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Y一6D673提要本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综述部分,这部分比较全面地概述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二)自从刊布以来的研究情况。 这部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文字考释(关键字、疑难字、 假借字等)、作者和篇题、简序和编联、与典籍的关系、上博 简的价值等。第二部分是容成氏集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一、二)集释的一部分),所录文章以文字考释为主。在 每一条目中,各家的说法,按照发表时间先后为序。各家说 法的后面是本人的按语。素受佯奢、导师同麓彝全文公撵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Abstr征ctThe dissertation is made up
2、 of two setionsThe nrst pan i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二), Which coparatiVely entirely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I冼“ Bambooscripts of Warrig States in Shanghai Museum abouttheir study since they were pubshed Th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inchldes connotation(interpreta“on) of ancient chinese
3、characters(key words,difncult words,characters adopted to represent homophones and so on),the author and thetopics of the artieIes,the sequences of bambooscipts and the compiIa“on,the rela“ons between The C拖“Bambooscripts of Warring States in Shaghai Museum and the documentsThe second part is compre
4、hensive expIanations of, Which is only one sec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xplannations of Philogic interpntation is the most imponant sec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expIana“ons thatgatberedAboutthe arrangements of each item,we Iisted eVery schoIarssatatements according to timeBeside ch schIrs interpret
5、a“on is my comment3第一部分上博简(一、二)研究综述近80年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题为最近二三十年间中国新发见之 学问的讲演中预言:“简牍研究将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古来新学问起, 大都由于新发见。”百余年繁荣的学术史无不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前 瞻性。甲骨卜辞从发现到现在,由于大批学者介入,成果卓著,而今除了对 之加以整理和修修补补外,诸方面研究己显沉寂。金文方面,因为偶有铸 件面世,其研究也断断续续。唯有战国文字,可谓异军突起,一枝独秀。 地不爱宝,这些“地下图书馆”的珍品,一旦拥有“出头之日”,便立刻赢 得世人垂青,不论是盗墓贼的猎物,还是考古者有计划、有组织挖掘的收
6、 获,尽是熠熠生辉。尤其是楚文字,可谓后来居上。如果说郭店楚简整理 出版将战国文字研究掀起一阵热潮,那么上博竹简的整理发行则把这个热 潮推向高峰,而且还将持续数年!此无疑为学术界不朽之盛事。1994年春,香港文物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战国楚文字竹简。以马承源先 生为首之上博人闻讯而起,他们先后斥资收购并接受捐赠共得完整及残缺 竹简1200余枚,使得国宝免于流失。这批竹简字数在350左右,最长的竹简有571厘米,最短的有246 厘米。竹简涉及到80多种(部)先秦战国的古籍,内容包括儒家、道家、 兵家、杂家等,涵盖哲学、文学、历史、政论等诸多方面。其中多数古籍 为佚书,个别见于今本,如缁衣、易经、孔子闲
7、屠等,但传本不 同。根据竹简尺寸、编绳、字体、内容等各方面分类排定,保留在竹简上 的80多种(部)古籍的主要篇名有子羔、孔子闲居、彭祖、乐札、曾子、武王践阼、赋、子路、互先、曹沫之陈、夫子答史 留问、四帝二王、曾子立孝、颜渊、乐书h书等。上海战国 竹简,填补了先秦文献的空白,破译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千古之谜”。(朱 渊清关注“上博简”简帛网站,02,06,08)。这批竹简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可想而知。应学术界的强烈要求,上博馆拟于近年每年陆续整理、出版所购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二)(以下简称上博简(一、二) 简介。上博简(一)。马承源主编,于21年1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 2001
8、年12月11日在上海正式发行。第一册包含孔子诗论、缁衣和性情论三篇文章,分别以“图 版”和“释文考释”形式刊出。图版凡三种:缩小的排序图版、每简放大 365倍的彩色图版,以及释文前所附的原大黑白图版。孔子诗论现存简29支(完简1支),约1006字。内容可分四类: 第一类“不见评论诗的具体内容,只是概论颂、大雅、小雅、国 风”。第二类“是论各篇诗的具体内容,通常是就固定的数篇诗为一组, 一论再论或多次论述”。第三类“为单简上篇名纯粹是国风的”。第四 类“是单支简文属于国风、大雅,国风、小雅等并存的。诗论 与另外的子羔及鲁邦大旱篇在字形、长度、简形上完全一致。整 理者认为,“子羔篇纯属子羔问孔子三
9、王者之作,鲁邦大旱 是孔子评论鲁国大旱乃是当政者刑与德的问题。而诗论则纯粹是 评论诗,三者区别很是清楚。”因此,整理者没有采取将三篇列为一卷 的主张,而是“按整理前后先发表诗论”。缁衣现存简24支(完简8支),计978字。“简文均为单面书写, 书于竹黄”,“全篇23章,均以子日起首,进一步叙述称则或故, 下引诗,再引书,文中皆称云,如诗云、书云。”“经 逐章逐字对校,上博简缁衣与郭店简缁衣在简文内容,包括章序, 所引诗、书基本相同。 郭店简缁衣共l,156字。 今本缁衣第一、第十六、第十八等三章内容,简文无”,整理者认为:“可 见文字是由汉人杜撰或按别本移入的,汉儒已作过较多的修改和补充,已
10、经不是战国时代的原貌。”性情论现存可按文意排列的竹简和支(完简7支),另有严重残损者5支,计字l,256。简长57厘米,为这批收购中最长的竹书。 本篇与郭店简的性自命出篇大体相同。但在某些段落亦互有参差。2如:郭店简的34、3s两简内容(“喜斯蹈”等旬),不见于上博简;上博简 第27,有“用心欲仁而弗苟”,郭店简则无;郭店简第67的“君子身以为 主心”,亦不见于上博:郭店简63、64两简,上博无;上博28简“言欲植 而毋流,居处欲壮而毋曼”,则不见于郭店:等等。其它尚有文句相同但次 序不同者,如郭店简59-“l。上博简(二),马承源主编,于2002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 版。本册共收文章六
11、篇,简115支,约4,OOO字:共有竹书排序彩色图版 及放大365倍彩色简文图版140页,黑白原大简影及释文考释1如页。第一篇为民之父母。共14简,397字,基本完整,保存良好。内 容大体见于礼记孔子闲居及孔子家语论礼,为孔子与子夏关 于“五至”“三无”及所谓“五起”的问对,于认识儒家道德观有重要参考 价值,后面附有三个版本的对照文字,也有助于澄清礼记及家语 的面目。第二篇题日子羔。共14简,395字,无完简。内容为孔子答子羔 问尧、舜禅让及禹、契、后稷依次为天子事,与大戴札记-五帝德及史记五帝本纪所载五帝系统不一,但有关此五位帝王的事迹,则与 通常所说不异。第三篇与子羔孔子诗论同属一编,字体
12、全同,唯内容不相隶属, 今单独列为一篇,定名日鲁邦大早。共有长短简6支,残存2明字。内 容记述鲁哀公就鲁邦大早事求教于孔子,孔子答以祭祷无助于事的问对, 以及孔子与子贡关于此事在民众中的影响的讨论。第四篇定名日从政,以竹简长短不同,又分为甲乙两篇。甲篇简 18支,519字;乙篇简6支,140字。文中提出从政者应致力于“敦五德, 固三誓,除十怨”,并作了具体解释,与论语礼记等儒家典籍的相 关说法可互相参证。为儒家政治思想方面的新资料。第五篇名为昔者君老。简4支,字lS8。四简均不能连读,缺失数 无从估计。内容大略为国君自衰老至崩逝r太子朝见过程中之礼仪规范的 有关记述。第六篇题为容成氏。共存完残
13、简53支,约2200字。内容为有关上古帝王的传说,可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讲容成氏等2l位最古的帝王; 第二部分讲帝尧以前的高辛氏;第三部分讲帝尧:第四部分讲帝舜:第五 部分讲夏禹:第六部分讲商汤;第七部分讲周文王和周武王。文中谈及禹 分九州,其州名与尚书禹贡等书所见有异。文王平九邦一事,邦名 向所未闻,汉儒不能详其说,今于此文可以得到补足。一、二两册的内容全部属于儒家作品,第三册开始则是各家内容皆有, 兹不赘述。上博馆抢购、整理、出版上博藏简,构成学术界一道亮丽的风景,此 举马上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众多传媒如文汇报(1999,01,05、 1999,01,06、1999,0l,14、20呻,0
14、8,16)、光明日报(2000,0821)、解放 日报(2001,12,08)中国文物报(200l12尼3)、简帛研究网站陆续报道。 2002年3月31至4月2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了“以上博简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为中心”的“新出简帛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后来又出版了许许多多的有关文章、专着,简帛网站上更是几乎每天都有 大量有关上博简的作品登录 (捎带提一下,“香港中文大学也收藏了少 量战国竹书,饶宗颐先生于1996和1997年发表一枚缁衣简和周易 简的图片释文以及相关的研究论文 根据1、2号简和上海博物馆藏竹书缁衣周易可以相接的情况,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竹书与上海博 物馆藏竹书很可能
15、是同源 ”)各方面的研究铺天盖地,简直令人目不暇 接。上博简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对上博简的研究是多层面的,对其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向纵深发展。为了从宏观上把握上博简研究的全面情 况及其流程,今对其研究试作综述。一、文字考释于省吾先生曾经说过“甲骨文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是文字考释是一 项基础工作。”(甲骨文字释林序3页,中华书局,1993,4)事实上, 所有古文字的研究历来都是其它研究的基础,文、史、哲等的研究无不建 立在文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战国文字的研究也不例外。李学勤先生也 说:“这说明了出土文献的研究工作最基础的还是考释文字。考释工作是工4作重心,必不可缺,不认识字是很危险的,目前
16、考释文字已经取得了许多 成果。但同时,这也反映了新出土文献实在太多了,当前对出土文献的研 究主要还处于考释文字阶段。不能正确考释文字,建立的推论恐怕很危险, 很成问题。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进一步作文字考释,认识到战国文字研 究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发展。”(李学勤先生在清华大学“新出楚简与儒学 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简帛网站02,0909)文字考释是上博简一、二两册研究的重头戏。在上博简尚未正式刊布 之前,上博馆曾经公布的数枚楚简就引起了极大关注,文字考释就已开始, 有饶宗颐(缁衣)零简(学术集林卷九,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版),黄锡全楚简续貂(简帛研究第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7、版)曾宪通周易睽)卦辞及六三爻辞新诠(中国语言学报第9 期,商务印书馆1999年6月版),李学勤论上海博物馆的一支(缁衣 简(齐鲁学刊1999年第2期)而大规模、全面性地对上博简进行 文字考释的则自然是上博简的正式出版了,当然在出版之前,以马承源先 生为首的数位原考释者已经狠下了一番苦功,公允地说,原释文绝大部分 字考释都很正确,然而,仍有一些字有待商榷。(一)、关键字的考释 成为上博简文字考释的第一热点应非“孔子”合文莫属,因为此合文的考释关系到诗论者是谁、作者、先秦诗学承传等等诸多方面, 这个合文的准确释出意义特别重要,所以学术界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关于 这个合文的论证,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
18、十七位(见(孔予诗论)集释 部分)。首推马承源(因为下面要引的学者很多,为省篇幅,一概直呼其名, 对我师长,也是如此,乞恕冒犯),他在上博简(一)孔子诗论第一 简就“释定这合文是孔子,还可以在子羔和鲁邦大旱等篇中得 到证明。子羔篇所载的内容是孔子对其弟子子羔提出的三王者之作 诸问题的问答,此篇虽不完整,但从孔子日开始的答辞出现了四次: 在这里孔子合文这个字虽与常见的字形从子从L稍微有些不同,主要是从L的写法有异。按以上辞文内容,。彰”字当然也不可能看作是孔门其它弟子之名字,只能是孔子。关于这一点,在鲁邦大旱篇中有了更进一步的证明。在第四枚简辞文中,孔子自称其名为丘。诗论、子 羔和鲁邦大早三篇中
19、孔子台文都是同一书手的笔迹和同一种写法, 实际材料已经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授诗者是孔丘。”另外作者在(诗论) 讲授者为孔子之说不可移(中华文史论丛,67辑,2002年3月)一文 中亦有详论。李学勤(再说“h子”合文,清华大学简帛讲读班第13 次研讨会,2000年11月)、裘锡圭(关于(孔子诗论)国际简帛研究 通讯,第二卷第三期2002年1月)、李零(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万 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何琳仪(沪简(诗论)选释,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3月(上博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以下 简称上;凡是以下出自该书的文章,出版社、年月、页码一概从略(页 码省略与出自简帛网站的文章一致),
20、不再一一说明);又战国文字通论 (订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等先生都有申论,其它如黄锡 全(“孔子”乎?“h子”乎?“子上”乎?简帛网站,0I0226)、 廖名春(新出楚简试论第十七章上海简诗论篇管窥)台湾古籍出有 限公司2001年5月初版)、濮茅左(关于上海战国竹简中“孔子”的认定中华文史论丛总第67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朱渊清(读 简偶识,(上)与(妒孔”字的写法(简帛网站,0l1218论相近)、 董莲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解诂(一),古籍 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3月,第2期)、范毓周(关于(文汇报)公布上 海博物馆所藏(诗论)第一枚简
21、的释文问题简帛网站,OO1210)、杨 泽生(中山大学博士论文,战国竹书研究,2002年) 都有考辨,或 释为。h子”,或释为“子上”,或释为“子卜”,或释为“子卜子”等。最 终,从字形、书法、辞例几方面可以坐实该合文为“孔子”二字合文,可 谓定论。第二个关键字是左从“lS”,右上从“叩”,右中从“文”,右下从“心” 的字。这个字的讨论也极多,据我所知,不下二十四家,主要有:(1)、读 为“离”。首推马承滚,曹峰(试析已公布的二支上海简,简帛网站, 00,12,17),黄人二(铲孔子日诗无离志乐无离情文无离言”句跋,上) 也如此释。(2)、读为“隐”。以李学勤为代表,他说:“我主张应该读为“隐
22、6藏”的“隐”。字为什么是“隐”呢?必须从文字学加以说明。“隐”这个 字,根据说文 ”(谈(诗论)“诗亡隐志”章,清华简帛研究, 第二辑,廖名春编,中国北京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二零零三年三月)、 裘锡圭(关于(孔子诗论)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楚简诗论学术研讨会, 2002年1月14日;国际简帛研究通讯,第2卷3期,2002年1月;中 国哲学,第24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刘信芳(孔子诗 论述学楚简分章释文,清华简帛研究,第二辑)何琳仪: “螃”,考释误释“坪(平)”。“坪”在战国文字中习见,与该字不同。 “堵”原篆作:壤囊上海简诗论二该字从土从雾(“旁”之籀文), 雨旁与方旁借用
23、一横笔。集韵:“螃。地畔也。”简文“螃”应读“广”。 “旁”与“黄”声系可通。国语齐语:“以方行予天下。”管子-小 匡“方”作“横”。是其左证。另外,广雅释诂二:“旁,广也。”亦 属声训。筒文“坪德”应读。广德”。“广德”见于逸周书太子器锯。其孰有广德”,老子第四十一章“广德若不足”。简文意为“广大之德”。 “螃门”应读“广门”参上文第二简“广德”。倚文意谓“诗之义理犹 如宽广之门。由此登堂入室,从而达到与贱民同乐的目的。”孔子这一平民 思想,殊为难能可贵,值得珍视(沪简(诗论)选释,上)。刘信芳: “德”前一字又见简4,请参读。将该字隶作“坪”、“螃”,或解为从土“雾” 声,尚不违原简字形要
24、以释“坪”为近是窃意以为,“平门”依其 字面理解就可以了诗论之“平门”乃贵贱平等出入之门(孔 子诗论述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以下出自本书的内容,出 舨社、年月等从略);关于上游藏楚蔗妁几点讨论意见,廖名春编新出 楚简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 2002年3月)冯时:故。平德”是谓道德和谐洽宜,中正和柔,不偏 不倚,这符合儒家的中庸标准,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其犹平门”旬乃是 对上文所言诗之所以能统该万物的譬喻。诗犹“平门”,故“平” 者当训为正;“平门”意即正门,与阳货之“正墙”用意适相反,则谓 诗之包及万事,犹如正对其门而立,故于人情世故无不
25、见及也(论“平 德”与。平门”读诗论札记之二。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一9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2002,07,2628)。冯胜君:可见,“旁”字为 广大、周遍之意。“旁德”为广大、周遍之德,与“盛德”含义相近,而又 有所区别。“螃”字又见于第四号简:日诗其犹旁门这里的“旁”, 我们怀疑应该读为“坊”坊门,是指里巷之门(读上博简(孔子诗论) 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02)。廖名春:“螃”可读为“旁” 旁德即大德,广德。义与下文“盛德”近。当隶作“螃门”。“螃”读作“旁” 训为宽广。“门”当读为“闻”“旁闻”即“广闻”犹多闻、洽闻, 指诗内容繁富,故下文有数问(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札记
26、,上)。 张桂光:考两周文字“平”字简中则以读“旁”为妥。“旁”有广大义。 第二简之“讼,旁德也”与下文之“大夏,盛德也”正好以大德与盛 德相对;第四简“(诗)其犹旁门与”之以“旁门”喻(诗)的义理之宽达, 于义也更妥帖(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文字考释,上)。许全胜: “螃”马氏隶作“坪”,此字实与“坪”字稍异,“螃”,从土旁声。“旁” 古音在并母阳部,“螃德”可读为“炳德”第四简“诗其犹螃门与” “螃门”应读为“坊门”。上古防水、御敌之具皆日坊。坊者,防也; 门,犹限盖诗“发乎情,而止乎礼仪”,犹孔子所谓“从心所欲而 不逾矩”。简云“诗其犹防门与”亦同斯旨(孔子诗论)零拾,上)。 姜广辉:猜想
27、其字可能为“重”(关于古札记,“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 会,上海,22,07佗6_28)。杨泽生:既然此字从“土”从“雾”,“雾”又 是“旁”的籀文,所以在2号简中读作“旁”是可以的,读作“广”也有 根据。但此字或许还可以读作。雾”或“滂”。“雾”为雪盛貌因此, “雾德和“盛德”意义相近。古籍中“雾”和“滂”相通。故此字又可 读“滂”。“滂”本为水广大貌因此,将2号简文“颂,滂德也”所讲 的德理解为广大之德也很合适(博士论文战国竹书研究2002年)。李 锐:此处“螃门”读为“防门”堤防当皆有门,诗论正以此喻诗与民之关系。(读上博楚简札记,上)程二行:而此所谓“平门”,即 是“便
28、门”。“平”、“便”相通唯是此“便门者,当是与“正门”相对 者,或为一般平民所出入之门,故孔子用以为比(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 关于“邦风”的二条释文,廖名春编新出楚简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孟蓬生:整 理者予友王志平先生读为“衡门”,以为即“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之 “衡门”。不论释坪门或是衡门,均很难讲通简文。“警”字,从土,旁声, 即堤坊之坊,字亦作防杜注解“防门”为“防之门”。京相瑶以“防门” 为长城之名,两说相较,似当以京相瑶说为长,今取后者(诗论)字义 疏证,廖名春编新出楚简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 清华大学思想
29、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李天虹:综合上述各种情 形,对,的形体似乎可以有两种解释:其一,墓之左形是“平”的变体平、 旁形体接近,这种变体与“旁”混同。其二。平、旁形体接近,音亦可通 (平属并母耕部,旁属并母阳部),摩也许当释作“靖”,在尊德义里 读作“平”,在诗论中究竟读作何字可进一步研究。考虑到“坪”在楚 文字中是个常见字,士、平两偏旁的相对位置与,也非常一致,而“螃”古 文字罕见,释为“平”更为可靠(上海简书文字三题,上)。曹峰: 从文意上看,“坪”应当是德的形容词。坪德也”后面的文旬从 后文的分析看,似也有中平之意。如果该字可以释为“坪”,则当视其为“平” 的假借字,作“平德”解。
30、“多言后”从字形上看,隶定无误,但意义无法 读通,当综合其余29简再作考释(试析已公布的二支上海战国楚简简 帛网站。Oo,12,17)。臧克和:王(引之)氏以为,平与辩、便古音可通。酒诰“勿辩乃司民湎于酒”,各写本传文皆注作“使”这里解释为: “颂,辩德也。”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诗论”文字,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年第3期,总第162期)。罅马承源:“魏”从谷从兔,说文所无,其它字书中也未见(上。 博简(一)。李零:“逸”,原作“钳”,这里读为“逸”。(上博楚简校 读记一)何琳仪:“豫”,考释误隶定为从谷从兔尔雅释诂:12。豫,乐也”字亦作“娱”,简文意谓“笺疏,上)。董莲池:故字实乃豫字尔雅释 诘下:。豫、宁、绥、康、柔,安也。”论中所用即此意。旬当是言邦风 的作者们都像螃门的作者一样,弛位低下,混处贱民之中却能作诗自道其安乐的心志(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