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和谐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气和活力,要永久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敬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行或缺的重要因素。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进展渊源,其实不难发觉,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留意“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谐、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2、。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作“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相互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最重要的手段。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
3、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冲突和冲突的存在,主见防止过度的冲突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有秩序的社会的政治抱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支配、“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有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见。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
4、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和包涵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谐共处、和谐进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留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殊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心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取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谐共处、和
5、谐进展。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提倡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进展,引领国际关系进展的新潮流起到乐观的作用。在中华民族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乐观的贡献。(摘自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表述,不精确的一项是()A“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互为表里,也相互作用。B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C“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的自己的价值原则,也是构建和谐、有秩序社会的
6、理论基础。D“和合”思想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进展。解析“诸子百家”存在于先秦时期,而不是“秦汉以后”。同时,将原文中的“各个时代各家各派”表述为“诸子百家”是偷换了概念。答案B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和”也可理解为“和谐”。B“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C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提倡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D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敬重,其“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行或缺的因素。解析“和谐的文化
7、传统”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由于“和谐”只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答案D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共中心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继承与进展。B“和”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经常能挂念我们解决问题,它也经常是我们追求的抱负目标。C世界上很多事物存在着冲突和冲突,“和合”思想主见彻底化解冲突和冲突,使不同事物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D美国充当着“国际警察”的角色,实际上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跟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解析“和合”思想并不是主见彻底化解冲突和冲突,原文第4自然段的信息是:“它并不否认冲突和
8、冲突的存在,主见防止过度的冲突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答案C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高俭,字士廉,渤海人。俭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亡奔高丽,俭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行同行,留妻侍养,供应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交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俭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长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
9、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武德五年,俭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时太宗为雍州牧,以俭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俭明辩善容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俭以闻,俭寝而不言,坐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俭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奖鉴人伦,雅谙
10、姓氏。高祖崩,摄司空,营山陵制度。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薨,时年七十二。(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注朱鸢:隋朝交趾(今越南)郡下辖九县之一。陵迟:衰败。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俭坐与交游 坐:停留B内离外蹙 蹙:窘迫C俭寝而不言 寝:扣压D雅谙姓氏 雅:格外解析坐:由于。答案A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俭受到皇上重用的一组是
11、(3分)()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素有才望,甚亲敬之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摄司空,营山陵制度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A BC D解析是说高俭受时任雍州牧的太宗亲近敬重;是说高俭的建议很有重量;是说皇上很关怀高俭。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俭重视亲情。高俭被贬到岭南,岭南有瘴疠,母亲不能同行,于是他留下妻子侍奉老母;又顾念妹妹无所依靠,卖掉大宅安置妹妹,并分掉余财。B高俭遇事能正确决断。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想要投降,高俭却认为敌人不能长久,而城中守军足以抵抗他们,丘和接受他的建议,后来果真击败了敌军。C高俭治理地方
12、兴利除弊。他在蜀地任职时,能够依据当地的陋俗加以训导,使当地的风俗得以改观;疏导水渠,使蜀中大获浇灌的便利;还重视文教,使学校得以复兴。D高俭力矫流弊。当时家世已衰败的崤山以东人士,仍依仗旧门第,在女儿嫁给他族时索要丰厚聘礼,他建议皇上修正天下姓氏,并在争辩史传的基础上撰成氏族志。解析不是他建议皇上修正姓氏,而是皇上下诏修正姓氏。答案D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5分)译文:_(2)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5分)译文:_答案(1)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
13、知道母亲的音信,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2)(高俭)还趁着闲暇之日荐举文人,进行文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史,劝勉激励后辈同学。参考译文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高俭年轻时有才识器度,广泛涉猎文史书籍。隋军征讨辽,当时兵部尚书逃奔高丽,高俭由于和他有交往被牵连治罪,贬为朱鸢主簿。他侍奉母亲以孝顺有名,岭南有瘴疠毒气,母亲不能同行,于是留下妻子侍养,家中供应不足。又挂念妹妹无所依靠,于是卖掉大宅,买小宅让她居住,分掉余下的资财,轻装而去。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交趾太守丘和任他为司法书佐,当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要出门迎降,高俭劝告道
14、:“宁长真兵力虽多,孤军深化远道而来,内部不和外面窘迫,不能长期坚持。况且城中强兵足以抵抗他们,为何要受别人牵制?”丘和听从了他的建议,就命高俭任行军司马,水陆并进,迎击攻破敌军。等到萧铣失败,高祖派高俭带兵巡行夺取岭南。武德五年,高俭和丘和上表归附朝廷,多次升迁后任雍州治中。当时太宗任雍州牧,因高俭是文德皇后的舅舅,始终又有才能声望,格外亲近并敬重他。高俭聪慧善辩举止优雅,凡是进献的供应接受的建议,官员们没有不注目的。当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交付高俭让他上报,高俭扣压下来没有上报,由此获罪出任安州都督,又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风俗轻浮,可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危急的,儿女大多不亲自侍奉
15、,在杖头挂上食物,远远地喂食。高俭依据状况加以训导,风俗连忙改观。秦朝时李冰治理蜀地,导引汶江,开创了浇灌的便利,使现在位于水畔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富强的人家,经常侵占夺取。高俭又在原来水渠外进行疏决,蜀中大获浇灌的便利。高俭还趁着闲暇之日荐举文人,进行文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史,劝勉激励后辈同学。蜀中的学校大为复兴。贞观五年,高俭被召入朝廷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俭擅长识别任用人才,精通生疏姓氏。高祖驾崩,高俭代理司空,经管山陵事务。当时,朝廷舆论认为崤山以东人士宠爱自我夸耀,尽管家世已经衰落,但仍依仗他们的旧门第,女儿嫁给其他姓氏人士,肯定要索取丰厚的聘礼。太宗厌恶这事,认为对教化很有损
16、害,就下诏高俭和御史大夫韦挺等修正姓氏。于是广泛收集天下各姓的谱牒,并依据史书考证其中的真伪,褒扬举荐忠贤之人,贬黜邪恶之人,撰成氏族志。贞观二十年,高俭有病,太宗亲往他的住宅问候。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俭去世,时年七十二岁。(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吊 万 人 冢(唐)张蠙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8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战乱后诗人客游河淮地区时依据所见所感而剪取的一幅社会缩影,控诉了统治者为一己私利而压迫人民的血腥罪恶。首句“兵罢淮边”是叙事,“客路通”
17、是表达感情。答案首句“兵罢淮边客路通”,落笔便写出诗人客游河淮地区的时间是在“兵罢”之后;(2分)“客路通”三字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于战乱临时结束的欣喜之情。(3分)9请赏析“乱鸦来去噪寒空”、“可怜白骨攒孤冢”两句诗中“乱”、“孤”二字的妙处。(6分)答:_解析做炼字的题目,重点是对该字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分析。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读懂诗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题目涉及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乱”字写乌鸦之多正是写战斗的残酷,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切的氛围。“孤”字既表达了对枉死者的怜悯,也表达出对战斗的憎恶之感。答案“乱”字写出了黑乌鸦遮天蔽日之多;乌鸦以食腐肉为生,万人冢上空乌鸦的
18、狂欢乱舞,愈显出战乱中死人之众,使天空布满着一片凄寒之气,给人思绪上增加了悲切感。(3分)“孤”字蕴含了对枉死者离乡背井、惨死他乡的无限怜悯,令人简洁从枉死者联想到战斗给幸存者所造成的家庭悲剧和心灵创伤。(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所宜深慎。(魏徵谏太宗十思疏)(3)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4)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答案(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载舟覆舟 (3)惟草木之零落兮
19、(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乙选考题请在三、四大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龙虎斗陈玉兰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终,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概,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
20、,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迟疑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常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
21、。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宠爱。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脆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洁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概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
22、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格外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更加悠扬洪亮。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安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格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
23、翻江倒海一般。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出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阄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秦班主惭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格外绚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节选自小说界)(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龙虎斗”既指当年为大寿堂会,秦、袁两家班主开放的生死对决,也指后来秦班主与年轻人的精彩比武。B文中“旗杆从无人敢攀,旗
24、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一句,既写出了旗杆之高,也为下文秦、袁二人攀顶扯旗的比武做铺垫。C为了给自己的大寿烘托气氛,直隶督军曹锟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这足见其是个贪图权势之人。D秦班主赢了比武后,“眼睛长到脑袋顶,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这表明秦班主虽志得意满,但内心对技高一筹却主动退让的袁班主抱有愧疚。E年轻人寻到秦班主,跟他叫板比武,不是为钱而来,如将比试所得的铜子递给秦班主,而是为了炫艺而来,如亮出江湖神仙脚。(2)小说第9段对秦班主的功夫作了细致的描写,作者这样支配有何用意?(6分)答:_(3)秦班主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25、_(4)这篇小说,谁是仆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解析(1)C项,“这足见其”属于强加因果。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曹锟是一个自私残忍的人。E项,年轻人来此的目的不是炫耀技艺,主要是为父明志。B项,也有衬托出秦、袁二人的超群武艺之意。答案(1)AD(2)正衬,以秦班主的了得功夫衬托出年轻人的绝伦技艺;为年轻人出场比武做铺垫;为下文情节“两戏班合二为一”进展蓄势。(3)技艺超群:在庆祝曹锟六十大寿的堂会上,秦班主拔得头筹;与年轻人比试,秦班主呈现一身功夫。宽容大度,怜才惜才:面对年轻人的叫板,秦班主看“他一副好人才”,又觉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宠爱,还任其叫骂。有惭愧心,知错能改:每当想
26、起袁班主,秦班主便觉惭愧;在得知年轻人来意后,秦班主惭愧的流泪并向年轻人请教。识大体,明大义:在袁班主事迹的感召下,秦班主与年轻人的两个戏班合二为一,成为古城剧团的前身。(答出三点即可)(4)秦班主是仆人公。作者塑造秦班主着墨最多,并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等;文中的主要情节都围绕他开放,他是贯穿全文的人物;小说通过秦班主的患病再现了乱世中戏班是如何生存的。袁班主是仆人公。作者塑造秦班主虽着墨最多,但主要是为了衬托袁班主,突出其气节和大义。年轻人与秦班主比武,是替父明志而来,促成了两个戏班的最终合并;虽然袁班主在抗日战斗中死去,但子承父业,这都是袁班主训练有方。袁、秦两位班主都
27、是仆人公。小说接受明暗双线的结构,明线是秦班主,暗线是袁班主;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再现在乱世中戏班班主的不同命运。在秦班主与袁班主儿子的共同努力下两戏班合并,成为古城剧团的前身。四、有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褚橙的昭示叶檀褚橙,褚时健种出的畅销橙。褚时健是值得敬重的中国人,他绝不仅仅是企业家。他与人生困苦搏斗。1979年,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褚时健被委派到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任厂长。半年时间他解决了原料不认真分等级、设备破旧、厂子的管理和人员态度的问题,提高了烟品质量。又将第一车间直接设在田间,实行三合一(即玉溪卷烟厂、玉溪烟草专卖局、玉溪市烟草公司合而为一)制
28、度18年,在他的带领下,玉溪卷烟厂效益不断提高,为国家累计制造利税超过千亿,培育出的红塔品牌在世界名列前茅。褚时健用18年打造出价值千亿的“烟国”。1999年他因“贪污174万美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减为有期徒刑17年,74岁保外就医。2002年,保外就医的褚时健在哀牢山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种起了橙子,这一年他已经75岁。在荒山上种出的褚橙如今供不应求。褚时健认为现在事情还不多,还可以凭借经济增长实力积累一些钱,但国家要不断增加实力,需要实实在在地积累。就像盖一栋房子,地基假如扎扎实实,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房子仍旧会是好的;但不这样的话,二十年、三十年折旧,积累渐渐就消逝掉了。褚时
29、健的磨难史是制度磨难史的缩影,很多人都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本身的倒影,追念起曾经的峥嵘。他给国企带去过期望,糖厂、烟厂,做一行成一行,无论什么年月都无法掩盖他天才企业家的光线。他老是能找到正确的鼓舞机制,让企业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但他违反了规章,他在烟厂缔造出991亿元利税时,却由于174万美元锒铛入狱。一个天生的企业家进入了错误的激励机制,这是个悲剧,更哀痛的是,个人无力转变这一体制,他只能低头。出狱种橙,褚时健最终在低谷时期找到了正确的出口,当然被动而无奈,他的投入却主动而乐观。事实上,他无意中找到了中国现代化农业运作的方式。他租下2400多亩荒山,使得在果园工作的农夫成为农场工人,也获得了风光
30、的收入。果园里共有110多家农户,大部分常年住在山上,褚时健为他们修建了青砖的住宅。他们大多举家来到这里,每户负责2600棵树苗,几乎与世隔绝地在山上劳作。褚时健为自己的冰糖橙种植制定了很多细致的工序。比如,要想橙子品质高,必需从前就摘除一部分果实;树长大了,空间不够,相互争夺阳光和养料,必需砍掉三分之一的树;这些措施会削减整体产量,但会提高单个橙子的质量细节打算了褚橙的品质。在正确的激励机制中,没有小农意识下的坑蒙拐骗,反而有大量合格的追求利益的员工。难能贵重的企业家素养,与最起码的诚信相匹配,才是今日中国尤其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扛鼎素养。企业家的盈利力量与诚信,是现代中国的稀缺资源。褚时健用电
31、商平台销售,说明他不守旧,但他拒绝了上市的可能性,说明他对诚信的坚持。为了城镇化,为了现代农业,政府给农业、农企丰厚的补贴,这吸引了一批“绿眼龟”。他们大规模进入农村圈地,与基层干部合谋拿到大量补贴,对农业敲骨吸髓。这样的企业家进入农村是农村的哀痛,农业丢失期望,农夫没有了转化为敬重市场法则的产业工人的前景。中国假如有数万个褚时健这样的企业家在农村踏实干活,农业现代化才有期望。没有必要美化褚时健,在人生低谷独坐一隅时的难过,只有他自己承受,暮年丧女的哀痛,无人替他分担。而他对于财宝的态度在沉淀之后早已坦然,他坦承晚年种橙是“心理不平衡”,“此刻的国企老总一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我也不想晚年过得
32、太穷困。另外,我70多岁出监狱,总得找点事做,让生活充实点”。正由于人生跌宕起伏,所以坦然,坚持自我。种橙不会让褚时健暴富,却让他获得敬重,有发挥才气的空间。他的企业家才气因种种缘由被耽搁了几十年。绝大多数人不情愿经受褚时健这样的起伏人生,褚时健也是被迫的,并非他天生觉悟高。到了谷底之后绝境反弹,发挥才气,坚守底线,成为励志的榜样,这是褚时健的了不起之处。(摘自2021年第45期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褚时健有成功也有失败。他用18年将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价值千亿的“烟国”,却也因违反规章锒铛入狱。B出狱种橙,他的投入主动而
33、乐观,他也最终努力找到了中国现代化农业运作方式。C褚时健踏实肯干。他与进入农村大面积圈地并且和基层干部合谋拿到大量补贴的“绿眼龟”不同,只有这样的企业家在农村干活,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才有期望。D本文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褚时健执着的一生,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一个不喜不悲、坦然面对人生的宏大企业家形象。E褚时健与人生的困苦搏斗,是值得人们敬重的。他能够成为励志的榜样,还源于他具备企业家素养与对诚信的坚守。(2)题目为“褚橙的昭示”,为什么还写褚时健缔造“烟国”及贪污入狱的经受?(6分)答:_(3)褚时健使褚橙成为畅销橙的缘由有哪些?请结合原文概括分析。(6分)答:_(4)你如何理解“正由于人生跌宕起
34、伏,所以坦然,坚持自我”这句话,请结合原文与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和生疏。(8分)答:_解析(1)B项,“最终找到了”不妥,在原文中是“无意中找到了中国现代化农业运作的方式”;C项,“只有”不当,原文是假设;D项,呈现了传主的一生不精确,生动形象也不正确,“不悲”错答案(1)AE(2)(6分)内容上:交代他不仅仅是企业家并且他还与人生困苦搏斗;突出他天才企业家的风范和坚持自我的精神。结构上:为下文写他种褚橙的成功做铺垫。情感上:表达作者对传主的确定与鄙视。(3)(6分)正确的运作方式:他种褚橙投入主动而乐观,找到了中国现代化农业运作方式和正确的激励机制;保证产品品质:为保证质量,制定了细致的工序
35、,从前摘除一部分果实,还砍掉三分之一的树确保光照。难得的企业家素养:他不守旧,讲诚信,并且在农村踏实干活。(4)观点:这句话概括了褚时健的人生经受与人生态度。或:褚时健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我们敬重的。(2分)分析一:“人生跌宕起伏”是说褚时健摘掉右派帽子,接手将破产的卷烟厂,制造了价值却又锒铛入狱、暮年丧女、重整种橙等人生经受。(2分)分析二:“坦然、不悲不喜”是说他在人生低谷时独自承受了一切难过、哀痛,沉淀之后的他对财宝早已坦然。(2分)分析三:出狱后找点事做,让生活更加充实。种橙虽不能暴富,也能获得敬重,得到发挥才气的空间。(分析二、三任写一点即给2分)联系实际:略(2分)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
36、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的天职。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地担当起训练子女的义务。在全国竞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地担当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解析所给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分的:“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当做的事就乐观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
37、辞,理应接受。句的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句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担当的义务”,所以应当填“责无旁贷”;句主要强调的是“不推让”,应填“当仁不让”。故只有选C项。答案C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科技界人士指出,技术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造成研发投入的巨大铺张,加剧了科技与经济脱节,到了非改不行的程度,已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B“居者有其屋”的确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很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C经济改革搁浅或者受阻,首先会抑制实体经济的投资,继而会进一步打击金融市场的信念,这对于意大
38、利短期与中长期经济前景来说都相当不利。D寻求人生乐趣的法则是,知道自己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深信能够战胜它们,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乐趣。解析A项,句式杂糅,“科技界人士指出”与“已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保留其一即可;B项,搭配不当,“人口”可以说“增加”或“削减”,但不能与“改善”搭配;C项,语序不当,应是先打击信念,再抑制实体经济的投资。答案D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连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安详绝不是退隐自守清静无为,而是一种怡然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富足的状态。置身五光十色的世俗社会,我们要切记一个古老的真理:_。_,_,_,_。由于舍得,所以淡泊;由于简朴,所以不
39、被物役。一个安静的生命在安详者眼中不过是风中浮云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活得简洁才能活得自由舍得丢下尘世间一切荣辱恩宠权势利禄A BC D解析第是总括句。且“古老的真理”也示意后边接一句概括性很强的句子,故宜在前面。其他四句是对第句的诠释,依据句意,第句应紧跟第句,表明物质形式在安详者眼中的价值,“由于舍得,所以”示意前面的句子应陈述“舍得”这一话题,故应放在最终。答案A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5分)左传成公十四年引“君子曰”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注汙:污。试依据此语分析下文中体现了“春秋笔法”的何种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全部是以相如相呼,但
40、只以下两句消灭了姓氏。“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答:_答案史记中太史公以“相如”称蔺相如,有敬重赞许及亲近之意。缪贤直呼“蔺相如”,体现了地位尊卑差异;“秦王”一句称“蔺相如”,此处有庄重交代相如使者身份之意,兼体现秦王前倨后恭,不敢轻视相如、急于得璧之心(分析3分)。这体现了春秋笔法中“微而显”的特点: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特点1分,特点解析1分)17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方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6分)例句:幻想之于人生,正如星光之于黑夜,即使一点,也会驱走黯淡;幻想之于人生,正如颜色之于白纸,即使
41、一抹,也会带来绚烂。答:_;_。答案(示例)友情之于人生,正如清风之于炎夏,即使一缕,也会驱走烦躁;友情之于人生,正如甘泉之于沙漠,即使一汪,也会带来生气。(每句3分,其中句意连贯1分,比方修辞1分,句式与例句相同1分)五、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作文材料,依据要求作文。公元前202年,韩信以十面潜伏困项羽于垓下。夜听四周楚歌,楚军兵败如山倒,项羽奋力突围至乌江边仅存二十八骑。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当时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出来争夺天下,项羽仰天浩叹:“此天之亡我!”随即自刎。1996年,李嘉诚的长子曾被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中,开口就索要巨额赎金,李当场同意。李的冷静,连张子强都很意外,张问他:“你为何这么冷静?”李回答道:“由于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我竟然一点安保措施都没有,我要认真检讨一下。”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对两则对比性材料,要查找其内涵的“交集”。(1)要擅长自我反思;(2)不要埋怨他人及客观环境;(3)糊涂地生疏自己的不足,然后乐观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