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华安一中2022~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文科)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命题人:华安一中 苏艳环 审题人:华安一中 陈福东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1、2022年7月15日,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甘肃落幕。旅游节期间全省接待游客1498.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7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3.7%和25.6%。由此可见(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进展与经济进展完全同步
C. 文化对经济进展具有重要影响 D.文化进展是经济富强进展的基础
2、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观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隐蔽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才智书。这说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气,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气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乐观的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022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当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形象地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进展的基础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进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长期,历久弥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2年是党中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5周年。这个15年,西部地区腾飞的一个重要秘诀在于文化支持社会经济进展。这体现了( )
A.文化提高人的综合素养 B.文化进展与经济进展是相互促进、完全同步的关系
C.文化为现代化建设供应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D.文化对人的终身进展产生长期影响
5、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春节蕴含着浓浓的中国味儿,春节年年有,年年春节又不同。拜年就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庆贺新春,这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可以说一个拜年的手势,寄予了千百年来中国人之间浓浓的牵挂和祝愿。这体现了(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②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④传统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促进社会的进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正能量”一词原为物理学术语,但一些微博将其赐予新的含义并借助互联网使其得到广泛传播,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这一现象表明(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②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③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进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乐于回归传统节日,重新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不过,也有一些人只是热衷于过节享受,热衷于传统节日带来的商机,却忽视或歪曲其中的文化含义。这告知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
①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制造主体作用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③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④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进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关于训练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训练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训练具有选择、传递、制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训练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宝
D.训练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白方向。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由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进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使现代文化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富强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分散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0、徐悲鸿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当中,制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徐悲鸿文化创新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抛开传统文化,乐观进行文化创新 ②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坚持面对世界、博采众长 ④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11、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经推出,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针对生活和网络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汉字不能沦落为“失落的文明”。我们之所以要敬重汉字、重视汉字,是由于( )
①汉字比其他任何一种文字都更优秀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2、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很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如: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这主要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 )
A.区域性 B.世界性 C.时代性 D.民族性
13、2022年8月4日,民政部发布公告,从志愿服务、救灾捐赠、信息公开、数据统计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进一步规范鲁甸地震救灾捐赠活动和志愿服务。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事关鲁甸灾区紧迫的民生问题和将来长远进展,任务困难,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心四周,大力弘扬宏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努力做好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上述材料表明( )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团结统一精神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
③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④爱国主义应当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今日的中国,嫦娥二号卫星最远能够飞行到距地球超过亿万公里的地方,“蛟龙号”潜水器最深可以下潜到海底超过7000米处 ……无论是面对自然灾难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进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气,那就是宏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知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动力 ②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气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进展的精神支柱 ④打算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15、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毁灭了“消遣化”“低俗化”的倾向。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选择有共性又新潮的文化 ④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视力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6、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CCTV-1播出了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社会各界反响猛烈,收视飙红。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
③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富强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①培育“四有”公民 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④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18、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展道路的关系,下列生疏正确的是( )
A.二者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B.二者是目标和路径的关系
C.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19、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比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由于它
①是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供应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打算社会进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进展供应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可以使人向善,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懂得做人的道理。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科学文化修养比道德修养更重要
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学问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学问的统一
B.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学问
D.哲学打算世界观,世界观打算具体学问
22、“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是由“爱”和“才智”组成的,意思是爱才智。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才智,是“文化的活的灵瑰”
C.哲学为人们生疏世界和改造世界供应具体的科学方法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23、孔子认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实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24、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挨次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③→②→④ C.②→③→④ D.②→①→③
25、下列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
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三个代表”,到“科学进展观”,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每一步进展无一不是在思想解放先行的条件下推动的。这说明( )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的进展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由于此字体现了(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确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近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心情。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始终处于‘震惊状态’,‘震惊’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争辩水平来看,依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确定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新学年开头时,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被大批同学和忠实读者翻阅购买。大家看过后都说这版词典有点“潮”。“宅”“蚁族”“房贷”等反映社会变迁的词都被收录进来。反映社会变迁的新词被收录说明( )
A.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C.意识能动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D.意识确定会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31、中心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动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这主要体现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32、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争辩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格外重要。”以下对实践生疏正确的是( )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②人的全部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36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污染严峻、水资源效率低下、水环境质量低劣、城市内涝、饮用水平安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进展的突出问题。“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成为社会热点舆情。2021年12月24日,浙江省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加大水资源疼惜的技术争辩,强化水流域各部门的协调,争取3-5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平安饮水问题、污水治理问题。
(1)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学问,说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疼惜水资源,实现可持续进展。(8分)
材料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展前期,进展经济与疼惜环境的冲突更加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了巨大铺张和环境的恶化。进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22年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22~2021年节能减排低碳进展行动方案》提出,今明两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需逐年下降3.9%以上。
(2)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相关学问,说明我国进展低碳经济的缘由。(8分)
34、 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预备,我国制定和实施嫦娥奔月“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工程方案。我国先后成功放射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相继猎取了月球整体性与综合普查的资料数据和着陆区的精细地形等数据,获得了精度和辨别率最高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月球地形图,澄清了模糊生疏。中国的探月工程由绕月、着陆、采样返回三步接力完成,“嫦娥三号”执行的是着陆的任务。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生疏的基础的? (8分)
35、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心领导多次强调:经济社会进展不应片面追求GDP,将来的进展可能会经受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期保持两位数,但是只要保持住7%的增长,到2022年实现小康就完全有可能。2022年我国的经济工作,必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敬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进展。
请运用真理的相关学问,分析对GDP生疏的变化过程。(12分)
华安一中2022~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答题卷
一、选择题(6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答案
二、非选择题(36分)
33、(1)(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安一中2022~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C
B
D
D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B
A
D
D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B
B
B
C
A
B
B
题号
31
32
答案
B
C
二、非选择题(36分)
33、(1)(8分)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需敬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既要敬重经济增长的规律,又要敬重自然规律,节省资源,疼惜环境(4分)
②人能够在生疏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我们要加强技术争辩生疏相关规律,在实践中强化水流域内各部门的协调,努力实现这一目标。(4分)
(2)、(8分)
①物质打算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进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进展与环境疼惜之间冲突的需要。(4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进展低碳经济,培育企业经营者和宽敞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4分)
34、(8分)
(1)放射探月卫星,猎取月球相关数据,体现了实践是生疏的来源。(2分)
(2)相继放射“嫦娥”系列卫星,不断猎取精度和辨别率更高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月球地形图,体现了实践是生疏进展的动力。(2分)
(3)通过探月活动,澄清了模糊生疏,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生疏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
(4)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方案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预备,体现了实践是生疏的目的和归宿。(2分)
35、(12分)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GDP生疏的变化过程正确反映了经济社会进展不同阶段的特点。(4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经济社会进展过程中,对GDP生疏的变化过程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4分)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生疏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生疏和进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进展真理。对GDP的生疏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进展的。(4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