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居住建筑节能65%与绿色建筑专篇.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1224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9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居住建筑节能65%与绿色建筑专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居住建筑节能65%与绿色建筑专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居住建筑节能65%与绿色建筑专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居住建筑节能65%与绿色建筑专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居住建筑节能65%与绿色建筑专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居住建筑节能 65%与绿色建筑专篇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 O 一六年十一月2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 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32020 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13237 号) 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渝建2016200 号)等文件的工作部署,推动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71-2016)(以下简称标准)的有效实施,规范重庆市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

2、理工作,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等单位在吸取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技术规定。本技术规定主要内容有:总则、初步设计(包括一般规定、设计说明、设计图纸、技术支撑文件、基本情况表、达标判断表、自审意见书及其它支撑文件)、施工图设计(包括一般规定、设计说明、设计图纸、技术支撑文件、基本情况表、达标判断表、自审意见书及其它支撑文件)、附录 A 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及审查相关资料、附录 B 执行标准的适用性说明、附录 C 绿色建筑设计银级标识达标条文列表、附录 D 绿色建筑设计银级标识达标条文分值表、附录 E 节能

3、(绿色建筑)分析报告与计算书、专项论证报告格式、附录 F 各专业节能(绿色建筑) 分析报告与计算书的编制要求、附录 G 超高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专项论证报告编制要求、附录 H 节能(绿色建筑)设计需要提交的技术支撑文件汇总表及附录J 重庆市乡土植物推荐名录。本技术规定依据国家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 号),按照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对设计审查管理的要求,分别制定了各专业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详细要求,为设计、审查、管理人员执行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 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71-2016)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

4、管理,由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目录51 总则12 初步设计32.1 一般规定32.2 设计说明32.2.1 设计主要依据32.2.2 设计概况32.2.3 建筑专业42.2.4 结构专业92.2.5 给排水专业102.2.6 电气专业122.2.7 暖通专业122.3 设计图纸132.3.1 建筑专业132.3.2 结构专业152.3.3 给排水专业152.3.4 电气专业162.3.5 暖通专业162.4 技术支撑文件162.4.1 节能计算模型及计算书162.4.2 节能(绿色建筑)分析报告与计算书172.4.3 节能(绿色建筑)专项论证报告172.5 基本情况表17

5、2.6 达标判断表172.7 自审意见书172.8 其它支撑文件183 施工图设计193.1 一般规定193.2 设计说明193.2.1 建筑专业193.2.2 结构专业263.2.3 给排水专业273.2.4 电气专业303.2.5 暖通专业313.3 设计图纸333.3.1 建筑专业333.3.2 结构专业353.3.3 给排水专业363.3.4 电气专业373.3.5 暖通专业373.4 技术支撑文件383.4.1 节能计算模型及计算书383.4.2 节能(绿色建筑)分析报告与计算书393.4.3 节能(绿色建筑)专项论证报告403.5 基本情况表403.6 达标判断表403.7 自审意

6、见书403.8 其它支撑文件40附录A 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及审查相关资料41A.0.1 节能(绿色建筑)初步设计审查资料清单41A.0.2 节能(绿色建筑)初步设计基本情况表(居住建筑)43A.0.3 节能(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达标判断表(居住建筑)45A.0.4 节能(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资料清单48A.0.5 节能(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基本情况表(居住建筑)50A.0.6 节能(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达标判断表(居住建筑)52A.0.7 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中应包含的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审查资料清单55A.0.8 节能(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记录表及反馈意见表56A.0.9 节能(绿色

7、建筑)设计自审意见书58附录B 执行标准的适用性说明59附录C 绿色建筑设计银级标识达标条文列表61C.0.1 绿色建筑设计银级标识达标条文列表(按类型划分)61C.0.2 绿色建筑设计银级标识达标条文列表(按专业划分)63附录D 绿色建筑设计银级标识达标条文分值表65附录E 节能(绿色建筑)分析报告与计算书、专项论证报告格式67E.0.1 节能(绿色建筑)分析报告与计算书格式67E.0.2 节能(绿色建筑)专项论证报告格式69附录F 各专业节能(绿色建筑)分析报告与计算书的编制要求70F.0.1 建筑专业70F.0.1-1 室外风环境分析报告70F.0.1-2 室内天然采光分析报告71F.0

8、.1-3 建筑日照分析报告74F.0.1-4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75F.0.1-5 窗地面积比统计表76F.0.1-6 外窗可开启面积占房间地板轴线面积比例统计表76F.0.1-7 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计算表76F.0.1-8 可调节遮阳面积比例计算表76F.0.1-9 可再循环利用材料使用比例计算表77F.0.1-10 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计算表78F.0.2 结构专业78F.0.2-1 高强钢筋用量比例计算表78F.0.2-2 高强钢材用量比例计算表78F.0.2-3 高强混凝土用量比例计算表78F.0.2-4 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用量比例计算表79F.0.2-5 各类预制构件重量与建筑地

9、上部分重量的比值计算表79F.0.3 给排水专业79F.0.3-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雨量径流系数计算书79F.0.3-2 景观水体蒸发量与雨水补水的水量平衡计算书80F.0.3-3 太阳能热水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81F.0.4 暖通专业81F.0.4-1 空调负荷计算书81F.0.4-2 暖通水力计算书82F.0.4-3 供暖空调全年负荷节能率计算书82F.0.4-4 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83附录G 超高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专项论证报告编制要求84附录H 节能(绿色建筑)设计需要提交的技术支撑文件汇总表86附录J 重庆市乡土植物推荐名录891 总则1.0.1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绿

10、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32020 年)及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三五”规划,推动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 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71-2016)(以下简称“标准”)的有效实施,规范重庆市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对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编制本技术规定。1.0.2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设计人员编制执行标准的居住建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时使用。1.0.3 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应根据居住建筑所在地区、建筑类型、供暖空调环境、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的关系、建筑层数与高度、建筑面积、设备系统、实施条件

11、等因素,结合标准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综合判断标准的适用性,相关规定的说明见附录 B。1.0.4 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由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共五个专业的设计说明、设计图纸、技术支撑文件以及项目的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基本情况表、达标判断表、自审意见书、其它支撑文件组成。技术支撑文件由节能计算模型及计算书、节能(绿色建筑) 分析报告与计算书、节能(绿色建筑)专项论证报告组成。技术支撑文件为设计单位提供的相关条文达标判定的证明文件;其它支撑文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上阶段相关批文、节能(绿色建筑)相关的论证意见及评价意见(采用绿色建筑评价评审方式时)等。

12、1.0.5 达标条文涉及的内容不在设计合同约定的设计范围内的(如园林景观、室内装饰、门窗与幕墙、建筑室外照明、智能化等专项深化设计不在设计范围内的),应在设计说明和相关专业设计说明中详细说明,相关专业应针对该内容在本专业设计说明中提出需要满足的具体达标要求,以供其他设计单位作为设计依据。1.0.6 为便于专业之间工作界面的划分,本规定对标准附录 G 中各条文按专业进行了分解,详见附录 C绿色建筑设计银级标识达标条文列表。各设计单位可结合自身情况调整专业之间工作界面的划分,但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应符合本规定要求。1.0.7 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所采用的材料、构件和设备,其品种、规格、性能

13、参数等设计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中表达,不得遗漏相关标准及应用技术规程中需要设计确定的参数。1.0.8 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超限的项目(高层建筑按重庆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规定(2016 年版)判断;非高层建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中 3.4 节的规定判断)应63在标准附录 G“节材”类别的可选项中多选择一项。1.0.9 当节能(绿色建筑)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出现需要设计论证的情况时,如采用暂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本市地方标准作为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技术依据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时,当建筑高度超过 150m 等情况时,应向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申请组织专项

14、论证,并提交相应论证报告,论证通过且论证意见备案后方可实施。设计文件应说明论证的主要内容和论证意见结论。1.0.10 节能(绿色建筑)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根据该项目选用的具体技术措施进行表达及提交,并非本技术规定的所有内容均需在设计文件中全部表达和提交。各设计阶段涉及的技术支撑文件见附录 H,其格式要求见附录 E,内容要求依次见附录 F 及附录 G。1.0.11 提交初步设计阶段节能(绿色建筑)审查时,应包含的资料见附录 A.0.1。1.0.12 提交施工图设计阶段节能(绿色建筑)审查时,应包含的资料见附录 A.0.4。1.0.13 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中应包含的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审查资料

15、见附录 A.0.7。1.0.14 设计采用评价评审方式达标时,设计文件的编制也应符合本技术规定的要求。1.0.15 节能(绿色建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规定的要求。2 初步设计2.1 一般规定节能(绿色建筑)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文本和设计图纸两部分组成。其中设计文本包括设计说明、技术支撑文件以及项目的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基本情况表、达标判断表、自审意见书、其它支撑文件。设计说明各专业汇总后按现行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的要求作为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中节能与绿色设计篇章的内容。节能计算书单独装订成册;节能(绿色建筑)分析报告

16、与计算书按专业排列汇编合订成册并提供封面和目录索引;各专项论证报告单独装订成册。除其它支撑文件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应按规定签名并加盖编制单位图说专用章。图纸可与本专业设计图纸合并,不单独成册。设计文件重点对节能(绿色建筑)设计采用的系统、技术措施及控制指标等要求进行表达,以达到指导施工图设计的目的。设计说明按以下次序编排:设计主要依据、设计概况、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暖通专业。2.2 设计说明2.2.1 设计主要依据1 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应执行的现行主要国家和本市的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图集(名称、编号、年号或版本号);2 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应执行的现行国家和本市的政策文件

17、(名称及文号);3 政府建设相关管理部门(规划、消防、园林、环保等)出具的项目方案设计相关批复文件(名称及文号,复印件作为设计说明书附件);4 法定认可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名称,复印件作为设计说明书附件);5 法定认可的安全使用性能检测鉴定报告(名称,利用既有建筑物、构筑物时);6 项目设计相关论证意见、评价意见等其它支撑文件(名称,复印件作为设计说明书附件)。2.2.2 设计概况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8.1.2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居住建筑总建筑面积(m2)总用地面积(m2)容积率居住建筑配套地下建筑面积(m2)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超限子项*#楼子项

18、名称建筑高度(m)/ 层数(F)总建筑面积(m2)绿色建筑等级类别可选项控制项和评分项中的不适用条文评分项中不达标条文调整情况条文号条数不达标条文(分值)替代条文(分值)*#楼银级金级铂金级节地*#楼*#楼(服务网点)节能*#楼(居住部分)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楼(配套车库)与主体建筑共同执行居住建筑节能 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71-2016 的第 8 章不适用条文说明不达标条文说明需在后续设计中完善的达标条文内容备注:1) 本表应按建筑用地分别填写,表中的指标不允许跨建筑用地合计。同一个建设项目如涉及室外环境与用地的指标需要在不同建筑用地间或不同设计批次间进行综合平衡后才能达

19、标的,应在本表后说明,参与综合平衡的指标应采用规划部门审查通过的数据,计算过程可在相关设计说明中列出;2) 表中居住建筑总建筑面积、居住建筑配套地下建筑面积应填写同一宗建筑用地中本次设计执行标准的各建筑子项的合计指标。总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应分别填写各建筑所在用地的整体指标;3) 居住功能用房和非居住功能用房合建的建筑,当两部分功能用房须分别执行不同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且共用一个子项名称时,居住功能用房应在子项名称后注明“居住部分”,总建筑面积填写居住部分总建筑面积;4) 执行标准的住宅底部社区配套服务网点单独编号时,应在子项名称后注明“服务网点”, 居住建筑的配套地下车库

20、及设备用房位于住宅底部有独立编号时,应在子项名称后注明“配套车库”;5) 需在后续设计中完善的达标项应填写不在设计合同约定的设计范围内(如园林景观、室内装饰、门窗与幕墙、建筑室外照明、智能化等专项深化设计)的达标项条文内容;6) 绿色建筑等级为金级或铂金级的子项,本表中仅填写银级对应的达标条文;7) 表中条文内容按附录 A.0.6 缩写格式填写。2.2.3 建筑专业1 节能设计说明1)建筑设计(1) 建筑群的规划布局、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与立面、剖面设计与自然通风的情况;4.1.1(2) 建筑物的主要朝向及体形系数;4.1.2、4.1.3(3) 外窗可开启面积(含阳台门面积)与外窗所在房间地板轴线

21、面积比,每套住宅的通风开口面积与地板轴线面积比情况;4.1.4(4) 空调器(机组)室外机布置情况,空调器(机组)室外机置于凹槽时说明凹槽的净宽度及自风机出风口起算凹槽的深度;空调器(机组)室外机间的排风口相对时说明其水平间距;室外机采用的遮挡或装饰;室外机安装采取的减振措施;4.1.5(5) 建筑物的外墙采用自保温系统时,自保温填充墙及热桥保温隔热构造情况。4.1.6 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1)不透明围护结构各部位保温材料热工参数4.2.1、4.2.2、4.2.4(3)、4.2.14不透明围护结构部位主要节能材料厚度(mm)干密度(kg/m3)导热系数(W/(m2.K)导热系数修正系数燃烧性

22、能等级其它参数屋面外墙填充墙砌体外墙(热桥)保温层凸窗不透明板底部接触室外空气架空楼板或外挑楼板分户墙(含楼梯间隔墙、外走廊隔墙)分户楼板户门非封闭空间封闭空间供暖空调房间地下室(半地下室)外墙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地面备注:其它参数列中填写保温材料的主要参数,如抗压与抗拉性能、防水性能、耐候性能。外墙砌体采用空心砌块(砖) 还应填写孔洞率、排数及孔数、外壁厚。(2)透明围护结构材料热工参数4.2.1、4.2.4(1)、4.2.8、4.2.9、4.2.10透明围护结构类型窗框型材规格玻璃品种规格传热系数W/(m2K)太阳得热系数可见光透射比气密性等级外窗 1凸窗 1阳台门玻璃幕墙屋顶天窗备注:有多种

23、玻璃门窗类型时应分别填写门窗的物理参数,同时在表后注明应用子项或应用部位。(3) 说明建筑各朝向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窗墙比满足标准要求的设计情况;4.2.3、4.2.4(2)、4.2.5(4) 外窗(包括幕墙)遮阳设置情况,设置正面活动外遮阳的外窗传热系数修正系数取值;4.2.6(5) 楼梯间、走廊、电梯间的外窗开启情况;4.2.7(6) 屋顶天窗面积与房间地板轴线面积比值;4.2.9(7) 外墙外饰面层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时说明其性能指标和修正系数1 取值; 4.2.11(8) 平屋面采用种植屋面时说明覆土种植面积与平屋顶面积的比值、构造、种植土类型和厚度及种植屋面当量热阻取值;4.

24、2.12(9) 多功能建筑的不同功能空间的隔墙及楼板传热系数取值标准4.2.13(10) 建筑外墙和屋面的热桥部位,供暖、空调房间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地面和供暖、空调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外墙防结露设计的措施;4.2.14、4.2.15(11) 每个供暖空调空间满足供暖和空调季节新风量要求的方式,设置新风口时其净面积与该空间的地板轴线面积比值;4.3.53)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5.0.1、5.0.2简要说明项目各楼栋外墙、屋面、底部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分户墙(含楼梯间隔墙、外走廊隔墙、功能转换隔墙)、分户楼板、功能转换楼板传热系数、供暖、空调房间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地面

25、和供暖、空调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外墙热阻值、外窗传热系数、屋顶天窗、朝向窗墙面积比是否达到权衡判断基本要求,各楼栋权衡计算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综合判断结果表子项名称参照建筑指标限值(kWh/m2)设计建筑计算值(kWh/m2)节能率(%)4)安全设计 4.1.7、1.0.7 (1) 各保温系统保温材料、防护层材料、填缝材料、饰面材料名称、厚度及其燃烧性能等级,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有要求时应说明);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有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封堵措施及防火封堵材料名称、厚度及其燃烧性能等级;(2) 防火隔离带设置部位、材料与厚度、粘贴与锚固要求,加强网规格及设置要求,

26、屋面防火隔离的防水设计;(3) 各保温系统对基层性能的要求,保温材料的粘贴方式、粘贴面积;(4) 各保温系统加强网类型及设置要求(普通部位与特殊部位的抗裂、防冲击加强措施);(5) 各保温系统保温材料的锚固要求(普通部位与特殊部位设置要求、根据基层材料不同说明锚栓的规格和有效锚固深度);(6) 外墙外保温系统变形缝设置要求,填缝与密封材料类型;(7) 外墙外保温系统托架设置要求,托架的材料、规格与锚固要求;(8) 坡屋面保温系统的防滑措施(相关标准有要求时应说明);(9) 标准要求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和外门窗抗风压性能计算值、标准最小值及设计值, 玻璃的安全性能(类型、厚度与最大单块面积);(10

27、) 项目需要说明的其它安全措施。5)专项论证说明1.0.5(1)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时的论证内容与论证结论;(2) 建筑高度超过 150m 的论证内容与论证结论。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1) 节地与场地规划选址(1) 场地选址:项目的建设地点与周边情况,场地的安全性,场地内外需要保护的资源及措施,场地内外污染源及防治措施;8.1.1(2) 场地生态修复方案:场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场地的生态修复及表层土的利用情况,土石方平衡情况,对需改造的场地制定的生态修复措施;8.2.14(3) 场地交通:场地交通组织,公共交通设置(位置、距离、线路)情况,建筑与周边公共交通系统的人行通道设计情况

28、,场地内人车分流设计情况,场地内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与外部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情况;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等停车设施位置及比例; 机动车停车设施方式及位置,地面停车位设计情况;8.2.17、8.2.18、8.2.19(4) 人均用地指标及地下空间利用:建筑用地面积、居住建筑层数、居住人数及对应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 F.0.1-4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地下建筑层数及建筑面积、功能用途;计算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例;8.3.7、8.3.8(5)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场地内快递收发点设置情况;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相关设施是否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场地 10

29、00m 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种类、数量;8.2.20(6) 改造或利用既有建筑:既有建筑的规模、面积、位置、利用率和利用规模、利用方案及其合理性(安全、适用、经济)。8.3.92)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1) 建筑风环境设计:场地自然条件与建筑群规划布局、建筑的平面及立剖面的通风设计情况;对于需进行软件模拟分析的项目,应按附录 F.0.1-1 提交分析报告,并说明冬季建筑物周围人行风速、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过渡季的自然通风及风压差情况,应说明分析结果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外窗可开启面积(含阳台门面积)与外窗所在房间地板轴线面积的比例、每套住宅的通风开口面积与地板轴线面积的比

30、例、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套型内只有一个卫生间时卫生间是否采用明卫,型内有两个及以上的卫生间时非明卫的数量;自然通风的进排风口具备的功能;4.1.1、8.2.5、4.1.4、8.2.4(4)、 4.3.4(2) 建筑视野与光环境设计:建筑是否设置幕墙及窗墙防光污染设计情况;建筑规划设计标准;建筑直接间距;建筑各主要功能房间采光质量及窗地面积比与控制眩光的措施; 8.2.2、8.2.3、8.2.4(1)、8.2.6、8.2.7(3) 建筑声环境设计:场地环境噪声状况、声环境功能区及设计要求;建筑室内声环境设计要求,有声环境质量要求的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允许噪声级及其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噪

31、声源房间的布置及相应的防噪减振措施;8.2.9、8.2.10、8.2.11、8.2.12、8.2.13(4)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屋面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8.2.4(3)(5) 建筑遮阳设计:东、西、南向外窗(包括幕墙)遮阳设置类型。4.2.6 3)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 绿色建材的等级、种类及应用部位;8.3.37(2) 建筑装饰性构件位置及女儿墙高度,非功能性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8.3.24(3)预拌砂浆使用部位;8.3.32(4) 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使用情况,其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8.3.36(5) 厨房及卫浴间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情况,采用成套定型产品的厨房、卫生间

32、的户数及与总户数的比例;8.3.35(6) 建筑构配件设计是否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土建与全装修一体化设计的户数比例;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其重量与建筑地上部分重量的比值;8.3.33、8.3.34 4)景观设计(1) 场地户外活动场地(包括步道、庭院、广场、游憩场和停车场等)有乔木遮荫措施的面积和比例;8.2.1(2) 建筑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架空层平台绿化的覆土深度;环境绿化植物选用;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比例,乔、灌、草复层配置比例; 8.2.15、8.2.16(3)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的位置、材质、面积与比例,透水构造说明,透水土基的渗透性能;8.3.18(2)5)专项论证说明

33、1.0.5(1)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时的论证内容与论证结论;(2) 建筑高度超过 150m 时的论证内容与论证结论。2.2.4 结构专业1 场地规划选址8.1.1说明场地安全性,当场地选址位于地质灾害禁建区和抗震不利地段时,应对地质灾害慎建区和抗震不利地段提出保证措施。2 结构体系优化8.3.25当建筑满足重庆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规定(2016年版)界定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条件或存在转换层时,需提供不低于2种结构 (含地基基础方案、结构体系)优化方案分析说明;其余建筑需提供结构 (含地基基础方案、结构体系)选择合理性说明。3 建筑形体规则性8.3.26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34、0011-2010 中 3.4 节对建筑形体的规则性进行判定。4 高强建筑结构材料的应用8.3.27、8.3.28、8.3.291)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不低于 400MPa 级的热轧带肋钢筋;主受力钢筋如梁、板、柱、剪力墙、基础钢筋的强度等级;不低于 400MPa 级钢筋的用量占受力普通钢筋总量的比例;6 层以上建筑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6 层以上建筑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 C50 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2) 钢结构:钢材强度等级;Q345 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5 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的应用8.3.301) 混

35、凝土结构: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部位,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性能; 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2) 钢结构:采用耐候结构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及构件部位。6 预拌混凝土的应用8.3.317 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的应用8.3.34各类预制构件重量与建筑地上部分重量的比值要求;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的运输距离。8 预拌砂浆类型、强度等级8.3.329 绿色建材的等级、种类及应用部位8.3.3710 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或利用时,说明是否依据国家或重庆市相关规范对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受力构件及结构体系的安全性。8.3.92.2.5 给排水专业1 水资源利用方案8.3.11、8.3.21

36、市政给水条件、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市政设施。根据项目情况,能利用非传统水源时,应说明可利用的雨水、再生水、市政中水等水资源状况,确定利用方式和处理措施及规模。2 编制用水量计算表(水量计算表)8.3.10用表格列出节水用水定额、用水人数或(单位数)、平均日用水量及全年用水量。节水用水量计算表序号用水项目名称使用人数或单位数单位平均日节水用水定额(L)使用率或使用时间(h)年用水天数(d)用水量(m3)备注平均日全年3 给水系统1)供水方式、分区压力及原则;8.3.11、8.3.152) 二次供水时,泵站位置、数量、分区方式等,市政直供水利用情况;8.3.113) 二次供水时,加压泵组合、配置

37、方式及运行控制模式;8.3.114) 用水点供水压力:用水点压力满足的限定条件;8.3.155) 用水计量装置:按用途计量和按付费计量两种计量方式;8.3.166) 水质安全保证:说明采取一系列水质安全保证的措施及防水质污染措施;8.3.117) 管网漏损控制:采取防止管网漏损的一系列措施,如管材、阀门选择,室外管道敷设方式等;8.3.148) 用水器具及其用水效率:选用的用水器具类型、主要参数和满足节水标准的情况。8.3.12、8.3.174 热水系统热源、供热水方式、加热设备的形式、位置。8.3.6、8.3.38注:采用集中供热水或采用可再生能源制热水时才说明,其他情况本节可忽略。5 排水

38、系统1)排水方式、污水处理措施、排放标准、排放出路;8.1.12) 场地雨水径流控制措施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3.18、8.3.19、8.3.22 6 绿化节水灌溉绿化给水水源;采用的绿化节水灌溉措施。8.3.20 7 景观水体补水1) 景观水体规模、补水量、补水方式、补水水源;8.3.222) 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以及景观水体自身水体净化措施。8.3.228 游泳池循环水处理系统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等给水系统的循环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和消毒剂的选用以及采取的节水措施、水质保证措施。8.3.139 循环冷却水系统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采取的节水技术及稳定水质措施。6.4.3 10

39、 非传统水源利用1) 再生水(中水)系统水源、回用用途、工艺流程、处理设施、并应列出可收集水量及回用水量计算表。8.3.11、8.3.212) 雨水利用方式(分收集回用、入渗、调蓄排放等方式)和相应的利用措施及设计参数(如设计重现期、日降雨量、入渗系数等);如以收集回用为主,应说明日可回用雨水量、日用雨水量、储存雨水量、处理工艺及构造物;8.3.11、8.3.2111 环境噪声控制设备(泵)站房、冷却塔等设备设施设置位置,及采取的相关防噪音措施;室内排水管管材选用及设置方式。8.2.1312 绿色建材的等级、种类及应用部位8.3.3713 能源利用1) 可再生能源利用:当条件具备且太阳能保证率

40、30 时,可采用太阳能加热制备生活热水;或经技术及经济比较,可采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热水机组制备生活热水;并应说明采用的依据、集热器(太阳能)形式、换热器(水源热泵)形式、供应能力、系统组成、循环方式、集热效率等,并合理配置辅助加热系统;8.3.382) 当使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生活热水时,其提供生活热水的比例。8.3.62.2.6 电气专业1 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的设置位置,是否靠近负荷中心,变压器容量、数量及负载率,过渡季节负荷调整措施;7.0.62 照明1) 建筑室内的照度标准值、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7.0.1、7.0.2、7.0.3房间或场所参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标准值

41、(lx)照明功率密度限值(W/m2)眩光值(UGR)一般显色指数(Ra)2) 选用的主要灯具、光源及镇流器的类型及技术要求;7.0.43) 建筑的门厅、前室、公共走道、楼梯间、停车库等场所照明及室外景观照明、夜景照明的节能控制方式。7.0.43 电气设备1)变压器的节能技术要求;7.0.62)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节能控制措施。7.0.53) 地下车库排风设备的节能控制措施。8.2.8 4 照明装置与控制照明装置的选择与节能控制措施设置情况。7.0.4 5 环境噪声控制变配电所、发电机房等站房的设置位置及采取的相关减振降噪措施。8.2.13 6 绿色建材等级及应用部位。8.3.372.

42、2.7 暖通专业1 室内设计参数房间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3.0.1 3.0.22 供暖、空调系统1) 冷热源(1) 建筑的规模、功能的简介,本市能源结构等因素的简介,系统冷、热源的选择;6.1.3、 6.2.2、6.2.1、6.5.1(2) 估算的冷热总负荷及冷热源机组的选择,机组配置、位置及机组性能系数(包括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 值)。6.1.4、6.5.16.5.112) 水系统水系统形式、供回水温差及水泵的选择。6.2.2、6.4.2 3)末端系统(1)新风系统的设置;6.3.2、6.3.8(2)空调末端或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设置。3 通风系统1)自然通风措施;

43、4.1.4、4.3.1、4.3.22) 机械通风系统设置情况;6.3.53) 地下车库排风系统设计。8.2.84 保温保温材料及其热阻。6.4.6、6.4.7、6.4.8 5 计量与监控1) 供暖、空调、通风系统计量设置情况;6.1.22) 供暖、空调、通风系统控制要求。8.2.86 环境控制制冷机组、水泵及风机等设备设置的位置及采取的相关的消声隔振措施。8.2.10、8.2.117 可再生能源1)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勘察内容;6.5.112)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6.5.9、6.5.48 绿色建材等级及应用部位。8.3.372.3 设计图纸2.3.1 建筑专业1 总平面图及竖

44、向布置图1) 表达地上和地下建筑物的外轮廓线,体现各立面的位置关系,表达凹槽、天井、庭院、采光通风设施的外轮廓线,标注建筑间距、层数与标高,表达项目所在地的风玫瑰图;2) 表达建筑用地面积、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地下面积)、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各类停车位(含电瓶车、自行车位)及充电设施数量等指标;3) 表达场地内及周边污染源、危险源的位置及范围和标高,污染源、危险源距周边建筑和公共活动区域边界的间距,表达场地内及周边可利用资源的位置及范围(可用缩小比例的区位示意图表达)、表达场地内的雨水收集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中水机房、发电机房及其突出地面设施的位置,表达隔声减噪措施,表达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及范围和标高;4) 表达场地交通组织设计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