动计划,即用5年的时间,从2009年至2013年,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力争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30%左右。重点抓好中心城区的房地产业、商贸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教育培训等的发展,提高城区的服务配套水平,努力把狮山初步建成一个人性关怀的复合型、具有综合魅力的“新城市”。紧紧抓住南广、贵广高铁、广佛肇、广佛环线轻轨等国家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入狮山的机遇,加快中心城区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紧紧抓住狮山作为南海“副中心”定位的机遇,加快南海中央公园、少年宫、南海医院、南海行政服务中心等城区公共服务
41、配套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新红星路两侧“三旧”改造工作,加大商贸物流业、餐饮娱乐业、酒店服务业的招商力度,积聚人气;紧抓红星路扩建通车和321国道狮山段扩建的机遇,加快推进“两路两侧”“三旧”改造项目,拓展中心城区,融合狮山、小塘两大城区。五、 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狮山富裕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要依托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狮山要构建一个以支柱产业为主、各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才能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一) 农业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狮山镇目前有49个村委会,农业人口13万左右,占整个户籍人口17万的近80%,占整个常住人口46万的近30%,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任重
42、而道远。1、农业发展。适度增加财政投入,抓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扶持村组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大农田、鱼塘整治的力度。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作用,发展“三高”农业和特色农业。鼓励农地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集中,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探索拿出1000万左右财政资金设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探索农村体制由政经混合型体制向突出核心、政经分离型体制转变;二是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从享盈不负亏、集体分红型向自主经营、盈亏共担的风险经营型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将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为“自主经营、盈亏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红”的股份制企业。三是
43、依托农村资产交易中心,确保集体资产增值增效。四是健全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审计监督等各项制度,推行村会计选聘制和代理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走上制度化。3、增加农民收入。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减少农业和农村人口,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一是积极推进“以城带村”和“以园带村”,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二是积极发展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三是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特色农业;四是改变农民主要依靠土地征收、出租获得一次分配收益的现状,指导农民引入社会资本或由政府出资入股共建物业经营模式,获得二次、三次分配收益,大大提高农民收入;五是加大
4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力度,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困难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构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二) 支柱产业壮大和新兴产业培植“十二五”期间,工业仍是拉动狮山经济发展的主体。目前狮山已确定平板显示器、汽车配件、智能家电三大行业作为支柱产业,这三大支柱产业加上有基础、有发展前景的节能光电和智能机械装备制造业,作为狮山的主导产业。这五大产业基本上都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列,发展空间巨大。今后五年的任务是,通过继续引入、培育这五大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加速产业集聚,延伸和丰富产业链的内涵,提高产业集聚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行业竞争力。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副司长孟宪堂透露,我国圈
45、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高端制造业将率先成为支柱性产业。因此,在坚持不懈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将悉心培育动漫、生物医药等新兴先导产业。在发展主导产业和培育新兴先导产业上,始终坚持“外引内联”、“双轮驱动”的战略,实现內外源经济共生共荣。坚持不懈地引导规模企业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强与国际国内大公司的战略合作,切实加快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步伐,迅速壮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实现综合实力的有效扩张。(三) 枢纽经济与服务业发展狮山地处佛山乃至珠三角的交通枢纽位置。广佛地铁开通,广三(肇)高速、珠二环、佛山一环、广茂铁路等区域性交通动脉均贯穿狮山,佛
46、山西客站落户狮山,南广、贵广高铁、广佛肇、广佛环线轻轨等国家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入狮山,为狮山发展枢纽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枢纽经济的发展,需要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广义)的发展来支撑。狮山第三产业的总量偏小,2009年三产的增加值仅为81.4亿元,占全镇GDP的比重为20.48%,其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发展水平。产业层次也较低,主要是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而生产性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未能有力推动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的滞后也说明了未来发展的空间广阔,特别是产业集聚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十二五”期间,首先要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环境,提升服务业
47、的发展基础。其次,针对工业经济为主的现状,重点发展科研教育产业、现代物流业、信息软件产业等先进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物流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酒店等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做强做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引进与产业关联度高的产学研孵化项目,如科研机构、博士后工作站等,努力打造“广佛产业智库”。进一步发挥大学城教育资源的独有优势,做强教育产业。最后,积极谋划和强化招商引资,如引进龙头房地产企业,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商业连锁,优化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推进第三产业集聚发展。(四) 信息化“三网合一”、“四化融合”势不可挡。市委“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战略部署为狮山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指明了方向。一是推进信息化在工业设计、产品构成、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面的融合,推进工业设计电子化、产品构成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经营管理科学化;二是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展面向高污染行业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