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809642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学案3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题号1234567891011选项一、单项选择题1.若下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解析:从图示可以得出,A、B为捕食关系,而信息传递一般为双向的,C正确。答案:C2眼虫属于原生动物(其眼点能感光),如下图所示。对其分析恰当的是()A眼虫的细胞质中不含RNAB眼虫具有趋光性,因其眼点能感受化学信息C眼虫鞭毛摇摆所需的ATP来自叶绿体D眼虫的伸缩泡有助于提高物质运输的效率解析:眼虫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其细

2、胞质中确定含有tRNA等RNA,A错误;能感受光的刺激为物理信息而不是化学信息,B错误;叶绿体中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眼虫鞭毛摇摆所需ATP来自细胞呼吸,C错误。答案:D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淌、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淌、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淌、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淌、信息传统D信息传递、能量流淌、碳的循环解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循环来回、全球性的特点,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淌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的流淌;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

3、都是双向的,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答案:C4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淌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打算着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A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力气,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简洁,生态

4、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生态系统在遭到确定破坏时仍能维持稳定,这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整力气有关,A正确;生态系统对外界有确定的抗性,与其内部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的结构亲热相关,也体现生物的间接价值,B、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简洁,其自我调整力气就越强,生态系统抵制力稳定性越强,D错误。答案:D6某自然疼惜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生态系统()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有比较简洁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有确定的自我调整力气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ABC D解析: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系统物种种类

5、和数量保持稳定,故错,正确。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使得生态系统相对平衡,故正确。物种相对丰富,故正确。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的数量,处于平衡状态,但不会大于分解者数量,故错。故选B。答案:B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确定做到的是()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协作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动物产生的CO2能够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A BC D解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要有能量来源,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符合能量流淌规律,四种成分具备;瓶底放鹅卵石并不是维持稳定的必要条件。答案:B8甲、乙、丙、丁 4个

6、密闭、透亮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观测后,发觉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注:“”表示有,“”表示无。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渐渐增大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行少的四种成分解析:乙瓶中没有光照,藻类的种群密度将渐渐减小;丙瓶和甲瓶中都没有小鱼,但是丙瓶中缺少微生物,所以有机物积累得多;丁瓶中小鱼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因此氧气含量少;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消费者不是必需的。答案:C9下列分析正确的是()选项试验内容分析A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脂肪

7、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B观看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盐酸作用: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染色制造酸性环境C设计并制作生态缸需考虑不同养分级生物间的比例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脂肪被苏丹(或苏丹IV)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A错误。盐酸的作用是解离,但染色体的染色需要的是碱性条件,B错误。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属于一个生态系统,需考虑不同养分级生物间的比例,C正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表述,隐含遗传物质有一种以上,其中DNA占主要地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没有发觉其他物质可以作为遗传物质,更没有推断哪一种是“主要”的依据,D错误。答案

8、:C10.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峻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想错误的是()A肺泡吞噬细胞吞噬入肺的颗粒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PM2.5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C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T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解析:肺泡吞噬细胞吞噬入肺的颗粒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PM2.5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不会导致其pH呈酸性,B错误;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加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

9、短,C正确;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固体废弃物排放太多,环境污染严峻,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D正确。答案:B1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洁,但其群落仍存在水平结构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有,但照旧有食物链存在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解析:在小生态瓶的不同水层有不同生物分布,所以其群落存在垂直结构,A错误;虾和螺蛳吃金鱼藻,所以小生态瓶中有食物链存在,故B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12广东省佛山市是岭南水乡,遍布2 800多条河涌,但其中大部分存在

10、不同程度的污染。(1)20世纪80年月初大多数河涌仍能保持清亮,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说明_是有限的。(2)同学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涌上设置了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推断_号监测点的水华现象最严峻,依据是_。被污染水体的溶氧量都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_。(3)从监测点取水样,制作_,在显微镜下观看藻类。调查发觉,污染越严峻的水样藻类的种类越少,这是在_水平上进行的争辩。(4)治理河涌水华,可利用_等关系,向水体引入植食性鱼类和大型挺水植物。经生态修复后,河涌中生物_将会上升。解析:(1)河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是有限的。

11、(2)分析图中物质含量相对值可知,2号监测点的水华现象最严峻,依据是该监测点藻类叶绿素a含量最高,被污染水体的溶氧量都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或有氧呼吸)。(3)藻类观看可在显微镜下进行,先制作临时装片,污染越严峻的水样藻类的种类越少,这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的争辩。(4)植食性鱼类可以取食藻类(捕食),大型挺水植物可对藻类遮光(竞争),经生态修复后,河涌中生物多样性将会上升。答案:(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河涌的自我净化力气)(2)2该监测点藻类叶绿素a含量最高分解作用(呼吸作用,有氧呼吸)(3)临时装片群落(4)捕食、竞争多样性13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需水量的不断增加,很多

12、缺水城市和地区无新的水源可开发利用,污水的回收、净化和再用已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图是某人工湿地实现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1)氧化塘中的植物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形成了群落的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力气。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一般状况下食物网越简洁,_稳定性越高。(2)此人工湿地中的菌类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_。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_。(3)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削减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缘由

13、是_。(4)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gkg1鲜重)0.003 70.003 70.0350.0350.34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取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养分级的全部物种为食。依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其次养分级的是_。解析:(1)氧化塘中的植物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一般状况下食物网越简洁,抵制力稳定性越高。(2)此人工湿地中的菌类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的作

14、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太阳能和废水中的化学能。(3)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削减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缘由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4)重金属被生物体吸取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而在生物体内积累,称为生物富集作用,表现为随着食物链中养分级上升,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也渐渐上升。由此可推断甲乙为第一养分级,丙丁为其次养分级,戊为第三养分级。答案:(1)垂直生物群落抵制力(2)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太阳能和化学能(3)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4)丙和丁14为找出更好的污染治理措

15、施,科研人员做了相关争辩。图甲表示某地排污池下游河道中溶解氧及铵盐含量的测定结果,表乙表示对几种生物争辩的相关结果。请回答。生物毒素含量/(gL1)铵盐吸收率有机物去除率硅藻0.152%0蓝藻0.554 778%0红假单胞光合细菌087%92%乙(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表乙中红假单胞光合细菌属于_。(2)取水样2 L,摇匀后等量分装在黑、白2个瓶中。测得12 h内黑瓶氧气下降量为2 mg,1 d内白瓶氧气增加量为6 mg,不计温度影响,则一天内藻类实际产氧量为_mg/L。(3)线虫以藻类为食,鲫鱼以藻类和线虫为食。若去掉线虫,鲫鱼的总能量变化趋势是_,其缘由是_。(4)912天,水中溶氧

16、量快速下降,其主要缘由是_。由于表层藻类的遮光作用使得沉水植物光合作用_阶段产生_削减,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最终大量死亡。(5)据表分析,治理水华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理由是_。解析:(1)红假单胞光合细菌可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依据表格数据,红假单胞光合细菌可吸取铵盐,能分解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12 h内黑瓶氧气下降量为2 mg,则瓶内生物在一天内呼吸消耗的氧气为4 mg,一天内白瓶内氧气增加量为6 mg,氧气增加量等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总量与呼吸消耗氧气总量的差值,推知藻类一天内的实际产氧量为4610 mg。(3)依据本小题信息画出食物链:藻类线虫鲫鱼,去掉线虫,

17、藻类同化的能量可直接流向鲫鱼,食物链变短,鲫鱼得到的能量更多,数量会增多。(4)依据曲线和表格信息,912天,由于硅藻和蓝藻的吸取,铵盐含量大量削减,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的生长繁殖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藻类的遮光作用使沉水植物的光反应受抑制,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削减,进而抑制暗反应,导致光合作用速率急剧下降,最终大量死亡。(5)依据表格数据,要治理水华最抱负的效果是既可以吸取铵盐,分解有机物,同时不产生毒素或产生毒素很少,不影响原有生物的正常生活力,应选用红假单胞光合细菌。答案:(1)生产者和分解者(2)10(3)增加食物链缩短,能量铺张的少(4)藻类大量繁殖后死亡增多,需氧细菌耗氧量增多光反应ATP和H(5)红假单胞光合菌不产毒素且对铵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