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二-论述类文章阅读(二).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801573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二-论述类文章阅读(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二-论述类文章阅读(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二-论述类文章阅读(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二-论述类文章阅读(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项训练二论述类文章阅读(二)一、(2022陕西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头。中国青铜文化之源始终是学者们的争辩热点。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 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约前2600前2000年)遗址中,铜器发觉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这些好像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头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进展形式,始终连续至更后期。1885年,英国伦敦高校的拉古别

2、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依据他发觉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资料的支持。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所以1930年以后,很多外国学者多接受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气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生疏生怕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

3、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中国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消灭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地避开了冲突。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首先,既为西来,则确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中国的东部及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南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宏伟的山脉,西部有天山山脉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这一切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基本上与外界隔

4、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但再具体细究,基本上有三处方位可牵强称为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至于其他地区,我们结合当时的人类技术当可轻易否定。路径即已找定,那么青铜文化的消灭在几条所谓的路径上是否由西向东就都比中原早呢?科学的考古学材料告知我们:很圆满。北方地区早期铜器发觉于朱开沟文化(第三、四期,即前1735前1565年或略早)、夏家店下层文化(前2000前100年),早于公元前2000年的铜器尚未发觉。新疆地区青铜器的消灭更是已经晚至公元前16世纪以后,而且据争辩,其青铜文化是从东方的甘青地区西传去的。云滇地区青铜文化的形成也已在公元前13世纪以后,而且从北方南传的信

5、息因素甚多。其次,青铜文化既为西方传来,则我国,特殊是文明最先诞生的中原地区,就应当存在着不说全部但也有较主要的一些西方文化面貌,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青铜雕像、欧贝德文化标志神权和王权的权杖、西亚早期文明艺术中的金面罩等,但这些因素在中原青铜文化中都不存在,文化面貌完全不同。“西来说”疑点多多,且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愈难自圆其说。所以说,中国古代文明是在本土以中原为核心和领头,多元积累,一元消灭和成熟起来的。(摘自青铜文明源流考,有删改)1下列关于“西来说”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A“西来说”是伦敦高校的拉古别里在1885年针对中国文明的起

6、源问题提出来的一种理论,瑞典人安特生的考古发觉成为这一学说重要的考古学证据。B“西来说”坚持认为中国大陆史前时代是一片空白,中原地区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而不是在本土产生的。C“西来说”的赞同者多是外国人,其中多数人未亲见中国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而且对中国文化的生疏也没有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D“西来说”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而且至今存在很多疑点,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它愈难自圆其说。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头。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始终是学者们的争辩热点,到目前还得不到解决。B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是我

7、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铜制品。甘肃东乡的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是我们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C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觉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D古代中国处于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只可能是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量的考古资料说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头就呈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进展形式,而且始终连续了较长时期。B事实证明,我国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不仅不是西来的,而且从本土产生以后还向四周传播,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肯定影响。C各种不同的古代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

8、,这些面貌是后世争辩者识别它们并区分不同文化的重要依据。D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青铜文化也远比其他地区辉煌,所以青铜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项。二、(2022山西高校附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涵。包涵,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涵,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涵,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

9、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涵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德。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很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制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制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四周集中,四周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四周相互补充、相互吸取、相互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

10、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以为傲慢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致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拓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消灭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加了精彩的一页。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涵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涵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涵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涵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涵度很大。包

11、涵,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重视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中华文明的历史告知我们:文明的进展需要包涵,“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涵才能百川汇海,唯包涵才能不断壮大。(节选自新华文摘,略有改动)1下列与“中华文明中统治者的包涵性”没有关系的一项是()A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12、,道乃久”是在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留意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C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拓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消灭了康乾盛世:这些都在肯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沟通与进展。D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2下列对“中华文明是一种包涵性很强的文明”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很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

13、地。B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制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制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C契丹族建立了精致的山西应县木塔,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这些分别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D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多种文明因素依据“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四周集中,四周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四周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社会的包涵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由于战国时代消灭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B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

14、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涵度很大。C作者认为,包涵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唯有包涵文明才能不断壮大。由此可见,华夏文明进展史上全部鼎盛阶段都具有很大的包涵性。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涵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三、(2022河南洛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

15、字。”明显“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间或消灭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提笔忘字”却并非间或。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靠症”,就是这样活机敏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进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定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定。然而,对于汉

16、字书写的忘却,却确定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由于中国文化之精髓就寄予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协作之中。这是汉字区分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缘由之一。如果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可是,避开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日的人们虽然间或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赞美,但基本上人们已经忘却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由于,写一

17、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由于,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连接”,这是有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行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需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围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所以,要想阻挡“提笔忘字”现象的连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需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有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犹如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

18、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漂移千年的茶香。或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做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沟通的现象。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遗忘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C“提笔忘字”假如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肯定程度的损失。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需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有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精确的一项是(

19、)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还寄予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赞美,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美国媒体领先发觉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进展的必定选择,但忘却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

20、缘由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予了中国文化精髓。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开消灭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围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四、(2022河南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在现代文艺进展史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消灭,以及在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当然不乏乐观意义。同时也必需看到,虽然现代、后现代主义以反叛现实主义“起家”,但在根本上,并未完全摆脱现实主义这一重要创作原则。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以及基于这种分歧所产生的创作实践上的分野,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内容与形式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两个核心要素。1

21、9世纪以前,尤其是在现实主义那里,内容居于主导地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在现代、后现代主义消灭以后,形式猎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几乎全部的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都有一种“形式主义”偏嗜症。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究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忱。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终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保留,无一不是由于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这种形式所蕴涵的内容寓意。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由于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怪而被归入经典之列。如等待戈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楚的故事,也没有紧急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贝克特之所以接受这种奇异的艺术形式,

22、就是由于它奇妙地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现代人孤独无望、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特们”与现实主义大师殊途同归,共同抵达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点。可见,现代、后现代主义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开创的种种花样翻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和收获的,仍旧是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在肯定程度上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挡之势。有人将此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认为将来的文艺必将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天下。其实,现代、后现代主义大势之成,主要倚仗的是方法上的优势,而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

23、义手法相比,有它利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一面。这些新的技法,真正形成的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更加全面、生动、有冲击力地反映现实。与现实主义瞩目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不同,现代主义往往着眼于人的主观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一种主观心情、心理体验,都绝非凭空而至,实质乃是客观现实的派生物和折射品。从创作意图来看,全部现代主义作家艺术家,其创作的主观目的,绝不止于为表现而表现、为心理而心理,最终指向无一不是社会现实。同样,后现代主义对现存秩序、权威、中心的解构,说到底,本身仍旧是对现实的一种立场表达。无论它的内容有多荒诞,形式有多离奇,其规律起点和根本归依仍在现实,仍在生活。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现实主

24、义作品称为镜子,那么,后现代主义也是一面镜子,只不过它们不是现实主义那样的平面镜,而是哈哈镜或凹凸镜,将真实的现实镜像通过扭曲、变形,夸张地呈现出来,达到另外一种艺术效果。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路,仍旧是肯定程度地围绕现实、观照现实、介入现实,只不过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比,调整了观照点和切入点。(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2月21日24版,有删改)1下列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消灭对20世纪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有着格外乐观的意义。B现代、后现代主义尽管极力规避现实,但其创作实践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C现代、后现代主义

25、与现实主义的分歧,从根本上看,就是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D在几乎全部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看来,形式大于内容,他们只是关注“怎样写”,忽视“写什么”。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19世纪以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现代、后现代主义消灭后,“形式论”居于主导地位。B作品的形式创新能否得到认可,关键还在于这种形式是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即这种形式是否蕴涵内容寓意。C没有一部作品是由于形式的缘由而被奉为经典的,所以现代、后现代主义对形式的追求是误入歧途。D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种种创作手法,其真正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以一种类似于哈哈镜或凹凸镜的方式来来折射现实。

26、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等待戈多虽然有着奇异的艺术形式,但作品主题的精神内核反映的是现实,是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B现代、后现代主义“反叛现实”,想尽方法创新形式,其动身点仍是为了达到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C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呈现人丰富的心理心情、主观感受时,传统的现实主义要弱于现代、后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作家往往关注客观的现实生活,现代主义作家更钟爱直觉、梦幻、潜意识、想象等人的主观世界。参考答案一、1B解析:“坚持认为”错误。1930年以后,很多外国学者多接受折衷的说法。2A解析: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在中国,这是本文作者的观点,也是不容商榷的,并非“到

27、目前还得不到解决”。3D解析:“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在文中无据,也与事实不符合。二、1C解析:C项表述的是包涵带来的好处。2C解析:“做出了重要贡献”属主观臆断。3D解析:A项,“最早”时间推断错误;B项,“致使”强加因果;C项,“全部鼎盛阶段”原文中无此表述。三、1A解析:A项,“提笔忘字”的缘由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沟通,而是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或电脑打字。2C解析:C项,“已经不再令人赞美”说得过于确定。文中的表述是“今日的人们虽然间或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赞美”。3A解析:A项,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领先发觉的,而只是美国媒体领先报

28、道出来;而且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四、1B解析:A项,表述不当,原文意思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在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在现代文艺进展史上,不乏乐观意义;C项,原文显示“如何看待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只是“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D项,“只是”说法确定。2C解析:“对形式的追求是误入歧途”的说法太确定,“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由于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怪而被归入经典之列”,并不是完全否定形式的作用,而是承上文强调形式应当“有意味”。3A解析:现代、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目的和最终结果虽然都是立足于现实,但仍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流派。可以说等待戈多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现现实,但不能说它“是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