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含答案)教学文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764855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6.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含答案)教学文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含答案)教学文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含答案)教学文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含答案)教学文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含答案)教学文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一、课前预习1、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人口变化过程呈 曲线。时 期人口变化特点原 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 ,死亡率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 ,增长速度较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 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2、人口增长模式 A“高高低”模式: 以前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死亡率有较大差别。)B“高低高”模式: 以后,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分布:从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分布在

2、 洲、 洲、 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剩余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产生一系列人口问题。C“低低低”模式: 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分布: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问题: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保障和养老压力大。举例: 、匈牙利、德国等出现负增长, 、波兰、奥地利等国人口呈零增长。二、补充知识:(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分迁出地区和迁入地区)。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

3、状况、婚育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4人口年龄构成比例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女性人口比重高,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将使人口的出生率升高;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出生率比较高,人口增长率高。5我国人口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平原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6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金字塔图、三角坐标图等7人口数量和世界人口现状:“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有6个):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尼,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利亚和墨西哥。发展

4、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及原因分析: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口增长比较快;欧洲、北美洲、大洋州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增长比较慢。8中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及人口政策: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剧增(原因分析:新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解放后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地发展,死亡率大大降低。此外受到人多力量大和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人口出生率很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大大放慢。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然净增800余万。(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目前,我国人口增长

5、正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过渡。例题: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右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60% C13% D23%基础过关读人口增长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15题。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2.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1)阶段 B.(2)阶段C.(3)阶段 D.(4)阶段3.第(4)种人口增长模式,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B.人口的老龄化 C

6、.出生率的下降 D.生活质量的下降4.有关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阶段的正确说法是( )A.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第(1)、(2)阶段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第(2)、(3)阶段C.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D.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步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5.下列各大洲中,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2005年年末佛山全市常住人口为580.03万人,出生率9.78,死亡率4.11。回答67题:6.2005年佛山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 4.67 B. 5.67 C. 5.57 D. 4.577.按

7、2005年的自然增长率计算,2006年佛山市约增加多少人( )A. 3.19万 B. 3.29万 C. 3.39万 D. 3.49万8.读下图“A、B两国中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国。如该图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B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_,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 _。请你为两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A国: , 。 B国: ,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一、课前预习1、“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 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 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 年

8、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每增长10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的“J”型增长被称为人口的 增长。2、环境的限制性 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 ,一方面人类的需求量越来越 ,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利用及愈演愈烈的 ,导致 短缺问题。森林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是环境资源。大面积的森林被毁坏后,引起 加剧, 下降, 速度加快, 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等问题。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人口合理容

9、量是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 、 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 数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首要因素是资源(成 比)、其次是科技发展水平(成 比)、还有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 比)。】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 所能容纳的 规模和 规模的大小。人口容量特点有三: 性、 性、 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 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 ,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二、补充知识1.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保护环境、资源 提高科技水平。人口的合理容量尽管是个“虚数”,但它对指定

10、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它只能定性说明。2.世界人口问题: 人口 、 资源 、 环境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这些问题当中尤其以人口问题最为突出。因此,人类必须要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3.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1、)10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变化,在从过渡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中,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从而使得有一段时期劳动人口对少儿抚养与对老年的抚养都比较低,从而形成人口机会窗口。对社会的影响:在这段时间内,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期间,其人口有如下三个特征为发展提供机遇:一是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轻,且价格比较便宜,如果就业充分,会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二是由于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较轻,使得储蓄率较高,如果资本市场健全,能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会加速经济增长;三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

12、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对于中国来说,应借鉴外国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充分利用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二是开发更多劳动密集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民族素质;四是加快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基础过关1、人口爆炸形象地反映了下列哪段时间的人口增长状况( )A.近100多年 B.近50年 C.近10年 D.近250年2、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

13、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3、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B.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环境空间大小C.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D.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不大。 4、由于中国人口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因此中国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两项基本国策是( )A.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B.计划生育和控制城市发展C.环境保护和合理珍惜每一寸土地 D.保护环境和各民族平等5、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 B.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社会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C.合理容量就

14、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D.合理容量是比较确定的,可定量估计 6、下列现象可能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人口死亡率上升 C.人口总数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7、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下,不少地区甚至低于1人/平方千米,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造成上述人口分布如此悬殊的条件是因为西部地区( )A.地域广大 B.水资源严重不足 C.缺乏资金、技术,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D.交通闭塞、联络不便8、关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资源 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步不受资

15、源的限制 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也急剧增加 D.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均资源消耗也与日俱增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1: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到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压力。材料2:下面是新中国人口增长图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 。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主要原因是_

16、。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解_ _。第三节 人口迁移一、课前预习1、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 增长和人口 增长。2、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 上的移动(行政区域的改变);是否有 的改变; 的改变(通常为一年)。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 和 。特点及流向19世纪前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流向:旧大陆( 洲,非洲、 )新大陆( 洲,大洋洲等)二战后特点:人口从 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流向: 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 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4、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5

17、、人口迁移是 力(或排斥力)(消极因素)和 力(或吸引力)(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协调的人地关系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的迁移。6、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迁移。人类总是希望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 ,自然资源比较 的地区。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的迁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7、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和经常的。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 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 率高。深圳就是一个移民城市。近几百年来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人口的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8、政治因素

18、: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 、 等。9、社会文化因素:如 、 、 等。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的地区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 政策政治中心变更战争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 土壤 淡水 矿产资源 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 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城市化家庭婚姻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社会文化因素 10、图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二、补充知识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 迁出地人口密度、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人才、劳动力的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 发展

19、;不好的影响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 的压力增加。2、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时间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 、有 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1. 到 2.山区到平原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基础过关1 2013年1月5日开幕的“第29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以“满城冰雪,欢乐天地”为主题,着力打造“满城冰雕雪塑”的城市冰雪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到“冰城”,这种人口空间移动方式属于()A人口流动 B国

20、际人口迁移C国内人口迁移 D区际人口迁移2 下列人口迁移现象属于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引起的是()农业社会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攀枝花等城市形成过程中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部分四川芦山地震灾民异地安置利比亚难民逃往意大利A B C D下表为“某年份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据此完成34题。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3 表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A城市到农村 B城市到城市C中西部到沿海 D农村到农村4 表中人口跨省

21、空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C资源条件 D自然灾害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5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6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7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省市人口数量在全国的位次变化表。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省市人口数量位次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省、直辖市广东山东河南四川安徽第五次位次32149第六次位次12348A.安徽省位次变化主要是死亡率上升快B河南

22、省位次变化主要是出生率的变化C山东省、四川省位次变化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同D广东省位次变化主要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课前预习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财富和 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 文化现象。 2、结合书本知识,填写下表(发展中国家和和发达国家婚俗文化对比) 影响文化差异现象对出生率影响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婚俗初婚年龄大小 婚,生育时间延 婚 育,甚至 婚 育出生率 出生率 婚姻稳定程度出生率 出生率 宗教影响为扩大势力,一般 人口增长 出生率3、结合书本知识,填写下表(中国文化与人口) 变化人口文化逐渐革

23、除的陋习(过去)发扬光大的文化(现在)积极意义婚俗制度早婚早育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生育只生一个降低人口出生率职业选择重仕轻民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口流动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一、课前预习1、城市是 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 关系。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 的、 的和 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 关系。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般有自然区位(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区位(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

24、、旅游等)。3、城市用地可划分为: 用地、 用地、 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绿化用地、建筑用地、农业用地。城市土地利用可以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 4、中心商务区(CBD):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其 业、 、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 十分发达。地租最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交汇处,通达程度高。 5、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模式、 模式、 模式。 6、中心地理论: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W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率先提出。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 等级、 、 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

25、各种 和 的地方。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 和 的作用的范围。门槛人口: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 或服务 。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理论观点: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 的中心地。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 比。城镇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广,彼此相距远,高级商品越多;城镇级别越低,服务范围越小,高级商品越少。二、补充知识1、城市分布与地形、地质条件关系密切,如我国的大城市多分布在_地区,这是因为_ _。河流为城市提供的功能:_ 、 _。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大多数分布在_的地区。2、自然资源为基础形成的城市 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 ,美

26、国的匹兹堡,我国 、 、抚顺等。以石油为基础的英国的 ,我国的 、玉门、克拉玛依等。以铁矿为基础的我国的 、包头、攀枝花等。以金矿开采为基础的南非的 等。3、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形成的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 、 、 、 等。 宗教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 、 、拉萨等。科技城市 、牛津、剑桥、 ;旅游城市 、黄山、张家界。4、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类型 状块 状 状 分布地区 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沿此延伸地形的崎岖不平的 举例我国的北京、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重庆图示成都城市形态图兰州城市形态图重庆城市形态图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影响城市内

27、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I.交通便捷程度。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地租功能区市中心最贵商业中心用地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汇处较贵外围商业用地城市外环路与公路干线两侧较低住宅用地城市边缘低工业用地ABC商业住宅工业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与市中心的距离地租水平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II.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用地要求占地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占地 ,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 。

28、因而位于距市中心最近的A区,在A区商业支付的租金最高较 。因而位于距市中心较近的B区,介于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 较 。在距市中心最远C区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主要特征多位于 、交通干线的两侧。大城市一般存在中心商务区(CBD),建筑高大密集在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 %到 %。靠近 、 、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其他因素I.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II.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III.种族聚居区的

29、形成 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IV.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基础过关读“某地区域分布图”,完成12题。1 该地区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2 最早发展成城市的是()A B C D3 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和政治中心兴起的一组是()A拉萨、攀枝花、华盛顿B耶路撒冷、阿伯丁、十堰C伊斯兰堡、大庆、巴西利亚D麦加、宝鸡、堪培拉下图为“某地1965年

30、和2010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45题。4 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C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5 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影响最小的是()AA城 BD城 CE城 DF城下图为“我国19902010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 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7 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B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区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课前预习1、城市化又叫 ,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 上

31、集聚、 地区转变为 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在城市化过程中, 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 向 逐渐转移;城市用地 不断扩大。其中,城市化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 的比重。 3、城市化的意义: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可以创造较多的 机会,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差距;城市是区域中心,城市化可以有效带动广大 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4、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 ,反之就越低。城市发展与 进程的关系犹为密切,在多数城市, 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城市的兴起为第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经济繁荣的城市, 业相对发达。 二、补充知识

32、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 ”形曲线。2、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地区起步时间二战前速度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原因发达国家相适应后期工业化开始早;社会经济发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不相适应中期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乡差距大发达国家城市化: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经推进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75%以上,(英国90%以上,德国85%以上,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均在7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的特大城市由于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地价昂贵、住房紧张等因素;郊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

33、美等原因,先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所以在城市周边出现了卫星城和工业园。一些城市如伦敦人口出现了“钟摆式”流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40%):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虚假城市化:即城市发展水平明显超过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在南美洲突出。 滞后城市化:即城市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印尼。3、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特点我国城市化起步较 ,目前城市化水平也不 ,但是城市化发展速度 。我国现在的城市化水平约为43%,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必须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求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相协调,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基础过关1 城市化过程的主要

34、表现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城市人口文化水平提高劳动力从第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A BC D2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下面图甲、图乙是某城市19662006年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 从图甲到图乙反映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城市总人口增加C城市占地规模扩大

35、D城市道路网密集4 影响图乙中大型批发市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C服务最优 D环境最优5 宝鸡市轿车销售商店的区位较宜选择在()A城市中心商务区B接近消费者的居民区C市区商业街D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下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读图完成67题。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A时期 B时期C时期 D时期7 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前预习1、城市是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改造最深刻的地方。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如 、 、 、下垫面状况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2、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 用地逐步演化为 用地;改变了居民的 方式;传统的 社会逐步演化为 社会。 3、城市化产生的主要问题:城市环境污染: 污染; 污染; 污染; 污染等。4、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 功能显著增强;有更多的 人口进入大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 ;控制 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 ” ;强调 ,注重构建和谐的 环境;城市经济逐步成为 的主导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