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 材 点 说1.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但在唐玄宗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正是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受的生活磨炼,在他的思想中渐渐形成进步的成分,十年长安困守,是杜甫思想变化的光辉起点;长期的流离失所又使他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的心情和愿望,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怜悯人民的感情,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因此产生和进展。点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儒家推出的两个处世标准。杜甫生逢乱世,可说大半生处在“穷”的境地,但他始终心系天下,以天下
2、为己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用他的笔来为百姓呼告,他是一个典型的为民请命者,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被誉为“诗圣”。谁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便有谁。2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毕生的精力辛勤从事创作,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歌。他的诗内容格外丰富,或抨击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巧取豪夺;或反映人民灾难深重、啼饥嚎寒的凄惨生活;或感时忧国,慨叹今昔。甚至连一些写景、咏物、题画诗,也都蕴蓄着诗人对国事的肤浅忧思、个人身世飘落的无限感喟。杜诗宽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社会生活,真实地描写了那个猛烈变化时代的社会冲突和历史内容,表现了诗人宠爱祖国、怜悯人民的思想感情。这些诗歌,
3、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在文学史上赢得“诗史”的称号,诗人自己也赢得了“诗圣”的称号。在诗歌艺术上,杜甫可谓集大成者,他以委曲动听、掩抑收敛的叙事、抒情,形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并以对现实的高度概括性与描写的生动具体性,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向空前高度,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而深远。点说置身生活中,扎根群众里,是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闭门造车,其作品不会久远。文学带了商业性,便少了生命力,文学不是超功利的,杜甫写诗,并没有想向谁去收取稿费,曹雪芹写红楼梦并没有想向谁去邀功请赏。谨记,功利文学只能昙花一现。评 说 天 下最好的“那一面”2022年6月2
4、8日人民日报陈峰杨绛在我们仨一书中,记载了一段胡乔木与钱钟书夫妇交往的往事,称胡乔木“只把他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他们看,而钱钟书夫妇则依照自己“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观赏和品评”的阅读习惯,“待乔木同志是把他当书读”。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交往?无论是着眼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还是呈现“最好的一面”,其实讲求的都是一种和谐奇特之境。人无完人,有最好的“那一面”,也有缺点和不足的“那一面”;有金刚怒目的“那一面”,也有菩萨低眉的“那一面”。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呈现闪光、温情、奇特的“那一面”,传递的就是正能量,绽放的就是真善美。有一位听众问电台主持人,“一个人总会有苦恼和忧愁的时刻,为什么你总是保持自
5、信和欢快的声音?”主持人说,“一旦你走进演播室,你就必需忘却心里的不开心,好像什么事没发生,把自己最好的一面传播出去,才会给他人带来一天的快活欢快!”四川安岳“一笑让商贩乖乖听话”的女城管,面对执法对象时总是始终面带微笑,“柔情执法”成为消解市容管理紧急关系的利器,她因此被网民赞为“最美女城管”。在一个人的“多棱镜”上,你呈现了什么,他人就观察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他人就触摸到了什么。很多时候,这种呈现会发生“涟漪效应”,你快活,他人也会快活;你微笑,他人也会微笑;你友善,他人也会友善。进而,他也会把自己的“那一面”呈现给其他人,把奇特传递下去。因而,人与人之间,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真诚的赞美、
6、一个祝愿的表达、一个优雅的举动,经常会瞬间释放人性美善的光线,扫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阴霾,提升共通圆融的血脉温度。一个人呈现最好的“那一面”,其实也是本性的流露,是一种对奇特价值的憧憬。这不是戴“面具”,也不是“装”。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差的“那一面”,不过是人的心情、理性、价值观念等开了小差,让自己变得低落、苦恼、不友好。在社会交往中,懂得把差的“那一面”进行掩藏与克制,以不传染给他人,实质上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也是对他人的敬重。这种自觉,就是一种与人为善的理性。拥有这样的社会心态,就不仅有个人生活的阳光,更会有社会生活的和谐。曾经担当泰州市信访局局长的张云泉,在探望一位上访老户时适逢老人正预备洗脚,张云泉重新打了一盆水,亲自为老人洗起脚来。张云泉这一盆洗脚水,让素有“天下第一烦、天下每一难”的信访难题迎刃而解。实践充分表明,无论是难题的破解,还是干群隔阂的打通,将最好的品质呈现出来,让最好的情感表达出来,会拥有穿透人心的暖和力气。相反,居高临下、雷人雷语、飞扬跋扈,只会在干群之间树起一堵墙。对于一个人而言,保持自己最好的“那一面”,必会赢得人生。对于各级干部来说,呈现最好的“那一面”,必会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