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其次节 自然地理的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域差异在同一自然带中是不存在的
B.自然环境中有相同的地区,也有相像的地区
C.陆地自然环境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上的相互叠加,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环境
D.两相邻的不同自然带之间,都有明显的分异界线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地域差异的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在每一个自然带中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差异程度不同而已;由于地域差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自然环境中是不行能存在完全相同的地区的。相邻自然带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异界线。
答案:C
2.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差异是指( )
A.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B.沿纬线方向更替
C.沿东西方向变化 D.随南北方向延长
解析:此题考查自然带的空间特征。自然带在空间上具有延长方向和更替方向两种特点。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差异,在更替规律上是依据南北排列的,南北方向是纬度的变化方向,是经线的延长方向。
答案:A
3.下列地域差异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
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植被的不同
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观察植被的变化
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解析: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在更替方向上是东西更替的。此题除考查这一基本原理外,还考查相关的区域地理基础,是一道比较综合的小题。
答案:C
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是由于中纬度地区( )
A.虽然热量也有纬度差异,但水分的经度差异影响更显著
B.没有热量影响,只有水分的影响
C.大陆宽敞,海陆对比最猛烈,水分差异明显
D.从沿海至内陆依次存在森林、草原、沙漠。由此产生了水分的经度差异
解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是陆地面积最宽广的地方,海陆对比最明显,由此产生的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最明显。
答案:C
读下图,回答5~8题。
5.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6.打算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7.打算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8.该山可能位于( )
A.赤道四周 B.40°S四周 C.40°N四周 C.极圈四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山地垂直地带性的产生,是以热量的差异为基础的,辅之以水分的差异。山麓的基带打算于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低,基带在水平方向上的类型越接近赤道地区,从下往上,随着水热条件的变化,渐渐更替为更高纬度上的自然带,这个更替规律是不行能颠倒的。
答案:5.A 6.A 7.A 8.A
二、综合题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A地所属自然带名称:_________,E地所属自然带的典型植被:_________,C地所属自然带相应的气候类型:_________。
(2)分析评价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农业进展的条件:
A处_________条件协作好,宜种植以_________为主的粮食作物;C处_________条件好,但_________资源不富有,宜进展以_________为主的旱作农业;D、E处应充分利用有很大优势的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资源,进展畜牧业和_________农业,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和_________等农产品。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自然带以及各自然带内农业生产特点,综合性很强。在答题时要有扎实的区域地理基础,然后依据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和农业因地制宜的特性回答。
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 温带季风气候 (2)水热 水稻 光照、热量 水 小麦、棉花 光热 草场 浇灌(绿洲) 长绒棉、葡萄
10.读下图,解释天山地区韵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_________地带性规律。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_________(高、低)。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进展_______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 )
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
(3)下列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 )
A.三河牛 B.伊犁马 C.滩羊 D.阿拉善骆驼
解析: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和读图用图力量。作为坐标系模式的剖面示意图,运用坐标系图的有关学问,可以较简洁地推断第1小题;第2小题是考查实际运用力量,即夏季温度上升,高山草甸生长良好,气温适宜,是天山夏季牧场的主要分布地和主要放牧季节。
答案:(1)垂直 高 绿洲(或浇灌) (2)A (3)B
11.读“南美洲沿46°S作酌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是_______山脉。
(2)A、B两地中,有温带落叶林分布的是_______地,这里是_______气候。
(3)A、B两地中,多有地震发生的是_______地,由于这里是_______。
(4)同此剖面北移10°纬度处西坡的河流,夏汛发生在_______月;是靠_______补给形成的;冬汛是靠_______补给形成的。
解析:本题从区域地理和地形剖面示意图入手,考查同学对区域内容的识记和读图力量。解题时要留意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的分布学问的关系。
答案:(1)安第斯 (2)A 温带海洋性气候 (3)A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处 (4)1 冰雪融 水雨水
12.读“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是___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和_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在大陆西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_。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该自然带典型的动物有_________等。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
解析:本题题干是纬度和高度的坐标系示意图,考查内容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以及自然带和土壤、动物、气候等环境要素的关系。留意带着联系的观点考虑问题,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苔原 4000~5300米 (2)没有 南半球相应纬度地带是海洋 (3)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4)红壤 褐土 (5)亚马孙平原 河马、猩猩(6)低纬度高山地区
1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缘由是___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南坡简单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①→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缘由是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缘由是__________。
(4)把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③
骆驼 松鼠
⑥
棕壤、褐土 荒漠土
解析:本题考查了同学对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水平差异)的理解。同时对气候土壤生物等整体性也加以考查。此图画出了大陆东半部植被分布状况,在南北向上能看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东西向上能看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答案:(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A 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
(3)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不同 (4)温带大陆气候、骆驼—⑥—荒漠土温带季风气候、松鼠—③—棕壤、褐土
14.阅读课本101页图5.11,回答下列问题。
(1)珠峰南北山麓的海拔大约各是多少?各处在什么热量带?
(2)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南北坡的雪线高度大约是多少?珠峰南北坡的雪线有何特性?为什么?
(4)从珠峰自然带的分布,你可总结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哪些规律性学问?
解析:此题考查学问点较全面。要求识记热量带、垂直地带性、雪线、自然带谱等概念,还考查了坐标系的判读力量、归纳分析力量等。
答案:(1)南坡山麓海拔约1200米,位于亚热带;北坡山麓海拔约4200米,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2)a.自然带基带不同。这是由于山麓的海拔不同,所处的热量带不同。
b.自然带谱南坡多、北坡少。这主要是由于南坡相对高度大,迎风坡,降水丰;北坡相对高度小,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3)南坡雪线约6600米(下界为5500米),北坡雪线约7400米(下界为5900米)。与北半球一般雪线的分布规律正好相反:在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雪线应当高。但珠峰南坡接受印度洋暖湿的气流,降水较多,加之坡度较缓,雪线较北坡要低。
(4)a.山麓基带类型取决于纬度位置。
b.在纬度位置相同的状况下,自然带谱的多,少,取决于海拔高度或相对高度。
c.在不考虑非地带性因素的条件下,可依据雪线凹凸推断坡向,依据坡向可以判定南北半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