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原第二、三章练习讲课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789218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0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第二、三章练习讲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马原第二、三章练习讲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马原第二、三章练习讲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马原第二、三章练习讲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马原第二、三章练习讲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二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2、(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

3、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

4、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 知觉 C表象 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5、)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

6、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理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动义认识与唯

7、心主动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

8、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9、 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31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 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B 3D 4A 5D 6C 7B 8C 9C 10C 11B 12C 13B 14C 15A 16A 17D 18A 19B 20D 21B 22A 23C 24C

10、25D 26C 27C 28B 29A 30C 31D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

11、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

12、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千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9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1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13、)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1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1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C唯我主义观点 D反理性主义观点 1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A生而知之(孔子)

14、 B不虑而知(孟子) C不行而知(老子)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 A感性认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1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久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1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真理

15、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C真理有其适用具体范围和条件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9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动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动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20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

16、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茌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21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误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 ) A知行相互促进 B行先知后 C知行不可分割 D知行合一 22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是一个过程 23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

17、原则是(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2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25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

18、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26价值的特性是(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27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客观性 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具有客观性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五的 B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 C主动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 D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关系和条件 29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 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

19、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动体性、目的性、多样化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有 30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动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必须从实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动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31对待马克思主动,必须(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动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

20、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32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4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 A必然 B必然王国 C自由 D自由王国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 2ABC 3BD 4

21、ABCD 5ABCD 6CD 7ABD 8ABC 9CD 10BCD 11ACD 12ACD 13ACD 14ABC 15ABD 16CD 17BC 18ABCD 19BC 20BC 21ABCD 22ABCD 23AB 24BCD 25A:BCD 26ABCD 27BCD 28CD 29ABCD 30ABCD 31ABC 32:BCD 33BCD 34B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人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

22、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

23、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

24、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千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9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1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

25、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1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1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C唯我主义观点 D反理性主义观点 1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A生而知之(孔子) B不虑而知(孟子) C不行而知(老子)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

26、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 A感性认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1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久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1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C真理有其适用具体范围和条件 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7、,在于(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9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动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动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20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

28、谬误茌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21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误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 ) A知行相互促进 B行先知后 C知行不可分割 D知行合一 22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是一个过程 23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2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

29、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25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26价值的特性是(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27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客

30、观性 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具有客观性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五的 B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 C主动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 D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关系和条件 29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 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动体性、目的性、多样化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有 30马克思主义“是

31、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动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必须从实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动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31对待马克思主动,必须(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动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32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

32、永恒真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4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 A必然 B必然王国 C自由 D自由王国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

33、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34、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

35、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

36、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 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C 3A 4D 5C 6D 7D 8B 9B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B 17C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人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

37、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5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6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牛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