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撷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素 材 点 说蔡元培的治学蔡元培是训练改革家,同时又是学问渊博的专家,他在治学方面,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书房中挂有自己的画像,上面题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亦不知老之将至。”在书桌上放有自己写的“学不厌,教不倦”几字。他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性时说,吕洞宾用手教导石成金送给穷人,但这穷人不要。问他为什么不要金子,他说要吕洞宾的指头,由于可点出很多金子。这种想法从道德上来说,当然要不得;但就求学而言,却是最不行少的。他任北京高校校长时,有次他突然问同学:“5加5是多少?”同学以为校长所问必有奥妙,都不敢作答。好一会,才有一同学率直地说:“5加5等于10。”蔡元
2、培笑着说:“对!对!”并鼓舞说:“青年们切不要崇拜偶像!”点说“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他的训练思想,更有他的治学精神。他的训练思想,奠定了北大的百年基业;他的治学精神也在启迪着百代后人。其精神实质,一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惟其如此方能深化,惟其深化方能见人之未见,得人之未得,成人之未成;二曰不崇拜偶像,惟其如此方能独立思考,方能另辟蹊径,方能有创新。在当今追求科学进展的时代,施行创新训练的时期,先生的思想,先生的精神仍可作为我们的施教者、我们受教者理应秉承的一个重要理念。评 说 天 下蔡元培的气象:性情温存无疾言厉色2022年4月17日西安日报史飞行冯友兰先生这样回忆他
3、第一次见到蔡元培的景象:我在北京高校的时候,没有听过蔡元培的讲话,也没有观察他和哪个同学有私人接触。他所以得到同学们的爱戴,完全是人格的感召。道学家们讲究“气象”,譬如说周敦颐的气象如“光风霁月”。又如程颐为程颢写的行状,说程颢“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宽而有制,和而不流视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其入人也如时雨之润。胸怀洞然,彻视无间,测其蕴,则浩乎若沧溟之无际;极其德,美言盖不足以形容”。这几句话,对于蔡元培完全适用。这绝不是夸张。我在第一次进到北大校长室的时候,觉得满屋子都是这种气象。此后,冯友兰曾多次撰文,评价蔡元培的人格与气象。冯友兰将蔡元培的这种气象,视之为“君子的气象”。
4、他说:“说到君子这个名词,蔡先生可以当之而无愧”。又说:“凡曾与蔡先生接触过的人,都可以知道蔡先生的气象,确可以此五个字形容之。”蒋梦麟回忆初见蔡元培的场景:“一个秋月当空的晚上,在绍兴中西学堂的花厅里,嘉宾会集,觥筹交叉。忽地有一位文质彬彬、身材短小、儒雅风流、韶华三十余的才子,在席间高举了酒杯,大声道: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不彻底,哼!我!大家一阵大笑,掌声如雨打芭蕉。”蔡元培性情温存,平日里无疾言厉色,无论遇达官贵人还是引车卖浆之流,态度始终如一。凡与蔡元培接触过的人,无不认为他是一位和气可亲的人。陈独秀曾说蔡元培哪怕是生气,“态度还很温存”。蒋梦麟认为蔡元培的为人可用“平淡冲和”四个字来
5、概括。北大的同学和同事则经常使用温存、谦和、温恭、性情温存、和平敦厚、温存恳切、慈祥恳切、和气可亲、平易近人、庄重慈祥、风度休休、彬彬有礼、不严责人、无疾言厉色等字眼来形容蔡元培。正由于如此,蔡元培曾被一些偏激的人冠以“好好先生”的外号,事实并非如此。蔡元培平日温、良、恭、俭、让,但一旦遇到原则和重要的事,他的态度就变得格外的坚决。有一次北高校生向蔡元培要求免收讲义费,争辩过久,蔡元培怒极,举拳向一位说话最多的同学说:“来,我同你决斗。”对此,蒋梦麟评论道:“先生日常性情温存,如冬日之可爱,无疾言厉色。处事接物,恬淡从容,无论遇达官贵人或引车卖浆之流,态度如一。但一遇大事,则刚毅之性立见,发言
6、作文,不愿苟同。故先生之中庸,是白刃可蹈之中庸,而非无举刺之中庸。”同样,林语堂也在记蔡孑民先生一文中讲到:别看蔡先生平常很随和,饭烧好也吃,烧焦了也吃。“其实蔡先生软中带硬,外圆内方,其可不计较者,他不计较,大处出入,却不愿模糊”。黄炎培在吾师蔡孑民先生哀悼词中,用“有所不为,无所不包”八个字来评价蔡元培的一生。他说:“盖有所不为,吾师之律己也;无所不容者,吾师之教人也。有所不为,其正也;无所不容,其大也。”1940年,蔡元培病逝于香港,全中国不分政治派别,均对其深表哀悼。国民政府发布褒奖令说:蔡元培“道德文章,夙负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电报中称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美国有名哲学家杜威说:“拿世界各国的高校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高校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生怕找不出其次个。”蔡元培病逝后,傅斯年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宏大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抱负。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行觏。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罗家伦则说:“千百年后,先生的人格修养,还是人类憧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