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AV系列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维护检修规程培训讲学.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767644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AV系列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维护检修规程培训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AV系列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维护检修规程培训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AV系列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维护检修规程培训讲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AV系列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维护检修规程培训讲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AV系列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维护检修规程培训讲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AV系列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维护检修规程精品文档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3 一般规定3.1 检修前的检查3.1.1 检查机组与外部系统水、电、汽,风、介质的吹扫、排凝、隔断情况,应安全可靠。3.1.2 检修现场应符合HSE标准,检修前应办好作业票。3.2 拆卸3.2.1 机组拆卸应按拆卸程序进行。3.2.2 拆卸时使用的工具应不会对零部件产生损伤,严禁用硬质工具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敲击。3.2.3 对锈死的零件或组合件应用松动剂浸透,再行拆卸。对过盈配合的零部件应使用专用工具。3.2.4 零部件拆装前应作好标记。3.3 吊装3.3.1 起吊前,检查吊耳、绳索应符合要求。3.3.2 吊装时,

2、不应将钢丝绳、索具直接绑扎在加工面上,绑扎部位应有衬垫或将绳索用软材料包裹。3.3.3 起吊转子时,必须使用专用吊具。起吊过程中,要保持转子的轴向水平,严禁发生晃动、摩擦及撞击。3.3.4 吊装作业执行SH/T 35151990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3.4 吹扫和清洗 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并用压缩风吹干,清扫后的零部件表面应清洁、无锈垢、无杂物粘附。3.5 零部件保管 对零部件应分类成套保管,防止丢失。对重要零部件的加工面和大部件应有防锈蚀、防止碰伤的措施,对转子应有防止变形的措施。3.6 组装3.6.1 机器组装应按组装程序进行。3.6.2 机器在封闭前必须仔细检查和清理,其内部不得

3、有任何异物。3.7 记录 应使用规定的记录表,按要求认真填写拆检值和组装值,做到数据齐全,准确、字迹工整。记录各零部件的检查、修复和更换情况。 4 变速器检修4.1 拆装程序 拆卸程序见图1,组装程序与图1相反。4.2 检查项目、内容和质量要求4.2.1 转子 4.2.1.1 检查转子应无锈蚀、损伤和裂纹。4.2.1.2 轴颈圆度、圆柱度允许偏差为0.02mm,根据轴颈磨损情况,酌情考虑采用适当方法进行修复。4.2.1.3 转子圆跳动测量部位见图2,允许跳动值应符合表3的要求。4.2.2 齿轮箱体4.2.2.1 各配合表面应无缺陷、损伤,水平剖分面应接触严密。4.2.2.2 油箱、油孔、油道清

4、洗后应无杂质,油路畅通无阻。4.2.2.3 内表面涂层应无起皮脱落现象。4.2.2.4 齿轮箱体应灌煤油试漏,注入高度不低于回油孔上缘,经24h无渗漏为合格。4.2.2.5 各连接螺栓质量应符合要求,数量应齐全。4.2.3 径向轴承 4.2.3.1 外观检查轴承衬应无损伤、裂纹、夹渣、空洞和重皮等缺陷。4.2.3.2 将轴承浸入煤油30min,涂白粉(或用渗透探伤或磁粉探伤法)检查轴承衬应无脱壳现象。4.2.3.3 更换轴承衬时,检查轴承衬背与座孔的接触面积应达50以上。4.2.3.4 检查轴承衬与轴颈的接触应良好。4.2.3.5 轴承间隙应符合表4的要求。4.2.3.6 检查轴承衬背过盈量应

5、为0.020.04mm。4.2.4 止推轴承4.2.4.1 检查轴承衬应无裂纹、夹渣、空洞和重皮等缺陷。4.2.4.2 将轴承浸入煤油中30min,涂白粉(或用渗透探伤或磁粉探伤法)检查轴承衬应无脱壳现象。4.2.4.3 检查止推瓦块厚度应均匀一致,用着色法检查止推瓦块与止推盘的接触面积应达70以上。4.2.4.4 止推间隙为0.250.34mm。4.2.5 油封4.2.5.1 检查油封应牢固,无裂纹、卷曲、歪斜等缺陷。4.2.5.2 水平剖分面应不错口,间隙不大于0.08mm。4.2.5.3 油封间隙测量部位见图3,间隙应符合表5的要求。4.2.6 齿轮4.2.6.1 检查轮齿不得有毛刺、裂

6、纹、断裂等缺陷。4.2.6.2 齿轮啮合侧间隙测量部位见图4,侧间隙应符合表6的要求。 见SHS 020072004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4.2.6.3 检查齿的工作面啮合斑迹,沿齿高方向应达70,且分布于啮合线两侧。齿宽方向,正啮合应达50,反啮合应达80,见图5。啮合斑迹应用透明胶纸贴印记录。4.2.6.4 如啮合斑迹不合格,可用轴承衬调整垫片进行调整。当松动底座与箱体连接螺栓,或移动箱体及更换垫片时,必须重做斑迹检查。 4.2.7 电动盘车器4.2.7.1 每23年拆卸一次,清洗检查各齿轮、蜗轮、蜗杆,不得有裂纹、毛刺等。4.2.7.2 弹簧弹力应符合要求,滚动轴承转动灵活,滑动

7、杆各滑动表面无损伤,滑动自如。4.2.7.3 传动螺旋齿轮应能正常结合(可送电状态)和脱开(自锁状态)。4.2.7.4 油路畅通,确保啮合、滑合、传动部位的良好润滑,密封圈应无断裂和老化现象。4.2.7.5 联轴器的轴向间隙为3mm。4.3 组装 组装程序与拆卸程序相反。5 主风机检修5.1 拆卸程序5.1.1 主风机的拆卸程序见图6,起吊程序见图7。拆卸过程中的有关要求应按照一般规定的有关条款执行。5.1.2 主风机的结构见图8。5.2 检修项目、内容和质量要求5.2.1 地脚螺栓检查地脚螺栓应完好无损,无松动。5.2.2 机壳5.2.2.1 外观 外观检查机壳应无变形、裂纹,水平剖分面应光

8、洁无损伤、划痕。5.2.2.2 导向键 a.检查横向导向键与底座接触应严密,调节垫片应无毛刺、卷边,螺钉连接应牢固,与键槽的配合间隙应为 0.0430.170mm,见图9。横向导向键顶面与机壳承载面接触局部间隙应小于0.05mm。 b.垂直导向键与机壳组装间隙应符合图10规定。 5.2.2.3 水平度 机壳剖分面的水平度见图11。纵向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05mm/m,横向水平允许偏差为0.10mm/m。5.2.2.4 支腿、底座和连接螺栓 检查支腿、底座和连接螺栓间的间隙,检查部位见图12,间隙应符合表7要求。5.2.3 转子5.2.3.1 外观 转子各轴颈、止推盘处应进行着色检查,其表面应光

9、洁无裂纹、锈蚀及麻点,其他处不应有机械损伤和缺陷。 5.2.3.2 动叶片的裂纹检验 a.一般情况下,应仔细地检查处于安装好状态的第一级、第二级、倒数一、二级动叶片的工作部分和叶片的连接部分,其余各级叶片进行目测。 b.如果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叶片全部进行裂纹检验: (1)机器不稳定工作的逆流、旋转失速; (2)叶片发生条痕; (3)流道内发现机械杂物; (4)发生腐蚀现象。 c.当机器发生喘振时,必须进行全部叶片的检验。 d.检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的检验方法有着色检验、磁粉探伤、测频法、涡流探伤。 注:(1)任何情况下,检查时应将转子从机壳中吊出来。 (2)着色时,不允许使用含有氯化

10、物的渗透剂。5.2.3.3 轴颈圆度、圆柱度 检查轴颈圆度、圆柱度允许偏差值为0.01mm。5.2.3.4 转子跳动 转子跳动检测部位见图13,允许跳动值应符合表8的要求。 见SHS 020072004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5.2.3.5 所有传感器部位(径向振动)和轴位移,其最终表面粗糙度Ra值应达到0.40.8m,这些部位的电气和机械的综合跳动值不超过下列数值: a.径向振动探头监测部位,6m; b.轴位移探头监测部位,13m。5.2.3.6 校正动平衡 动平衡精度等级按制造厂要求。如制造厂无要求,按不低于G2.5级处理。5.2.4 轴承箱5.2.4.1 各配合表面 检查各配合表面

11、应无损伤,水平剖分面接触应严密,自由间隙不应大于0.05mm。5.2.4.2 油孔、油道 油孔、油道应清洁无杂质,并应畅通无阻,连接法兰面无径向划痕。5.2.4.3 内表面涂料 检查内表面涂料应无起皮和脱离现象,否则应彻底清除后重涂。5.2.4.4 试漏 机器正常运转时,轴承箱部位若有油渗漏现象,检修时应做煤油渗透检查,30min无渗漏为合格。5.2.4.5 连接螺栓 检查连接螺栓应完好无损,否则应更换。5.2.5 径向轴承5.2.5.1 外观 轴承衬应无裂纹、夹渣、气孔、重皮等缺陷。5.2.5.2 轴承衬脱壳检查 对轴承进行无损探伤,检查轴承衬有无脱壳现象。5.2.5.3 轴承衬背与座孔接触

12、面积 轴承衬背与座孔应接触良好,接触面积不小75。5.2.5.4 轴承衬与轴颈接触 轴承衬与轴颈的接触状况,瓦块应在弧形中部1/3弧长部分接触,沿长度方向接触面积应大于75。5.2.5.5 轴承水平剖分面 检查轴承水平剖分面自由间隙不应大于0.05mm。5.2.5.6 轴承间隙 检查轴承间隙应符合表9要求。5.2.5.7 轴承衬背过盈量 检查轴承衬背的过盈量应为0.010.05mm。5.2.6 止推轴承5.2.6.1 外观 检查轴承衬应无裂纹、夹渣、气孔、重皮等缺陷。5.2.6.2 脱壳检查 对轴承进行无损探伤,检查轴承衬有无脱壳现象。5.2.6.3 瓦块、摆动瓦块厚度 检查止推瓦块的厚度应均

13、匀一致,厚度允许偏差为0.02mm。5.2.6.4 止推瓦块与止推盘的接触面积 止推瓦块与止推盘接触面积不少于80。5.2.6.5 组装后摆动 组装后瓦块的摆动应灵活可靠,无卡涩现象。5.2.6.6 组装后平行度 组装后检查瓦块承力面与定位环应平行,平行度允许偏差为0.02mm。5.2.6.7 调整垫片 调整轴承间隙用的调整垫片应光洁,无卷边、毛刺等缺陷。5.2.6.8 轴承接合面 检查轴承接合面自由间隙应不大于0.05mm。5.2.6.9 止推间隙 轴承的止推间隙应用垫片调整,调整后上、下两半轴承的垫片厚度应相等。用百分表测量止推间隙应符合表10要求。5.2.7 油封5.2.7.1 外观 外

14、观检查油封齿嵌装应牢固,无裂纹、卷曲、歪斜等缺陷,回油孔畅通。5.2.7.2 油封间隙 油封间隙(见图14)应符合表11要求,超过最大值时应更换。5.2.8 迷宫密封5.2.8.1 外观 密封套外观检查应无损伤,进排气孔应畅通,密封片应无裂纹、卷曲或歪斜等损伤。5.2.8.2 连接 密封套与座孔的配合应紧密、无松动,连接螺栓应锁紧防松。5.2.8.3水平剖分面 检查水平剖分面应平整,接触严密,不错口。5.2.8.4 径向和轴向间隙 密封间隙(见图15)应符合表12规定。5.2.8.5 间隙调整 密封间隙的调整可用调整密封套背部垫片或修刮密封片的方法来达到规定值。5.2.9 静叶承缸5.2.9.

15、1 检查静叶承缸应无变形、裂纹。5.2.9.2 各接合面应光洁、无锈蚀和损伤,各连接螺栓应无变形。5.2.9.3 承缸背压板和螺栓应无松动和锈蚀。5.2.10 可调静叶5.2.10.1 外观 检查静叶片应无裂纹、锈蚀、损伤、变形等缺陷。5.2.10.2 静叶密封圈、石墨轴承及静叶附件 检查静叶密封圈应无老化、断裂等损伤,若发现应更换。 检查石墨轴承磨损情况,若发现有裂纹、破碎等缺陷应更换。 石墨轴承与静叶转轴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表13要求,若超过最大值,应更换密封轴承。 见SHS 020072004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 检查静叶附件如滑块、曲柄等。防松不锈钢丝应牢固可靠。所有静叶的调节转

16、动应灵活、准确。5.2.10.3 裂纹检验 裂纹检验见本规程5.2.3.2。5.2.11 静叶栅角度测量5.2.11.1 万能角度尺应靠近叶根,并垂直于叶片轴线(见图16)。 见SHS 020072004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5.2.11.2 各级静叶栅角度应保证一级静叶栅角度值在最小开度、中间开度和最大开度时分别测量。5.2.11.3 各级静叶栅角度值应符合表14。见SHS 020072004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5.2.11.4 一级静叶栅特殊角度值与标尺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15规定。5.2.11.5 移动调节缸时应左右同步进行。5.2.12 叶片间隙5.2.12.1 动静叶

17、片顶间隙应在其最上和最下部取34片用压铅法测量,两侧间隙应在下承缸水平剖面处用塞尺逐片检测。5.2.12.2 用压铅法测叶顶间隙时,铅丝直径应比设计最大间隙值大0.5mm,将铅丝放置各叶顶弯折后,用胶布贴牢。5.2.12.3 转子吊入后严禁盘动。5.2.12.4 叶顶间隙应符合表16要求。5.2.13 调节缸和驱动环5.2.13.1 外观外观检查各接合面应光洁,无锈蚀等损伤,各连接螺栓能用手拧入。驱动环应无扭曲变形,内表面光洁,无锈蚀,外表面油漆完好,各驱动环与滑块接触良好。5.2.13.2 调节缸两侧支撑及间隙检查调节缸两侧支撑应无裂纹等缺陷,导杆无弯曲、变形。导向套与导杆的配合间隙为0.2

18、00.30mm,滑道与滑板的配合间隙为0.200.30mm。5.2.13.3 驱动环与滑块间隙测量驱动环与滑块的侧间隙(见图17)应符合表17要求。5.2.14 伺服马达5.2.14.1 拆卸顺序见图18,安装顺序与此相反。5.2.14.2 拆卸马达注意事项a.拆卸时,要按程序进行,各连接螺栓及销钉等都应拆开取下,以免损伤零部件。b.装配时,活塞杆上的定位螺钉要点铆固定。5.2.14.3 检查各连接螺栓、螺钉及销钉不应有变形,螺纹应完整无缺陷。52144 检查缸套内表面的磨损情况,活塞与缸之间的间隙应在0.060.10mm之间。5.2.14.5 检查活塞环表面不得有纵向沟纹,其圆周与缸壁用透光

19、法检查应接触良好。5.2.14.6 活塞杆的跳动值允许偏差为0.08mm,圆度允许偏差为0.04mm。5.2.14.7 橡胶密封圈应无老化及断裂现象,否则应予更换。5.2.14.8 一级静叶栅角度在中间开度时,指针应指在标尺中间位置处,传动杆锁紧螺母的外端面与传动板套筒的外端面间距A、间距环与伺服马达端盖的端面间距B见图19。应符合表18的要求。 5.2.14.9 传动杆内连接套的球型螺母应无松动。5.2.14.10 电液转换器(MOOG阀)必须在动力油系统冲洗合格后安装。5.3 组装5.3.1 组装程序 主风机的组装程序与拆卸程序相反。5.3.2 组装要求5.3.2.1 轴承组装 径向轴承和

20、止推轴承组装时,质量要求应符合本规程5.2.5及5.2.6规定。轴承衬和轴颈表面应浇上润滑油。轴承应按标记组装,对轴承的监测元件和接线应经仪表工检验后装入。5.3.2.2 静叶承缸、驱动环、调节缸的组装 a翻转下静叶承缸(见图8),调整各级静叶转轴、曲柄和滑块的轴线位于同一断面内。 b.装人各级驱动环。 c.吊装调节缸,拧紧与驱动环的连接螺栓,穿入不锈钢丝防松。 d.用专用工具将组合件纵向翻转180,水平剖分面保持水平,对正放入机壳中。 e.安装调节缸两侧支撑导杆和支撑滑板,然后拨动调节缸,使调节缸的传动板与伺服马达的传动板对正连接防松。 f.拨动调节缸使伺服马达的行程指针对正标尺中位。 组装

21、件的上半部组装除应符合下半部组装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平剖分面涂密封胶。 b.上静叶承缸下落以导杆定位。 c.盘动转子应无碰擦、偏重现象。 d.静叶承缸环槽内装入O形密封圈,且插接牢固。 e.应先拧紧与驱动环的连接螺栓,再拧紧调节缸水平剖分连接螺栓,且均应穿入不锈钢丝防松。5.3.2.3 转子吊装a.拨动调节缸,把静叶栅角度调到最小开度。 b.起吊转子时,应使用制造厂提供的专用工具。转子起吊过程中,要保证轴的水平。严禁发生碰撞。 c.转子就位后盘动转子应无碰擦、偏重现象。5.3.2.4 油封 将油封清洗干净后,进行组装。水平剖分面间隙不大于0.05mm。5.3.2.5 迷宫式

22、密封 密封片应镶嵌牢固,水平剖分面应平整,接触严密,密封套与座孔配合紧密不松动,连接螺栓拧紧后防松。5.3.2.6 机壳扣合前的质量验收 机壳扣合前应确保机壳内部所有缺陷均已处理完毕,各部间隙测量结果均在质量要求的范围内,无漏项;记录齐全、准确无误;所有零部件安装质量合格,无异物掉入。5.3.2.7 机壳扣合 机壳扣合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上机壳下落时靠导向杆定位,并应缓慢下落,不应有碰撞或卡涩。b.插入定位销后,拧紧水平剖分面的连接螺栓。c.螺纹应涂防咬合剂,紧固螺栓时应对称拧紧,螺母下面需加垫片。d.罩形螺母与螺栓内部顶间隙不应小于2mm。6 烟气轮机检修6.1 拆装程序 YL系列烟气轮机

23、的检修维护见 SHS 020102004MCL系列离心式主风机维护检修规程。E232烟气轮机的拆卸程序见图20。6.2 检修项目、内容和质量要求6.2.1 地脚螺栓与底座6.2.1.1 检查各处地脚螺栓应无松动。拉出转子组件的导轨应无锈蚀和损伤。6.2.1.2 底座完好,各处焊缝应无裂纹和开焊。6.2.1.3 进气机壳两侧支腿安装间隙应符合图21的要求。紧固螺栓和定位螺栓应无松动,紧固螺栓(7/8)的拧紧力矩为330Nm。6.2.1.4 进气机壳下部定位销与底座上的定位销孔安装间隙应符合图22的要求。销孔座套紧固螺栓和定位螺栓应无松动。紧固螺栓(3/4)拧紧力矩为280Nm。6.2.1.5 排

24、气机壳两侧支腿各部安装的间隙应符合图23的规定。螺栓和支腿平面间有0.200.25mm的间隙(图24)。 6.2.2 机壳与转子6.2.2.1 检查机壳与进气锥应无裂纹,排凝管应通畅。6.2.2.2 检查一、二级静叶片和动叶片磨损情况,动叶片应无裂纹,表面喷涂层无龟裂、脱落现象。 6.2.2.3 检查动叶片锁紧件折弯部分冲蚀情况,应无裂纹和折断现象。6.2.2.4 宏观检查轮盘、拉杆螺栓等零件有无异常情况。6.2.2.5 转子轮盘、叶片如冲蚀严重,建议在进行强度评估后,进行修复,并做动平衡。6.2.2.6 更换动叶片时,清除轮盘叶片槽中的污垢,全部位进行着色检查,并用不低于五倍的放大镜检查全部

25、叶片槽。轮盘外圆端面作金相显微检查,并拍照金相组织照片。6.2.2.7 叶片装于轮槽中时,应以手轻轻推入为宜,不允许强力推入。叶片装入轮槽中后,叶片顶部应有0.381.78mm的摆动量。 6.2.2.8 叶片安装后,应保证叶顶与导流环的间隙不小于1.14mm。6.2.2.9 锁紧件锁紧时,与轮盘端面必须贴合,折弯处不得有裂纹,锁紧件不允许第二次弯曲。6.2.2.1 0 转子装配新叶片前应对每个叶片逐个称重、编号,等重分组对称布置,转子动平衡精度等级不低于G2.5。6.2.2.11 轴颈的圆度、圆柱度允许偏差为0.01mm。6.2.2.12 转子跳动测量部位见图25,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9的要求。

26、6.2.3 轴承箱6.2.3.1 轴承箱各配合表面应清洁无锈蚀和划痕,内表面涂料完好。6.2.3.2 油孔必须清洁畅通,连接法兰面无径向划痕。6.2.3.3 轴承安装前应检查测温元件及连线,合格后安装。6.2.4 径向轴承6.2.4.1 外观检查见本规程5.2.5.1。6.2.4.2 轴承衬检查见本规程5.2.5.2。6.2.4.3 轴承衬背与轴承座孔接触面积应不小于75,油孔应对正,孔四周连续接触。6.2.4.4 轴承衬背过盈量为0.020.04mm,轴承水平剖分面自由间隙不大于0.05mm。6.2.4.5 轴承与轴颈间隙应符合表20的要求。6.2.4.6 可倾瓦各瓦块间厚度差不应大于0.0

27、2mm。装配后各瓦块能自由摆动,无卡涩现象。6.2.4.7 轴承衬与轴颈的接触状况检查见本规程5.2.5.4。6.2.5 止推轴承6.2.5.1 止推瓦块应无裂纹、夹渣、气孔、重皮等缺陷,进行无损探伤检查有无脱壳现象。6.2.5.2 止推瓦块与止推盘接触面积不小于80。6.2.5.3 止推间隙应用百分表检查,间隙为0.380.46mm。6.2.5.4 止推瓦块厚度应均匀一致,同组瓦块的厚度差不大于0.02mm,瓦块边缘应有过渡圆角。6.2.5.5 定位环承力面应光滑,各瓦块组装后应摆动灵活。6.2.6 油封、气封、汽封6.2.6.1 迷宫密封齿镶嵌应牢固,无裂纹、卷曲、歪斜等缺陷,水平剖分面间

28、隙不应大于0.05mm,且不应错口。6.2.6.2 迷宫密封套外观检查应无缺陷,进、排气孔畅通。6.2.6.3 迷宫密封套与座孔配合紧密不松动。6.2.6.4 迷宫密封的径向间隙,在垂直方向用压铅法检测,铅丝直径为径向间隙的1.52.0倍;水平方向的径向间隙用塞尺在下密封检测。6.2.6.5 密封片的轴向间隙应在止推盘紧贴主止推瓦时在下密封检查。6.2.6.6 油封、气封、汽封的间隙检查部位见图26,间隙值应符合表20的要求。6.2.6.7 环状油封在槽内应转动灵活,防转销应固定牢固,弹簧的弹力应符合技术要求。6.2.7 组装 组装程序与图20中拆卸程序相反。6.2.7.1 彻底清扫轴承箱,保

29、证油、气、汽孔必须清洁、通畅,机壳内无污垢及异物,各排凝管路必须畅通。6.2.7.2 轴承安装前检查轴瓦的测温元件及连线,合格后固定在轴瓦上。6.2.7.3 密封体上壳扣合时,水平剖分面应清洁无锈蚀和划痕,并均匀地涂抹密封胶。6.2.7.4 轴承箱测温元件连线引出后,引线孔内装上硅胶密封圈,扣合轴承箱。6.2.7.5 内排气机壳上盖扣合时,水平剖分面应均匀地涂抹一层耐温800的密封胶。螺栓应对称均匀地拧紧,拧紧力矩应符合附录A中表A2的要求。6.2.7.6 转子组装就位后向机壳推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底座导轨表面应涂抹润滑油。 b.进排气机壳内应无污垢及异物。 c.冷却蒸汽喷嘴安装方向应正

30、确,蒸汽管线及各测试孔应清洁、畅通无阻。 d轴承箱与导向板之问的紧固螺栓、定位销、调整垫片应齐全完好,调整垫片应采用整条不锈钢,厚度为0.10 0.50mm,总厚度不宜超过7mm,导向板底面及两侧应无锈蚀及损伤。 e.转子组件推人时,应间断盘车,以免损伤叶片。 f.内排气机壳各密封面应均匀涂抹耐温800的密封胶。 g.转子组件到位后应打入定位销,并对称均匀拧紧各紧固螺栓,拧紧力矩应符合附录A表A2的规定。6.2.7.7 用塞尺检查一级导流器叶顶与一级导流环的间隙,其数值为0.380.43mm(图27)。6.2.7.8 将百分表固定在转子上,检查一、二级导流环的圆跳动和全跳动,全跳动允许偏差为0

31、.20mm,圆跳动允许偏差为0.15mm(见图28)。6.2.7.9 二级导流器组件安装调整时,应首先将4个专用架固定在一、二级导流环之间,然后将每一组导流叶片分别在便于检测的位置进行试装和调整,最后再按出厂时的标记进行装配,同时盘车检查,应无刮碰现象,见表21。见SHS 020072004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6.2.7.10 转子与机壳的各部间隙应符合表21中的要求,测点见图29。6.2.7.11 一级叶轮壳体密封环支撑圈与紧固螺母的平面间隙,其数值为0.23mm(如图30)。 6.2.7.12 过渡机壳及排气机壳端盖扣合时,各密封面应均匀地涂抹一层耐温800的密封胶。机壳内各测试

32、管件连接准确可靠。 7 机组对中和联轴器检修与组装7.1 机组对中7.1.1 对中允许偏差 对中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2的规定。7.1.2 对中曲线 图31为AV4512机组的对中曲线;图32为AV50- 12机组的对中曲线;图33为AV56-13机组的对中曲线。图33见 SHS 02007-2004AV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7.2 联轴器组装7.2.1 联轴器组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7.2.1.1 联轴器零件外观检查应无锈蚀、损伤,各接合面应平整光洁;7.2.1.2 可拆卸的半联轴器与轴的过盈量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无规定时,宜选用下列过盈量(D为孔直径):a.锥孔键连接应大于或等于0.001D

33、;b.直孔键连接为0.0005D0.0007D;c.锥孔液压装配应小于0.0015D。7.2.1.3 锥孔与轴的接触面积应用着色法检查,并符合制造厂规定。无规定时,对液压装配半联轴器的锥孔,接触面积应大于85;对键连接的锥孔,接触面积应大于70;7.2.1.4 当技术文件无明确规定时,具有定位圆的联轴器,螺栓与孔的间隙不应大于0.13mm,具有定位销性能的螺栓,其与孔的配合间隙不应大于0.04mm。7.2.1.5 联轴器失效的种类及判别 a.半联轴器不容易失效,但有时其螺栓孔可能破坏变成椭圆孔,此时即认为失效不能使用; b.膜片组的膜片有裂纹或破裂即为失效。但对于低速(1500r/min以下)

34、机组,膜片组最外侧的一两片有裂纹而中间大部分未断裂亦可使用,因为出现此种现象一般不是由于膜片强度不够,而是因为机组的不对中过大造成,断一两片后挠性反而增加,而抗拉强度未降低很多; c.螺栓的失效形式表现为磨损变形或断裂。螺栓是关键元件,即使是变形亦不可使用; d.整台联轴器失效还包括振动值超过标准。7.2.2 联轴器的连接螺栓 联轴器每组螺栓应对称均匀地拆卸,必要时,对螺栓进行裂纹检验,更换螺栓、螺母时应分别做称重检验,质量允许误差为0.1g。7.2.3 刚性联轴器7.2.3.1 检查联轴器外观应无锈蚀、损伤,各接合面平整光洁。7.2.3.2 连接隔套的螺栓,其螺纹应光洁无毛刺,螺栓与孔的配合

35、间隙应不大于0.13mm,否则应更换螺栓。螺母拧入后若无间隙,应更换螺母。7.2.3.3 装配时,螺栓与螺母应按标记组合,螺栓最终拧紧时的伸长量应符合表23要求。7.2.3.4 隔套分别连接轴流机端和变速器端后,各部位圆跳动允许偏差为0.02mm,同时连接轴流机和变速器时,各部位圆跳动允许偏差为0.02mm,检查部位见图34。7.2.3.5 隔套连接后,安装其护罩,两端法兰用耐油橡胶石棉垫片密封。7.2.4齿式联轴器7.2.4.1 检查齿式联轴器O形密封圈应无老化和损伤,否则应更换。7.2.4.2 检查锁紧垫片的损伤情况,若失效则应更换。7.2.4.3 检查齿的磨损情况,并查看润滑油的清洁情况

36、。若齿的磨损造成振动时,应更换联轴器,更换时应校正动平衡。7.2.4.4 轮毂的径向允许跳动值为0.02mm。7.2.4.5 隔套的轴向位移为2.53.0mm。7.2.4.6 组装时应按标记进行。7.2.4.7 齿式联轴器连接螺栓的拧紧力矩应符合附录A中表A4的要求。7.2.5 挠性联轴器7.2.5.1 宏观检查膜片应无可见裂纹,变形等损伤。7.2.5.2 检测螺栓与孔的配合间隙不应大于0.04mm,否则应更换螺栓。7.2.5.3 隔套起吊时应保持轴向水平、受力均匀,防止变形。7.2.5.4 隔套的拉伸量为2.02.5mm。7.2.5.5 组装后挠性件无可见变形。7.2.5.6 连接螺栓的拧紧

37、力矩应符合附录A中表A3的要求。7.2.6 联轴器组装后如有元件损坏、更换,必要时应做动平衡校验,精度等级为G1.6。8 附属设备检修8.1 润滑油箱、动力油箱和高位油箱8.1.1 检查各油箱不应有渗漏,油箱内的保护涂料应无起皮和脱落,否则应全面除掉后重新涂刷。8.1.2 应对各油箱、滤网、液位计等进行彻底清扫,保证清洁无物。8.2 油冷却器8.2.1 检查油冷却器的连接螺栓应无松动或脱落。8.2.2 解体检查并用净化空气吹扫,若发现内筒壁或列管锈蚀,污垢较严重,应先脱脂,后进行化学清洗。8.2.3 组装前要对油冷却器进口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为油冷却器最高工作压力的1.25倍。8.2.4 检

38、查换向阀应灵活、严密,指示标记明显、无误。8.3 油过滤器8.3.1 检查油过滤器滤芯应无抽丝开裂和孔洞等缺陷,否则应更换。8.3.2 各密封圈应完好无损,连接螺栓无变形等缺陷,否则应更换。8.3.3 检查切换阀应灵活好用,无泄漏。8.4 蓄能器 在系统的最高压力下,用肥皂水检查蓄能器的各个接头应无泄漏。在工作压力下,对蓄能器皮囊进行充氮气试验,保压30min。8.5空气过滤器8.5.1 检查空气过滤器的零部件应完好无损。8.5.2 箱体各结合面不应漏气,密封垫片如有损坏应更换。8.5.3 检查滤料滚筒、变速器和电动机连接后盘动灵活,无卡涩。8.5.4 抽吸风机转动灵活,叶轮与机壳的径向、轴向间隙应符合要求。8.6 消声器8.6.1 检查消声器的所有螺栓,如有松动和脱落应予重新拧紧。8.6.2 将内部的灰尘及杂物彻底吹扫干净,消声器元件护面板及超细玻璃棉应完好无损。8.6.3 消声片的固定应牢固,必要时应更换消声片。8.7 润滑油泵(三螺杆泵) 螺杆泵检修见SHS 01016- 2004螺杆泵维护检修规程8.8 动力油泵8.8.1 清洗各运动副零件。8.8.2 检查配油盘和缸体、变量头和滑靴两对运动副的磨损情况。8.8.3 柱塞和滑靴的铆合应无松动。8.9 特殊阀门 见SHS 020192004特殊阀门维护检修规程。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