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二精品文档七步诗教学目标:1、了解七步诗的背景,理解古诗所隐喻意思。 2、模仿作者声情并茂朗诵古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 1、设置悬念:来数数看,老师走了几步? 2、介绍诗名和作者:古代有个叫曹植的人,在这七步中作了一首古诗,就叫七步诗,他的本领大不大?为什么他能在七步中就作出诗来呢? 二、引出背景故事。 师简单讲解:古代有个人叫曹植,他有个哥哥叫曹丕,曹丕做了皇帝以后,总是妒忌曹植的才华,怕他长大之后会夺取自己的皇位,因而要设计陷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中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结果曹植就作出了这首七步诗。三、欣赏学习七步诗三、欣赏七步诗课件 1、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哪句?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哪一句没听明白? 2、师进行朗诵。 3、师讲解古诗意思。4、帮助孩子理解古诗中隐喻的内容,结合背景更好理解古诗。四、朗诵七步诗。 1、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学念古诗。 2、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3、模仿曹植,七步之内朗诵古诗。凉州词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2、感悟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二、学习凉州词:1、出示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2、检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纠错互评。3、质
3、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7、组织背诵。三、学习写字:1、出示要写的3个字。提出好的写字建议。2、练习写字。3、互相评价。四、小结。五、作业: 请收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出塞教学目标: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读课文,解题。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
4、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2、范读课文。3、交流自学体会。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5、体会诗的意境。(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默写出塞。从军行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2、注意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课时安排:一课时
5、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回忆背诵上学期学过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而引出“边塞诗歌”主题。2、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3、王昌龄背景介绍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先是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选,授汜水(今属河南)县尉。开元二十七岁年(739),因“不护细行,
6、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终于本年获罪被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但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4、总体感知。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
7、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揭题: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3、再读,要求:连贯。4、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3)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5、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3)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4)集体诵读(配乐)。三、总结。别董大教学目标:1、
8、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氛围,感受诗境。1、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2、 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3、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过渡: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
9、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1、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2、 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4、品读前两句。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5、品读后两句。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6、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7、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
10、以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8、背诵古诗。感受着这对朋友的深情,我们心潮澎湃。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么?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1、生比较,指名汇报。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汇报交流。4、小结: 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
11、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板书: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 ,带着这份情来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你最喜欢哪一首,就把这一首读给大家听听。(生配乐深情诵读)古朗月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在读中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新课1、出示圆月图,说说你看见的圆月像什么。2、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见的月亮又像什么呢?想知道吗?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古朗月行。二、初实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12、2、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3、抽读生字,订正生字读音。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小时候看见的月亮像什么。三、再读课文,指导背诵1、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节奏。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1、师:同学们,一千两百年以前,一位伟大诗人,因为高兴到了极点而流下了眼泪,他叫杜甫,认识吗?2、请生介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揭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分工合作,自学古诗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2、出
13、示小黑板(诗全文),请一生读。3、分组自学古诗4、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涕泪 妻子 青春 放歌 纵酒 漫卷并体会加横线词,古今含义的不同。5、生读诗,并把意思连贯说一说。6、用一个词表示杜甫当时的心情。教师送词并板书:喜极而泣。三、悟境读书1、导语: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2、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师: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3、导语:此时此刻,深入正在抒发着自己关心国家国心民生的壮阔胸怀!幻灯出示杜甫春望,请生配乐朗读。5、师渲染气氛: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他流
14、的是什么样的泪?(悲伤、愤怒)6、师: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7、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四、延伸发散1、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人高兴得流泪的事?(提示:奥运健儿领奖时,台湾同胞大陆同胞团圆时)2、引导说出共同点。3、想一想,这里,杜甫也高兴得流泪了,在朝廷军队收复失地之前,杜甫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4、生:讨论回答。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7、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 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塞下曲教学
15、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李广的诗篇塞下曲。诗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二、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3、指名读。三、学习塞下曲。1、解题,介绍作者: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
16、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2)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3、思考: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游子吟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感情。2、感受诗人对
17、伟母爱的歌颂,陶冶纯洁高尚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感情导入1、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以它的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迎得了人们喜爱。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篇或片段。二、回顾学法1、出示学法:(1)一拆:把诗句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词。(2)二释:采用换词、扩词的方法来解拆出的词语(3)三理:有些诗句因压韵、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装句式,因此翻译时要适当调换词序、句序。(4)补连:由于古诗语言有凝练和跳跃性大的特点,翻译时在诗句的词与词或句与句之间适当增加一些成分,使诗句的意思连贯起来。2、小结:我们欣赏诗的语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须学会运用这四种自学方法来读通、读懂古
18、诗。三、新授1、知诗人,解诗题。(1)齐读诗题。(2)根据预习的情况对古诗质疑。(3)范读诗文。(4)学生练读,粗知大意。2、解字词,悟诗意。(1)回忆学习方法。(拆、释、理、补连)(2)自学一四行诗句。 A 学生用“拆、释、理、补连”的方法进行自学。 B 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C 质疑。(3) 反复诵读加深理解,并在读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想象画面。(4) 感情诵读,小组读、赛读、评读。(5) 迁移学法,自学五、六行诗句。 A 小组交流自学。 B 学生汇报。 理解两行诗句的含义,再说说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理解? C 此时,你的脑海中会呈现出母亲关爱你们的一幕幕吗? 品读五、六行诗句。(赛读、评度、小组
19、读)3、连句意、明诗意。(1)边诵读,边把诗句意思串联起来。(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4、想诗境、悟诗情。 反复吟诵,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5、诵诗文、入意境。6、感情背诵。三、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竹枝词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读话导入竹枝词 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
20、 指导学习诗句 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3、理解诗意。 (1) 指名朗读,齐读。 (2) 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 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 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 读中想象。 (1) 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
21、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三、指导朗读、背诵 背诵竹枝词。乌衣巷教学目标:1、 理解:朱衣巷、谢、斜、旧时、寻常的意思2、 感悟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小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谁能说一说?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看一看这首诗是从哪方面来展现春天的?板书:乌衣巷二、探求新知:1、范读乌衣巷,要求:听老师读,注意老师的语气。2、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3、指名读4、指
22、名质疑:巷堂谢斜旧时寻常5、小组合作解疑6、指名汇报7、看图再读古诗,说一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说)8、指名说9、师:乌衣巷、朱雀桥一带是当年东晋大贵族王导、谢安居住的地方,如今,这两家的燕子却飞到了平常的百姓家去了,说明什么?10、再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1、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的景色?谁是关键?生:野草、野花还有燕子,燕子是关键。三、练习1、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描写的春景与本诗描写的春景有什么不同?(自由讨论)2、想一想:乌衣巷繁荣时是怎样一种景象?发挥想象力。悯农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2、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23、,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2、教学“锄禾”。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1)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2)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的滴到土里)(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4)朗读课文(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4、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1)同桌一个
24、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5、指导朗读。6、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7、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8、背诵课文。(形式多样)9、总结谈话。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3、背诵这首古诗词。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江上渔者,清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2、试着背背。二、反复吟
25、诵,理解词义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鲈”的读音。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3、默读,画出描写的各种景物。4、再读,边读边画出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时论。5、全班交流。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1、教师导语: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2、教师范渎,体会诗情画意。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4、指名朗读,教师指
26、导。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2、背一背你喜欢的。3、默写本诗。独坐敬亭山教学目标:1、随诗句认识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3、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观察。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讨论:说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介绍背景:.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元和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二、初读古诗。1、读读古诗,找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把它们读准。2、把生字多
27、读几遍。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三、再读古诗,大致了解诗意。1、把诗句读顺。2、讨论:说说你懂了什么?(结合图)3、全班交流。四、指导朗读,背诵。1、教师范读。2、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诵读古诗。3、指导背诵。4、全班齐背。五、作业设计。把今天学的古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能用“知诗人,解诗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理解诗意思。 3、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诗词风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并揭题1、有这么一句俗语:六月天,娃娃脸。你知道是说什么的吗?(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2、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来描
28、写这种奇怪的天气现象的。读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谁给我们带来的?3、简介作者。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二、通过朗诵,整体感知(读 诗)1、自由朗读诗,划出节奏: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三、初步探究,研读文本(悟 诗)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2、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奇雨形成的过程?(明确: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3、学习第一句4、学习第二句5、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四、感受诗意境美:(品 诗)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什么景色?(西湖夏天一场雨的过程)2、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快且大)哪里可以看出来啊?(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3、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