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1·高考山东卷)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解析:选B。果实的发育和成熟与生长素、乙烯等植物激素有关,A项不符合题意;人舌尖的味蕾内有味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会在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属于反射活动,与激素作用无关,B项符合题意;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是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引起的顶端优势现象,C项不符合题意;饥饿时人体血糖水平的维持正常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的调整有关,D项不符合题意。
2.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如下图)一段时间后,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
A.①③⑤⑦ B.①④⑥
C.③⑤⑦ D.②⑤⑦
答案:A
3.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的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 min匀速转一周的速度。则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图中的( )
解析:选B。据题意知,光源固定,花盆与暗箱的相对位置也固定,花盆中的幼苗所接受的光照只能来自于暗箱上的小孔,若花盆与暗箱同时旋转,则幼苗就会向着暗箱的窗口方向生长。
4.通过下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有( )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由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解析:选A。甲、乙试验对比直接证明白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试验材料均为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故不能验证B和D项。该试验也不能验证C项,由于还缺少一个必要的对比试验。
5.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盒中,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戴锡箔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试验主要说明( )
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向光性与植物生长无关
C.尖端是感光部位
D.尖端能产生某种能促进生长的物质
解析:选C。比较甲、乙两株幼苗的试验处理,甲尖端因戴了锡箔小帽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乙尖端因暴露在单侧光下能感受单侧光刺激导致结果不同,则说明尖端是感光部位。
6.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1)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图所示;(2)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3)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试验。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⑥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多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颠倒。另外,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是不会感受光的,单侧光对其不起作用。
7.飞行在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上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的幼苗,培育若干天后,根、茎生长方向是( )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向下生长
C.根向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和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解析:选D。太空中的宇宙飞船处于失重状态,幼苗不受重力因素的影响,故根和茎均水平生长。
8.番茄的体细胞中有N对染色体,用人工合成的确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无子番茄,则所得无子番茄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
A.N/2条 B.2N条
C.4N条 D.N条
解析:选B。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正常状况下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种子。本题中用确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仍能发育形成番茄,但其内没有种子。虽然子房是植物体的生殖器官部分,却是由体细胞组成的,所以,果实细胞染色体数等于子房细胞染色体数,为N对,即2N条。
9.某同学发觉了一株花色惊异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试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简洁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确定的毒性,试验结束后应妥当处理废液
D.可发觉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解析:选B。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故A项是正确的。植物生长调整剂属于农药类,一般是低毒或微毒的,因此在试验结束后应妥当处理废液,故C项是正确的。生长素作用曲线是抛物线型的,除了顶点以外,促进生长效果相同(纵坐标)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横坐标)有两个,故D项是正确的。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没有因果关系,不呈正相关,故B项是错误的。
10.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假如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
A.m<x<n B.x=i
C.n<x<i D.x>i
解析:选A。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所以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m,由于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变弱,而向光侧生长慢于背光侧,说明背光侧促进作用大于向光侧,所以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n。
11.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是( )
A.茎的向光性和负向重力性
B.顶端优势
C.扦插枝条生根
D.无子果实的形成
答案:B
12.曲线图上P点代表植物幼苗横置时茎生长部位的近地侧,能正确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关系的是( )
解析:选D。茎对生长素浓度要求较高,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使茎生长得慢,因茎生长部位的近地侧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分布较多,使其生长快,所以生长1 cm所需时间较短。
13.如图所示将某植物幼苗的根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将其根部从中间切开分成a、b两部分,将a、b两部分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c、d上,结果幼苗d生长快于幼苗c。以上现象说明( )
A.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B.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茎生长有抑制作用
C.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茎生长有促进作用
D.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茎生长有抑制作用
解析:选C。生长素受重力影响,向下运输,因此b浓度大于a,因此b的促进作用大于a的促进作用。
14.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生组织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
B.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合成生长素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不愿定高
D.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浓度确定最高
答案:D
15.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特殊。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像的花特殊。下列推想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解析:选D。由题目中所供应的信息可知P基因突变后的表现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的处理效果相同,由此无法推断P基因的突变与抑制剂之间的因果关系。
16.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给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若用此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的果肉细胞分别进行组织培育,从理论上分析所得植物的果实中依次为( )
A.无种子、有种子 B.有种子、有种子
C.有种子、无种子 D.无种子、无种子
解析:选C。无子番茄与无子西瓜的产生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后者则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属于多倍体育种。前者果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未变,与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通过组织培育得到的植株是正常个体;后者果肉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通过组织培育得到的植株仍为三倍体,无法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可育的配子,保持了不育性。
17.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试验相像的一项是( )
A.用确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用确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
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解析:选D。结合题干供应的信息“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可知这是利用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来实现的,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抑制水稻田中双子叶植物的生长,甚至杀死双子叶植物,而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18.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生长素浓度凹凸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解析:选C。图中A是顶芽,B、C、D是侧芽,由于顶端优势,紧靠顶芽的侧芽被抑制的程度最大,这四个芽中顶芽合成生长素的力气最强,但其合成的生长素都快速运输到侧芽部位,顶芽先发育,故生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挨次是B>C>D>A。
19.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上升 ②果实色素积累 ③番茄果实发育 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20.下列关于激素学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水果生长最亲热的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儿童常吃催熟的水果会引起性早熟
B.用确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秋水仙素可培育无子果实
C.2,4D可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而乙烯利可使棉花快速落叶
D.组织培育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高时,有利于根的发生
解析:选B。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这两种激素与水果生长发育最亲热。催熟的水果中含较多的乙烯,引起性早熟的是性激素,二者功能不同。向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确定浓度的生长素可得到无子果实,如无子番茄、无子黄瓜等;秋水仙素可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而得到无子果实,如无子西瓜。双子叶植物杂草对2,4D敏感,高浓度的2,4D能抑制植物生长,可作为除草剂使用;乙烯利可释放乙烯,促进棉桃成熟,而脱落酸促使植物落叶。组织培育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高时,有利于芽的发生。
21.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
解析:选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确定部位产生的微量有机物;乙烯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正在成熟的组织中含量最多;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在幼嫩的根尖、萌发的种子和正在发育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22.一位同学在探究NaHS溶液对柳条不定根的发生及其生长的影响时,依据试验数据,得到以下两个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0.1 mmol/L~1 mmol/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均有促进作用
B.0.6 mmol/L的NaHS溶液抑制柳条生根而促进其根的生长
C.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确定是0.2 mmol/L
D.确定浓度范围内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解析:选D。A错误,与浓度为0时相比较,1 mmol/L时生根数削减,说明此浓度下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有抑制作用;B错误,与浓度为0时相比较,0.6 mmol/L时生根增多,说明此浓度下NaHS溶液可促进柳条生根;C错误,最适浓度在0.1 mmol/L~0.4 mmol/L之间,不能确定确定为0.2 mmol/L。D正确,由两个图可知,在确定浓度范围内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23.某试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试验:取甲、乙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甲箱用确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乙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比。当发觉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从这两箱中取等量的番茄,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看。下列对该试验过程中毁灭的试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甲箱番茄呈红色
B.乙箱番茄呈绿色
C.乙试管中呈砖红色
D.甲试管中也呈砖红色,但比乙试管中的颜色浅
答案:D
24.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五种物质确定浓度的溶液里浸泡24 h,然后种植,比较最初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试验观看结果如下:
处理
雄花
雌花
比值(雄花∶雌花)
水(对比)
21.1
3.8
5.6
赤霉素(100 mg·L-1)
4.7
4.7
1.0
CP(100 mg·L-1)
6.2
6.8
0.9
乙烯利(100 mg·L-1)
19.6
3.7
5.3
整形素(10 mg·L-1)
33.1
1.2
27.6
分析上表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外源植物生长调整剂或激素打破了内源激素比例的平衡,从而影响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B.该试验浓度下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
C.丝瓜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D.该试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解析:选B。该试验的结果是对丝瓜花性别比的探究结果,对其他植物不愿定有这样的结果。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是单独作用的
B.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素浓度增加到确定数值后抑制乙烯的合成
C.乙烯含量的增高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D.激素调整是植物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调控过程
解析:选D。植物的生长过程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整的结果;生长素浓度增加到确定数值后会诱导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高会抑制细胞的生长,但不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12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育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试验步骤,请挂念其补充完成下列有关试验过程:
①试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若干、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绘图表示试验过程(装置)。
③试验结果及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试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0-8 促进根的生长
(2)②
③试验结果及解释:
甲装置内胚芽鞘直立生长,表明胚芽鞘的B段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乙、丙装置内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表明胚芽鞘A段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④试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
27.(12分)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争辩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的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推断0.5 μmo1/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为探究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1/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_______种培育基。(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图2
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
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示可知,在适宜范围内,随甲浓度的增加,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渐渐增多,而随乙浓度的增加,月季插条生根数量渐渐削减,说明甲促进月季插条生根,乙抑制月季插条生根。(2)从图示可以看出,该试验设置的试剂浓度梯度较大,因此不能确定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探究某一浓度的甲、乙对生根的复合影响,则应设置分别含甲乙两种激素、同时含有甲乙以及无甲乙的空白对比试验等,故需要4种培育基。(3)X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小于空白对比时的生长量,说明X浓度的甲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依据图1可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其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起抑制作用的X浓度应当大于起促进作用的Z、Y浓度。但因在最适浓度左右,促进效果相同可对应两个不同浓度,因此Z、Y浓度大小不能确定。
答案:(1)促进生根 抑制生根 (2)不能 4 (3)①抑制 ②X>Y,X>Z,Y与Z之间大小关系不确定
28.(12分)某生物爱好小组调查发觉,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 mg·L-1),可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但乙烯利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请设计试验,探究乙烯利浓度对黄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2~3片真叶的盆栽黄瓜幼苗若干、乙烯利溶液(300 mg·L-1)、蒸馏水、喷壶等。
方法步骤:
(1)将黄瓜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续观看6周,记录并统计________。
试验结果猜想:(请在下图中将猜想的结果以折线的形式表示)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整中的试验设计力气。设计试验时要首先弄明白试验目的,然后依据试验材料和试验目的去设计试验步骤。由题意知,本试验是探究高于或低于已知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对黄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故应将试验进行分组,并配制相应浓度的乙烯利溶液,然后将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喷洒在植株上,观看雌花数量并作记录。试验过程中应留意设置0 mg·L-1的乙烯利溶液作为对比组,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猜想。
答案:(2)用蒸馏水稀释乙烯利溶液,配制成4种浓度(要求在0~100 mg·L-1、100~200 mg·L-1、200~300 mg·L-1三个区间各至少取一种浓度)
(3)取等量上述各浓度乙烯利溶液,用喷壶分别喷洒各组黄瓜幼苗一次
(4)各组雌花数(或各组每株平均雌花数)
试验结果猜想:如配制的浓度为0、50、150、250 mg·L-1,折线图为:
或
(要求在横坐标上注明上述(2)配制的浓度)
29.(14分)有人设计了以下试验,试图证明“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如生长素只能从胚芽鞘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一、材料用具:胚芽鞘、琼脂、刀片等。
二、方法、步骤与结果:
(1)制备琼脂块(如图1所示)
图1
(2)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上面放含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并放置一段时间。(如图2所示)
图2
(3)取步骤(2)下面琼脂块a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3所示)
图3
三、结论:以上试验证明白“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我们认为,仅用该试验步骤(1)、(2)、(3)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试验方法、步骤和结果。
解析:依据试验的原则(对比原则、单因子原则和平行无关变量原则)、试验步骤的完整性、试验挨次及试验过程与结果的对应,为了让试验完整,步骤一,需要补充一组验证生长素是否能从基端往顶端运输的试验;步骤二,需要补充琼脂块不含生长素的一组试验。
答案:补充方法、步骤与结果:(1)另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倒放。上面放含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如图4所示并放置一段时间。
(2)取补充步骤(1)下面琼脂块b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5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