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精品文档在教学中探索 在探索中提高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内容摘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规范的深入理解和对科学探究的不懈追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学习成为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过程。重视探究活动的开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科学课堂是开放的,课前的准备与课后的延续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
2、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关 键 词:科学探究 激发兴趣 实验操作 提高素养科学课程标准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所以科学课上必须有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只有参与了,才能提高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目前,“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
3、堂教学质量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科学教学体会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以为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因此,要引导好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4、,教师要做到: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其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
5、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某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课中处在决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实验并没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得到落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许多实验是由教师演示了之,或者是教
6、师出示教学视频一笔带过,更有甚者是以讲解式取而代之这样的科学教学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呢。(一)教师要提高实验操作指导能力。1.明确实验目标,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为了这样的实验目的,教师应当为学生准备好适当的教学器材,控制好材料,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而打乱课堂教学。2.实验时,要严格“操作过程”。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操作的把握程度。喜欢动手做是学
7、生的特点,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盲目乱动,一动手就忘了纪律,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或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使实验失败,这就需要明确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执行。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运用各种办法明确操作过程。(1)独立设计补充式。有的学生实验较简单,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其余学生讨论补充。(2)学生操作补充式。在实验时,也可以请其中的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观看,再讨论应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印象深刻,等全体进行实验时不会犯与之相同的错误。(3)教师演示提示式。部分学生实验,其中的某
8、一步较重要,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那么就要求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注意,甚至要示范讲解来演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搭起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二)学校要加快加紧科学实验的软硬件建设。目前,由于小学科学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师资紧缺和实验仪器的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我区有些学校,还没有实现科学教师的专职化。许多科学教师身担数职,或由一些教龄短和年纪大的教师任教,科学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兼任。另外,实验器材也限制了实验教学实现的可能性。要学生能够做好实验,配备好实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但学校很难做到配备齐全的教学仪器。在教学中,器材不足的原因有这样几点:1、教学需要的科学器材较多,学校配备不全;2、在实验教学
9、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器材的耗损;3、学校经费不足。在硬件方面,学校应加大投入,配齐电教设备,以保证科学教学的现代化。另外也应配足科学实验器材,这是因为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实验器材的到位是实验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倘若这些实验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实验教学就无法正常开设,更无从谈起实验教学的质量了。同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吃透教材熟悉实验,提高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能力。科学实验是学生们认识世界,认识科学知识的最主要手段,它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实验的合作探究。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努力引导他们
10、正确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三、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日常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后,让学生各自观察,接着再让同一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随后老师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举着手高喊:“我!我!”,叫声响回响在整个教室,唯恐别人抢了先。学生甲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可站起来的学生乙竟说了与学生甲相同的发现。若同学说得不够正确,老师会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可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教室里乱作一团,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
11、听得最认真!”并指名让学生复述刚才的提问。此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在叹息声中一个个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仍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干脆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虽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却一言不发。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由此看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和说能力的培养。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表
12、达和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还会经历把信息进行整理,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深入,思维活动的水平也就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时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科学课!那么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将会开展得更健康更有
13、效。四、培养学习兴趣,让科学学习更有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教育起主要作用。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一定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参与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1.精心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就取决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
14、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2.采用实验的方法,增强学习兴趣。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全面提高科学的学习质量,做好科学实验是关键一环,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许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演示“热喷泉”的实验。在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上塞上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从
15、玻璃管上喷出,就像喷泉一样。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道理。这时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知识的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强化动手意识,提高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更能提高学习兴趣。马芯兰教师也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与轻松。因此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上“二氧化碳”一课时,让学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放在大烧杯里点燃,然后把事先制好的
16、二氧化碳沿着大烧杯壁倒下去,结果越低的蜡烛越先灭,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4.利用媒体趣味性,诱导学习兴趣。在科学教学中,电化教学可以通过声、光、图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教学地震和火山的形成这课时,首先播放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录像,把学生先带入其气氛中,使他们在没见过地震和火山时感受其情景,从而产生想了解该现象的形成原因的欲望。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学生就会发现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只要每个科学教师,从我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孩子身上做起,不断地积累和创造,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科学殿堂,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科学课质量定会提高。参考文献: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2.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试行);3.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