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第22课
1.有一位父亲对儿子说:“我读高中那时,很多老师被划成了右派,整的可惨了。”我们可以推断这位父亲读高中时是( )
A.20世纪50年月 B.20世纪70年月末
C.20世纪60年月中后期 D.20世纪80年月初
【答案】 A
【解析】 反右派斗争始于1957年。
2.“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疯狂迫害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尊严和人格,但不起任何作用。材料反映的最精确 信息是( )
①经济文化进展停滞 ②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③国家法律形同虚设 ④人权遭到严峻践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文化进展停滞。
3.(2021·德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更加留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新时期创建的“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留意题干中的模糊时间限制条件“新时期”,“新时期”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时期,四项中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C项。
4.依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男仆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当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当怎样解释才正确( )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依据
②依据这样的情节来推断,这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当是在“文革”开头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组镜头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小说和影视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并非毫无依据,排解含①的选项,④明显不对,排解C项。
5.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长沙市市民李先生在家中整理物品时,发觉一张其母亲跳“忠”字舞的照片。据其母亲介绍,当时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练了这个“忠”字舞。据所学学问推断,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答案】 D
【解析】 跳“忠”字舞,体现了个人崇拜的盛行,这发生于“文革”时期。
6.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月,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丢失了劳动力气后,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下面是某班同学的观后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加了
④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村民自治制度开头实行于1998年,①与材料不符。
7.当前我国法律并不允许“安乐死”,而宁夏女孩李燕患有进行性肌养分不良症,现在已经丢失了自理力气,她期望能够合法地“安乐死”。她的状况经媒体报导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能够审查争辩《安乐死申请》议案,打算是否就“安乐死”立法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务院司法部
【答案】 A
【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
8.辽宁省铁岭市在1988年第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876个村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实行了民主选举。该大事( )
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的结果
B.完善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施
D.健全和进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的干扰项是A项,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于1998年,明显与题干中的时间“1988年”不符,B、D两项也与题干所述不符,故选C项。
9.邓小平曾说:“(过去我们)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转变了,‘法’也就跟着转变。”下列不能反映邓小平这种说法的是( )
A.新中国建立以来没有重视法制建设
B.“文革”期间我国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C.我国要建立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D.由于历史的缘由,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还格外淡薄
【答案】 A
【解析】 邓小平的话反映的是我国的“人治”现象。本题重在考查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和给我们的启示。A项不符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状况,是一种过于确定的说法,故排解。
10.观看下列三枚纪念邮票,吸取有效信息,联系所学学问,回答问题:
(1)构成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的主要制度有哪些?
(2)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确立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其本质含义是什么?
(3)除上一小问涉及的内容外,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还实行了哪些主要措施?
【答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平反冤假错案;逐步建成了以《宪法》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加强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基层民主选举。
11.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自“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究,使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了新的进展,突出表现为(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答案】 D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快速恢复和完善了A、B、C三项所述制度,同时在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进行了新的探究。为了保证人民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在农村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在城市实行社区民主自治制度,这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新进展。D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批高校生成为“村官”,若这些“村官”向村民宣扬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其宣扬的核心内容是( )
①共同管理、团结全都 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村民自治就是让农夫行使民主权利,与民主有关的词语最为符合。
13.“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实行的重大措施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
④推动城乡基层民主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吸取“文革”的教训,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四项都符合题意。
14.(2022·威海)“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正的再支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
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支配土地全部权
B.保障了农夫的合法权益
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
D.得到进一步普及
【答案】 B
【解析】 “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确定程度上保障了农夫的合法权益。
15.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依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把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的确凿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全都的一种制度。”
——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展历程。作为一名中同学,你认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应坚持哪些主要原则?
【答案】 (1)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图一 野蛮践踏民主法制;图二 平反冤假错案;图三 加强法制建设;图四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3)历程:在曲折中进展完善。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