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李白诗三首文本导学学习重点1.积累诗中文言基础学问。2.体悟诗歌的思想情感,赏析李白诗歌想象与夸张的艺术手法,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1.读准字音(1)瀛洲(yn)(2)天姥(m)(3)向天横(hn) (4)剡溪(shn)(5)渌水(l) (6)脚著(zhu)(7)谢公屐(j) (8)熊咆(po)(9)殷岩泉(yn) (10)栗深林(l)(11)水澹澹(dn) (12)洞天石扉(fi)(13)訇然中开(hn) (14)霓为衣(n)(15)鸾回车(lun) (16)魂悸(j)(17)恍惊起(hun) (18)长嗟(ji)(19)觉时(ju) (20)鼓瑟(s)(21)噫吁嚱(xx) (22
2、)鱼凫(f)(23)秦塞(si) (24)石栈(zhn)(25)猿猱(no) (26)萦岩峦(yn)(27)扪参历井(mnshn) (28)酣高楼(hn)(29)弄扁舟(pin)2.词语理解(1)通假字列缺霹雳,丘峦崩摧:通“裂”,分裂。列缺,闪电。訇然中开:通“轰”,大声,读hn。所守或匪亲:同“非”,不,不是。(2)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副词,的确,实在。今义:名词,书信。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动词,超出。今义:动词,拉出。虎鼓瑟兮鸾回车古义:动词,弹奏。今义:名词,一种乐器。可以横绝峨眉巅古义:动词,横渡,穿越。今义:形容词,绝妙。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空、徒。今义:坐着。使人听此凋朱
3、颜古义:脸色红润。今义:红颜色。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3)一词多义去坐尚危欲开行忽事(4)虚词归纳之3.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指脸色由红润变为铁青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震惊(2)名词作状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从中间对此欲倒东南倾:向东南问君西游何时还:向西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在早上,在晚上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在上面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在下面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3)名词用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弹奏云青青兮欲雨:下雨1.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考:本次梦游中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用一两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答:_
4、答案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丽。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2.阅读蜀道难,请随着作者的笔端游历蜀道,概括蜀道中的重要景点。答:_答案栈道青泥岭山中剑阁。3.阅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核心是什么?这种情感因何而来?答:_答案愁。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患病挫折,抱负和现实的冲突缠绕在诗人心头,使之难以解脱。(一)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问题:1.按梦中景色的不同,其次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答:_答案其次段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从段首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梦至剡溪的情景。其次层从“脚著谢公屐”到“空中闻天鸡”,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层从“千岩万转路不定”
5、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第四层从“忽魂悸以魄动”到“失始终之烟霞”,写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2.正值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始终之烟霞”。梦境突然消逝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答:_答案世事的虚幻无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感伤心情和躲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3.末段“且放”两句,表明白诗人的什么志向?“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答:_答案(1)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躲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2)蔑视权贵的性格和猛烈的抵制精神。(二)阅读蜀道难,回答
6、问题:4.从栈道到青泥岭再到山中之景再到剑阁,可谓一步一景,处处震撼。试结合下列诗句,分析这种效果。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答:_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答:_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答:_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答:_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答:_答案这四句写登上“天梯石栈”的情景:向上望,还有“高标”更高的山峰,高到连驾着六条龙的太阳神的车子也过不去,只好就此
7、回转;向下看,又有波涛汹涌、曲折回旋的河水。面对这样的高山险阻,就是一举千里的黄鹤也飞不过去,灵敏的猿猴也要为翻山越岭而发愁,更何况游客呢!运用夸张的手法,既写山之高,又写山之隔(山高隔离天日)。这四句写青泥岭山势萦回,百步九折。站在青泥岭的山巅,仰头仿佛可以摸到天上的星宿,没有比这更惊心动魄的了。所以诗人也只能“以手抚膺坐长叹”了。此处同样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高、山陡,更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惊”。秋风萧瑟,被风撕扯的松林与秋草发出令人心悸的哀号。两旁参天的古树层层叠叠,阴森而肃穆,月光透过树荫投下点点斑驳,像撒了一地的琉璃,熠熠生辉。密密层层的林间,不时传出一声声凄怆的鸟鸣,一只夜莺自林间振
8、翅飞出,另一只也跟随飞去,然后两两相绕,在乌黑的夜里划过一道回旋的弧线。杜鹃鸟也叫了起来,声音嘶哑而哽咽,仿佛在倾诉无尽的忧愁与哀伤,应和着林间落下的稀稀稀稀的月影,为安静的空山陡然增加了几分阴森恐怖。这几句写出了蜀道上的气氛:凄清,让人心悸。先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是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随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山崖、转石,协作着万壑雷鸣的声响,飞速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写出了蜀道的艰险,“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了蜀道的雄壮。这几句写出剑阁军事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战事激烈,战火连连。其中“一夫
9、当关,万夫莫开”写出了位置的重要;“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写出了蜀道的凶险;“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写出了战事的惨烈。(三)阅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5.有人认为诗歌的最终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应如何生疏?答:_答案李白的抱负与现实的冲突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一)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问题: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诗人前面描述梦境和结尾抒发情感,心情有什么不同?二者是如何构成统一的境界的?答:_
10、答案一个消沉,一个昂扬。高大雄奇的天姥山,正体现了诗人所艳羡的人格形象。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谐奇特的仙境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奇特人生的追求。诗人最终发出的感慨和呼喊,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摇荡的结果。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憧憬,正是由于人生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忱!诗歌也由此气概雄浑,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气。(二)阅读蜀道难,回答问题: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们读到了一个蔑视权贵、绝不与恶势力妥协的李白,而在蜀道难中,我们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或者说,在蜀道难中,李白又表达了哪些心中所想呢?答:_答案(1)读蜀道难,我读到了一个关怀伴侣的李白。由于蜀道的
11、山势高耸险峻,由于蜀地的战事惨烈,李白三叹三劝,先劝“畏途巉岩不行攀”,再劝“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最终劝“不如早还家”,其情殷殷,其词切切,果真是护之深,劝之切啊。(2)读蜀道难,我读到了一个仕途坎坷的李白。李白一唱三叹,极言蜀道之难,其实“难”的不仅是蜀道,还有仕途之道、人生之道,所以李白不仅是咏叹蜀道难,也是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3)读蜀道难,我读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李白。面对剑阁这一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李白敏锐地感觉到这太平景象背后潜伏的危机,并借描摹古蜀道来表达自己的担忧。由此,我读到了一个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李白。(4)读蜀道难,我读到了一个勇于探险的李白。虽然一次次劝诫友
12、人不要去,但诗人自己却一次次地前行。劝伴侣“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表达的好像只是规劝之意。可是换个角度,我们不难读出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探险者形象。(一)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问题:1.诗歌中的关键词使诗歌给我们呈现出一种玄幻瑰丽的意境,诗歌中哪些手法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意境?答:_答案(1)诗人“梦游天姥”,却先从“瀛洲”谈起,“瀛洲”是东海三神山之一,把天姥山与神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了天姥山的奇特颜色。(2)本诗目的在于送别,却用梦来实现,梦中的场景总是亦真亦幻,“梦游”一词就为诗歌蒙上了一层迷漫的颜色。诗歌中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奇怪的想象,也正
13、是这些,铸就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二)阅读蜀道难,回答问题:2.学习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极其大胆的夸张及超乎寻常的想象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是一个大胆而共性张扬的人,在这首蜀道难中,李白的大胆与张扬又体现在哪里呢?答:_答案面对蜀道,唯有李白敢将它与天比高,与蚕丛鱼凫开国比久;唯有李白敢借五丁开山写通,借六龙回日写隔;唯有李白敢借扪参历井写惊,借悲鸟夜啼写凄;唯有李白敢借倒挂枯松写险,借万壑雷声写雄,借“蛇”盘“虎”踞写凶。奇人著奇文,唯有如此豪放飘逸的李白,才能描摹出如此雄奇壮丽、高危峻险之境,呈现如此雄放潇洒之风。(三)阅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3.诗人在该诗中运用了比方
14、的手法,请举例说明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1)“逸兴”“壮思”原来很不简洁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览明月”这一比方,就很形象具体了,使人简洁理解。(2)诗人用“抽刀断水”比方“举杯销愁”,使人更猛烈地感受到了诗人抱负与现实的冲突的不行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学后自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饯别(jin)崔嵬(wi)巉岩(chn) 觉时之枕席(ju)B.喧豗(hu) 砯崖(pn)黄鹄(h) 殷岩泉(yn)C.逸兴(y) 峥嵘(zhn)扪参(shn) 万壑(h)D.猿猱(no) 秦塞(s)咨嗟(ji) 趑趄(zj)答案D解析“塞”读si。2.下列词
15、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俱怀逸兴天梯石栈烟涛微茫万壑雷B.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依绝壁C.渌水荡漾猿猱攀援匪亲弗居萦岩峦D.磨牙吮血以手抚膺蚕丛鱼凫酣高楼答案B解析递逆,依倚。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均为“有时”。A项距离/去掉,除掉。C项空、徒/由于。D项怎么/哪里。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相当于“而”,连词,表因果,“因而”/动词,“用”。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均为副词,“已经”。5.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正确的一组是()A.B.
16、C.D.答案D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6.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们杀敌报国的决心。7.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答:_答案接受用典和反衬的表现手法。用典,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用环境的荒芜来反衬战士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戍边为国的情操。(要切合原
17、诗,有观点,有分析)三、语言表达8.学校进行诗歌朗诵竞赛,依据挨次,春江花月夜之后是蜀道难的朗诵,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两首诗之间的过渡语。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至少引用一句原作中的诗句;不超过80字。答:_答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清幽的景色,淡淡的哀愁,柔婉的格调,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而“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惊险景象,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请观赏同学朗诵的蜀道难。9.仿照下面所给示例,另选话题,再写一段话。要求:句式与示例基本相同,修辞手法全都。山巅的松,遒劲而直立,给群树树立模范的形象;幽谷的竹,高雅而虚心,为人们呈现生命的真谛;庭院的
18、梅,坚毅而高洁,给冬天捎来暖和的气息;溪边的兰,孤高而坚贞,给大地带来醉人的暗香。答:_答案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秀丽的绿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吵闹的战鼓;秋天的风,残酷而暴戾,给万物裹上萧瑟的外衣;冬天的雪,凉爽而纯洁,为大地盖上银色的棉被。解析本题要求另选话题,在仿写时要留意,所选意象之间要相关,要留意到示例中的松、竹、梅、兰均属于植物。仿写时要使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句式要与示例相同。另外,用词要贴切,体现出所选事物的特点,内容上要合理通顺。四、微型写作10.或许你曾到过海边,或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引用诗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19、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答:_参考例文面对大海海与大河不同。河流缓缓流淌,如老聃的“清静微妙,守玄抱一”;而大海变化万千,如庄周的“洞达而放逸”。海水的磅礴之势,海水的傲视天下,海水的安静微澜面对这样的海,我听到的是曹孟德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看到的是李太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想到的是张子寿的“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海在历史的进程中闪着文学的光,并且这片光线不是仅有亮度上的刺眼,更有颜色上的炫目由于海的多变。但当面对这片蓝色时,我们又如何能够只专注于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安静呢?曹操的壮志、李白的才华、张九龄的妙句不是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确定和我们的继承?大海成为古典文学众多意象中的闪亮一点,它的价值又岂止是它的多变?古人为我们留下海一般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绚烂文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的民族的子子孙孙,我们的目光不该仅留在海水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