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从大兴农业的实践谈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兴区委书记 林克庆一、大兴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大兴区是农业大区,在全市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200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8.4亿元,绝对值位于北京市第二位,占北京市农业产值的比重为14.2%。农业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全区农民增收起着主导作用,在2006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纯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为60.6%,二、三产业收入比重为39.4%。为此,全区积极推进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致富农民为宗旨,以大都市中高档消费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都市型
2、现代农业的发展。经过不断的实践创新,取得较好效果。(一)现代田园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依托农业自然资源,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形成现代农业与田园特色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全区已形成蔬菜、西瓜、果品、甘薯、花卉五大种植业主导产业和奶牛、生猪、肉羊、禽类四大养殖业主导产业,其中,蔬菜、西瓜、甘薯、鲜蛋、牛奶、肉羊、火鹤产量位居京郊首位,水果产量、生猪出栏位居京郊第二位。形成了庞各庄万亩西瓜、采育万亩葡萄、安定御林古桑园、长子营有机蔬菜等一批规模化、品牌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标以“大兴农业”品牌的农产品已成为精品农业的代表,以黄金梨、丰水梨、西洋梨为重点的精品梨产量占全区梨生产总量的70%,小型瓜和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3、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大兴西瓜”产量占西瓜总产量的60%。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全区2005、2006两年新增温室、大棚保护地设施面积4.14万亩,从原来的不足3万亩增加到7万余亩;2006年以瓜、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产值达到6.8亿元,占瓜、菜总产值的52%。(二)服务都市功能不断增强以服务大都市为目标,开发了多用途和多功能产品,发展了观光休闲农业。为满足首都市民农产品消费多样性的需求,开发了鲜食型、烤食型、茎用型、加工型等多种用途的甘薯品种,开发了瓜氨酸、富CLA奶、富硒梨等功能性产品,开发了梨汁、桑椹汁、葡萄酒、酱菜、奶制品、熟食等加工食品。为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和体验的需求,以全区“
4、绿海甜园”农业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了观光休闲农业,全区建设了72个农业观光园、6个市级民俗村、348户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还建设了庞各庄镇特色烧烤一条街等,2006年民俗旅游收入实现1.24亿元。(三)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大兴区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等合作实施了“院区合作”工程。围绕全区主导产业提升,进行了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一期实施了12项,二期正在实施7项,并强化了科技成果转化。在一期合作中,研究的梨贮藏技术,首次提出黄金梨、丰水梨贮藏指标体系及影响其贮藏质量的其它关键控制点,基本解决了贮藏过程中的梨软化和黑心问题,果实黑心率控制在5%以下,使黄金梨贮藏期达到5-6个
5、月,丰水梨贮藏期达7个月。目前,大兴区正在与北京农科院合作实施“精准农业”工程,采育镇鲜切菊花出口基地实施精准管理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监控,利用“温室娃娃”、气象和环境等自动监测系统、精准灌溉和施肥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节水15%,省药20%以上,鲜花达到出口品质的比率提高了20%。2007年,全区还建立了826名科技示范户,重点推广、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院区合作研究成果。如,礼贤镇东安村的蔬菜科技示范户张福良,掌握了利用野生茄子做砧木嫁接茄子的技术,今年种植5.5亩嫁接茄子收入4.8万元,他还免费为本村12户农民提供50多万株健壮的砧木苗,农户生产的嫁接茄子亩增
6、收2000多元。(四)生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治沙、节水、沃土、防污为重点,改善了生态环境。坚持植树造林,近五年里,重点实施了新城绿化、城市隔离地区绿化、公路河道绿化、残次林改造等重点绿化工程,年平均植树286万株,最高一年达到513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30.24%,位于全国平原地区的前列。全区已初步构建起蓄引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城乡兼顾、综合配套的农田水利体系,全区推广喷灌、滴灌等农田节水灌溉面积66万亩,占总面积的80%,基本实现了农田灌溉节水化。全区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33.2万亩,占粮田面积的70%。全区共有36个规模生猪养殖场实施了无害化粪污处理,占生猪养殖场的64.3%。加强了农产品
7、安全生产,发展了无公害食品基地91个、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26个,种植面积8万亩;还推广了高压汞灯、防虫网等生物防治技术。(五)农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进行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农业政策性保险,转变了农业管理方式。全区完成了44个村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西红门镇进行了以农民土地“确权确股、确权确利”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全镇27个村确权土地26459亩,确权人口14851人,200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4134元,其中农民人均从集体得到分配款7701元。按照“政策、模式、范围”六字方针(即:政策补贴,通过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模式,扩大保险服务范围),全区推行了农业生产政策
8、性保险制度,2007年全区种植业投保面积2.98万亩,奶牛投保4355头,生猪投保1.5万头。农业保险已成为大兴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保护伞。2004年6月全区遭受三次冰雹袭击,受灾面积11.1万亩,灾情发生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大兴支公司对投保农户兑现保险赔款320万元。大兴区还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创新农业管理模式,通过地理信息、全球定位、遥感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建成了融数据采集与传输、处理与管理、分析与决策为一体的农业管理、决策体系,搭建了集产前信息引导、产中技术服务和产后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信息平台。农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安全生产施肥、动物疫情、生产适宜性评价等决策支持
9、系统,做出科学的决策方案;农民利用“农博士”专家咨询系统,对照图谱,可以了解种植和养殖16个品种的1640个病种知识;通过大兴区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市民可上网定购农产品,合作组织接到订单后进行供货,北京市方庄15个社区、大兴区兴丰街道6个社区的服务人员把农产品送到附近的市民家中。同时,全区还通过电视发布、热线电话、手机短信、远程教育、数字家园等多种手段,送信息进村入户。(六)农业投入机制初步建立初步建立了政策集成、金融投入、社会联动、农民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2001年,大兴区实施了“银农合作”政策,通过政策资金,调动了金融资金,吸引了社会资金。财政投入8000万元、农商行发放贷款8.24亿元、
10、调动社会投入近20亿元,扶持项目135个,主要用于支持西甜瓜、蔬菜、花卉苗木、精品梨、奶业、安全猪肉、肉牛、肉羊等产业的发展。通过“银农合作”资金,建设和带动全区新发展奶牛养殖小区59个,使大兴区成为北京市奶牛产业大区。北京资源亚太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安全猪肉为重点,集饲料、兽药、种猪养殖、生猪屠宰、熟肉制品加工等于一体的农业高科技企业,2002年以来共获得4500万元银农贷款支持,企业引进了种猪1100头,购进了生猪屠宰线,日屠宰量达到2000头以上,带动了全区及周边地区30多个规模猪场和4200多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为当地农民提供了300个就业岗位,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
11、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另外,通过政策扶持,调动了农民投资小型冷库、小型农机具等的积极性。今年,区政府出台了对农民个人建设储量50吨左右的小型冷库每个补贴5万元的政策,农民共建小型冷库30个,每个冷库农民个人投资7-10万元。总结起来,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大兴区重点抓住了三个方面:一是明确定位,从产业定位上,瞄准北京市中高档消费市场,由关注生产转向关注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了“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精品农业;从功能定位上,由注重农业的生产功能不断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转变,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二是开拓创新,力求做到敢为人先、抓出特色,率先实行了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12、,实施了“院区合作”、“银农合作”、“精准农业”工程等,建立了村级科技示范户。三是突出效益,统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服务大都市功能增强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大兴农业发展方向正确,措施得力,效果突出,全区正在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迈进。二、存在的问题虽然全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有了不小的起色,但要进一步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还需要克服和解决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农业自然资源潜力挖掘不足全区可利用林下资源29.3万亩,目前发展林菌、林草、林桑等林下经济8000亩:籽种农业发展较慢,畜牧业年产种猪1万头,只占全区生猪出栏的1.6%;
13、种植业主导产业花卉效益虽高但规模较小,只有7000亩。(二)观光农业功能开发不足观光园区、民俗村、旅游接待户以及旅游景点等资源相对独立,形不成合力。庞各庄镇域内有观光园、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餐饮服务点共30余处,但都各自为政。另外,观光园区周边配套服务设施不足,南部以农业为主的九个镇域内,具有一定特色、一定服务能力的餐饮服务设施一个镇平均不到一处。(三)农民组织化程度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规模较小,2007年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合作社92家,其中5家市级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共有社员931户,每社平均186户。同时,区内务中介组织进行中高档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有限,虽然全区精品瓜、果的比重较大,但直
14、接进入超市、社区、机关团体等以及观光采摘等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只有10%。面对家乐福、顺天府甚至社区需要多品种的市场,还缺乏综合类或流通类的合作组织,市场竞争能力弱。(四)农产品安全生产任务较重全区229个农药经营单位,实行农药连锁配送的只有15家,由于农药经营没有前置审批的规定,农药来源不易控制,存在着农药污染隐患。另外,多数农民在施肥上存在着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微量元素肥的现象,致使化肥利用率低,其中氮肥利用率平均不到30%,造成土壤板结、酸化、产品质量下降,形成面源污染。全区还有20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没有实行粪污治理。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及粪便污染还造成了地下水
15、的污染。(五)农民运用科技的能力相对偏低目前,全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2007年择优确定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为例,826名科技示范人员中,40岁以下的占10.6%,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78.4%。三、今后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设想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全区要进一步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发展高效农业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发展林下经济,2008年将新发展林菌、林草、林桑等林下经济3000亩。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加强火鹤、菊花、兰花基地建设和香草植物的产业开发。发展畜牧种业
16、,加强种业场提升改造。调整设施农业产业布局,在发展西部的同时,逐渐向东部和中部转移,重点建设庞安路、刘礼路、民安路、磁大路、韩沙路五条主干路设施农业产业带和其他成方连片的地块,2008年发展温室、大棚设施保护地5000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租赁、转让、互换、转包、人股等多种形式,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序,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探索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为流转双方提供法律、政策帮助,收集土地流转信息,为土地流转搭建平台。(二)进一步提升观光休闲农业水平加强点、园、带、生态景观的建设。提高民俗村、民俗户的基础设施建设
17、水平,发展特色采摘及住宿、餐饮服务,以补充服务设施不足的需要;依托农村文化能人,进行农村手工艺品和绘制作品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特色鲜明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观光园区,重点建设梨文化主题公园、农业观光休闲园等项目。沿京开路、庞安路等主要干道,通过资源整合和整体包装,着力发展观光农业产业带,近期重点建设庞安路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带、庞各庄“瓜乡大道”观光产业带、刘礼路观光产业带等项目。另外,充分利用30万吨再生水资源,为沿途人工湖、麋鹿园、古桑园和杨各庄湿地等补给生态用水,建设河道观赏景观及湿地生态景观。在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过程中,要加强特色引导、宣传推动、服务提升工作。充分发挥区域、区位特色,依托资源
18、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并根据消费需求,创新发展,突出个性,形成特色。加强观光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重视观光休闲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包装,通过宣传、举办各种节庆活动、休闲游等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强观光休闲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精通职业技能、能和游客融洽相处的服务队伍,通过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资源及农业设施的作用。(三)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面向北京市中高端消费市场,按照“规范、提高、发展”的原则,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完善建立合作社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重点是规范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使社员在销售农产晶的同时还可获得流通环节的利润。对发展
19、前景好、运行较规范的合作组织,扶持其进行建冷库、购运输车、开发市区直销网点等流通环节的建设,提高合作组织自身实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加强生产同类产品合作组织的行业联合,发展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加强流通环节的合作,探索、建立农产品流通合作社,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搭建合作组织“建设、宣传、销售”的平台。今后区内重点农业建设项目要由合作组织承担建设,通过政策引导,使合作组织成为技术服务、市场开发、品牌推介、农业保险、项目实施、信息服务的有效载体。组织合作组织参加农产品展示和展销会、推介会等,宣传产品,推介品牌,扩大影响力。农业和商业主管部门搭台,合作组织与市内社区、超市合作,建立大兴区农产品直销网点;建
20、设“大兴区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体系”,开发网上批发交易平台,组织合作组织网上供货,组建农产品物流企业,建成集农户、合作组织、管理公司、第三方物流、市场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网上营销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四)进一步实施“科技助农”工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精准农业的示范推广,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按照“引进一批、推广一批、贮备一批”的原则,积极引进、推广适合本地生长环境的名特优新品种,建立新品种种植园及生产、示范基地。推广高产、优质、节本、省力、高效农业新技术和新装备。继续建设精准农业示范园区,2008年重点完成6个精准农业示范园建设;另外,在10个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1、标准化生产基地中,示范推广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管理系统。建立国家、市、区镇、村四级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与中国农科院等国家级院校合作,建立大兴区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研究队伍;依托市各有关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建立成熟技术引进、试验基地;完善区、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建立村级农业科技示范户。研究并采用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广农业技术,带动新型农民的培育。通过每年集中进行8万人次的科技知识和8000人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将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灌输给农民,“引导农民学”。通过开办田间学校、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科技人员到地头、到场,结合实际为农民讲解技术,手把手地“教给农民干”,2008年全区农民田间学校将达到
22、42所,实现科技入户1800户。通过在全区设立村级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和示范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做给农民看”,带动周边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2008年全区将培养村级科技示范户1000户。通过开发面向农民使用的交互式趣味型农业技术培训软件、推广“农博士”科技软件、建立农民科技书屋,为农民学科技提供学习的工具和平台,“帮着农民练”,做到熟能生巧。(五)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净化源头,实现农药、肥料、水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对经营规模较大、能够实现农药统一采购的农药经营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对经营规模较小且经营不规范的农药经营企业,加大执法检查和查处的力度,力求全面实行农药连锁经营。实施测土
23、配方施肥,推广有机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力求做到合理施肥、培肥地力。加强规模畜禽场粪污治理的力度;改善水环境,2008年重点实施大小龙河、北小龙河等河道环境治理工程、11个镇2.47万农民安全饮水工程、1.5万亩农业灌溉节水工程、瀛海镇和黄村镇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雨洪利用与再生水利用工程。规范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各个主导产业发展,制定并推行农产品安全、规范化生产标准;建设农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基地”和标准化基地,在已建西瓜、梨、葡萄、奶牛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上,建设蔬菜、甘薯、禽类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落实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制度、产品包装标识制度、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市场”全程监管的长效机制。只供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