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科普类文本阅读指导的策略精品文档浅谈科普类文本阅读指导的策略 摘 要:科普类文本肩负着普及学生科普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双重责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图表、绘图、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激活语言文字,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这类文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科普类文本;图表;绘图;知识竞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52-01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一部分科普类的文章,这类文本编排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丰富选文的题材,让教材呈现多元化的特色,另一方面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习一些科普知识,开拓学
2、习阅读的视域。学习这类文本,既不能纯粹地进行科普知识的灌输,也不能脱离文体的特点上成一般的阅读课。引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要讲究阅读的策略。下面简要谈谈: 一、利用图表引导阅读学习 图表学习一般被认为是数学学科的一种策略,但是,语文阅读中也可以借鉴这种学习方式。特别是科普类的文章,分门别类地向学生介绍了很多的科普知识,利用图表进行阅读学习,让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这种学习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有了自主的空间,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比如,教学人类的“老师”一文,课文介绍了多种人类的老师,每一种介绍在结构层次上都是差不多的,教学时可以设计图标引
3、导学生阅读学习,交流讨论。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表格: 学生带着这样的表格走进课文,进行阅读学习,重点在介绍的几种人类的“老师”的特点上,进行研究,这样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学生个体完成表格的填写后,可以让他们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一下,然后在全班进行介绍。学生的交流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和内化,同时,课文表达的层次结构,也在表格阅读中清晰起来。再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导读课文: 课文就是通过火星和地球的比较来介绍火星的知识的,其中重点是对火星的介绍,而且对相同点的介绍比较多,而对于不同的地方,除了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补充。这样的导读更具
4、有开放性,也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图表导读只是一种形式,一种策略,完成图表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图表,培养学生对课文信息的概括和整理能力,以及利用图表进行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科普知识的获得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运用绘图引导阅读讲解 科普类文本中有些科普知识,可以通过绘图的形式进行呈现。绘图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形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把阅读的语言文字变成图画,并通过图画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从而理解文本,掌握科学知识。所以,教学科普类的文章时,可以把绘图引进学生的阅读学习,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自己去设计、理解和呈现。比如,教学奇
5、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课文第二段介绍了这种“网”的奇妙,是怎样的奇妙呢?你能用图画的形式把这张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画出来吗?学生对用绘画的形式画出国际互联网很感兴趣。他们结合课文的描述,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了各自富有个性化的图画,把语言文字变成了形象的图画。接着,我再让他们,对照自己的图画进行介绍。学生的表述扣住了教材,又进行了创造性地发挥。这样,看似枯燥的文字,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下,就活了起来。学生的学习情趣也浓了起来。 运用绘图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绘图本身不是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不要在绘图上用过多的时间,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了。绘图后的交流和表达,才是学习的重点,本末不能
6、倒置。 三、利用知识竞赛引导阅读学习 科普知识类文本,让学生掌握科普知识,是学习的一个重点。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到底对文中的科普知识了解多少,掌握得怎么样,如何进行考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思考。笔者以为,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知识竞赛,通过这种形式,诱发学生竞争的积极性,是一种很好的策略。竞赛试题可以是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形成,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总,自己小组的试题用以考察别的小组;还可以是教师事先出些试题,在学生阅读后进行测试。两种方式都可以,但是学生自己出题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生出题的过程,就是阅读不断深入的过程。比如,教学人类的“老师
7、”一文,为了考察学生对文中科普知识的掌握,我让学生在阅读中,每人出一道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判断题,然后在小组中汇总,每组选出四题作为小组竞赛题。等课文学完后,进行全班竞赛。学生阅读兴致很高,每个学生都认真积极出题,大部分学生出的题准确,能体现文章的重点。如:填空题:1、科学家注意研究( )、( )、( )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2、建筑师根据鸡蛋的( )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选择题:1、科学家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坦克。A、鱼儿 B、鸟儿 C、贝壳 2、( )具有“流线体”的外形。A、鱼 B、鲸 C、鸟 再如,教学神奇的克隆,我设计了“克隆知识大赛”
8、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采取抢答形式,完成几道有关克隆的知识竞赛题。如:判断题:1、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都叫克隆。( ) 2、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都可以克隆。( ) ?x择题:1996年,( )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A、美国 B、中国 C、英国 学生通过这些竞赛题,从不同方面对课文中的科普知识进行了强化和巩固,知识竞赛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检测,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学习的手段。但是,在使用中要时刻而止,不可过多过滥,否则便会冲淡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对语言文字的运用。 总之,科普类文本的学习,要在形式上进行改变,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科普文本的积极性,同时,又不能忽略语文学科的特点,也要上出语文味。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