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宁德市一般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 文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2)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3)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4)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明】唐顺之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
2、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泄然志盈而气盛,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无望,萎然志销而气沮,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3、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郭侯治吾常,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谈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又尝讲于欧阳南野先生,盖知从事于“无求饱,无求安”之学者。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担忧。”其奉身率如此。然则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
4、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犯难能也。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 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四卷)锥刀:微利。岂弟:和乐平易。裀:褥子。交谪:相互埋怨。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全:全部B. 且将甘心冒罪而
5、不辞 冒:触犯C. 苟捐之足以为名 捐:舍弃D. 官益峻而望益隆 隆:崇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古之所谓廉者”的表现的一组是(3分)缩腹镂骨以自苦则千金有所必割奉于身者薄 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今之所谓廉者”内心嗜好财利,或因渴慕升官,或因畏惧罪罚,才勉强廉洁。B作者认为,世人赞扬“今之所谓廉者”廉洁,是由于看不透他们追求锥刀之利的真 正心机。C郭侯的夫人乐于吃粗粮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两样,这从侧面表现了郭侯清廉自律之严。D本文是应郭侯幕僚及下
6、属的征求而写的;作者认为世人对郭侯多有误会,觉得有必要说一说。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若人也,而今乃若是!(3分)答:(2)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3分)答:(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夜 归【唐】白居易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选自全唐诗)本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诗中的“湖”指杭州西湖。珑璁:金、玉撞击声。放:让,使。画戟:有彩画的戟,唐宋时做官署仪设之用。(1)请简要概括首联中“闲”字所反映的心境。(
7、2分)答:(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与颈联。(4分)(背面还有试题)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关羽轻视黄忠,带兵杀奔长沙,与黄忠大战,打成平手。后来关羽不杀马失前蹄的黄忠,而黄忠也没射杀关羽。太守韩玄大怒,欲杀黄忠,但被魏延所救。生气之下,黄忠献了长沙,降了刘备。(三国演义)B一日宝玉去找黛玉,正值黛玉歇午觉,黛玉的丫头紫鹃便骗他说黛玉明年要回苏州。宝玉信以为真,马上给吓傻了。黛玉听说后,大咳大吐,忙打发紫鹃来怡红院。宝玉见到紫鹃后才哭出声来。(红楼梦)C因参与同学运动而被禁闭在家的觉
8、慧在花园散心,无意中遇到了鸣凤。他真诚地告知鸣凤,将来确定要娶她。鸣凤明白他的真心实意,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她只想一辈子当丫头,侍侯觉慧。(家)D在吴府办丧事期间,赵伯韬和尚仲礼借吊丧之机拉拢吴荪甫和杜竹斋做公债多头。杜竹斋起初对此心存疑虑,但当赵伯韬告知他只要肯出钱,西北军就会退,公债确定回涨时,杜竹斋不禁心动。(半夜)E查理到来的其次天早上,欧也妮打破了家里的老法规,让拿侬做千层饼去买咖啡。 葛朗台太太想到葛朗台见到这一切的目光,吓得直哆嗦。欧也妮坚决地表示,假如 葛朗台回来,一切由她担当。(欧也妮葛朗台)(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子路
9、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离娄下)先之劳之:做在老百姓之前,引导老百姓勤劳。(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见的共同之处。(2分)答:(2)上面两个选段主见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答: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小说的作用孙犁古人称小说为稗乘,即别于经典之上乘也。又说,小说是街谈巷议的东西,即非登大雅之堂者。又说,虽小道亦有可观者,同时确定了小说的价值。我觉得古人对小说的评价,大体上还是公正的,不夸大也没有抹杀它的价值和作用。特殊提出街谈
10、巷议,是小说创作的来源与基础,这一说法,是格外合乎实际,格外科学的。一、小说产生在群众中间;二、它最初发生,是出之以口,入之以耳的形式;三、小说的谈和议是在街巷进行的。既然是在街巷进行,就有个影响的问题,例如谈的议的,是发生在东邻西舍的事,表扬歌颂,当然无妨,假如是暴露讽刺,那就要得罪乡人。假如谈议的事,有关区县省府,那就更需要考虑后果了。因此,最早的小说,多是志怪志异而非志人,怪异就是说些天地的变异,狐鬼的故事。这种故事,与人事无关,尽可添枝加叶,谈得痛快。以后,由于有了文字,制造了纸墨,小说于谈议之外,还可笔记,因此有了笔记小说。小说的题材,才由妖异狐鬼,进入社会人生,才由幻想进入了现实。
11、这自然是小说的一次革命,一次飞跃。从今,就是写些当今社会上的实事,只要不指名道姓,稍加改编,作品由纸笔流传,招惹罪祸的机会,也就相应地削减了。但也还不能说,小说来了一次革命,就变得多么了不起,作用有如何大了。它还是小说,不是大说。所谓大说,古时是指的孔孟的立言,帝王的大诰,是指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些著作。这些著作,按今日的图书分类法,好像都属于政治经济学部分,而小说自古以来称做闲书,无论如何是挤不进去的。当然,小说写好了,也被称做文章。“文章华国”,小说优秀者,自亦有份。至于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这里的文章,是指的诏书,檄文,议奏,论说,绝不包括小说在内。随着印刷术的进步,随着小说题
12、材日益向现实生活突进,随着作家的思想、道德情操的提高,小说的作用,也渐渐扩展和提高,这是事实。在有的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进展,小说渐渐商品化,也是事实。什么东西,一旦商品化,就会产生拜物现象。因此,由于盲目推崇,广告宣扬,把小说的作用,吹得神乎其神,使一些作者,自我膨胀,飘飘然起来了。对于一种事物,一味抹杀,当然不好,但一味吹嘘,其招来的后果,也经常适得其反,危害了事物的本身。这种阅历教训,冷眼人是看得很清楚的。 农村俗话:说书唱戏劝人方。好内容的小说,引人向善,也不过是劝诱而已。直接把书里的人物,当做生人的榜样,生拉硬扯去学习,虽一字不识的农夫农妇,也不至于这样呆。当然,传奇中的少女,抱着红
13、楼梦,死恋贾宝玉的也有,那并不是宠爱什么正面人物,英雄典型,而是有些神经失常了。 1982年5月1日改讫(选自孙犁全集第六卷 )9. 下列对文章中“小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小说在古人看来,不同于上乘的经典,它是街谈巷议的东西,属于稗乘;但它也有存在的价值。B. 小说的题材由妖异狐鬼而入社会人生,由幻想而入现实,只要不指名道姓,它就不会招惹罪祸。C. 小说自古以来被称为闲书,被排解在论语孟子尚书礼记易经等一类大说外。D. 优秀的小说,虽也被称为文章,但它不包括在曹丕所谓“文章经国之大业”的“文章”类型之内。 10. 小说作用的扩展和提高,受哪些因素影响?请依据原文,简要
14、概括(不超过25字,标点不计)。(3分)答:3011. 请简述文章段的论述思路。(3分)答: (二)文学类、有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阳 光林海音我的师娘从板桥乡下寄来一封信,她在信上说:“这里的杜鹃花早开了,我今年又把庭前美化一番,沿篱笆有一排美人蕉,进门的人行路也铺上了碎石子。我已经把你所厌烦的那两棵垂着长须的榕树给锯掉了,这么一来,你所宠爱的阳光便可以充分晒进这条宽宽的走廊。这个周末你假如再不来,你会懊悔又失去一个可爱的春天。而且,清清和洁洁也真惦念你。”
15、我简洁地提了个手提袋,赶五点二格外去板桥的火车。在火车上独坐无聊,我又把师娘的信打开来认真读着。她目前的情景和十年前却是不同了。十年前的北平,假如是周末,你确定会在西城鲍家街一所幽静的住宅里发觉我,那便是这位师娘的家。在学校里,我虽是图书课的劣等生,但在他府上,我却特殊受到师娘的宠爱,缘由是在另一个学校教国文的师娘,有一天偶然到我们班上参观她的丈夫教学,竟无意中发觉了像她死去的妹子的我。鲍家街的房子是一排五间带廊的北房,那条宽宽的长廊,真令人难忘!师娘爱布置房间,走廊也不放过,廊檐下挂着两盆麦冬草,长长地垂下来,廊前石阶长年摆着四季不同的盆景,是月季,或许是秋菊,廊下放在两张可以摇动的躺椅,我
16、宠爱躺在上面,把三岁和五岁的清清、洁洁搂在身上,来回地摇着,沐浴在温存的阳光里。这里的阳光真可爱,它穿过长廊始终送进宽大的玻璃窗,刚好落在老师的画桌上。当老师挥笔作画的时候,师娘便放下了手中的针线或同学的作文本,给老师调色、铺纸,我们就躲在窗前看,一看就是老半天,连清清和洁洁都乖乖地不会吵。这样一家人的生活,我至今想起来,仍觉得格外的幸福。可是不知为什么,后来老师和师娘竟分了手,好像是老师有了另外的女人的关系吧,又好像没这么严峻,总之,我那时还是个孩子,没有深究过这件事,只是听人家这么讲。后来年月久了,这件事被忘却,大家也不再谈起。不过我一年年长大,反而对于他们的分居愈加不解,我不懂得师娘怎么
17、会这样乐观大方,她好像完全没有把那回事放在心上似的,既不怨恨也不悲观板桥到底不远,我手拿着信还在回想,却已经到站了。刚站起来,车窗探进两张小圆脸儿,笑嘻嘻地喊我。原来是清清和洁洁姐儿俩来接车,两个小姑娘的个子已经赶上了矮矮的我,一边一个,连推带挤,我们才算出了车站。在路上两个小姑娘说,今日接了我三次。“这一次再接不到,”清清说,“我妈妈说明天要到台北跟你算账!”我说:“好凶的师娘呀!”我们嘻嘻哈哈走到时,已经暮色苍茫,“别墅”在苍茫中模糊了,只见那高大的椰树在晚风中摇头。走近跟前,发觉师娘正站在门前等待,她观看我来了好兴奋。我说:“不失信吧?师娘!”她捏着我的嘴巴说:“小鬼!”其次天早上七点钟
18、,我们已经梳洗完毕,坐在廊下吃点心了,推开走廊的窗门,庭前美景马上映入眼帘,我不由得“啊”了一声,和师娘信上所描绘的,一些也不差!师娘指廊下的阳光说:“这阳光怎么样?和鲍家街的差不多吧!”我摩挲着被晒暖的旗袍,低头看着走廊光亮的地板,心中不禁想:阳光处处是一样的,它今日走了,明天还会来,只是师娘的头上更添了几茎白发。这家人还是这么欢快,眼见两个女儿长得亭亭玉立,做母亲的心里当然无限快慰,可是,可是,我摇摇头,师娘说:“怎样?你觉得这里的阳光不同吗?”我那时想说:“当然不同,这儿的阳光里到底少了那个男仆人!”可是我并没有这么说,便笑笑道:“当然不同,这里又不是鲍家街!”师娘也笑了。回到台北,给师
19、娘的信里,我最终忍不住地说明白我当时真正的观感。师娘的回信来了,果真被我一串疑问引出了她的心语,她说:“你既然要探师娘的心底,那么我也不妨对你讲,你的师娘在她和你的老师分居之日,并没有这么硬心肠决心想拆毁一个完整的家,她只由于是一个受过训练的女性像一切这类女性一样,当然有着她们相当程度的矜持,可是你的老师竟是这样一个缺乏了解女性的艺术家!在我们分手之日,假如你的老师背抱着两个孩子向我深一步的忏悔,那时我或许会哭倒在他的怀里,我无论多么刚毅,到底是女人。可是你的老师到底不是像你所说的那阳光今日走了,明天还会来的。我们便这样分手了”(选自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典藏,有删节)12.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
20、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本文开头从师娘来信写起,结尾又以师娘回信收束,这样写前后照应,首尾圆合, 使结构完整。B.“庭前美景马上映入眼帘”、“走廊光亮的地板”等环境的叙写,从侧面表现了师娘对生活的宠爱。C. “当然不同,这里又不是鲍家街!”这一句委婉表达了“我”对师娘婚姻生活现状的质疑与惋惜。D. 本文叙述了北平西城和台湾板桥两个时期反差鲜亮的生活,旨在表现师娘追求个性解放的意识。E. 本文叙写我和师母的交往,呈现师娘人生经受和精神风貌,语言温婉真实,淳朴简约,畅达自然。13. 本文段叙述了师娘十年前北平西城鲍家街的生活情形,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作用。(4分)答: 14. 文章以“阳光
21、”为题,有什么用意?请依据文本加以探析。(6分)答: (乙)有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鲁迅的性格曹聚仁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和记者谈到鲁迅先生的性格,说:“他这肺病,原来在十年前,就已隐伏着了;医生劝他少生气,多静养;可是他的共性偏偏很强,往往由于一点小事,就和人家冲突起来,动不动就生气,静养更没有这回事,所以病状就一天一天的加重起来。说到他的思想,起初可以说是受了尼采的影响很深,就是树立个人主义,期望超人的实现,可是最近又转变到虚无主义上去了。因此,他对一切事,仿佛都很悲观。他的共性不但很强,而且多疑,旁人说一句话,他总要想一想,这话对于他是不是有不利的地方。他在上海
22、住的地方很隐秘,除了舍弟建人和内山书店的人知道以外,其余的人,都很难找到。”记者的笔录,或许有点走样,大致该和周先生所说相符合,以启明先生的博学多识,益以骨肉之亲,这些话该是格外中肯的。但由站得比较远一点的我看来,启明先生的话不无可以商量之处。 “为了一点小事,就和人家冲突起来,动不动就生气。”这样的人,古之人曾有过伯夷,孟子称之为“圣之清者也”。说共性很强只是“圣之清者”的特征,却不格外妥当。由于柳下惠式的“圣之和”,伊尹式的“圣之任”,孔丘式的“圣之时”,都非有很强的共性不行。共性不强,就变成乡愿式的“德之贼”,当然非启明先生所许与的。鲁迅先生生前,曾写信给我,说:“现在的很多论客,多说我
23、会发脾气;其实我觉得自己倒是从来没有由于一点小事情,就成友成仇的人,我还不少几十年的老伴侣,要点就在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这话,正如启明先生所说的相反;换句话说,鲁迅先生并不是伯夷式的人物,他若是伯夷式的人物,他也不会以上海的环境于他很适宜了。启明先生有点近于柳下惠式的“圣之和”,鲁迅先生则有点近于伊尹式的“圣之任”。孟子说伊尹将以道觉斯民,自任以天下之重,但一面又说:“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这才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写照。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的分野正在于此,胡适先生爱以他的学问地位“待价而沽”,
24、鲁迅先生则爱受穷困的磨折,并不曾转变过他的节操,至死还是“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见遗嘱)。(背面还有试题)说到鲁迅先生的对一切事都很悲观,也只说了一半。他的幼年时代的经受,以及壮年以后对于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幻灭,无疑的使他变成虚无主义者;这幻灭的影片,如好的故事所写的,的确够悲观了。但鲁迅先生在自选集的序文,已经提到他自己意识的转变,说:“我又怀疑于自己的无望,由于我又知道,我所见过的人们、大事,是极其有限的。”他自悟:“无望之为虚妄,正与期望相同。”所以对于热忱者们时常有同感,不断为热忱者呐喊几声以助威。鲁迅先生在近十年间,努力克制个人主义的成份,要和为社会舍身
25、的战士们的步骤相全都,或者应当这样说罢,他是渐渐远离了虚无主义,投入社会主义中去,对于革命事业的完成,并不和从前那样悲观了。启明先生也说鲁迅“多疑”,这倒是很好玩的。“多疑”和“格外透彻的观看事物”正是相反,既说他“多疑”,又说他“观看得格外透彻”,这两句话,不知怎样合得规律。以医病为例,断症既明,则开方自易,不必犹疑了。鲁迅先生有一回,说:“有些更重目前之益,为了一点小利,而反噬横陷,真有大出于意料之外者。历来所身受之事,真是一言难尽。但我是总如野兽一样,受了伤,就回头钻入草莽,舐掉血迹,至多也不过呻吟几声的。只是现在却由于年纪渐大,精力就衰,世故也愈深,所以渐在回避了。”照这话看来,住址的
26、隐秘,想一想旁人所说的话是什么用意,只能说是“野兽”的生存本能的反应,莫非定如羔羊的等着受宰割才算是“冷静不惑”吗?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对于“多疑”二字的正面驳斥,已经一见不一见,他决不料死后还要蒙“多疑”二字的冤枉的。我和鲁迅先生间的交谊,自然不及启明先生之“亲”而且“切”。本不必“谬托知己”。但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不愿轻轻放松一件事一句话,要彻底想一想的人,和启明先生所见的会有这么多的差距,倒是值得认真吟味的。(选自鲁迅先生纪念文集(上册)12.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周作人认为,鲁迅共性很强,很简洁生气,而且多疑,他的思想起初深受尼采的影响,
27、后来又转变到虚无主义上去了。B. 在作者看来,鲁迅变成悲观的虚无主义者,是源于其幼年时代的经受,以及壮年以后对于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幻灭。C. 从第段“但我总如野兽一样也不过呻吟几声的”这些语句可以看出鲁迅隐忍苟安、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D. 作者认为自己与周作人对鲁迅的看法“会有这么多的差距”,是由于他与鲁迅的情谊,远不及周作人与鲁迅的骨肉之亲。E. 本文多次引用鲁迅先生给作者的书信及其文章中的话,来剖析自己对鲁迅人格、个性的生疏和理解,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性。13. 文章开头引述周作人在北平和记者的谈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答: 14. 在曹聚仁看来,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依据
28、文本加以探析。(6分)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7分)文学就是修辞的集散地。莫大的制造欲望和文学话语的相对自由供应应修辞以巨大的试验空间。文学时常击穿常规语法、废弃标准语汇,撇下说明书式的文从字顺,竭力查找 (zhn)新的话语可能。这时,文学对于“生疏化”的爱好明显与修辞的天性孜孜不倦地除旧布新( )。a不仅人们可以从文学之中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精妙遣词,甚至还可以从文学之中发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种惊异的造句。对于文学来说,修辞更多是在文学的辖制下活动。人们可以看到,诗的修辞无法移诸小说,戏曲的修辞也同电影(
29、)。(1)文段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分)答: 处,应改为 。(要求:以汉字书写)(2)依据文段中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答: 。 (3)文段中括号空缺处应填入的成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拍即合 格格不入 B不谋而合 形同陌路C丝丝入扣 方枘圆凿D异曲同工 各行其是 (4) 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答: 16.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2分)上图是关于国民阅读方式偏好的调查结果(数据资料取自2021年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请你依据图表,写出一条结论,不得毁灭数字,不超过20字(不含标点)。(2分)答: 17. 将下面的短语分
30、别组成一副元宵节(甲)和一副中秋节(乙)对联,排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分)花开丛桂 玉烛长调千古乐 月下有楼皆博饼 时际上元 辉映终宵 月当五夜 花灯遍照万家春 天际无客不思家A. (甲) /(乙)B. (甲) /(乙)C. (甲) /(乙) D. (甲) /(乙)1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 分)在福州,“郑兴利”是可以用一辈子的剪刀,是女孩出嫁时陪送的象征心灵手巧的嫁妆。一百多年来,正是靠着这个“利”字,“郑兴利”在机器制造的大浪淘沙中幸存,成为福州最终一家手工锻造剪刀店,并被列入“中华老字号”。对于“郑兴利”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
31、20字左右。)答: 五、写作(70分)19.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作文。(70分)一只公鸡满地觅食,捡到一颗珍宝,把它交给了宝石工人,说:“这的确很精致,但我需要的不是这玩意,而是一些小米粒。”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字的谈论文或记叙文。要求:()必需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021年宁德市一般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6分)(1)哀民生之多艰(2)形影相吊(3)萧关逢候骑(4)同是天际沦落人(5)似曾相识燕归来(6)衣冠简朴古风存【一处1分;错、漏、添
32、字的,该处不得分。】2(3分)A(全:保全)3(3分)D(属于“今之所谓廉者”的表现。)4(3分)D(“作者认为世人对郭侯多有误会,觉得有必要说一说”这一表述文中并未述及,是无中生有。)5(6分)(3分)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若”、“乃”、“若”各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3分)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既已”、“俟”、“奚耶”各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6.(6分)(1)(2分)“闲”字体现了诗人夜归时从容闲适、怡然得意的心境。【意思对即可】(2)(4分)动静结合(1分)。颔联写葱郁的青山万松与明月辉映下的十里沙堤,是静态之景(1分);颈联写月
33、下楼影移动与江风潮头涌动,是动态之景(1分)。静景与动景的结合,营造出清幽明净(或“淡雅闲散”、“阔大浑融”、“平淡清远”)的意境(1分)。7(6分)AE(A项,魏延开城投降;黄忠并没有当即投降,而是刘备亲往黄忠家探视后,黄忠才投降。E项,欧也妮吓得直哆嗦;葛朗台太太表示假如葛朗台回来,一切由她来担当。)【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6分】8.(6分)(1)(2分)共同之处是都强调为政者(君)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意思对即可。】(2)(4分)孔子主见为政者要带头、勤勉,办事不懈怠,并能持之以恒;(2分)孟子主见为政者要修行仁义之道。(2分)9.(3分)B (“只要不指名道姓,它就不会招惹罪祸”
34、这一表述不精确,原文是说“相应地削减”)10.(3分)印刷术的进步;(1分)小说题材的现实化;(1分)作家思想、道德情操的提高。(1分)11.(3分)先点明街谈巷议是小说创作的来源和基础,(1分)接着指出小说的谈和议的影响问题,(1分)最终阐明小说题材由志怪志异而笔记的演化及其缘由。(1分)【意思对即可。】(甲)12.(5分) C D (C项,“表达了我对师娘婚姻生活现状的质疑与惋惜”这一理解不精确,不是“质疑”,而是“不解”; D项,“反差鲜亮”这一表述不恰当,“表现师娘追求共性解放的意识”这一理解也不恰当。)【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13.(4分)交代了“我”与师娘的亲热关系,(1分)
35、为下文写台湾板桥时期的生活状况作铺垫,(1分)为下文写师娘坦露“心底”埋下伏笔,(1分)起到了充实内容,丰满人物形象(突出她的“乐观大方”)的作用。(1分)【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分析,各2分】14.(6分)【要点】从标题与人物形象的关系看,以之为题,象征师娘乐观淡定、乐观向上、温婉而坚强的性格(或:象征师娘对“我”的关爱,对生活的热忱、乐观,对女儿的辛勤培育);从标题与情节的关系看,以之为题,明示了文章行文的线索,“阳光”在情节的进展中起连贯作用,使情节集中而紧凑;从标题与主旨的关系看,以之为题,赞扬了师娘的“阳光”般的心态,同时也蕴含着作家对家庭完整、婚姻美满和幸福生活的认知。【以上三点,每点
36、3分,其中概括2分,举例分析1分;能答对两点,即给满分。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乙)12.(5分)C D (C项,“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隐忍苟安、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这一表述不恰当,应当说是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隐忍、坚韧、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D项,“是由于他与鲁迅的情意,远不及周作人与鲁迅的骨肉之亲”这一表述不恰当。)【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13.(4分)交代了周作人对鲁迅病情和思想性格的看法,说明本文写作的缘起;(1分)为下文张本:即先引出周作人对鲁迅性格的看法,为下文论说自己对鲁迅性格的看法、订正周作人的偏见作了铺垫;(2分)通过两种不同看法的比照,还原了真实的
37、鲁迅的形象,让读者不为偏见蒙蔽。(1分)14.(6分)【要点】曹聚仁看来,鲁迅是一个“认真”的人。他共性强,有担当、讲道义、守节操;擅长反思,思想上不断更新、进步,愿为热忱的革命前驱者呐喊;隐忍而坚韧,擅长自我疼惜。【以上三点,每点3分,其中概括2分,举例分析1分;能答对两点,即给满分】15.(7分)(1)(1分),应当改为 逗号 (2)(1分)崭(3)(3分)A(4)(2分)将句中的“不仅”移到“人们”之后16.(2分)国民阅读方式偏好仍以纸质书阅读为主。【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17.(分)(解析:元宵节对联: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古乐;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中秋节对联:花开丛
38、桂,月下有楼皆博饼;辉映终宵,天际无客不思家。)18. (5分)示例:传统优秀手工艺应大力传承并弘扬。“郑兴利”剪刀能在现代机器制造的大浪淘沙中幸存,并荣登“中华老字号”之列,凭的是精致的手工锻造工艺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国家应实行妥当措施疼惜和扶持经典手工艺行业,为其传承与进展制造适宜的大环境。【若从“传统工艺将成为历史的记忆”“传统工艺可以和现代科技结合而获新生”“手工艺品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切入谈,且言之有理,语言简明连贯,可酌情给分。评分标准:观点陈述2分,理由分析3分】19. (70分)【思路点拨】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题。公鸡需要的不是精致的珍宝,而是一些小米粒。它的实
39、际需求打算了对外物的价值推断。从有用主义角度考量,米粒是生活之必需,是生命之维系。由此可引发以下一些思考:维系我们生存与生活的真正需要是什么?该如何面对我们生命中的“有”与“无”?该怎样评判(或取舍)“精致”与“有用”,“精神”与“物质”?我们能够像公鸡那样丝毫不为“珍宝”动心,而能坦然淡定地将它们交给真正需要它的人吗?面临“需”“取”“舍”“予”的选择,我们又需要怎样的才智和士气呢?我们能敬重并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意愿而生活,而不为那些并非需要的“珍宝”所绑架所奴役吗?参考立意如下:1物取所需,理性估量;2价值取决于需要;3学会“取”“予”,身(心)不为物所役;4.敬重自己的真实意愿而生活;5
40、.“宝刀赠英雄,红粉送佳人”,物归所主(才尽其用),才不致埋汰其贵重的价值;.“珍宝”与“米粒”各有所用,人生既需要“米粒”,也需要“珍宝”,关键在于自我的理性把握;.价值与有用不行简洁等同,应辩证分析;等等。【参考译文一】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从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计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艳羡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牵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假如)他幸好始终处在有所艳羡又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致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送给他。
41、(假如)有的人权位渐渐达到顶峰,对于志得意满(之事)已懈怠,那么可让人艳羡的(官职)已经得到了,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思。至于仕途蹉跎、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艳羡的(官职)已经绝无期望了,心灰意冷,颓唐懊丧,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因此他们开头(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苦痛;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饕餮之徒都不做的行为。世人见到他那样子的,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原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正值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欲)的萌芽原来就已暴
42、露了。假如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假如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观看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赞扬他廉洁。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确定是从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头。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因此他对于物质的依靠就比较轻。虽然他全无所艳羡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或许是即使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疗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谈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又曾受讲于欧阳南野先生处,(我)知道(他是)致力于 “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一类的求学之人。曾经说:“我就宠爱蔬食,而不宠爱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平稳,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担忧。”他奉养自身大抵如此。这样,那么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