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思路分析本节课主要讲了秦确立中心集权国家以来,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的长期斗争历程。首先讲的是七国之乱。老师可以利用晁错削藩策中的一段史料:“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社祸小;不削,反迟,祸大”。让同学结合课本回答:(1)削藩策中的“藩”是怎样形成的?(2)你认为晁错对吗?为什么?通过设问导入新课。关于七国之乱还可以让部分同学搜集资料,并结合课本供应的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形势图从军事角度分析一下七国之乱失败的缘由。关于汉武帝强化皇权,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中朝、设置刺史、推恩王侯子弟等,老师应重点讲解建立中朝和设置刺史两项。中朝是汉武帝设置了一个新的机构,是和以丞
2、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宫廷系统相对立。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这个系统被称之为外朝。在中朝消灭之前,丞相就是政府的行政首脑,他参与国家方针大计的决策过程,但是等到中朝一消灭,真正得到皇帝信任的和皇帝一起参与决策的是中朝的官员,而不再足以丞相为首的合法的政府系统的官员。原来的合法政府官员被排斥出决策圈之外,成为一个政务的执行机构,真正的宰相职权落入了中朝官手中。中朝官官员的构成起初是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被称之为“天子来宾”,即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严安、主父偃等这批人,后来,汉武帝把这个制度更完善化,吸取了一部分朝廷的大臣来参与,给他们若干“加官”,有了“加官”就可以成为中朝官的构成部分。由此可见,汉
3、武帝动用了不同的手段,使得丞相的实权被剥夺。这使中国专制皇权的独裁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一点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他把大权的确是有效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古代巡察制度中最主要的形式中心监察机构分区巡察地方之制,正式创立于汉武帝时。武帝继位后进一步减弱王国力力,同时严峻打击豪强势力。他糊涂地看到横行霸道、祸害百姓的豪强势力之所以难以铲除,根子就在一些地方官特殊是郡的最高长官太守、诸侯国的相(权位与太守相当)和县令等各级主要官员庸懦无能,或贪盗枉法、勾结豪强、助纣为虐,或纵容属下、子弟胡作非为,总之是吏治不好。古人说圣君“治吏不治民”。汉武帝对此深有体悟,认为要搞好“吏治”就必需狠抓“治吏”严管官吏,于
4、是一面大规模选用严于执法者担当地方主要官员,一面创立中心监察机构分区巡察制度,即刺史巡察制度,用制度监督,管理地方主要官员。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这一制度正式问世了。刺史巡察制度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心监察地方的力量,而且也在选用刺史过程中发觉和培育了很多治国之才。如扬州刺史黄霸,“明察内敏”,执法公正,被提拔为颖川郡太守,郡中大治,政绩考核为天下第一,后又被擢为丞相,封侯爵。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循吏”的主要代表人物,影响极大。对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让同学加深对学问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如西汉时的“七国之乱”和唐朝时的“安史之乱”都是性质相同的历史
5、大事,即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可以对两个大事发生的缘由、经过,平叛后实行的措施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让同学理解:为什么“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而“七国之乱”之后西汉却消灭了汉武帝时代最强盛的局面?导致汉、唐乱世的消灭有其相同的缘由,那就是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七国之乱”发生后仅三个月就被西汉政府平定,而“安史之乱”却长达八年之久才被平叛,叛军还一度攻占都城长安,使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在平定“七国之乱”后,西汉政府连续实行措施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直接分割王国的封地,直到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有效地加强了中心集权。政治上的大一统有利于经济的进展,因此西汉消灭了强盛的局面。唐朝
6、虽然也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安史”的残余势力仍在,有的还做了节度使,唐政府没有进一步实行彻底解决割据势力的措施,反而实行了“以方镇御方镇”的错误政策。这一政策不仅没有挫败割据者的野心、转变分裂割据的形势,反因战胜者分赃不均,重又挑起叛乱。唐无法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制约了经济的进展,所以日益衰落,最终被藩镇所灭。对北宋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应先将背景解释清楚:(1)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需强化中心集权;(2)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需强化中心集权;(3)赵匡胤本人是通过“兵变”的形式当上皇帝的,在总结历史阅历、
7、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为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也必需强化中心集权。对于宋太祖所实行的集权措施,老师布置同学归纳整理北宋强化中心集权的三个方面的措施,要求同学依据老师出示“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强化”的表格填写。在同学阅读完教材后,老师依据表格中的要求,依次提问多名同学,老师边提问边分析、讲解,并将北宋强化中心集权的措施逐项填入表格中,从而启发、引导同学共同完成本目的学习任务。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加强主要内容历史时期措施主要影响建立:秦朝确立皇权至高无上建立中心和地方行政机构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长城、建驰道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展:西汉建立中朝设置刺史推恩诸侯子弟进一步巩固并进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展。但权力集中也带来弊端:东汉后期外戚、宦官相互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强化:北宋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削实权:派文官任知州,另设通判监督制钱谷转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进展;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