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
渊泉小学 马 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流动的画”,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用实际行动爱护它的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9个字,会写9个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难点:理解“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 (生发言)
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
(利用谈话,让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来谈感受,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使生活积累与文本之间搭上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3、学生提问。
4、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流动的画”,一起去寻找大家的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现在请大家欣赏“流动的画”,不过这幅画不是用眼睛来欣赏,而是用“心”来欣赏。闭上眼睛,看谁看到的画最美丽。播放课文朗读。
睁开眼睛,刚才看到“流动的画”了吗?看到什么了?
多美的图画啊,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更近距离的欣赏“流动的画”。
2.自己读一读课文,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呢?(读准字音,读正确,不认识的字自己相办法解决)
3.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现在老师开考考你:出示生词,生字。(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闯过了生字生词关,相信同学们能将课文读的更好,你们有没有信心?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同桌合作读)
同桌示范读。思考:为什么这幅画是流动的画?
5.学习第一小节:
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读第一小节,思考:我和妈妈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看着屏幕读)
出示图片,教师相机板书。(强调省略号)
思考:我还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高兴地心情,将第一小节美美的读一遍。
6.学习第二小节: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赶快来读读第二小节,你就知道了。
喜欢第二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
思考:我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忽然看见——(强调破折号)
妈妈为什么夸我是个懂事的娃娃?
懂事的娃娃们,再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边读边体会“我”和“妈妈”当时的心情。
(三)延伸拓展
1.师:是呀,祖国美丽如画,我们的校园也美丽如画,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做个“懂事的娃娃”呢?当你外出旅游时,你是怎么做的?
2.学生发言
3.师小结: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用我们的双手绘出祖国更绚丽多彩的图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发挥语文学习的导向功能,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导向。)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