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mpa知识精要教学教材.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805943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pa知识精要教学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mpa知识精要教学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mpa知识精要教学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mpa知识精要教学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mpa知识精要教学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mpa知识精要精品文档1、 管理的职能包括:管理的职能主要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计划职能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方案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计划职能的特点主要有:预先性、预测性、评价性、选择性、调整性。(计划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首要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组织职能就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的特点和原则,通过组织设计,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并使之有效运行,以实现目标的活动。组织职能的特点:合理性、有序性、规范性。(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领导职能就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任务

2、,运用管理权力,主导和影响被管理者,使之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贡献力量和积极行动的活动。领导职能的特点是:权威性、主导性、决断性、公正性,协调性、规范性。(领导职能是管理的核心环节)控制职能就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组织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控制职能是管理过程的监视器和调节器,是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连接点)2、管理学的含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展开来说,管理学是对于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了有效地动员和运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3、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管理学是管理观念和原理构成的知

3、识系统,主要研究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同时研究管理理论的发展史、管理环境和管理效率等问题。管理学必须与现实管理世界保持密切联系,形成管理实践经验研究理论知识不断反复良性循环。4、管理的特性: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指管理的客观性、必然性,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和劳动分工社会化相联系的必然产物;社会属性指管理的主观性、构建性,是按管理者的意志组织实施的过程,与生产关系相联系。5、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学是一门纯书本的课程,但用科学的方法运用可以把他用活,而管理的对象主要人,人与人之间沟通、接触是要有技巧的,即一些手段、方法,照搬书本上的东

4、西只会把关系越处越差,所以说科学地艺术地运用才是最佳的方式.即活学活用.而这个艺术就是指一种巧妙的手段. 管理科学与管理艺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科学是管理的内核,艺术是管理的外围软组织。脱离科学,艺术没有根基;缺少艺术,科学变成教条。6、管理理论演进的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这一阶段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法理性和纪律性,把管理的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受支配者和经济理性人,是机器的附属物,而较少注意人的全面特性及其对管理的影响。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奠基人,其作品是科学管理原理,因此也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原理是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为工作挑选一流的人员,即按岗选人。工作定额原理、能

5、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最佳适配原理、实行标准化管理。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差别计件工资制)。劳资双方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合作。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使管理职能细化,在此基础上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组织管理学派:(法国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德国)韦伯(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是组织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行为科学:“霍桑实验”是由美国梅奥主持,得出结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在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领导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从而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行为科学理论主要包括:一是关于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生理需求

6、、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二是关于管理中的人性问题;三是人际关系问题(巴纳德动态平衡理论)。现代管理学派:孔茨管理学派“管理学丛林”11学派,孔茨代表管理学派、麦格雷戈代表人性行动学派、以巴纳德为代表社会系统学派、以马克兰特为代表管理科学学派、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卡斯特为代表的系统管理理论、以特里斯特为代表的社会技术学派、以卢丹斯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6、管理理论演进的特点:(1)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管理中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管理中社会人设定的过程。(2)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管理过程的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和单个侧面的研究到全面系统研究的过程。(3)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定性

7、分析为主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过程。(4)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过程。7、行政的含义: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简言之,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8、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最早论述政治与行政的区别的是美国的威尔逊和古德诺,他们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但两者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政治的是指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国家政权;而行政正是以国家政权为后盾、以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为根本任务的。因此政治主导行政,行政

8、从属于政治。政治与行政难以截然分开,尤其是在当代政治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9、行政与立法、司法的关系:在尊重国家权力的统一性、不可分割的前提下,立法、司法、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行政活动也有别于立法活动和司法活动。10、行政学的含义: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学科。简言之,行政学是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11、行政学定义的把握:(1)行政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国家行政机关。(2)行政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

9、内部事务。(3)行政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4)行政学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的就在于探讨和发现行政活动的规律性。12、行政学在西方兴起的历史原因可归结为:(1)“行政国家”的出现。它在以法制基础上行政机关规模的扩大、行政人员队伍的增长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发展为标志。(2)“文官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主要目的废除政党分赃制,建立“中立的”文官制度和功绩制;(3)多种学科的形成和发展。(4)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西方行政学产生于美国,它的产生是以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管理学之研究为标志,行政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时期,又称科学管理时期,1900年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912

10、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1926年怀特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魏劳毕公共行政原理,这一时期理论对提高管理绩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长时期,又称行为科学时期;发展时期,又称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新流派、新理论和新方法,围绕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交叉融合,为政府管理研究的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代表有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管理学派,把经济人假设引入了政府行为理论,对政府行为的分析有独特的价值,为认识政府及其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1986年获得诺贝尔奖。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包括科斯、诺斯、威廉姆逊与德姆塞茨,主要贡献有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等。帕森思提出的每个组

11、织系统分为决策、管理和技术三个层次。13、行政理论发展阶段及理论特征:行政理论发展分:形成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形成时期理论特征是运用工商企业科学管理理论研究行政管理,主要探究了行政权力的配置、组织机构的健全、工作方法标准化、管理程序的制度化等问题。成长时期理论特征是把行为科学运用于行政管理的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人的本身、人的行为、人的作用、组织的作用以及人与组织、环境的关系等方面,主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的科学成果来研究管理问题。发展时期理论特征是大量的新流派、新理论和新方法,围绕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交叉融合,为政府管理研究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公共管理理论三大重大理论转换

12、: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主要有:(1)将“公共管理”等同于“公共行政”;(2)将“公共管理”当做“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3)将“公共管理”看做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和政策分析的一个新的学科框架。15、公共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1)对象范围更广。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并不像传统的公共行政那样,将自己主要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2)跨学科综合性更强。公共管理更

13、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统行政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将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其理论基础;公共管理的研究者来自不同的学科,他们充分吸收了当代各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日益与工商管理学相融合,因此,他的基础更扎实,并具有更广泛的学科知识框架。(3)内部到外部,过程到结果,原来未受重视主题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主题。公共管理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这使得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的政治环境、项目执行、绩效评估、公共责任制及公共管理伦理这样一些在传统公共行政中没有

14、的或不受重视的主题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主题。(4)大量新主题。公共管理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委托代理、产权、交易成本、交换范式、制度安排与创新、政府失败、准市场、学习型组织、多元组织、认知风格、管理网络、管理工具、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统等等。(5)实证与规范结合。公共管理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因此,案例分析成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核心研究方法,这就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过多地局限于规范研究,普遍适用“行政原则”的探讨。(6)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公共管理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反过来成为

15、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统行政相比,它更具现实性。16、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首先,公共管理可以利用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有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和经济学途径。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17、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有那些?(1)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一种根据客观事务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务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和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结构与功能、整体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2)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法的要点是通过对不同事务或同一事务在不

16、同阶段的情况等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共同点、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3)实验分析。本质是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事务的各个因素、事务的发展过程再现出来,以找到这种事务在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数据及面貌。(4)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要点是对已经发生的公共管理事件,分析者尽可能从客观公正的观察者立场加以描写或叙述,以脚本等形式说明一个事件的有关情况。案例分析既是当代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又是当代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1、组织有那些共性?第一,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第二,组织有着某种特定的目标;第三,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第四,组织有其内在的精神意识,这种精神意识并非自发形

17、成,而是有意养成的,最终系统化为组织文化;第五,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2、组织的定义?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的有机整体。3、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4、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人员;(2)目标;(3)职能;(4)机构;(5)职位;(6)职权;(7)权责;(8)规章制度;(9)团体意识;(10)组织设计;(11)支持硬件;(12)技术和信息。5、公共组织的类型是如何分类的?主要

18、有三种种类:根据组织权限范围大小分:中央公共组织和地方公共组织;根据组织公共程度高低分为:政府组织和第三部门组织;根据管理公共事务的不同分为:管理文化、科技、教育、国防、公安、外交等事务的各种组织。(1)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对公共住址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总体上,公共组织大体可分为: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等六种。(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a)强制型公共组织。这类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部门。(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c)非强制型组织。(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a)古典模型。(b)官僚模型。(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6、

19、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含义?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7、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是怎样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成词越少,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其形态类似底宽上窄的“金字塔”,因此这种形态的组织结构被称为“尖形结构”。尖型结构中管理层次分明,上级对下级的控制严格、影响力强,其优点是权力集中,分工明确,便于统一指挥;但因层次多,信息传递途径长,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使高层决策被走样执行。此外上级对下级的严格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妨

20、碍了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工作缺乏灵活性,容易走向僵化。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其形态扁平,因此称之为“扁平结构”,扁平结构层次少,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决策执行时间短,下级执行人员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决策执行面广,也较灵活,决策执行时间短,不过,由于上级对下级的控制不强,扁型结构组织相对比较松散,集体行动难度较大。因此,在组织结构设计上,人们总是力图把尖型 结构与扁型结构的长处结合起来,尽量克服两者的缺点,以来设计出令人满意的结构。第一天8、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有哪几种?直线结构。直线结构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其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结构中每层次个人或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

21、不与相邻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或服从关系。直线结构具有信息传递途径单一,传递速度快等优点,但基层自主性小,且由于各职位工作程序固定,容易导致僵化。主要为规模不大、工作较为简单的公共组织采用。职能结构。职能结构是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构。在职能结构中,每个上级部门没有单一服从自己领导的下级部门,同样每个下级部门也不只服从一个上级部门。依靠水平分工领导,拓展了各层次管理事务的范围,适宜于相对复杂的管理工作,但下级部门由于多头领导,容易出现政出多门情况,而领导部门如果相互缺乏协调。反而会造成执行混乱的局面。直线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

22、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各部门间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水平领导关系。直线-职能结构形式加强了对水平层次领导部门的协调,有助于于克服政出多门。同时,每个下级部门在只有一个明确上级领导的基础上,接受其他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但这种结构的一个潜在缺陷是,垂直领导有可能排斥水平领导,部门之间关系更加复杂。矩阵结构。矩阵结构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结构中垂直领导与水平领导是并重的,矩阵结构既保持了组织成员构成的稳定性,又有助于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综合优势,组织效率相对较。与前三个结构相比,矩阵组织更加灵活,适应能力

23、更强,也被称为适应性组织。且适用于复杂工作需要,被广为采用如不同时期政府设置的临时办公机构、协调小组和办公室。还有一种叫旁系组织结构,是从科层结构的正式成员中抽出一部分人,按照自由联合的方式组织一定的常设机构,来解决特定问题。组织成员在完成任务时并不与本职工作相脱离即是“脱产”或“半脱产”。如经济学会、行政学会、职称等级评审委员会等。9、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如何构成?(1)纵向结构。纵向结构也称为层次结构,它反映行政组织内若干层次中特别是上下层次间的领导与服从关系。宏观上的纵向结构是指各级行政组织间的层级关系,我国的行政组织可分为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两大层次。微观上的纵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内

24、部的工作层次关系。(2)横向结构。横向结构又称分部结构,它反映的是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来往关系。10、行政体制有哪些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制;首长制度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有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美国的总统制是典型的首长制。其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活,易于保定秘密,减少不必要的磨损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务。不足是由于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个独揽,容易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监督。且首长个人精力、体力、知识等的局限,也不利于事情的周密与恰当处理。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

25、委员通过委员会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瑞士联邦委员会是典型的委员制。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意见,处事考察周全,委员互相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缺点是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争功诿过的弊端,委员间相互协调不易,力量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容易泄露决策的机密。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完整制与分离制。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中国实行完整制。优点是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间分式完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不足是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

26、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美国是典型的分离制国家。其优点是行政机构独立性大,措施灵活,通过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对某些局部事务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缺点是机构间协调合作有一定难度。个别部门独立行动可能造成整个行政组织工作混乱,降低行政效率。组织环境可分为哪两类?他们之间的关系?按照现代组织理论,组织环境可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影响社会中一切组织,具体环境直接影响个别组织,指那些与具体组织活动过程相关的特殊环境因素。但是,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间不存在清晰的分界,并且一般环境因素总在不断突破到具体环境中去。10、组织环境可分为哪两类?他们之间的关系?按照现代组织理论,组

27、织环境可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影响社会中一切组织,具体环境直接影响个别组织,指那些与具体组织活动过程相关的特殊环境因素。但是,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间不存在清晰的分界,并且一般环境因素总在不断突破到具体环境中去。11、公共组织环境包括哪些子系统环境?一个我能正的公共组织环境结构应至少包括以下子系统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人力环境、教育环境、法制环境、资源环境、社会环境。每一子系统又包括若干下层系统环境,国际环境因素分别渗透于这些子系统环境及其下层系统中。12、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有哪些?在公共组织一般环境中,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舆论环境是最重要

28、的环境构成因素。政治环境直接对公共组织产生影响,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基本要素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国家结构、政府机构、政治制度、公共政策等方面。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冬季和行为优质重要的绝地作用。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利益、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方面。文化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相对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言较迟缓,但作用时间更长,组织变革必须在文化延续过程中进行。基本要素包括:认知、价值、意识形态、行为规范、道德传统等方面。技术环境制约着组织管理和活动方式方法。基本要素是经验技术、实体技术和知识技术。舆论因素渗透于各种环境因素之中,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舆论环境。1、决策的定义?理查德。施

29、奈德将决策定义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2、决策的一般特征或属性是什么?预见性,决策是一项立足现实却又面向未来的活动。选择性,决策过程实质就是选择的过程,选择性是决策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观性,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3、决策的内容可简化为哪两个方面?一般而言,决策的内容可以简化为目标选择和方案选择两个方面。4、决策有哪几种类型?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前者亦称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决策或重复决策。它是为了解决那

30、些经常反复出现、性质非常相近的例行性问题,可按固定的步骤和常规方法处理,后者与前者相比,它通常要处理的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无先例可循的、非常规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难以照章行事,需要创造性思维。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可分为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根据决策条件(自然状态)的可控程度,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这里的自然状态指的是决策面临的未来环境和条件。确定型决策面临的是一种比较确定的自然状态,可供选择预期结果相对明确。因而方案之间的优劣选择不难。风险型决策面临的是多种可能有自然状态,可选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不同,未来会出现哪一种状态,事前虽然难到确定但却可以预测出现

31、的概率。决策虽然带有一定的风险,但决策对风险程度基本预知。非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条件相似,不同的只是不确定因素更多,决策风险更大。按决策权限的安排,可分为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个人决策是决策权集中于个人,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心理、能力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决策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群众决策是决策权由集体共同掌握决策,受群体结构影响较大,在群体决策中,参与者既可能导致优势互补,也可能导致弱势叠加。对此要客观分析。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原始决策是根据决策目标对行动方案进行初始选择的决策。而追踪决策则是指当原始决策的实施结果严重威胁决策目标时,对原始决策目标及其执行方案进行

32、根本性修正的二次决策。如果说原始决策一般是在对环境因素作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话,追踪决策则是由于主观认识或客观条件发生很大变化而引起的。追踪决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对原始决策进行内容的补充和修正,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障碍。此外,根据决策影响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决策、中期决策和短期决策;根据决策者所处的层级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根据决策思维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直觉决策、经验决策和推理决策;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可分为权力型决策、妥协型决策和博弈型决策(或竞争型决策);根据立法与执法的不同工作性质可分为国家决策和政府决策;根据经济和政治决策的性

33、质差异可分为经济领域的决策和政治领域的决策;根据决策中可选方案的数量多少可分为开关式决策和旋钮式决策;根据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5、决策的前提涉及几方面的内容?各自含义?决策的前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内容: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价值因素是指决策者个人的好恶。事实因素是指决策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6、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是什么?第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是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作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事实前提则是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因此,常有具备了价值前提却缺少事实前提或与之相反的情况出现,使决策活动难

34、以进行。第二、认识形成的依据不同。事实前提的判断依赖于明显的可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价值前提的判断则依赖于人们的价值体系,所以经常引起冲突和矛盾。第三、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决定上;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7、行政决策的含义?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公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8、行政决策具有不同于其他决策的哪些特点?(1)决策主体的特定性。与其他决策不同,只有具有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2)决策内容的广泛性。由于行政管理的范围

35、和对象及其广泛,行政决策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重大事务(3)决策的权威性。行政决策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和国家的利益,是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而制定,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行政方式作用于社会,具有强制力。9、行政决策主要包括那些子系统?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行政决策主要包括: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监控子系统。信息子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职人员、设备及有关工作程序组成的,专门从事决策的收集、加工、传递、储存等工作。作用:(1)收集信息。就是广泛收集有关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各方面的信息,力求全面、准确,以完整地、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

36、(2)加工处理信息。把收集来的信心进行一番去粗取细、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分析、归纳、筛选出净化资料,剔除去多余的甚至是虚假的资料。(3)传递信息。就是把加工处理好的新学习传递到决策者手中,为制定政策服务。信息传递要求及时、快速。参谋子系统是由掌握各门类只是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实务人员组成的,它也是决断子系统的辅助机构。作用:(1)协助决断子系统界定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政策制定离不开预测,参谋人员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超前研究和预测,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判断,为决策者界定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做参考。(2)为决断子系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在政策方案选优时,要

37、为决策者提供经过一系列定性、定量分析论证的初步方案,同时也要提供本系统以及其他咨询机构对方案的评审意见,以便决策者集思广益,从众多方案中选择出满意的方案。(3)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收集并分析政策实施中的问题,特别是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偏离政策目标时,要及时提出应变措施,以使决策者、执行者及时矫正,确保公共政策顺利实施。决断子系统是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领导者集体所组成的中枢机构,是政策制定活动的组织者,领导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作用:(1)界定政策问题。决断子系统必须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作为政策问题确定下来。(2)确立政策目标。政策目标的确

38、立必须建立在对政策问题的过去、现状及未来趋势较全面了解、把握的基础上。所确立的目标必须切实可行,并留有余地。(3)设计政策方案。决断子系统在此的职责是根据政策问题的性质,组织熟悉这类问题的专家,组成高水平的设计组,并为他们的设计工作提供优越的环境和条件。(4)选择政策方案。决断子系统在这一环节的职责是建立方案选择的价值标准体系,对参谋子系统提供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平衡,最后拍板选定方案。监控子系统是指决断子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行政决策行为以及对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情况依法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1)防止决策者滥用决策权。实行监控可有效地避免“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利益政策化”的腐败倾

39、向,保证决策权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统一规范内照章行使。(2)促使决策内容切合实际。政策监控一方面要督促各子系统发挥作用,周密细致论证,科学慎重决策;另一方面是对政策方案进行听证、审查,使政策方案切合实际,具有政治上、经济上、技术上的可行性。(3)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通过监控,监督抵制者执行政策、监督拖延者立即执行、促使断章取义者全面执行,回护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10、行政决策体制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的具体类型和表现形态是什么?当今世界各国的决策体制主要有:独裁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三种。独裁制的具体类型有:(1)宗教领袖型;(2)君主亲政型;(3)军人独裁型。议会制

40、的具体类型有:(1)议会总统制;(2)议会内阁制;(3)议会委员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属于民主集中制决策体制的一种,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决策体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大及常委会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权力;实行“议行合一”,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职能的划分是在遵循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但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法律监督关系、选举指导和工作联系关系。人民大会制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中起着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家的重大决策,是由

41、党首先提出建议,再由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党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到国家机关去工作第三节:行政决策程序(问题界定、目标确定、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11、问题的含义?问题是预期、需要与实际满足状态之间的差距。任何决策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12、行政决策问题的界定要经过哪几个环节? (1)症结分析。(2)原因分析。(3)确切表述。13、行政决策问题的界定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1)类别分析法。类别分析法是为了澄清、界定和区分问题情景而对问题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2)类比分析法。类比分析法是建立若干类比的标准和模型。 (3)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是通过对决策问题相关因素尤其是相互冲突的

42、因素的设定,然后进行创造性的综合,以期对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4)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主要用于帮助认定问题的三种原因。可能的原因是可能促使问题出现的原因;合理的原因是以可须研究或直接经验为基础而获得并可以信赖的原因;可行原因是可以用行动加以解决的原因。14、行政决策的目标的含义?具有哪些特性?行政决策的目标是决策者希望通过决策实施所达到的状态。行政决策的目标具有层次性、多样性、从属性的特征。目标确立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具体性。15、目标确立阶段主要建立哪两个环节?第一,依据确定。目标确定首先要有明确具体的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既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和

43、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前一阶段已经界定出的问题;当前和将来的主客观条件。第二,体系建立。采用目标分解法,在空间上从上到下,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地把总目标分解为分目标和具体目标。16、目标确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综合指标法;(2)主要目标列举法;(3)目标排序法;(4)综合评分法;(5)逐步淘汰法。17、方案设计的含义?方案设计是在明确决策目标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设计或者规划诸种实现决策目标的行政备选方案的行为或过程。方案设计是行政决策的中心环节。18、决策方案的设计分哪几个具体步骤?(1)轮廓设想。从不同角度、多种途径出发,尽量大胆提出多种多样的方案设想。(2)细

44、部设计。对轮廓设想阶段所产生的备选方案进行初步筛选,淘汰不可行方案,保留可行方案,并对其进行尽心的细节设计。19、方案设计阶段都运用哪些基本方法?(1)头脑风暴法。通过小型会议的形式,鼓励与会人员进行创造性思考,自由发言,以相互启发,引起连锁反映和思维共振,形成新的设想的方法。(2)对演法。让不同方案的制定小组间展开辩论,互相攻短,一充分揭露矛盾。(3)综摄法。用熟悉的方法来处理陌生的问题,或者用陌生的方法来处理熟悉的问题通过“变陌生为熟悉”来缺的突破性进展的方法。20、后果预测的含义?后果预测是为了对行政方案进行评估和完善,而对决策方案实施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方案在各种可能的客观条件下预期效果

45、的预测。21、后果预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第一,收集资料。对预测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为准确的预测体构真是可靠的依据。第二,确定方法。根据预测对象的性质、指标和收集到的资料,选取相应的方法和模型。第三,计算和分析。根据掌握的资料和确定的方法对预测对象进行具体预测,对关键变量进行综合和汇总。第四,评审结果。将预测的结果输入决策系统,对预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检验,评审和确认预测活动的精确度。22、后果预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德尔斐法。(2)会议法。(3)时间序列法;(4)回归分析法;(5)趋势外推法。23、方案抉择的含义?方案抉择是指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中享有行政决策权的行政领导,依

46、据其权力、经验和科学知识,在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权衡的基础上,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优或满意的决策方案。24、方案抉择的主要环节有哪些?确定标准。即确定一套对方案进行优选的价值准则,一般包括符合国家和社会的总体战略;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决策;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等。由于决策对象和内容本身的复杂多变,一项具体的决策方案往往很难同时满足上述标准,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是提出满意标准,遵循有限理性原则,选择一种相对较优的方案。可行性分析。对决策方案在现实中实施的可行性作出分析和估量,包括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行政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合法化。方案确定之后,提交给有权的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审批,通过一定

47、的规则和程序使之合法化,再以法律、法令等形式颁布实施。25、方案抉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经验判断法;(2)“决策树”技术;(3)实验法;(4)模拟法。26、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群体决策包括哪两种形式?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群体决策包括领导集体决策和群体参与决策两种形式。27、群体决策的优势在什么地方?第一,群体决策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中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心事,因此,它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较多的处理意见和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第二,群体成员在决策过程中,伴随着满意度的增加会表现出对决策的支持,从而使之易于执行。第三,群体决此是组织中很重要的沟通形式,通过群体决策可以加强组织中不同水平的沟通,

48、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组织的凝聚力。28、群体决策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第一,群体决策的工作程序较慢,需要比领导个人决策更长的时间。第二,个人的创新思想和建设性意见不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特别是在一些不善于进行群体决策的组织里更是如此。第三,因为决策的结果是由集体负责,所以决策群体易出现极化现象。这种极化现象表现为冒险或保守两个方向的极化。第四,群体决策时会出现利益的不同、观点的冲突、个人的城建和情绪化行为等情况,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和人力的浪费,从而导致人为的决策障碍。第五,有时,表面上的群体决策,但实施上,决策仍是由某个领导或小集团控制。这样就可能会伤害参与决策的其他成员的感情。第六,一旦决策失误,责任需由集体承担,从而掩盖了个人的过失。第七,当组织不具备群体决策的条件,一旦采取群体决策形式,往往会带来非常不利的结果第八,把群体决策作为激励的手段并不明智。第九,在决策目标和问题情境不清楚时,不要采取群体决策。如采取群体决策往往会把本来就不确定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29、群体决策的抉择规则:一票否决(全体一致);多数规则;(多数规则的变异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