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一二课教案精品资料教学总目标一 、教材分析 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本册教材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学习语文的规律安排教材内容,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重视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重视自学:通过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文道合一:通过本册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增强
2、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由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都体现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在使用教材时,对“难、繁、偏、旧”的内容可有选择教材的权利(删、贴、改),选择和使用教材注意灵活性,不过分注重课本知识,打破一本教材用到底的局面,根据不同课文的训练重点,补充相应的课外书和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
3、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观察,加强感性认识,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列举出各种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联想学习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把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二、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会12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多音字,能纠正易写错的字,复习巩固部首、数笔画查字法,并逐步提高查字典的熟练程度,培养查字典的习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二)、阅读: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
4、背诵指定课文,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段)。能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疑难问题,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复杂的句子。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用理清课文的条理,注意事物的联系,分清主次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体会做人的道理,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陶冶爱美的情趣。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与60万字,并做到积
5、累好词佳句,写好阅读笔记。(三)、习作: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内容具体真实、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开始学习编写作文提纲,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作文方法。复习学过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学习使用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整齐,书写规范、整洁。本学期作文7次,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与他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能简要的复述课文,能按一定
6、的顺序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语句完整、通顺、连贯,说话有礼貌,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五)、综合性学习:能查阅有关资料,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参加简单的学习、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总结。对自己身边的事,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三、具体措施 (一)、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环境,积极与他人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分四人小组,学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研究、解决问题,交流时也以小组汇报为主,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以小队为单位搜集、研究资料,要求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取长
7、补短,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二)、开放的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仅限于一本教材和课堂教学是不符合大语文教学观的,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能相应提高。因此,要走进学习语文的场所,不拘泥于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他们认识世界,关注时事,增强社会参与意识。还应让学生经常利用家庭、社会等渠道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教会学生学习语文。首先应扩大阅读量,凡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书,都应提倡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写阅读笔记,定期交流、展览。其次,鼓励学生多看报纸,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资料,还可以利用假期旅游、参观、访问、开阔视野,汲取丰富的营养
8、,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经常进行知识抢答赛、演讲、开辩论会、演小品、广告、诗歌朗诵会、手抄报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三)、创造性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阅读中,要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人物性格与战争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评价的改革:评价手段和形式多样化,以过程评价为主。建立五卡,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
9、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个体,如:对后进生可放宽标准,激发兴趣,建立自信。 (五)、研究性的学习:对某一专题的研究,可作为一项长期的作业,先提出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选择、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成果,写出研究性的报告。(六)、课内外作业设计:课内作业,注重听说读写相结合,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层次、有目的、有质有量,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作业:加强语文实践性、综合性作业,与各学科互相联系,融会贯通。如课外阅读、日记、办手抄报、写读后感、随笔、研究报告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
10、习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2、帮助学生了解西部灿烂的文明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理解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4、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5、学会抓住重要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6、能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抒发情感的方法。7、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8、了解文章的叙诉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9、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1、草 原 教学目标
11、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教学难点体会草原景色的意境美,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学会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图片、歌曲、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
12、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1、你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3、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简介老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生于1899年,逝于1966年,著名小说
13、家、戏剧家、语言大师。他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后曾任小学校长及中学国文教师。192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我们曾经学过其的作品有猫。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生词。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
14、受草原的美1、听教师范读 , 在欣赏草原的美景时,别忘了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勾画出来哟!学生评价。2、老师也想欣赏欣赏你们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点评。相信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了,想不想读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呢?3、讨论交流好词佳句,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勾画的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棒?指名读(2)句中的好词有:清鲜清新,明朗晴朗,主要写什么?(板书:天空 明朗 空气 清鲜)(3)假如你现在置身于草原上,你会怎样做?、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哪个词形象地写出草原的颜色?(“一碧千里
15、” 理解,“碧”是绿。“千里”是指辽阔无边。“一”是全、都。)这个词不仅写出草原的(绿),还写出草原的(辽阔)。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板书:平地 一碧千里)(2)谁能把草原的壮观读出来?指名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地毯绣上白色的大花。(1)谁来把它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2)地毯和白色大花各指什么?谁能仿照这句话说一句比喻句呢?(地毯指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白色大花指悠闲吃草的白色羊群)、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指导学生看图,体会草原的柔美。(2)理解词语: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16、。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翠色欲流 绿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板书:小丘 翠色欲流)(3)指名有感情朗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草原太美了)从“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又说明什么呢?(爱草原)(2)试用“既又既又”说话。(3)指名朗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感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这
17、里的骏马和大牛为什么静立不动?比较句子: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拟人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草原的美。5、教师引读,学生练习背诵。四、总结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通过作者对草原的静态美的描写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
18、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积累好词佳句。2、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25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二、感悟草原人情美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2、全班交流。3、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4、.组内交流。5、全班交流。6、学习第二自然段迎客。(1)默读并思考:从哪句话能体会到草原的辽阔无边?初入草原,草原是怎样的?快到目的地时,草原变得怎样了
19、?这时,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读读。(2)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从哪句话能体会到草原的辽阔无边?(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在草原上行车怎样?(十分洒脱)“洒脱”可以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初入草原,草原是怎样的?(静寂)快到目的地时,草原变得怎样了?(热闹)这时,作者看到了什么?(河、牛羊、马群、男女老少、蒙古包)听到了什么?(隐隐的鞭子的轻响,欢呼声,车声,马蹄声)(3)找出比喻句“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说明河怎样?(长、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
20、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4)从哪些句子看出蒙古人民的热情?(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5)给此部分取个小标题:(板书:热情远迎)还没有进到蒙古包,我们已经感受到主人的热情了,我们的心已经被蒙古人民牵住了,让我们赶快走近蒙古包吧!(6)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7、第三自然段相见。(1)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2)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3)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
21、,笑了再笑。(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板书:激情相见)(4)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8、学习第四自然段款待。(1)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盛情款待)(2)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9、第五自然段话别。联
22、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深情话别、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热爱依恋)10、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三、课堂小结:课文25自然段是动态描写,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
23、厚意。四、拓展延伸。是啊,蒙汉人民的情谊多深啊!站在蒙古包外,他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心里的话总也说不完,此刻他们会怎么说?假如我是(汉族兄弟),我会说:“.”假如我是(蒙古人),我会说:“”假如我是(游人),我会说:“”假如我是(摄影师),我会说:“”假如我是(一朵草原上的小花),我会说:“”假如我是( ),我会说:“”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今天,我们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同时,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团结和睦。六、让我们深情朗读这篇课文吧!七、布
24、置作业。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板书设计:1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风光美 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汉情深何忍别平地:一碧千里小丘:翠色欲流草原热情远迎激情相见人情美盛情款待深情话别教学反思: 2* 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
25、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丝绸之路线路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板书课题:2* 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3、交流资料。(1)学生齐读资料袋的内容。(2)教师出示丝绸之路的线路图。(丝绸之路的主线 长安敦煌 丝绸之路的南线 阳关葱
26、岭 丝绸之路的北线 玉门关葱岭。) 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找出来并做上记号,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后交流:(1)重点指导:“矗”是翘舌音 “戎”是后鼻音 (2)同桌互读自己找到的四字词语。3、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
27、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2)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3)从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丝绸之路的巨型的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二)学习213
28、自然段:1、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思考: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找出来,读一读。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1)通过阅读213自然段 ,你感受到了什?可以看出这是一条怎样的路?(从句子“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中的“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中的“浩浩荡荡”;“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中的“夹道欢迎”;“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中的“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到安息国欢迎中国
29、使者场面的隆重,感受到两国人民的友好与融洽,两国之间的友谊很深。)(相机板书:东西方友谊交流)(2)两国之间互赠了些什么礼品?可以看出这又是一条怎样的路?(中国使者送给安息国绫罗绸缎,安息国送给中国鸵鸟蛋,以及从13自然段中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等词中让我们感受到这条路让两国之间的商人互通有无,进行了经济交流,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相机板书:经济交流)(3)这条丝绸之路除了让东西方进行了友谊和经济的交流,他们之间还在哪些方面进行交流呢?(从第11自然段中的魔术师的表演,和第13自然段中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中看出这是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相机板书:文化交
30、流)(4)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相机板书:伟大之路) 5、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象当时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2、“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 四、体会写法 感悟课文 1、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开头与结尾互相呼应,这样写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2、再一次品读课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五、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六、作业 1、摘抄文中的确四字词语并仿写这样的词语。 如 :栩栩如生、( )( )( )( )( )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找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2)摹写句子: 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仿佛_ 。板书设计:2* 丝绸之路友谊交流丝绸之路(东西方) 经济交流 伟大之路文化交流教学反思: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