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陵二中2010201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单元测试
精品文档
江陵二中2010-201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单元测试(10)
(选修一,第4-6单元)
1.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
A.克服危机维护统治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使人民生活富裕 D.增加政府收入
2. 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3.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4.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6.北宋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利大于弊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障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强
7.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财产,逃避赋税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对此理解较为正确的是( )
A.农民安居乐业 B.家家户户都积满粮食
C.彻底改变了积贫的局面 D.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
9.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这里所说的“谗佞”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10.“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11.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12.马丁·路德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下列对其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①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②反对农民战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 ③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 ④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5.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16.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到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17.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本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18.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 ②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 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20.奥斯曼素丹统治埃及的政治措施有:①将埃及设立为行省 ②派遣总督——帕夏 ③建立近卫军 ④保留马木鲁克,并让其担任地方长官 ⑤实行包税制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18世纪末,英法侵略埃及的根本原因是
A.埃及战略地位优越 B.埃及国力衰弱
C.出于建立殖民地、拓展市场、倾销商品的需要 D.拿破仑的个人野心
22.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有:①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③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3.“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果实。”这反映了阿里改革的措施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 D.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2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A.未采取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B.改革中创办的工业以民用工业最为重要
C.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取得的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消灭了马木路克势力
D.是一次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
25.下列关于阿里改革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B.首先发展军事工业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采取官办方式
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马端临《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6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认为“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2分)举例说明这一思想在改革中的体现?(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有何特点?(2分)怎样认识这一特点?(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阿里怎样的改革思想?(2分)在梭伦、阿里、康有为等改革者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