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流地貌的发育-备课资料一、河流的水流,在河槽中受到河岸摩擦阻力,从而形成中间流速大、两岸流速小的结构。同时它一般又以螺旋流的形式进行,这样造成一岸冲刷一岸淤积,河流不断向冲刷岸迁移。此外水流又有曲折流淌的特征,这样又造成了河流的基本形态是曲折的。关于河流曲折的缘由有多种学说,其中之一认为,假如最初河道是平直的,由于偶然的缘由,局部河岸产生凹面,这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流流向并冲刷河岸使凹曲面进展,凹曲面又反射了前进的水流使它以螺旋流的形式冲向前方对岸,使前方河道也发生冲刷。这样河曲波不断生成,河流即发生曲折。当曲折过分发育时,水流流路过长,发洪期高水位就可能漫过凹岸发生切滩裁弯大事,进展成顺
2、直的河道。曲折和裁弯,使河流在地表摆荡起来,摆荡的结果形成了河流特有的沉积地貌结构。二、河流及其相关名词1.河流沿地表线形槽状凹地集中的经常性或周期性水流。在中国,河流的名称多种多样,如江、河、水、川、溪、涧、藏布、格勒等。河流的水源多来自大气降水。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蒸发返回大气层,剩下的沿地表流淌,通过河流进入海洋。还有一些水源来自地下水的补给,高山、高纬地区冰雪融水的补给。每条河流从河源到河口可以分为上、中、下游。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河源以上可能是冰川、湖泊、泉水。河口可以是入海河口、入湖河口、入主流河口。流水是地球表面陆地上最经常、最普遍活跃的地貌营力。河流的侵蚀、搬运、积累作用
3、贯穿于上、中、下游,使地表形成各种地貌类型。一般大河流的上游位于山地或高原,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大多位于山地、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平原区,经常积累与侵蚀作用兼而有之;下游多位于平原区,河谷宽敞平坦,以积累作用为主。河口地区是受海、湖影响的交互作用地带。在地球表面的总水量中,河流水量的比重很小,但循环速度快,是水的重要输送环节,也是促使自然环境中各类物质相互转换、代谢的动力之一。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无一不与河流联系在一起。一些大河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地区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达地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淡水区。随着人口增长及经济进展的需要,对淡水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爱护河流是
4、全人类共同的使命。2.河谷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长的凹地。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谷坡与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从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湾。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进展的:水流携带泥沙侵蚀使河谷下切;水流的侧蚀使谷坡剥蚀后退,包括谷坡上的片蚀、沟蚀、块体崩落;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长,加长河谷。三类侵蚀方式经常同时进行,只是不同时间、地段各有所不同。河谷
5、的发育受到气候与构造的影响。一般河谷形态类型有隘谷、峡谷、宽谷、复式河谷。3.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沉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河曲型河漫滩,发育于弯曲型河段,常在凸岸积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汊道型河漫滩,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较直型河段,形成自然堤;平行鬃岗型河漫
6、滩,为堰堤型河漫滩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滩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凹地或湖泊。4.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挨次确定,愈向高处年月愈老。阶地物质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黏土,具二元结构。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积累和快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阶地的成因也不相同。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转变了基准面。河流阶地按
7、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四类: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积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依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埋藏阶地。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埋藏。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年月学的方法争辩阶地的级数、结构、年月、成因、分布的规律,在科学上与经济上都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5.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
8、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由于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缘由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6.河流袭夺分水岭的迁移导致一侧的河流夺取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在诸多河系中,往往有一个主要河系,其侵蚀活跃、下切深,为其支流供应了较低的河流侵蚀基准面。这些支流有较强的侵蚀力量,它们往往切穿分水岭,夺取了分水岭另一侧位置较高的河源段。因分水岭被破坏造成的迁移称主动河流袭夺;由新构造运动等非河流
9、因素引起的称被动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后,被夺河的上游称改向河;被夺河下游被截而无头,称断头河。袭夺的突然拐弯处称袭夺弯,此处流水有明显的落差,称为跌水。被袭夺河原来的谷地形态称风口。风口内可以找到被袭夺前的沉积物,甚至老阶地。断头河亦因断源而有大量积累沉积物,堵塞水流后形成湖沼。河床是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又称河槽。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的槽形。纵剖面,在山区较陡,深槽与浅滩交替,多跌水、瀑布;平原区坡度较缓,微有起伏。平面形态:山区河床多狭窄顺直,岸线因山嘴突出而呈犬牙交叉;平原区河床多弯曲或分汊。河床纵剖面是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该纵剖面的进展,受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把握。河流
10、的下切面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把握,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力量,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影响河床纵剖面进展的因素有气候、构造、岩性及环境变迁等。河床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四类:(1)顺直微弯型。河段顺直略有弯曲、深槽、浅滩交叉分布。(2)弯曲型。具有曲折的外形和曲折蠕动的动态特性,分布很广,任意两相邻浅滩的间距约为河宽的57倍。(3)分汊型。又称江心洲型河床,具有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河身呈莲藕状,具两股以上的汊道,汊道交替消长。(4)游荡型。河身顺直宽浅,沙滩众多,汊道交织,河床变形快速,主槽摇摆不定,水流散乱。河床在水流作用下形成河床侵蚀地貌和积累地貌。侵蚀地貌主要
11、有深槽、壶穴、岩槛、深切曲流。当水流侵蚀力量增加,该段河床就被冲刷成深槽。在构造裂开带,节理发育与被湍急水流冲磨成的深穴称壶穴,可深达67米。横亘于河床底部上凸的坚硬岩石组成的坡坎称岩槛,常伴有瀑布或跌水。由于地壳抬升,深切到基岩之中的曲流称深切曲流。河床积累地貌主要有河床展宽期间积累的浅滩;布于岸边的边滩;布于河心的心滩,枯水位时露出水面,中水位以上出露的称江心洲。沿岸长条延长的沙滩称沙嘴。边滩经生长,发育成河漫滩。河漫滩上随着动力作用的变化而发育多种类型的微地貌。三、河流地貌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积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积累地貌的总称。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
12、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积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三个部分。由上游向下游侵蚀力量减弱,积累作用渐渐增加。河流依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形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线,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形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
13、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积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积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积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争辩,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猜测河流发育的将来。五、河口潮汐及其作用河口在海洋潮波的作用下,消灭河口潮汐现象。潮波在河口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形,潮差递减,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加长。涨潮流上溯所达到的界线,称为潮流界。潮波影响所及的界线称为潮区界。在河口水体中,盐水和淡水的混合,使悬浮物
14、质絮凝而沉降,河口泥沙发生猛烈的淤积。另外,细颗粒物质受海洋生物的作用而聚集成团,也促使河口泥沙沉积。河流输出物对河口的填充,使三角洲不断推动和扩展。五六千年来,长江口建筑了3万多平方千米的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为每年23.5平方千米。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使三角洲成为重要的农业基地。自然三角洲的湿地需要疏干,需要防范洪水大潮的侵袭。农业所需的浇灌用水,都直接受到河口动力因素和泥沙运动因素的影响。河流带来丰富的养分物质,经过河口,汇注海洋,使河口的近海水域,常为重要的渔场,如长江口外的舟山渔场、吕四渔场等。河口隐藏着丰富的潮汐能源,又便于内地和外海的交通,故普遍在河口建港。正由于如此,
15、世界上80的大城市都分布在河口区。然而河口的动力因素和泥沙运动简单,而且普遍存在拦门沙,必需整治和疏浚,以维护航道的水深,这也是水运事业中的关键问题。特殊是船舶向大吨位方向进展,此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此外,在河口区的城市建设中,有关供水、排污和环境爱护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六、河口的分类依据河口成因的不同,分为下列三种类型:(1)溺谷型河口。海侵沉没的河谷末端,海水直拍崖岸。由于河流较小,或流域来沙不多,虽在湾头或局部地段有泥沙积累,但溺谷状态仍旧保留。溺谷型河口的下段,往往呈漏斗状,称为漏斗状河口或三角港。而对那些下段呈漏斗状和成形河流相接的,又称为河口湾,如中国的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漏斗状
16、海湾受地形影响,潮差较大,成为强潮河口。其湾底地形常有潮流脊发育。(2)三角洲河口。流域来沙丰富的河口,泥沙沉积于河口区,有三角洲发育。一般而言,三角洲发育于弱潮河口和某些中潮河口以及河流挟带的泥沙不易为沿岸流带走的地区。水流分汊是河口常见的现象,有单汊、多汊和分汊再会合三种形式。三角洲汊河一般都较浅,在汊道的口门四周,常有沙体积累,称为拦门沙。(3)峡江型河口。在冰川作用过的地区,河槽受冰川挖掘刻蚀,谷坡陡峻,海侵后形成峡江,其河口的特点在于口门四周有深约几十米的岩坎,坎内水深可达数百米,向着内陆可延长几百千米。这种河口常见于高纬度地带,如挪威的松恩峡湾和苏格兰的埃蒂夫湾。影响河口的作用力主要有三者,但这些营力对河口地形的影响并不是确定的。由于河口的水流集中、减速、沉积物积累不同也各自造成不同形态的河口地形。主要可以分为下列几种:(1)河川主导型:河川主导的河口常发生在受潮汐影响较小的湖泊、河口、封闭或半封闭的海洋、或波浪能量较弱的近海浅坡部分。 (2)潮汐主导型:河口主要受到双向潮汐作用涨潮与退潮的影响。 (3)波浪主导型:河口主要受波浪营力影响,不同的波浪入射角度因造成泥沙移动的距离与方向不同,会造成不同的河口沙洲或沙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