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8-2-4 飞模
飞模是一种大型工具式模板,因其外形如桌,故又称桌模或台模。由于它可以借助起重机械从已浇筑完混凝土的楼板下吊运飞出转移到上层重复使用,故称飞模。
飞模主要由平台板、支撑系统(包括梁、支架、支撑、支腿等)和其他配件(如升降和行走机构等)组成。适用于大开间、大柱网、大进深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施工,尤其适用于现浇板柱结构(无柱帽)楼盖的施工。
飞模的规格尺寸,主要根据建筑物结构的开间(柱网)和进深尺寸以及起重机械的吊运能力来确定,一般按开间(柱网)乘以进深尺寸设置一台或多台。
飞模按其支承方式分以下两类:
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是伸缩支腿式,无支腿式只在个别工程中采用。
采用飞模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楼盖模板一次组装重复使用,从而减少了逐层组装、支拆模板的工序,简化了模板支拆工艺,节约了模板支拆用工,加快了施工进度。
(2)由于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不再落地,从而可以减少临时堆放模板的场地。
8-2-4-1 常用的几种飞模
1.立柱式飞模
立柱式飞模是飞模中最基本的一种类型,由于它构造比较简单,制作和施工也比较简便,故首先得到广泛应用。
立柱式飞模主要由面板、主次(纵横)梁和立柱(构架)三大部分组成,另外辅助配备有斜支撑、调节螺旋等。立柱常做成可以伸缩形式。
(1)钢管组合式飞模
是我国发展较早的一种立柱式飞模,可以根据工程结构的具体情况和起重设备的能力进行设计。
钢管组合式飞模的面板,一般可以采用组合式钢模板,亦可采用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木(竹)胶合板;主、次梁一般采用型钢;立柱多采用普通钢管,并做成可伸缩式,其调节幅度最大约800mm(图8-139和图8-140)。
图8-139 钢管组合式飞模之一
(a)侧视图;(b)平面图
图8-140 钢管组合式飞模之二
(a)侧视图;(b)仰视图
1)构造:用组合式钢模板和钢管脚手组合的飞模构造如下:
①面板:由组合式钢模板组拼,为了减少缝隙,尽量采用大规格模板。
②次梁:可采用□60mm×40mm×2.5mm或φ48×3.5mm,用钩头螺栓和碟形扣件与面板连接。
③主梁:可采用□70mm×50mm×3.0mm,主、次梁采用紧固螺栓和碟形扣件连接。
④立柱:由柱头、柱脚和柱体三部分组成。可采用焊接管φ48×3.5mm或无缝管φ38×4mm(图8-141)。
图8-141 单根立柱
立柱顶座与主梁可用长螺栓和蝶形扣件连接。
为了适应楼层在一定范围内可变动的要求,立柱伸缩支腿设有一排孔眼,用于高低的调节(图8-142)。
图8-142 可调柱脚
⑤水平支撑和斜支撑:一般采用φ48×3.5mm的焊接钢管,与立柱用扣件连接。立柱的下端,可加上柱脚或垫板(图8-143)。
图8-143 钢管脚手架组合飞模
(a)主视图;(b)侧视图
2)特点:
①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开间(柱网)、进深平面尺寸进行组合。
②部件来源容易,加工制作简便,一般建筑施工企业均具备制作条件,并可充分利用现有工具式脚手架,组拼飞模的部件,除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需要一定的加工或外购外,其他部件拆卸后还可当其他工具、材料使用。投资较少,上马快。
③自重较大,约为80~90kg/m2。
④由于组装的飞模杆件相交节点不在一个平面上,属于随机性较大的空间力系,故在设计时要考虑这一特点。
(2)构架式飞模
构架式飞模主要由构架、主梁、搁栅(次梁)、面板及可调螺杆等组成。每榀构架的宽度在1~1.4m,构架的高度与建筑物层高接近(图8-144)。其构造如下:
图8-144 构架飞模主视和侧视图
(a)主视图;(b)侧视图
1-面板;2-可调螺杆;3-剪刀撑;4-构架;5-搁栅;
6-主梁;7-支承连杆;8-水平杆;9-斜杆;10-竖杆
1)面板:采用木(竹)胶合板。板面经覆膜防水处理。
2)梁:主梁采用铝合金型材制成,搁栅(次梁)采用方木,以便于面板的铺钉。搁栅间距的大小,由面板材料和荷载选定。
3)构架:采用薄壁钢管。竖杆一般采用φ42×2.5mm,水平杆和斜杆的直径可略小些。
竖杆上加焊钢碗扣型连接件,以便与水平杆和斜杆连接。
4)剪刀撑:每两榀构架间采用两对钢管剪刀撑连接。剪刀撑可制成装配式,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5)可调螺杆:用于调节飞模高低,安装在构架竖杆上、下端。可调螺杆配有方牙丝和螺母旋杆,可随着螺母旋杆的上下移动来调节构架高低。上下可调螺杆的调节幅度相同,总调节量上下可以叠加。
6)支承连杆:安放在各构架底部,可以采用钢材或木材,但其底面要求平整光滑。支承连杆的作用主要起整体连接作用,也便于采用地滚轮滑移飞模。
(3)门式架飞模
门式架飞模,是利用多功能门式脚手架作支承架,根据建筑物的开间(柱网)、进深尺寸拼装成的飞模(图8-145)。
图8-145 门式架飞模
1-门式脚手架(下部安装连接件);2-底托(插入门式架);3-交叉拉杆;4-通长角钢;
5-顶托;6-大龙骨;7-人字支撑;8-水平拉杆;9-面板;10-吊环;11-护身栏;12-电动环链
1)构造:门式架飞模由多功能门式架、面板和升降移动设备等组成。
①在多功能门架上部,用两根45mm×80mm×3mm的薄壁方钢管做大龙骨,大龙骨用蝶形扣件连接固定在门式架顶托;下部外侧用∟50×50×4角钢通长连接,组成一个整体桁架,使板面荷载通过门式架支腿传递到底托并传到楼板上。为了加强飞模桁架的整体刚度,用φ48×3.5钢管在门式架之间进行支撑拉结。
②大龙骨上架设45mm×80mm×3mm薄壁方钢管和50mm×100mm木方各一根,共同组成小龙骨(次梁)。小龙骨的间距以1m左右为宜。
③小龙骨上钉铺飞模面板,面板材料可以用覆膜木(竹)胶合板;也可以用20mm厚木板加铺一层2~3mm的薄钢板。
④门式架的下端插入可调式底托上。
⑤在飞模横向相对的两榀门式架之间,设交叉拉杆,把支撑飞模的门式架组成一个整体。拉杆可采用φ48×3.5mm钢管,用扣件连接。
2)特点:
①选用门式架作飞模的竖向受力构件,既可以避免竖向构件的大量金属加工;也消除了采用钢管组成的飞模所存在的繁琐连接。
②门式架本身受力比较合理,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杆件与材料的应用,所以飞模比较轻巧坚固。
③门式架为工具式脚手架定型产品,用后仍可解体作为脚手架使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2.桁架式飞模
桁架式飞模是由桁架、龙骨、面板、支腿和操作平台组成。它是将飞模的板面和龙骨放置于两榀或多榀上下弦平行的桁架上,以桁架作为飞模的竖向承重构件。桁架材料可以采用铝合金型材,也可以采用型钢制作。前者轻巧,但价格较贵,一次投资大;后者自重较大,但投资费用较低。
(1)铝桁架式飞模
铝桁架式飞模,是一种工具式飞模(图8-146)。
图8-146 竹铝桁架式飞模
1-吊点;2-面板;3-铝龙骨(搁栅);4-底座;5-可调钢支腿;6-铝合金桁架;7-操作平台
1)面板:采用竹塑板(或木胶合板),即表面为木片,中间为竹片,板材表面经防水处理。板材的规格为900mm×2100mm或1200mm×2400mm,厚度为8~12mm。板的厚度按板面荷载大小选用。根据计算,在龙骨间距为500mm、混凝土板厚220mm时,可选用12mm厚竹塑板。
2)铝合金桁架:选用国产铝合金型材,其屈服强度为240N/mm2,弹性模量为E=0.71×105N/mm2。
铝合金桁架结构的上弦、下弦都由高165mm的槽铝组成(图8-147)。
图8-147 铝合金桁架示意及上下弦槽铝断面
上弦分别由2根长度为3m和4.5m的槽铝组成,下弦由4根3m长槽铝组成。腹杆使用76mm×76mm×5mm的方铝管。挑梁由2根[165槽铝组成,通过螺栓与腹杆和上弦连接。
桁架组合规格,见表8-34。
桁架组合规格 表8-34
型号
长×高
(m)
组合部件
腹杆
(根)
水平
支撑
垂直
支撑
上弦
下弦
规格(m)
根数
规格(m)
根数
FJ60
6×1.5
3
2
4.5
1
8
×
√
FJ75
7.5×1.5
3
4.5
1
1
3
1
10
×
√
HJ90
9×1.5
4.5
3
2
3
4.5
1
1
12
√
√
HJ105
10.5×1.5
4.5
2
1
4.5
2
14
√
√
HJ120
12×1.5
3 4.5
1
2
3
4.5
2
1
16
√
√
注:1.表中“×”表示无,“√”表示有;
2.本表均为一榀桁架组合部件;
3.支撑规格为100mm×50mm×2.5mm方管。
3)可调钢支腿:由套管座、套管及调管底座组成,套管用63mm×63mm×5mm方钢管制作,长度与桁架高度相同(图8-148)。
图8-148 可调钢支腿示意图
4)边梁模板、操作平台及护身栏:边梁模板、操作平台及护身栏均安装在挑架上,通过挑梁与飞模的桁架连接,构成悬挑结构。在挑梁上布置工字铝龙骨,上铺50mm×100mm木龙骨。边梁模板可用胶合板或小钢模等其他模板。操作平台与梁底可在同一标高,铺2cm厚木板。护身栏立柱与挑梁用螺栓连接,外挂安全网。在悬挑结构的下端设附加支撑,支撑间距可通过计算决定,但一般不大于1.5m(图8-149)。
图8-149 附加支撑
5)吊装盒、剪刀撑:每台飞模有4个吊点,设在飞模重心两边对称布置的析架节点上。4个吊点设有钢吊装盒(图8-150),与析架上弦用螺栓连接。在面板的吊点位置,留出 300mm×200mm的活动盖板。
图8-150 吊装盒
为了加强飞模整体的稳定性,桁架之间设有剪刀撑。剪刀撑采用大小两种规格的铝合金方管组成,均在相同的间距上打孔,组装时将小管插入大管,调整好安装尺寸,然后将方管两端与桁架腹杆用螺栓固定,再将两种规格管子用螺栓固定。另外,当支腿高度较高时,也要加设腿间的纵向剪刀撑。
(2)钢管组合桁架式飞模
钢管组合桁架式飞模,是用φ48×3.5mm脚手架钢管组合成的桁架式支承飞模。每间使用一座飞模,整体吊运,其平面尺寸可为3.6m×7.56m,但不宜太大。这种飞模的特点与立柱式钢管脚手架飞模相同。
1)支承系统:飞模支承系统由三榀平面桁架组成,杆件采用φ48×3.5mm脚手架钢管,并用扣件连接(图8-151)。
图8-151 脚手架钢管组合式平面桁架示意图
平面桁架间距为1.4m,并用剪刀撑和水平拉杆作横向连接。材料均为φ48×3.5mm脚手架钢管。
当桁架用于阳台支模的挑檐部位时,其构造自成体系,见图8-152。图中杆件1~4用以支承挑檐模板,杆件5~7作为杆件1~4的依托,其中杆件6还可兼作护身栏的立柱。
图8-152 桁架挑檐部分
每榀桁架设3条支腿。组装时,中部析架上弦起拱15mm,边部桁架上弦起拱10mm。桁架腹杆轴线与上、下弦连杆轴线的交点,离开的距离为200mm。
2)龙骨:桁架上弦铺设50mm×100mm方木龙骨,间距350mm,用U形铁件将龙骨与桁架上弦连接。
3)面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用木螺钉与木方龙骨固定。
(3)跨越式钢管析架式飞模
跨越式钢管桁架式飞模,是一种适用于有反梁现浇楼盖施工的工具式飞模,其特点与钢管组合式飞模相同(图8-153)。
图8-153 跨越式飞模示意图
1-平台栏杆(挂安全网);2-操作平台;3-固定吊环;4-开启式吊环孔;5-板面;
6-钢管组合桁架;7-钢管导轨;8-后撑脚(已装上升降行走杆);9-后升降行走杆;
10-中间撑脚(正作收脚动作);11-前撑脚(正作拆卸升降行走杆动作);
12-前升降行走杆;13-窗台滑轮(钢管导轨已进入滑轮槽)
1)钢管组合桁架:采用φ48×3.5mm钢管用扣件相连。每台飞模由3榀桁架拼接而成。两边的桁架下弦焊有导轨钢管,导轨至模板面高按实际情况决定。
2)龙骨和面板:桁架上弦铺放50mm×l00mm木龙骨,用U形螺栓将龙骨与桁架上弦钢管连接。
木龙骨上铺放18mm厚胶合板拼成的面板,其顶面覆盖0.5mm厚的铁皮,板面设4个开启式吊环孔。
3)前后撑脚和中间撑脚:每榀桁架设前后撑脚和中间撑脚各一根,均采用φ48×3.5mm钢管。它们的作用是承受飞模自重和施工荷载,且将飞模支撑到设计标高。
撑脚上端用旋转扣件与桁架连接。当飞模安装就位后,在撑脚中部用十字扣件与桁架紧固;当飞模跨越反梁时,松开十字扣件,将撑脚移离楼面向后旋转收起,并用铁丝临时固定在桁架的导轨上方。
4)窗台滑轮:是将飞模送出窗口边梁的专用工具。由滑轮和角钢组成(图8-154)。吊运飞模时,将窗台滑轮角钢架子卡固在窗边梁上,当飞模导轨前端进入滑轮槽后,即可将飞模平移推出楼外。
图8-154 窗台滑轮
1-滑轮;2-角钢架
窗台滑轮可以周转使用,无需每台飞模均配置。
5)升降行走杆:是飞模升降和短距离行走的专用工具(图8-155)。
图8-155 升降行走杆
1-螺杆;2-螺母;3-轴承;4-手柄;5-车轮;6-轴承;7-车轮座;8-牵引杆
支模时,将其插入前、后撑脚钢管内;脱模后,当飞模推出窗口时,可从撑脚钢管中取出。
6)吊环:由钢板和钢筋加工而成,用U形螺栓紧固在桁架上弦(图8-156)。
图8-156 吊环
1-吊环;2-桁架上弦
7)操作平台:由栏杆、脚手板和安全网组成,主要用于操作人员通行和进行窗边梁支模、绑扎钢筋用。
3.悬架式飞模
该飞模由于不设立柱,飞模主要支承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子或墙体)所设置的托架上。这样,模板的支设不需要考虑到楼面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因素。飞模的设计也可以不受建筑物层高的影响。
但是托架与柱子(或墙体)的连接要通过计算确定。并且要复核施工中支承飞模的结构在最不利荷载情况下的强度和稳定性。
(1)构造
悬架式飞模由桁架、次梁、面板、活动翻转翼板以及垂直与水平剪刀撑等组成。主桁架和次梁可根据建筑物的进深和开间尺寸设计,也可以采用主、次桁架结构,但应对桁架的高度加以控制,主、次桁架的总高度以不大于1m为宜。
1)桁架:桁架沿进深方向设置,它是飞模的主要承重构件,要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一般上、下弦采用口70mm×50mm×3mm的薄壁型钢,尤其下弦表面必须保持平整,以利桁架用地滚轮进行滑移。腹杆采用φ48×3.5mm钢管,与上、下弦连接(图8-157)。加工时,桁架上弦应稍起拱,设计允许挠度不大于跨度的1/1000。
图8-157悬架式飞模析架
1-上弦;2-腹杆;3-竖杆(φ8×3.5mm);4-下弦
2)次梁(搁栅):沿开间方向放置在桁架上弦,用蝶形扣件和紧固螺栓连接。
一般3m左右的次梁,可选用□100mm×50mm×20mm×2.8mm卷边薄壁型钢,间距750mm。
为了使飞模从柱网(开间)中顺利退出,并尽量减少柱间(墙间)模板的拼缝宽度,因此在飞模两侧需装有能翻转的翼板。翼板由次梁支承。这样,在次梁两端需要做成可伸缩的悬臂(图8-158),可选用□60mm×40mm×2.5mm薄壁型钢。
3)面板:可采用组合钢模板,亦可采用钢板、胶合板等。
4)活动翻转翼板:活动翻转翼板与面板应用同一种材料,两者之间可用活动铰链连接(图8-158),要求可作90°向下翻转(当伸缩悬臂缩进次梁时)。
图8-158 次梁伸缩悬臂和翻转翼板
1-翻转翼板;2-钢纹链;3-伸缩悬臂;4-飞模面板;5、6-垫块;7-连接角钢L50×5
5)阳台模板:阳台模板搁置在析架下弦挑出部分的伸缩支架上(图8-159)。
图8-159 悬架式飞模平面剖面图
1-桁架;2-次梁2φ48×3.5;3-主梁[100×20×2.8;4-下降处钢模板;5-伸缩悬臂2□60×40×2.5;6-翻转冀板;7-连接角钢;8-飞模面板;9-次梁2□l00×50×20×2.8;10-2□100×50×20×2.8;11-承托支架;12-伸缩支架;13-桁架;14-翻转冀板;15-垫块2L30×3;16-桁架上弦2□70×50×3;17-桁架腹杆φ48×3.5;18-桁架下弦2□70×50×3;19-垂直剪刀撑φ48×3.5;20-水平剪刀撑φ48×3.5;21-垂直剪刀撑下连杆φ48×3.5;22-吊环;23-次梁2□100×50×20×2.8;24-垫块;25-伸缩悬臂2□60×40×2.0;26-飞模面板
拆模时,先用伸缩支架调节标高,使阳台模板下落脱模。阳台模板的面板和大梁蹬底侧模,均可采用与飞模面板相同的材料。
6)剪刀撑:设置在每台飞模的两端和中部,选用与腹杆同样规格(φ48×3.5mm)的钢管,用扣件与腹杆连接。
(2)支设的节点处理
1)支承悬架式飞模的托架,可采用钢牛腿。钢牛腿与预埋在柱子(或墙体)上的螺栓固定(图8-160a)。螺栓和钢牛腿的截面均需根据飞模支点的荷载计算确定。
2)柱子边缘与模板的搭接,采用在柱子上设置柱箍的作法。柱箍设在楼板底部标高附近的位置,在相对两个方向分别用一副角钢用螺栓连接固定在柱子上。飞模就位后,用钢盖板铺盖(图8-160b)。
图8-160 柱边支撑及面板与柱子的连接
(a)柱边支撑剖面图;(b)飞模面板与柱子连接
8-2-4-2 升降、行走和吊运工具
为了便于飞模脱模和在楼层上运转,通常需另外配备一套使用方便的辅助机具,其中包括升降、行走、吊运等机具。
1.升降机具
升降机具的作用是使飞模吊装就位后能调整飞模台面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当现浇梁板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时,能使飞模台面下降,便于飞模从楼层运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杠杆式液压升降器
杠杆式液压升降器多用于桁架式飞模升降,它是在杠杆的顶端安装一个托板,将托板置于飞模桁架上,用操纵杆起动液压装置,使托板架从下往上作弧线运动,直至飞模就位。下降时操作杆反向操作即可使飞模下降(图8-161)。
图8-161 杠杆式液压升降器
这种升降机构的优点是升降速度快、操作简便。其缺点是因杠杆作弧线运动,升降时不易按预定的位置就位,故在升降后,常需作校正工作。
(2)螺旋起重器
1)工具式螺旋起重器(图8-162),其顶部设U形托板,托在桁架下部;中部为螺杆和调节螺母及套管,套管上留有一排销孔,便于固定位置。升降时,旋动调节螺母即可。下部放置在底座上。一般每台飞模用4~6个起重器。
图8-162 螺旋起重器
2)另有一种是安装在桁架支腿上的螺旋起重器。这种起重器,可以随飞模运行,其升降方法与工具式螺旋起重器相同,但升降调节量较小。
(3)手摇式升降器
手摇式升降器是与竹铝桁架式飞模配套使用的工具,由摇柄、传动箱、升降臂、导轮、行走轮、限位器和底板等组成(图8-163)。这种升降器,不仅具有升降功能,而且下设行走轮便于飞模的搬运。一般每台飞模使用4个升降器。
图8-163 手摇式升降器
(4)升降车
1)钢管组合式飞模升降车:这种升降车是利用液压顶升撑臂装置来达到升高平台的目的,既能升降飞模和调平飞模台面,又能在楼层作飞模运输车使用。由底座、撑臂、升降平台架、液压顶升器、移动滚轮和行走铁轮等组成(图8-164),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8-35。
图8-164 钢管组合式飞模升降车
钢管组合式飞模升降车技术参数 表8-35
顶升荷载(kN)
升降高度(mm)
顶升速度(m/min)
下降速度(m/min)
自重(kg)
外形尺寸
(mm)
升降设备
5~10
500
0.5
0~5
200
1600×1200×400
100kN分离式千斤顶
2)悬架式飞模升降车:这种升降车具有既能升降,又能行走的特点。它由基座、立柱、伸缩构架、悬臂横梁、伸缩斜撑以及行车铁轮、手摇千斤顶等组成(图8-165)。其主要升降机构是伸缩构架。
图8-165 悬架式飞模升降车
构架为门型,悬臂横梁上装有导轮,承托飞模和滑移飞模。立柱和伸缩构架之间安装两台手摇千斤顶,千斤顶两端分别与立柱和伸缩构架用钢板相连接。小车升降由手摇千斤顶控制,随着手摇千斤顶的升降,伸缩构架沿着立柱升降,并带动悬臂横梁完成飞模升降。
在飞模升降车承载后,将手摇绳筒的钢丝绳取出,固定在飞模出口处,然后摇动绞筒手柄,使飞模在楼层上行走。
悬架式飞模升降车的技术参数,见表8-36。
悬架式飞模升降车技术参数 表8-36
顶升荷载
(kN)
升降幅度
(mm)
顶升速度
(m/min)
下降速度
(m/min)
自重
(kg)
外形尺寸
(mm)
10~20
30
0.5
2
400
1850×2850×3100
2.行走工具
(1)滚杠
是运行飞模最简单的工具,可用于桁架式飞模。飞模脱模前,先在飞模下方铺设脚手板,并在脚手板上放置若干根钢管,然后用升降工具将飞模降落在钢管上,再靠人工推动飞模,将飞模推出建筑物。
(2)滚轮
是一种用于桁架飞模运行比较普遍的工具,滚轮的形式有单轮和双轮(图8-166)。使用时,将飞模降落在滚轮上,用人工将飞模推出建筑物。滚轮内装有轴承,所以操作比滚杠轻便。
图8-166 滚轮
(a)单轮;(b)双轮
(3)车轮
车轮的形式很多,图8-167(a)是在轮子上装上杆件,当飞模下落时,插入飞模预定的位置中,用人工推行即可,其配置数量,要根据飞模荷载确定。它的主要特点是轮子可以作360°转向,既可使飞模直行,也可侧向行走。图8-167(b)是一种带有架子的车轮,将飞模搁置在车轮架上,即可由人工将飞模推出建筑物楼层。
图8-167 车轮
(a)单个车轮;(b)带架的车轮
除此以外,亦可按照飞模的重量,选用适当数量的人力车轮组装成工具式飞模行走机构(图8-168),这种方法多用于钢管脚手架组合式飞模的运行。
图8-168 轮胎式车轮
3.吊运工具
(1)C形吊具
C形吊具是一种将飞模直接起吊运走的吊具。
图8-169是可以平衡起吊的一种C形吊具,由起重臂和上、下部构架组成。上、下构架的截面可做成立体三角形桁架形式,上、下弦和腹杆用钢管焊接而成,上、下构架用钢板连接,起重臂与上部构架用避震弹簧和销轴连接,起重臂可随上部构架灵活平稳地转动。在操作过程中,下部构架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以便确保飞模沿水平方向移出楼面。在起吊未负荷时,起重臂与钢丝绳成夹角,将起吊架伸入飞模面板下,当缓慢提升吊钩,使起重臂与钢丝绳逐步成一直线,同时使飞模坐落在平衡架上,当飞模离开楼面,钢丝绳受力,使飞模沿水平方向外移(图8-170)。
图8-169 C形吊具
图8-170 C形吊具平衡起吊操作过程
图8-171是一种用于吊运有阳台的钢管组合飞模的C形吊具,吊具采用钢结构,图中①的AB吊点能保证吊具平稳地进入飞模;图中②设置临时支承柱,确保吊点由B换至C;图中③以吊点AC将飞模平稳飞出。
图8-171 C形吊具工作过程示意
(2)电动环链
用于将飞模直接从建筑物飞出的一种调节飞模平衡的工具。当飞模飞出建筑物时,由于飞模呈倾斜状,可在吊具上安装一台电动环链,以调节飞模的水平度,使飞模安全飞出,参见图8-145。
8-2-4-3 飞模的选用和设计布置原则
1.飞模的选用原则
(1)在建筑施工中,能否使用飞模,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并按照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选用。板柱结构体系(尤其是无柱帽),最适于采用飞模施工。
剪力墙结构体系,选用飞模施工时,要注意剪力墙的多少和位置,以及飞模能否顺利出模。关键要看楼板有无边梁,以及边梁的具体高度。因为飞模的升降高度必须大于边梁高度才能出模,所以这是影响飞模施工的关键因素。
(2)在选用飞模施工时,要注意建筑物的总高度和层数。一般来说,10层及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使用飞模比较经济。
(3)飞模的选型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施工项目的规模大小,如果相类似的建筑物量大,则可选择比较定型的飞模,增加模板周转使用,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其二是要考虑所掌握的现有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如充分利用已有的门式架或钢管脚手组成飞模,做到物尽其用,以减少投资,降低施工成本。
2.飞模的设计布置原则
(1)飞模的结构设计,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计算。引进的飞模或以往使用过的飞模,也需对关键部位和改动部分进行结构性能验算。在飞模组装后,应作荷载试验。
(2)飞模的自重和尺寸,应能适应吊装机械的起重能力。为了便于飞模直接从楼层中运行飞出,在飞模的布置方面,要做到尽量避免飞模侧向运行。
8-2-4-4 施工工艺
1.主要施工准备工作
(1)飞模宜在现场组装,组装飞模的场地应平整。
(2)按照施工设计对飞模平面布置的要求,弹出飞模位置线。飞模坐落的楼(地)面应平整、坚实,无障碍物,预留的孔洞必须盖好。
(3)飞模的部件和零配件(包括辅助设备),应按设计所规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凡发现有变形、断裂、漏焊、脱焊等质量问题,应经修整后方可使用。
(4)面板使用木(竹)胶合板时,要准备好板面封边剂及模板脱模剂等。
另外,飞模施工必需的量具,如钢卷尺、水平尺等以及吊装所用的钢丝绳、安全卡环等和其他手工用具,如扳手、锤子、螺丝刀等,均应事先做好准备。
2.钢管组合式飞模施工工艺
(1)组装
钢管组合式飞模的组装方法分正装法和反装法两种。
1)正装法:根据飞模设计图纸的规格尺寸,按以下步骤组装:
①拼装支架片——将立柱、主梁及水平支撑组装成支架片。
②拼装骨架——将拼装好的两片支架片用水平支撑用扣件与支架立柱连接,再用斜撑将支架片用扣件连接。然后校正已经成形的骨架尺寸,当符合要求后,再用紧固螺栓在主梁上安装次梁。
拼装时一般可以将水平支撑安设在立柱内侧,斜撑安设在立柱外侧。各连接点应尽量相互靠近。
③拼装面板——按飞模设计面板排列图,将面板直接铺设在次梁上,面板之间用U形卡连接,面板与次梁用钩头螺栓连接。
2)反装法:反装法的组装顺序与正装法相反,其步骤如下:
①拼装面板——按面板排列图将面板铺设在操作平台上。拼缝应错开,一般只允许负偏差。面板之间用U形卡连接。
②拼装主、次梁——按设计要求放置次梁,并用钩头螺栓与面板和蝶形扣件连接,使次梁与面板形成整体。
主梁在次梁安放后按设计要求放置,主、次梁之间用蝶形扣件和紧固螺栓连接。
③单独拼装支架片——先将柱顶座和立柱脚分别插入立柱钢管两端,并用螺栓连接,然后按正装法拼装支架片的方法组装水平支撑和斜撑,见图8-172。
图8-172 支架片
1-立柱顶座;2-立柱;3-扣件;4-水平支撑;5-斜撑;6-立柱脚
④拼装整体飞模——将支架片吊装就位,使柱顶座与主梁贴紧,校正后用螺栓和蝶形扣件相互连接。然后安装第二片支架,两片支架间用水平支撑和斜撑相互连接,如此即可完成飞模的整体拼装,再用起吊机械将整体飞模翻转180°,使台面向上。
(2)吊装就位
1)先在楼(地)面上弹出飞模支设的边线,并在墨线相交处分别测出标高,标出标高的误差值。
2)飞模应按预先编好的序号顺序就位。
3)飞模就位后,即将面板调至设计标高,然后垫上垫块,并用木楔楔紧。当整个楼层标高调整一致后,再用U形卡将相邻飞模连接。
4)飞模就位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脱模
1)脱模前,先将飞模之间的连接件拆除,然后将升降运输车(图8-164)推至飞模水平支撑下部合适位置,拔出伸缩臂架,并用伸缩臂架上的钩头螺栓与飞模水平支撑临时固定。
2)退出支垫木楔,拔出立柱伸缩腿插销,同时下降升降运输车,使飞模脱模并降低到最低高度。如果飞模面板局部被混凝土粘住,可用撬棍撬动。
3)脱模时,应由专人统一指挥,使各道工序顺序同步进行。
(4)转移
1)飞模由升降运输车用人力运至楼层出口处。
2)飞模出口处可根据需要安设外挑操作平台。
3)当飞模运抵外挑操作平台上时,可利用起重机械将飞模吊至下一流水施工段就位,同时撤出升降运输车。
3.门式架飞模施工工艺
(1)组装
1)平整场地,铺垫板,放足线尺寸,安放底托。
2)将门式架插入底托内,安装连接件和交叉拉杆。
3)安装上部顶托,调平后安装大龙骨。
4)安装下部角铁和上部连接件。
5)在大龙骨上安装小龙骨,然后铺放木板,板面刨平后在其上铺钉钢面板。
6)安装水平和斜拉杆,安装剪刀撑。
7)加工吊装孔,安装吊环及护身栏。
(2)吊装就位
1)飞模吊装就位前,先在楼(地)面上准备好4个已调好高度的底托,换下飞模上的4个底托。待飞模在楼(地)面上落实后,再安放其他底托。
2)一般一个开间(柱网)采用两吊飞模,这样形成一个中缝和两个边缝。边缝考虑柱子的影响,可将面板设计成折叠式。较大的缝隙(60~100mm),在缝上盖150mm×5mm钢板,钢板锚固在边龙骨下面。较小缝隙(小于60mm),可用麻绳堵严,再用砂浆抹平,以防漏浆。
3)飞模应按照事先在楼层上弹出的位置线就位,并进行找平、调直、顶实等工序。调整标高,应同步进行。门架支腿垂直偏差应小于8mm。另外,边角缝隙、板面之间及孔洞四周要严密。
4)将加工好的圆形铁筒临时固定在板面上,作为安装水暖立管的预留洞。
(3)脱模和转移
1)拆除飞模外侧护身栏和安全网。
2)每架飞模除留4个底托外,松开并拆除其他底托。在留下的4个底托处,安装4个升降装置,并放好地滚轮。
3)用升降装置勾住飞模的下角铁(不要拉得太紧),启动升降装置,使其上升顶住飞模。
4)松开4个底托,使飞模板面脱离混凝土楼板底面,启动升降机构,使飞模降落在地滚轮上。
5)将飞模向建筑物外推到能挂外部(前部)一对吊点处,用吊钩挂好前吊点。
6)在将飞模继续推出的过程中,安装电动环链,直到挂好后部吊点。然后启动电动环链,使飞模平衡。
7)飞模完全推出建筑物后,调整飞模平衡,将飞模吊往下一个施工部位。
4.铝桁架式飞模施工工艺
(1)组装
1)平整组装场地,支搭拼装台。拼装台由3个800mm高的长凳组成,间距为2m左右。
2)按图纸尺寸要求,将两根上、下弦槽铝用弦杆接头夹板和螺栓连接。
3)将上、下弦与方铝管腹杆用螺栓拼成单片桁架。
4)安装钢支腿组件。
5)安装吊装盒。
6)立起桁架,并用木方做临时支撑。
7)将两榀或三榀桁架用剪刀撑组装成稳定的飞模骨架。
8)安装梁模、操作平台的挑梁及护身栏(包括立杆)。
9)将方木镶入工字铝梁中,并用螺栓拧牢,然后将工字铝梁安放在桁架的上弦上。
10)安装边梁龙骨。
11)铺好面板,在吊装盒处留活动盖板。
12)面板用电钻打孔,用木螺丝(或钉子)与工字梁木方固定。
13)安装边梁底模和里侧模(外侧模在飞模就位后组装)。
14)铺设操作平台脚手板。
15)绑护身栏(安全网在飞模就位后安装)。
(2)吊装就位
1)在楼(地)面上放出飞模位置线和支腿十字线,在墙体或柱子上弹出1m(或50cm)水平线。
2)在飞模支腿处放好垫板。
3)飞模吊装就位。当距楼面1m左右时,拔出伸缩支腿的销钉,放下支腿套管,安好可调支座,然后飞模就位。
4)用可调支座调整板面标高,安装附加支撑。
5)安装四周接缝模板及边梁、柱头或柱帽模板。
6)模板面板上刷脱模剂。
7)检查验收。
(3)脱模和转移
1)拆除边梁侧模、柱头或柱帽模板,拆除飞模之间、飞模与墙柱之间的模板和支撑。拆除安全网。
2)每榀桁架下放置3个地滚轮,其位置为桁架前方、前支腿下和析架中间。
3)在紧靠4个支腿部位,用升降机构托住桁架下弦。松开可调支腿。使飞模坐落在升降机构上。
4)将伸缩支腿销钉拔出,支腿收入桁架内并用销钉销牢,将可调支座插入支座腿夹板缝隙内。
5)操纵升降机构,使飞模同步下降,板面脱离混凝土,飞模落在地滚轮上。同时,挂好安全绳,防止飞模外滑。
6)将飞模缓缓推出,当飞模的前两个吊点超过边梁后,锁牢地滚轮。这时要使飞模的重心不得超出中间的地滚轮。
7)将塔吊吊钩用钢丝绳和卡环将飞模前面的两个吊装盒内的吊点卡牢;再用装有平衡吊具电动环链的钢丝绳将飞模后面的两个吊点卡牢。
8)松开地滚轮,将飞模继续缓缓向外推出,同时放松安全绳,并调整环链长度,使飞模保持水平状态。
9)飞模完全推出建筑物以外后,拆除安全绳,将平衡吊具控制器放在飞模的可靠部位,用塔吊将飞模提升到下一个施工部位(图8-173)。
图8-173 铝桁架式飞模脱模转移示意图
5.跨越式钢管桁架式飞模施工工艺
(1)组装
1)先将导轨钢管和桁架下弦钢管焊接。
2)按飞模设计要求用钢管和扣件组装成桁架。
3)安装撑脚。
4)安装面板(预留出吊环孔)和操作平台。
其他可参照钢管组合式飞模进行。
(2)吊装就位
1)按楼(地)面弹线位置,用塔式起重机吊装飞模就位。
2)放下四角钢管撑脚,装上升降行走杆,并用十字扣件扣紧。
3)将飞模调整到设计标高,校正好平面位置。
4)放下其余撑脚,扣紧十字扣件。
5)在撑脚下楔入木楔(此时飞模已准确就位)。
6)将四角处升降行走杆拆掉,换接钢管撑脚,扣上扫地杆,并用钢管与周围飞模或其他模板支撑连成整体。
(3)脱模
1)首先拆除飞模周围的连接杆件,再拆除四角撑脚下的木楔和撑脚中部扣件。
2)装上升降行车杆,旋转螺母顶紧飞模后,将其余撑脚下木楔拆除,并把撑脚收起。
3)旋转四角升降行走杆螺母,使飞模下降脱模。
4)当导轨前端进入已安装好的窗台滑轮槽后,前升降行走杆卸载。
(4)转移飞出
1)取下前升降行走杆,将飞模平移推出窗口1m,打开前吊装孔,挂好前吊绳(图8-174a)。
2)再将飞模推至后升降行走杆靠近窗边梁为止,打开后吊装孔,挂上后吊绳(图8-174b)。
3)用手动葫芦调整飞模的起吊重心,取下后升降行走杆(图8-174c)。
4)飞模继续平移,使它完全离开窗口,将飞模吊至下一个施工区域就位(图8-174d)。
图8-174 跨越式钢管桁架式飞模吊运示意图
6.悬架式飞模施工工艺
(1)加工与组装
1)悬架式飞模的部件应由加工厂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加工。
2)桁架上弦应预先起拱。翻转翼板的铰链安装应转动灵活,焊接牢固,边角钢上的相对孔眼位置必须准确。
3)飞模组装可在施工现场设专门拼装场地组装,亦可在建筑物底层进行组装。后一种组装方法如下:
①组装前,在结构柱子的纵横向区域内分别用φ48×3.5mm钢管搭设两只组装架,高约1m。为便于能够重复组装,在组装架两端横杆上安装4只铸铁扣件,作为组装飞模桁架的标准。使铸铁扣件的内壁净距为飞模析架下弦的外壁间距。
组装架搭设后应进行校正,使两端横杆顶部的标高处于同一水平,然后紧固所有节点扣件,使组装架牢固、稳定。
②将桁架用吊车起吊安放在组装架上,使桁架两端分别紧靠铸铁扣件。安放稳妥后,在桁架两端各用一根钢管将两榀桁架做临时扣接,然后校正桁架上下弦垂直度、桁架中心间距、对角线等,无误后方可安装次梁(搁栅)。
③在桁架两端先安放次梁,并与桁架紧固。然后放置其他次梁在桁架节点处或节点中间部位,并加以紧固。所有次梁挑出部分均应相等,防止因挑出的差异而影响翻转翼板正常工作。
④铺设面板。全部次梁经校正无误后,方可在其上铺设面板(组合钢模板)。面板应按排列图铺设,面板之间用U形卡卡紧,U形卡间距不应大于300mm。钢模板与次梁用蝶形扣件加钩头螺栓连接,间距不大于500mm。面板铺放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查。
⑤配置翻转冀板。翻转翼板由组合钢模板与角钢、铰链、伸缩套管等组合而成。翻转翼板应单块设置,以便翻转。
铰链的角钢与面板用螺栓连接。伸缩套管的底面焊上承力支块,当装好冀板后即将套管插入次梁的端部。
如果柱网尺寸发生变化,可在套管伸缩范围内调换翼板的宽度,仍可使用。相邻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