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频考点突破练(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四川凉山一诊)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难”;“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 B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C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D自给自足解析据题干材料分析主要介绍了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应留意问题,种植好蔬菜、瓜果,饲养好家禽才能满足自己生存,故选D项。精耕细作是指农业生产技术,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农业生产结构的一部分,C项错误。答案D2(2022广东揭阳模拟)
2、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解析依据材料,“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是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统治思想占据主流地位,与此相关的儒学家是董仲舒,故选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答案B3(2022福建龙岩质检)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气,轻视敌人力气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实行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下列行为属于“左”倾错误表现的是()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
3、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共一大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说明当时对国情生疏不精确,体现了急于求成的心理,属于“左”倾表现,故选A项。B、D两项所实行政策和国情相符,不存在“左”倾问题,排解;C项低估自己,属于“右”倾,排解。答案A4(2022湖南长郡中学二模)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见:“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C中国应当农、工、商业同步进展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解
4、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张謇提倡实业救国,他认为进展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抵挡外敌入侵,挽救民族危亡,B项错误;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D项。答案D5(2022北京朝阳模拟)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进程中,“体用之争”影响后世几十年。属于“体用之争”论争双方的是()A弛禁派严禁派 B洋务派顽固派C维新派洋务派 D革命派立宪派解析解题要分析材料,依据“体用之争”并联系所学学问分析,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用西方的有用科技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名教;而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见原封不动地维护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5、故选B项。答案B6(2022江苏徐州一模)下图为某一时期我国连续五年的炼钢指标图,消灭图中数据最有可能是由于()A“一五”方案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C“左”倾错误的影响 D“改革开放”的成果解析观看图表,从表中“1 070”万吨可以推断是“大跃进”时期大炼钢的指标,体现“高指标”的“左”倾错误,故选C项。“一五”方案重点进展重工业,但不是以炼钢为主,A项错误;三大改造主要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题干图示信息,B项错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建设订正了“左”倾错误,D项错误。答案C7(2022陕西西安五校一模)在雅典,每年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
6、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假如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的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一说为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处理好。这说明在古代雅典()A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B民主制度的科学完善C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正正义D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的规范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放逐人选依据投票的多少,而且被放逐者没有权利为自己辩护,反映这种措施具有强制性和任凭性,表明其决策缺乏理性的制度规范,故选D项。措施能保障民主制,却不能真正维护民主权利,A项错误;该措施的这些问题说明雅典民主制不够科学和完善,B项错误;措施中的问
7、题反映雅典民主制中权利的滥用和误用,C项错误。答案D8(202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当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格外敬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状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解析古希腊智者学派确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但他们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安提丰认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应格外敬重法律,A、
8、C两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没有反映人民主权观念,B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正确。答案D9(2022河南郑州质检)“这是一部布满了设计者的抱负和对将来寄予憧憬的宪法。它所创设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原则成为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宪法的范例和模本”。该宪法确立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C民主集中制 D责任内阁制解析据题干材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起的是民主共和制,选A。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的建立并不是通过宪法,B、D两项错误;C项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原则,不是政体,C项错误。答案A10(2022安徽淮南一模)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颜色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试验,牛
9、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三人相关理论告知我们()A科学进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进展的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D生物学进展最终打破了神学桎梏解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的经典力学是继承与进展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三人相关理论是继承与进展关系,故B项正确;牛顿的经典力学是近代物理学,为现代物理学奠定基础的是相对论,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三人是物理学家,不是生物学,故D项错误。答案B11(2022河南信阳二模)有史学家估量: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
10、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 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消灭的是()A参与“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B联邦德国领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D两国对马歇尔方案的态度不同解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实施马歇尔方案,通过救济欧洲国家,企图扶持和把握欧洲,联邦德国接受,而民主德国拒绝,因此消灭上述现象,D项正确。“北约”和“华约”不涉及经济救济,A项错误;欧洲煤钢联营是1951年成立,与题干中时间“1949年起”不符,B项错误;两国分别被美苏视为冷战的前沿,C项错误。答案D12(2022浙江衢州质检)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实行令人意外的行动,打算在明年元旦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很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缘由。可是简洁的商业上的缘由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将来的宽敞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B“美国总统”是指尼克松总统C“商业上的缘由”是美中建交的根本缘由D“本身问题”主要是指“滞胀”问题解析据材料信息“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可知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8年末,20世纪70年月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滞涨危机,D项正确。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项错误;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卡特,B项错误;据题干可知作者指出“商业上的缘由”
12、是美中建交的缘由之一,但不是根本缘由,C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2022江苏无锡模拟)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化(18世纪1950年)材料二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乐观报道0(0%)2(2%)51(14%)消极报道323(95%)81(87%)88
13、(24%)中性报道16(5%)10(11%)224(62%)材料三2010年美国人给中国打分为49%,基本是处在全部被调查国家的“中间地带”。超过半数(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敌人,2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人。据美国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争辩中心的调查材料四中国国内民族情感的上升,美国经济的紧急,以及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变,全部这些都会影响中美的共同利益。来自中国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是中国对于现在全球化体系的不满。时代周刊来自中国的新挑战(2010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
14、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缘由有哪些?(3)据材料三、四分析,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印象是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其形成挑战?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的信息概括;其次小问,结合当时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政策以及中美两国军事对抗角度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图表,从横向数字看,乐观和中性报道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而消极报道呈下降趋势概括;其次小问,结合图表中时间联系所学从中美关系、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形势变化等角度分析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的信息
15、可以归结出答案;其次小问,从材料四信息可以归结出中国文化价值观、经济进展模式转变以及国际格局变化等。答案(1)中国观:莫斯科的“傀儡”;忘恩负义的“侵略者”。背景: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朝鲜战斗爆发(或中国抗美援朝)。(2)变化:片面(否定)到客观(由消极为主到中性乐观为主)。缘由:美中关系的变化(或中国对美政策的变化);中国推行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对美生疏更加理性和客观;国际形势的变化。(3)印象:亦敌亦友。挑战:文化价值观、经济进展模式、国际格局。14(2022浙江宁波测试)中国经济从方案经济到市场经济烙下多届三中全会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现在
16、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峻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当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方案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当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当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心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材料二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打算,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打算接受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分不在于搞不搞方案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
17、而是共同富有。美傅高义邓小平常代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打算(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学问,概述20世纪80年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化历程。(2)材料二、三显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举措发挥了推动作用?(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什么?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去苏联模式”,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学问归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第(2)问,
18、结合所学学问,列举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其作用从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角度归纳。第(3)问,据材料一、二、三信息,迁移所学学问论证说明特征和观点。答案(1)历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放;改革的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国有企业。(2)举措: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或宁波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或经济开放区的开拓)。(3)特征: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方案,排斥市场调整;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确定权力下放(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重视经济规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增加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进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打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进展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