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八西学东渐与中西方思想的沟通与碰撞1(2022江苏南京模拟)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展都是以不断学习、沟通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沟通。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颖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学问。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呈现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材料二在吾国数千年前,孔
2、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抱负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像。孙中山全集第6卷材料三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学问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材料四“中国应当大量吸取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日用得着的东西,都应当吸取。”在1840
3、年鸦片战斗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头了“吸取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究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沟通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消灭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取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分层概括
4、;其次小问,从西方人文思想的进展、近代自然科学、中国的日益衰落的角度归纳。第(2)问,据材料信息“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像”,可推断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全都,分析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的阐释。第(3)问,据材料三说明“五四”前后的文化倾向及举例。第(4)问,从对西方的态度变化、学习西方的内容深化、学习西方的目的等方面分析。答案(1)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头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背景:新航路开拓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2)观点: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全都。创新:提出新三民主
5、义。(3)“五四”以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判或观赏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扬其变法政治理论。“五四”以后,用新文化批判或观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4)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受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2(2022四川成都一诊)近代中西文化的沟通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西文化沟通简表阶段时期中西文化沟通简况第一阶段18001839年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
6、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简洁聘请的中文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觉以便随时自尽。他还留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离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其次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斗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期不为清廷所重视第三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拓了道路。以培育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
7、渐渐被人们所接受第四阶段18951900年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生疏,由“西艺”推动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拓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材料二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缘由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
8、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取外来文化,衰败不行避开,进而主见“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争辩(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国人对西学生疏变化的外部缘由。(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缘由有哪些?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表格,迁移教材学问,从主观意愿上、学习的广泛度上、学习的内容上等方面分析概括;其次小问,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及中国的危机两个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
9、提取材料信息,归纳概括。其次小问,将这一运动与西方文艺复兴作比较,从运动的形式、内容、实质、作用等多方面找到相像之处。答案(1)趋势:从拒绝西学到渐渐接受西学(或“天朝上国观念渐渐瓦解”);鸦片战斗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对西学的生疏经受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简单历程。缘由: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逐步加强,中外沟通日益加强;列强侵华不断加剧;西方近代文明显示出其先进性。(2)缘由: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秦汉以后的儒学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虚骄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说明:形式相像,都借助古代(古典)文化;内容(性质)相同,都批判封建文化,宣扬资产
10、阶级文化。3(2022江苏盐城模拟)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始终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洪仁玕和资政新篇材料二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假如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向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材料三本志同人原来无罪,只由于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
11、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资政新篇的核心内容。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结合孙中山的实践活动加以说明。(3)材料三中,陈独秀又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该如何正确对待东西方文明?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理解,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其次小问,据所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抵制外侵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第(2)问,第一
12、小问,从材料信息可以归纳出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态度;其次小问,用所学史实来论证该观点。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归纳出陈独秀的态度;其次小问,结合态度分析乐观与消极影响。第(4)问,谈生疏,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答案(1)内容:提倡向西方学习,进展资本主义。态度:借鉴西方文明中的有益部分,但反对列强干涉中国。(2)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行照搬。说明:效仿西方物质文明,进展资本主义经济;借鉴西方的政治文明,确立三权分立制和责任内阁制,同时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并将民权与反帝相结合。(3)对待:完全确定西方文明。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化进展,但使运动带有偏激性,不利于
13、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4)对待: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有益地借鉴西方文明。4(2022四川自贡一诊)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富强,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很多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古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生疏你自己”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材料二他们(指启蒙思想家)进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殊使我们感爱好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
14、界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学问分子在对中西文化冲突冲突的比较鉴别中,渐渐进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学问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文池思想的灵光(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见。(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学问,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大事?(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
15、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4)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学习争辩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说明你的理由。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比较。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学问陈述启蒙运动各思想家的民主思想;其次小问,列举近代中国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相关资产阶级政治活动等史实。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关键信息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归纳;其次小问,应把握以下原则:文化的多样性、取长补短、文化融合。第(4)问,解答的关键是要区分史料的类型作答。答案(1)主见: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或以人为本)。中国:仁
16、政(民本或重民)。(2)内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大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条件: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中国先进学问分子的努力。看待:文化融合是历史进展的必定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富强;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留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留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4)材料一:理由:由于材料一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史料;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后人撰写的、其次手的、间接的史料。5(2022广东六校二模)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受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日的含义:是人类所制造的物质财宝和精神
17、财宝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力量。”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学问与技术次之。材料二文明在欧洲最早具有“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含义以区分于野蛮落后状态是消灭在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材料三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夷、番、鬼。20世纪学校国把西方的“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格外盛行,如看
18、“文明戏”。(1)材料一中,古希腊的“文明”内涵与古希腊什么因素有关?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为什么对行为、举止要求特殊高而对学问与技术次之?(2)材料二中,“文明”作为区分于野蛮的开化状态的意思,反应了18世纪法国的什么思想潮流?有何影响?(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学校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生疏的什么特点?缘由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近代带来怎样的影响?(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吸取了世界哪些物质和制度文明的成果?建国以来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世界文明的进展做出了哪些贡献?(5)谈谈你对世界文明的看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可以推断与其民
19、主政治有关;其次小问,“对行为、举止要求特殊高”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对学问与技术次之”从小农经济的需求来分析论证。第(2)问,第一小问,从时间上可以推断当时思潮是启蒙运动,其次小问,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角度分析。第(3)问,材料反映对西方名称不断变化,说明生疏西方经受过程;特点结合向西方学习特点来回答;缘由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向西方学习的缘由。影响推动近代化。第(4)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程,从向苏联学习,到学习西方方案与市场相结合经济体制。第(5)问,结合第一问、第四问回答多样性与沟通性等。答案(1)因素:城邦制度(民主政治或人民主权)。缘由:中国儒家思想
20、长期教化留意道德(或答中国古代思想重人伦轻自然),小农经济对学问技术要求低。(2)思潮:启蒙思想(或理性主义)。影响: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预备,推动法国大革命(推动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或推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3)特点:全面深化学习西方文明(或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思想文化)。缘由: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学堂、留同学群体的增加。影响: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如答出具体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全面近代化也可以)。(4)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苏联的建设阅历和教训(方案经济体制)、西方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国家干预经济建设的道路、经济全
21、球化的机遇。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一国两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乐观主动加入世贸、各种区域经济集团促进世界经济进展;袁隆平的水稻、航天技术等促进世界科技进展。(5)看法: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有利于国家和人类的进步;反对把本国的文明强加给他国。(任意答出两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6(2022东北师大附中调研)时代变革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同时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动身,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
22、,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筑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只有这些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极其特殊的缘由,才能解释作家们的事业,以及这项事业的成功。伏尔泰精神久已问世;但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在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材料三假如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全都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进展史材料四要充分体现国家的软
23、实力的精神力气的强大,则需要一流哲学家的才智和一流思想家的引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1)董仲舒、朱熹是怎样“建筑”新思想以适应时代进展需要的?(2)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分析“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在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的缘由。(3)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晚清士大夫群体“先觉”“先行”的表现和社会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思想家是如何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的。解析第(1)问,关键词是怎样建筑新思想使之适应时代需要。第(2)问,主要考查18世纪的法国为什么很多人能接受伏尔泰的思想,主要从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角度思考,社会存在则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几个角度入手。第(3)问,限定语是晚清士大夫,
24、则从18401911年考虑,并且士大夫则又是1905年废除科举制以前思考,所以他们应当是地主阶级抵制派、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内涵是“先觉”“先行”的表现,因而既有思想又有实践;社会影响则从思想、经济、政治等角度回答。第(4)问,由材料逐一说明,并进行总结。答案(1)董仲舒:吸取法家、阴阳家、黄老之学等思想,以公羊春秋为依据,适应了加强中心集权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以德为主以刑辅德等思想。朱熹:吸取佛、道思想,认为儒家伦理道德是社会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主见存天理,灭人欲。(2)缘由:资本主义的进展,资产阶级力气的壮大;法国君主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进展;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近代科学的进展。(3)表现:地主阶级抵制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主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付诸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见学习君主立宪,提倡维新变法。影响:西学东渐,促进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近代工业的进展;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4)依据社会进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思想内涵;精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前意识;对传统思想继承进展的同时借鉴外来思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