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市长先进事迹:人民的好市长 文章标题:市长先进事迹:人民的好市长*,1914年生于山西省*县沟南村。1936年在*成成中学求学期间,因参加进步学生活动被捕入狱。1937年经营救出狱,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历任山西牺盟会县特派员、中心区秘书、县长、太岳行署处长、专署专员等职。1949年建国后,他曾担任过*市市长、南京市市长、山西省副省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1985年6月10日因病逝世于*。在我与*工作过的老战友、老部下的交谈中,有人将*的一生概括为高尚的人品和官品。观念开放、超前创新在*的思路中,*市应该建设成布达佩斯那样的格局:多瑙河穿城而过,河的一
2、边是布达,另一边是佩斯。这个城市相当美,被称为多瑙河明珠。现在*市城市建设的整体格局基本上维持了他的这个思路:东西线以迎泽大街为中轴,南北以汾河为中心。整个城市的骨架就是1954年规划中形成的。这个规划是成功的,受到当时国务院的表扬。50年过去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市第一期总体规划仍然是个先进的规划在旧城的西城墙外修建一条新马路(现称新建路),路西集中搞民居建筑,路东建成绿化带和城西水系。城西水系指从城北将汾河水经黑龙潭(今龙潭公园)、饮马河和西海子引进市区内,汇至迎泽公园(市区中心),然后又将河水从迎泽公园引入汾河。整个水系形成一条既穿城而过又环城而行的自然水源的水系统。*常讲一句话,规划
3、就是法。遗憾的是,这个规划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了。文革中接管城市的负责人硬说搞成花园城市,是资产阶级的建筑思想,于是就在新建路东面盖了几幢楼房。这一盖就不可收拾了,一幢一幢的建筑物逐年多起来。结果,原规划的绿化带和城西水系被改变了。可惜、可叹啊! *曾经讲过:城市建设上的错误是人类最难改正的错误之一。在城市规划上,要有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后悔的思想。据*的秘书回忆,1983年6月,*在城乡建设上发表文章,对此讲得很深刻,很有见地。文中还针对城市建设中诸多问题,如城市的计划体制和投资体制方面的问题,明确指出为什么经常有拉锁马路?为什么投资和建设不同步?一个是实力问题,一个是观念问题。*在任期
4、间,*市在诸多方面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当时市内开通电车的,除了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外,*是中等城市中的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现在不稀罕,那时可是稀少的很;能容纳五千人的湖滨会堂,以花钱少、效率高而闻名;特别是路宽66米的迎泽大街的建设,更是引入注目。珍视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每年大年初二、初三,*总要叫上几个懂行的人,到*晋祠文庙、兰村窦大夫寺、双塔寺这样一些文物点去视察。现在晋祠博物馆的馆藏品,无论是字画还是瓷器古玩,大部分是*当市长期间购置的。按购买文物规定,晋祠文管所主任牛树檀要先向市文化局打报告,可他不这样做,常常是直接找*,说:我要去北京,买东西。*说:可以。许多珍贵的文物就是这样买回
5、来的。当时,外出购买文物最多也就带十万元,那时候,花不多的钱能买到的珍品,比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董寿平等名人的画,现在,这些作品都价值连城了。所以,每次开馆展览,牛树檀都会由衷地说:这是老市长的功劳。*从南京(1965至1979年任南京市市长)一回到*,就提出修复双塔的问题,并批了60万人民币作为维修费用。在80年代初期,60万可以盖两三幢职工宿舍楼。有人就告状,说*市住房那么紧张,怎么能拿出60万元钱去弄双塔?对此,*耐心地解释:双塔是*的象征,又是明代的古物,如果现在不花钱去修补,一旦塌了,就无法挽回了。群众住房虽然紧张,但是作为整个*市来说,就是增加三幢楼也解决不了问题啊。告状的人
6、不服气,一直告上去,直捅到国务院。国务院把信批到文管会,文管会的领导一看告状信,说被告的这个人有远见。这下大家都知道*这个做法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有过而是有功。*保护文物的事实还有很多:*天龙山石窟、晋祠及晋祠难老泉、柳巷北口的唐槐等等,都是他一次次考察、布置周密措施保护下来的。除了这些实际保护行动,*还有个想法,在晋祠搞个东方艺术园。那个时候能有这种想法,应该说是很出格的。当时人们对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还很淡薄,可是如果那个时候不顶风保护下来、收藏起来,塌了、坏了,现在看什么? 爱才,用才,不诿过不争功*在任期间,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把市人事局的负责同志找去,并专门拨一
7、笔款项,让他带人去看望各局的工程技术人员,问寒问暖,对有困难的家庭,要送救济款。他对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亦给予充分支持,同时也对他们在工作上、技术上提出要求。*平日话不多,但与工程师们谈起来却是滔滔不绝。从上海请来的老工程师,经常和他在一起商量事情,虽然*不是专业人员,但是那些工程师在许多方面都很佩服他,敬重他。 *喜欢有才干的人,他识才、爱才、用才、惜才。在五六十年代,对解放时接管过来的旧职人员如何使用,*有他自己的见解和做法。*在充分了解这些人的情况之后,就把他们安排到适当的部门和岗位,发挥他们的专长。个别才学出众者,*敢把他安排在市长办公室
8、,成为人民的笔杆子。*对犯有错误的同志本着一用二帮的态度对待。50年代,一位局长因说了错话,被撤职分配到西山搞绿化。但*从不歧视他,每次到西山察看绿化工作总要去看看他。他很感激*,把工作搞得很好。他负责的绿化地段是西山绿化质量最好的地段之一。还有一位搞政法的领导同志,因为收了别人一双布鞋被开除党藉,一直分配不了工作。*说,这个人虽然有错误,但还是有能力的,回市政府办公厅搞调查研究工作吧。这个同志说:我就是这么个错误,开除了党籍,没有人要我,是岳市长把我收下了。文化大革命初期,华北局召开工作会议,在那次会上,*市委有位身居高位的人,借傅山画册事件向省委发难(傅山先生乃明末清初*人,著名学者、思想
9、家、名医、书画家)。此时,*已调任南京市长,他对山西找他调查的人讲:此事上边没有责任,下边也没有责任,如果错了,完全由我负责。1967年夏天,*的造反派把*从南京押解回来进行批斗。当时有一种叫拼刺刀的批斗形式,就是企图从他的口中得到一些炮弹,用以整市里各部、委、局、办的走资派。结果是,凡属工作上的问题,*全部都承揽下来。他说:没有他们的事。我是市长,他们是局长;我是市长,他们是工程师,这些方案都是我批准的。同志们有意见,给我提吧,该检讨的我检讨。在场的各部门负责人如释重负。本来剑拔弩张的气氛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由南京调回*,一次与人聊天时,有人又提起这件事,他说:
10、造反派提出的那些问题,放在部门负责人身上,就像西瓜,放在我头上,就像芝麻。我把它揽起来,就可以减轻大家的一些负担。文化大革命以后,*二次回到*,正是拨乱反正时期,百废待兴。他一项一项地去抓,特别是狠抓落实干部政策,成效显著。中国青年报某记者写了一篇文章,赞扬他六十多岁的人,又是术后病躯(文革中做过胃癌切除手术),依然勤奋工作,结果,被他压下来不让发表。联系群众,与民相融在落实政策那段时间,上访的人特别多,有些干部就怕上访,躲着上访群众。*看到这个情况,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接待室。不管谁来告状,也不管状告何事,都有专人负责接待。需要领导出面解决,直接找领导解决;不需要直接解决的,接待室就负责和下面
11、联系解决。这一下,两大院(市委和市政府)都安定下来,工作秩序也好了。一个接待室就解决了让许多人头疼的上访老大难问题。也有的群众不去办公室找,而是直接找到市委宿舍*的家里。*对秘书说:你叫他进来说嘛,他说的事我能办就给他解决,我不能办就给他说明为什么不能办,我解决不了,他还一直找我干啥?有些人就是想说说,不是来闹事的,就是想把信给到你手里,看能不能解决,他就心安了。60年代初,按规定,市委、市政府大院门口有武装人员站岗,*决定撤走市政府门口的岗哨。他认为,有些事情你看着是小事,但对老百姓就是大事。老百姓有一分奈何,他是不会找你的。 文革结束后,*二次返回*,无论谁去看他,也无论来人资格多老,职位
12、多高,只要是私人交往,他从来都是在家里设家宴款待。一位老同志说:我参加过多次,我可以断言,没有在并州饭店(*市政府的接待宾馆)请过一次客。 1985年,*去北京友谊医院治病,他严格执行规定,不带车、不许探视。因为病情恶化,医院决定让他返回*。走的时候,科室里的医生、护士都出来送行,一直送到医院门外,有的趴在救护车上掉泪:我们大小干部都见过,没有见过这样的干部,特别认真,一点特殊化都没有。本来,北京的大夫把*护送回*就完成任务了,但他们没想到岳市长在*市人民心中威望这样高。他们受了感动,一直陪到*追悼会结束才回去。 作为一市之长,*把他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市城建局总工程
13、师顾豪说:市长的职责就是抓城市建设,抓城市管理。有这个思想,有这个能力就是好市长。岳市长我投票!*去世后,原定的遗体告别只有他的亲朋好友和省、市党政机关、各局委的自愿参加者。令组织者没有想到、也未做安排的是,遗体告别大厅外不知何时,在无人通知的情况下,已经有不少市民在厅外自动排好队伍,静静地等着公家人告别完之后,好与他们心中敬重的老市长告别。这个意外让负责治丧事务的人既感动又紧张因为没有先例可依。他们一边与群众代表磋商,一边向上级领导请示,就在等待的时间,厅外的老百姓已经人传人、人告人,越集越多,队伍越排越长,马路上开始出现拥堵。请示结果,上级同意老百姓派代表进入大厅向老市长告别。遗体告别仪式
14、结束以后,街道两旁仍挤满了男女老幼,哭声一片。*去世以后,刘舒侠给李琦(曾任周恩来办公室副主任,1956年任*市委书记,后任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去了封信,信里介绍了遗体告别会上,群众自发送老市长的场面。李琦看了很感动,他拿着刘舒侠的信,让北京的朋友们看,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是,李琦认为有必要让他们看一看,说:咱们党的官员,像这种情况有多少啊?他死了以后,在老百姓、普通市民中引起的震动有多大啊! 以服务读者为中心 建设好精神文明的窗口 记陈盛光同志先进事迹 陈盛光同志是如何把一个原来排名落后的书店,推上先进行列的呢? 一、加强精神文明“硬件”建设,为读者提供一流的购书环境。 当
15、年陈盛光同志刚调任书店经理之时,阳江市新华书店只有两间狭窄的门市,经营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经营图书品种还不到3000种,根本不能满足阳江市经济发展和广大市民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买书难”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社会图书网点却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数以百计的图书流动车和数不清的街头书摊上泛滥着不少非法和有害读物,不断“围剿蚕食”主渠道的阵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了更好的了解阳江人民对知识的需求程度,94年10月1日,陈经理精心策划了阳江市首届书市。书市上那人流汹涌、选购热烈的场面,阳江人民的购书热潮以及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应,使陈盛光同志认识到:要占领市场,首先必须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16、阵地,走以网点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和科技为两翼的精神文明“硬件”建设之路。 1、网点立店,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 以网点建设为龙头,始终是陈盛光同志几年来带领阳江市新华书店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发展战略。经过多方筹资, 95年增建了阳新综合大楼、96年还兴建了相配套的大型储运仓库。97年全省排名第三位的阳江购书中心大楼落成开业,并举行了第二届阳江书市,阳江购书中心那舒适的环境,现代化的管理和设施、丰富的品种,正被阳江及粤西地区的越来越多的读者所认同和喜爱。陈盛光同志抓住购书中心的辐射功能,不但增建了下伸网点,还发展与吴川市店、阳西县店、阳春市店的连锁经营。阳江市店的八年巨变,是陈盛光同志带领全体员
17、工走以网点建设为龙头,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的结果。 2、人才旺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智力保障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迫近,图书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市店的网点增加了,规模扩 大了,如果没有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反而会背上包袱,应有的效益也发挥不出来。陈经理较早就意识到: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才是竞争致胜的法宝。他是如何培育和引进人才的呢?一是组织员工培训。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从95年起,先后有50多人参加了省举办的业务培训, 100的受培训人员取得了合格证书。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他亲自组织了各种业务培训学习班,对全店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了培训,参加受训人员100。
18、为了提高自身的颌导水平,陈盛光同志除了平时学习各有关的业务知识外,还报读了经济管理研究生。二是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1998年开始先后招入了8名大学生,专业涉及经济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财会、建筑工程等。陈经理对学有所长的知识分子非常重视,并实行大胆起用、善加培养、人尽其才的原则,充分让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目前已有7人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从而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带来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这支骨干队伍,为阳江市店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提供了智力保障。 3、科技兴店,精神文明建设的技术保障。 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向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虽
19、然企业资金周转很困难,但陈经理还是决定从97年开始投入大笔资金着手图书发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经过4年的努力,现购书中心各楼层,以及连锁店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管理,建立并实行连锁经营体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成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各种费用,实现了店社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的统一并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阳江市店借助高科技的优势,为精神文明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网点立店、人才旺店、科技兴店成为阳江市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三大法宝,也奠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基础。 二、加强精神文明的“软件”建设,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20、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陈经理非常注重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具体做法有: 1、树立为人民、为读者服务的观念。 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为读者服务则是图书发行行业职业道德的重点。书店通过完善健全各部门、各岗位的职业道德细则和岗位责任,把企业职业道德建落到实处。几年来,没发生一起投诉事件,确实说明服务读者的意识在企业员工中深入人心,收到实效。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职业道德建设的质量。 要提高职业道德建设的水平,使员工敬业、爱业、勤业,就应该让员工认识到不仅仅把职业看作一种谋生 的手段,而且是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生活方式,从而在职业生活中塑造自己的人格。
21、为此,陈经理经常从报上或其他书刊上摘下有关的文章与全体员工一起学习,培养员工高尚的人生观,认真格守职业道德做好对顾客的管理和服务。 3、突出窗口意识,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使职业道德上新台阶。 阳江购书中心的建成开业,解决了阳江人民“买书难”的问题。本着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精神,按高起点、严要求的标准,书城配备了手扶电梯、中央空调、实行计算机管理等一系列硬件;同时通过贯彻先进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从而初步实现了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来突出现代化购书中心的特色,以精神文明“窗口”的形象出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 4、开展“便民、利民、为民”活动,是职业道德的充分体现。 陈
22、盛光同志任职以来,把开展“便民、利民、为民”活动作为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来抓。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到学校、农村、部队开展书市,把知识送到基层,把提高全民的素质作为己任。送书下乡活动,仅是阳江市店职业道德的充分体现,就2000年“送书下乡”就出动50多人次,向农村文化室和山区学校捐赠图书5000册,价值28万元,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特别是当阳西边海大队遭受洪水灾害的时候,陈经理身先士卒,带领送书下乡组到边海大队举行田头书市,支援灾区人民以科学文化战胜困难,恢复生产,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阳江市店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壮大,在企业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是与拥有一个团结、协作、有力的领导
23、班子是分不开的。自陈盛光同志任职以来,十分注重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团结,一方面彼此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融洽的班子成员关系和党群关系。另一方面班子成员间实行科学的分工协作,职责明确,以减少互相推诿和因职责重叠而发生的碰撞现象,以此建立班子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关系。 陈盛光同志一如既往地认真贯彻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并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针,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解放思想,树立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把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广播电视台青年记者*在新闻战线上
24、辛勤笔耕了13个年头,先后在本台和上级广播、电视台及其他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1万多篇,其中有70多件新闻作品获评省、市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在省级新闻理论刊物发表和省、市研讨上交流论文10多篇。他年年被评为局、台先进工作者,先后13次被评为省、市台模范通讯员和全县宣传战线先进工作者,连续两年被市广播电视局和市人事局联合表彰为全市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 春蚕吐丝,是为了将锦绣生活奉献给人类;蜜峰采蜜,是为了将琼浆玉液留给人间。*在新闻战线上默默耕耘,无怨无悔。电视宣传是个十分繁忙的工作岗位,采访任务多,很少能休息双休日和节假日。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他总是安排其他记者轮班休息,自己留在台里值班。遇到
25、突发新闻,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路途远近,他闻讯即动,以连续作战的作风,出色完成新闻采访制作任务。他常常抱病坚持工作,白天采访写稿,晚上编辑制作,对重大新闻还连夜送往省、市台,加班加点不计其数。1996年7月中旬,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全境,*南部湖区的几个乡镇被淹成一片泽国,县境东临的环河堤准备爆破预分洪。灾情就是命令,*带领记者,顶狂风,冒暴雨,斗恶浪,战狂滔,日夜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采写抗洪救灾新闻。一连10多天,他自己累倒了,高烧不退,孩子又患病住院,爱人因工作忙几次打电话催他回家照看孩子,他丢不下手中的工作,打回电话委托姐姐到医院护理孩子,自己坚守在抗灾前线跟踪采访。半个多月
26、中,他一人采访制作抗灾新闻50多篇,被省、市台采用20多篇。他采写的*安全转移15万灾民一稿,当年被省广播电视学会评为好新闻二等奖。 唱响主旋律,吟颂改革潮,是广播电视记者的历史重任。*经常勉励自己:“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一定要努力唱响时代主旋律,不愧于时代,不愧于党,不愧于祖国和人民。”他与改革的脉搏一起震荡,注意从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截取闪亮的横断面,热情高歌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再现如火如荼的改革春潮。1994年,*县*乡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政府机构改革,分流机关干部50多人,这一改革举措受到原省长蒋祝平高度赞扬,他亲自写信向全省推广了*乡这一改革经验。他组织记者,深入一线艰苦采访一个
27、多星期,采制出电视专题片潮涌*,在市、县电视台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当年,这部专题片被评为全市优秀电视节目二等奖。近几年,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制步伐不断加快,*组织记者,在台里开辟企业改革纵深行专栏,对企业改革坚持跟踪采访,先后播发系统报道500多篇,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企业改制的深入发展,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多次表扬。 唱好本地戏,打好本地锣,是广播电视宣传重要的职责和永恒的主题。*组织记者精心制定广播电视宣传计划,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组织宣传战役,开展专题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宣传质量,使之在服务和促进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出了显著的作用。近几年,他先
28、后组织开展了农业现代化之路、招商引进促发展、创建金融先进县、梦泽风纪、精神文明建设巡礼等70多个选题的系列专业报道,播出专稿近5000篇,使专题宣传形成了宏大的声势,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对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招商引进的经济发展战略后,*组织记者紧紧配合县委、县政府的这一工作中心,紧锣密鼓地采访报道各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招商引进的新举措、新作法、新经验、新成果,并注意将这一宣传由项目宣传型向效益宣传型推进,从而加快了全县招商引进的步伐,提高了招商引进的质量和效益。近两年,全县先后引进项目近700项,引进资6亿多元,培植了近20亿元产值的生产能力。市委、市政府多次在*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招商引进的工作经验。 1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