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历 史 试 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中每小题1分,共50分)1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是 A威慑性、实效性 B制度性、强制性C等级性、仪式性 D规范性、长期性2先秦很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2、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宗法思想渐渐退出政坛 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3明朝内阁虽处中枢,但官阶较低,因此,内阁高校士通常由六部尚书和曾任经筵讲官(皇帝的老师)的人来兼任。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A内阁高校士的地位提高 B内阁高校士的权力提高C皇帝与内阁的关系改善 D皇权受到内阁的限制4.“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抗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农夫战斗。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叉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材料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十九世纪后60年A.无法依傍和茫然自失
3、的心理 B.面对民族战斗的冲突心态C.民族抵制意识的完全丢失 D.传统意识支配下的排外心理5. 1859年,两广总督劳崇光欲请洋人担当广州海关负责人时奏称:“粤海关税务近年征收未见起色惟有仿照上海方法,用外国人治外国人,语言通晓,底蕴周知,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于税务必有裨益。”此奏折A.所述方法是对强敌经济侵略的妥协之举B.体现了晚清时期外向型经济进展不平衡C.反映了广州海关把握权巳落人洋人之手D.折射出清政府防民甚于防寇的思想6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
4、,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挽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7. 1964年,美国中情局一份报告称,不发达国家从美国获得技术人员,“要等上一年,甚至永久也等不到”,从苏联获得则“需要六个月到一年”,从共产党中国获得只“需要四十五天”。据此可知当时A.很多不发达国家渐渐加入社会主义阵营B.中国乐观救济不发达国家进展经济C.中国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支持是相互的D.公正互利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针8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规定:物品之转让,通过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
5、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全部权之否认的方式。这一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严控被统治阶级的转让行为 B.在法律行为中强调程序合法C.重视商品经济中的道德因素D.宣扬民主制度对公民的意义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头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A规定选举资格违反公正自由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进展的潮流10.苏联在1991年的状况与沙皇俄国在1917年时的情形很相像1917年8月的科尔尼洛夫起义,它使临时政府陷入混乱
6、状态,并增加了人民群众进行根本改革的意识1991年“国家紧急委员会”的叛乱起到了科尔尼洛夫起义的作用,叶利钦担当了列宁的角色。材料中“列宁的角色”主要指 A.夺取国家政权的号召者B.进行武装革命的提倡者C.组织国家联盟的提倡者D.资产阶级政权的仇视者11美国出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看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月,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由于它们可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逼。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逼,必需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缘由是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D中美对外政策的差异 12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
7、边民购马,但边民却将铜钱铸造成铜兵器,处处侵扰。为此,宋实行茶马互市,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药材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可用来说明A.边疆地区有较强的军事实力 B.北宋时期经济模式大大倒退C.经济政策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D.守内虚外导致北宋积贫积弱13. 1883年,宇林沪报报道:“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这一报道反映了A.洋务资本开头投资创办近代企业B.私人资本在清末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C.洋务运动时期兴办实业的潮流D.近代企业之间已经毁灭激烈的竞争14(中国)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
8、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这表明人民公社A组织军事化 B行动战斗化 C贸易自由化 D生活集体化151978年底,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夫实行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到1980年1月,全国有84.7%的生产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实行定额包工责任制的占生产队总数的55.7%,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占29%,而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还不足1.1%。这主要说明当时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快速在全国推行 B农村改革的阻力不小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生产力的进展D农村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思想不够解放16.英国棉织品在1784-1786年间仅占英国出口总额的6%,但到19世纪初就占到了42
9、. 3%。 毁灭这一变化的直接缘由是A.新航路开拓后意大利衰落 B.纺织技术的进步C.世界棉纺织品需求量增长 D.英国在殖民斗争中获胜17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化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化趋势的影响是A促使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B促使世界各地沟通亲热,冲突不断缓和C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性调整 D推动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18. 1931年,美国财长梅隆称:“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全都,坚决地阻挡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A.放弃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 B.乐观推行以
10、工代赈C.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D.努力抑制物价上涨19.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把握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当是()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20.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义建设都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下列关于这两次探究相同之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留意了发挥市场的调整作用 B.都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进展阅历C.都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21下表反映了二战后部分国家发电量(单位:
11、亿千瓦时)变化状况。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A.进展中国家凭借后发优势实现了超越B.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消费品生产先上升后下降C.战后40年日本电力增长速度总体慢于苏联D. 20世纪末期中国发电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22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傲慢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打算加入这一组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月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由此可见,该组织A降低了民族主义心情 B推动了欧洲国家一体化C制定了关税壁垒政策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3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见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生疏的24、管子 明法解说:“贫者非不欲夺富者财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据此推理,法家思想中的“法”:A、利于疼惜有产者利益 B、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C、有利稳定社会秩序 D、捍卫臣民的合法权益25.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进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见“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
13、断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见26对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A在学习争辩中探究自然界万物进展变化的道理B通过实际接触争辩生疏事物的客观真理C通过接触事物体认学问、感知理并融会贯穿D通过实践得出真知27.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夫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逼下,常毁灭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状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
14、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进展淡化了中心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共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28.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认真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顾炎武A.提出“经世致用”的主见 B.批判程朱理学的佛学化C.意识到阳明心学遇到危机 D.主见废除传统儒家思想29. 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黄宗羲提倡“法治” 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30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问界)对外国作品的爱好从
15、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忱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推动民主法制社会制度的建立 D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3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诗歌最终经孔子编订而成。据此推断以下不行能在诗经中毁灭的是 A唐风 B陈风 C郑风 D赵风32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圉古代科技 A具
16、有服务于农业进展的特点B其进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C不行能进展为近代科学技术D留意阅历性和有用性的特点33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学问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力。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救亡图存 民主与科学A B C D34.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A西方的启蒙思想B西方的“长技”C介绍争辩西学D早期维新思想35.张之洞说:“不行转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
17、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A.主见复兴儒家为国家的道德基础B.主见接受西方的器械以备有用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D.说明张之洞乐观提倡变法改革36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争辩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学问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西源,为我所用” B“与时俱进,进展创新”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37严复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卷一按语:“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这一按语
18、表明A中国的“理”与西方的“法”相通 B法治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C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 D“法”与“理”各异互不兼容38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进展其抱负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抱负世界的根本目标C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 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楚39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渐渐下降的缘由主要是A近
19、代学问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40.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提倡“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A.违反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1“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试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毁灭于 A戊戌
20、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42孙中山曾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下列哪一主见与上述观点相全都A没收大企业扶助农工B节制资本为北伐成功进军奠基C与时俱进完善民生主义D积累资金以利于驱除鞑虏43. “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吾国今日既日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明显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推翻满人政权,建立汉人专制政权 B反对外
21、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C强调排满革命,建立统一民族国家 D主见反清复明,恢复汉人一统江山44. “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公正阁仆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学校国思想文化界A卢梭的思想占主导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45.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孙中山阐释了A民主革命的最终抱负 B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C民主革命
22、的主要力气 D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46.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宽敞,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说明白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D表明白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夫问题47.毛泽东曾写道:“这是确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行移易的必要的形式。因此,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
23、国”以上内容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48.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进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冲突区分为敌我冲突和人民内部冲突,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乐观性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49. “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头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指明白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24、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50. 1979年1月,邓小平头像其次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主要是由于A邓小平主导启动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B邓小平结束了“文革”乱局C邓小平成为中国国家元首D邓小平一手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2答卷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卷纸上。5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受了进展与演化的历程。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
25、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受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毁灭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气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定结果。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材料二:人们总宠爱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简洁关系,把三者关系简洁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气格局或主要进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状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26、,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8分)(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试分析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定结果”的缘由。(8分)(3)结合所学学问,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规律清楚)(10分)5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
27、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舍命。他们抵制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头了。其次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大事。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共性解放和
28、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布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新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期望发扬“五四”自由争辩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5月,亦即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梁启超所说的
29、“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核心,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主要目的。(12分)(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6分)(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高二历史答案1-5:BCABD 6-10:BBBDA 11-15:ACCDD 16-20:BACBC 21-25:CACAB 26-30:CDCDD 31-35:DABCD 36-40:DAACC 41-45:DCCCC 46-50:CACCA51参考答案:(1)第三周期: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沟通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8
30、分)(2)缘由:第三周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快速进展,和平与进展成为时代主题。(8分)(3)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洁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2分)评析:二战后至50年月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年月中后期开头,伴随中苏关系裂开、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减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头毁灭多极化趋势;90年月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做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宽敞进展中国家等各种力气不断进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8分)52.
31、答案:(1)条件:“经世致用之学”的产生;八股科举束缚思想;满汉民族冲突尖锐;君主专制的强化。(6分)核心:初步的反专制的民主与民权思想。(2分)目的:挽救民族危机;进展资本主义。(4分,假犹如学回答“资本主义”的某个层面,1分或假犹如学从“现代化”的角度作答1分)(2)观点: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一次文化启蒙,后期是一场政治运动;政治运动以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名义阻碍思想自由。(4分)(3)变化:由强调思想解放到把思想解放与民族救亡有机结合。(2分,未说明“变化”的1分)影响: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近代意义上的形成。(4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考场
32、号 座位号 高二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历 史 试 题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51(26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8分)(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试分析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定结果”的缘由。(8分)(3)结合所学学问,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规律清楚)(10分)52(24分)(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梁启超所说的“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核心,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主要目的。(12分)(2) 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6分)(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