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运筹提升社会管理.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768597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筹提升社会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运筹提升社会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运筹提升社会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运筹提升社会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运筹提升社会管理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陈泽伟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后,9月16日,中央综治委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了中央综治委的工作;9月28日,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10月11日、10月14日,中央综治委又连续召开专题会议,对多项具体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此前,今年2月19日至23日,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习近平、周永康等中央领导都发表了重要讲话;7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上述系列部署,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权威人士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

2、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信访和群体性事件数量仍在高位运行,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多发高发,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亟待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建设管理任务异常艰巨。在权威人士看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系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看,我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社会大局能不能继续保持和谐稳定,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把社会管理搞上去,能不能成功破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重大课题。社会管

3、理怎么管?一是要看到这是维护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任务,需攻坚克难;二是要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常抓不懈,不断完善和发展。抓紧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权威人士指出,当前首先应当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社会管理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地攻坚克难,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把社会管理提升到新的层次和水平。一是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方面,逐步使流动人口稳定下来、各得其所。通过加大统等城乡发展的力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和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促进农村富余劳

4、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工有序融入城镇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使他们在城镇安心就业、安定生活。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帮助解决好他们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加强对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下一步将积极推动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对所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服务好。二是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对于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

5、服务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教育、矫治,防止漏管失控;另一方面,要在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帮助他们解决在就业、就学、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三是搞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两新组织”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之一,也是社会管理服务比较缺失的地方。下一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推动建立健全党组织,努力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推动建立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对社

6、会组织,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按照分类发展、分类监管的要求,探索形成登记审批、日常监管、税务稽查、违法审查、信息披露、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各环节信息共享、工作协调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四是促进信息网络健康有序发展。当前的一个重点是,提高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努力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地挤压谣言传播空间,及时回应群众的重大关切。五是保障公共安全。深入排查、坚决整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事故隐患、治安问题,加大对黑恶势力、暴力恐怖、“两抢一盗”、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把社会

7、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化解社会矛盾常抓不懈来自高层的判断是,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绝大多数是民生问题、利益诉求,涉及的基本上都是普通群众。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分析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普遍有了很大改善。同时要看到,我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前所未有、承担的任务也世所罕见。特别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还在拉大,贫困

8、人口和低收入群众还有相当数量,由此带来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与政治、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相互影响,短期与长期问题相互叠加,国内外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是当前需应对的考验,而更名后的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将把责任重心更多地放在缓和社会矛盾之上。据悉,对于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高层的思路和要求清晰而富有层次:首先,在思想上,要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次,在施政思路上,坚持民生优先。谋发展、搞建设都要统筹考虑好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好群众的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解决好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

9、大群众。下一阶段将拿出更多精力和财力解决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保等基本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决扭转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努力实现中央提出的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再有,在治国方略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抓紧完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落实到具体工作层面,中央的要求是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等制度,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

10、、群众利益保障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受访专家解析道,社会管理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基层基础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创造了许多工作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好经验。但基层基础工作总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管理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都与基层基础工作跟不上有很大关系。权威专家指出,“上面千条线,

11、下面一根针”。我们的思路、政策再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基础工作,落不到基层和老百姓身上,一切都是空的。中央对于这一工作已经作出部署,下一阶段,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投向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末梢,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这包括,在农村,将推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组织全覆盖,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新路子;在城市,将做实做强社区,整合社区服务管理资源,使社区更好地承担起服务管理“社会人”的责任;在已经城镇化的农村乡镇、村和外来人口多的乡镇、村,将逐步推行社区化管理体制,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

12、防止出现管理真空、服务盲区。权威人士同时表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有几个问题需要有清醒认识,其一,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但决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其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具体到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县、每个乡、每个村,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不完全一样,中央、地方、基层等各个层面的工作也各有侧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搞一刀切,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只要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法律法规,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有利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

13、问题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不能搞劳民伤财、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其三,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总结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及时转化为政策措施,适时上升为制度规范。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14、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

15、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

16、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