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职业教育学名词解释上课讲义.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760177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学名词解释上课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学名词解释上课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学名词解释上课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学名词解释上课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学名词解释上课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职业教育学名词解释学习好资料1毕业实习 (1)工科中专业学校生产实习的综合实际锻炼阶段。按排在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后,毕业前。(2)泛指职业技术学校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习。 2“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 3“一体化”教学理念 “一体化”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技开发等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其含义包括: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时空“一体化”和师资“一体化” 4半工半读制度 是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工厂劳动制度,即部分时间接受教育和学习,部分时间从事生

2、产劳动,体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5操作(operate0) 根据一定目的和方法进行的可控制并可重复的活动过程。由连续的肌肉动作组成,称体力操作;由一连串的表象和概念组成的,称智力操作。生产操作既包括体力操作,也包括智力操作。生产操作按是否直接实现工艺目的,可分为基本操作与辅助操作;按进行方式的性质,则可分为手工操作、机械操作和机手并动操作。机械操作虽然由机器或机器体系完成,但仍需要人力(体力和智力)加以操纵和控制。操作由若干连续动作组合,若干操作组合则可构成某一工步乃至某一道工序。操作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环节,如能使机械、机手并动和手工操作配合协调且顺序合理,可减少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

3、,提高工效。 6创业教育 就是通过教育和教学活动,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之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排除不利于其形成创业冲动的精神枷锁,并进一步促使学生由被动地选择职业向主动地创造工作岗位转变的教育过程。 7当事人中心理论(client certered? theory)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理论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他从20世纪41年代初开始用心理精神疗法研究人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咨询,50年代初提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强调主持者要关心当事人的内在世界,只有当当事人的意识与外部工作环境趋向协调而作出个人的调整时,才能作出适当的职业决策。职业问题是由于自我和在工作世界中的经历

4、只不一致而产生的。主持者应采用非指导性方法,帮助当事人增强意识,协调其自我和在工作世界中的一致性。对当事人宜采用感情的表露、具体化、开放性问题和概括等方式;心理测验用来启发当事人的自我概念。主持者不能用信息来影响当事人的感情、价值、需要和态度,而是要鼓励当事人自己去实践,如自己去获得职业信息。 8德育 德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施加影响,培养所期望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9顶岗位实习 通常指学生在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上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实习。 10定向实习 为已经确定毕业后

5、去向的学生所作的实习安排。旨在使代培生和实行与分配的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顶岗,缩短学校培训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其内容有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商定,安排在生产实习后期进行。 11动作 有机体的手、足或身体其他部位进行各种位移活动的过程.可以是意识支配的,也可以不受意识支配.一般以其在人类某一活动领域所显示的功能命名.12动作分析 对某项操作的动作成分所进行的分析。 13动作技能ACTION SKILL)人们按一定程序或技术要求使用器械的体力活动方式.分为综合技能与子技能.14动作研究 旨在探求最佳方法而对操作过程的所有动作的观察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胶片分析和PTS分析。以“工作因素法”和“方法

6、时间测量法”两个体系为主。 15发展理论(developmental theory )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理论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金兹伯格(E.Ginzberg)和萨帕(D。E。Super)。他们从20世纪和40年代初就提出了发展性职业咨询和指导的概念和原则,并进行长期的实验研究,并于50年代逐渐形成理论体系。中心论点是: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职业选择也不是个人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人们童年时期就孕育了职业选择的萌芽,随着年龄、资力、教育等因素的变化,择业心理与会发生变化。职业发展如同人的身心发展一样,可分为几个连续的不同阶段,每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

7、任务。职业指导有效,个人就能在每一阶段达到职业成熟;如果前一阶段职业发展任务不能很好完成,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成熟,导致最后在职业选择时发生障碍。金兹伯格把人的职业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3个时期。萨帕则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5个阶段。 16分段实习 技工学校的分阶段生产实习。要求和内容根据操作技能、技巧的形式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安排。一般分三个阶段(1)掌握局部动作的基本功训练阶段(2)初步掌握完整动作的综合操作阶段。(3)动作协调、完善的独立操作阶段。 17工序 生产过程中人-机工作的性质可分又相衔接的组成部分.其划分是以生产技术的特点和组成生产过程的褚因素的变化为依

8、据.在纯机械化的过程中,主要以物理性操作变化为划分依据.18工艺(INDUSTRIAL ART)1.将设计的原理应用于产品的制造与计量的方法2.用手工所从事的技艺或手艺3.有的国家如美国中学里开设的木工等科目.19工艺规程 指导工人进行生产操作的各种技术的统称,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也是工厂组织生产等的依据.分为四部分1.工艺过程卡片,2.工艺卡片3.工序卡片4.工艺守则.20工艺教育(industrial arts education) 在普通教育中设置相关科目以传授操作技术经验的教育。现代工艺教育则以使学生了解工业,认识和培养自身的职业兴趣和才能,训练基本的工作技能,养成合群、勤劳、服务等

9、品性为目的。是接受职业和技术教育的基础,主要在中学阶段进行。 21工艺流程 工业生产中,从原材料的投入到成品的产生,通过生产设备或管道,形成连续加工的工序系列集合.对象处于流动状态是它的特点,22工艺原则 指按工艺类别设置生产单位,以便集中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和同工种工人,对产品进行相同工艺加工.优点是有利于专业化管理,促使工人交流,缺点是加工线路长,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23工种 (type of work in production)列入人们经常生产活动、并按不同生产性质和操作技术划分的工作类别。划分有粗细,起程度取决于各产业部门的性质、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分工的需要。一般按工艺阶段和工序

10、性质划分。 24工作分析 亦称“方法工程”。指分析影响(制约)现行工作的各种因素,寻求改进措施或设计新的工作方法。 25国家能力标准 国家能力标准,指的是按照就业中所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就其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说明 26合作教育 (cooperative education)亦称“工读课程计划”。学校和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对学生施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方式。接受合作教育的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部分时间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教学计划由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双方制定。学校教师担任教学计划的协调人,企事业单位派一名管理人员配合

11、教师工作。 27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这是一种以生产问题、社会问题、生活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把重心放在个人与社会生存问题的设计上,强调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相关程度。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把多门学科知识及其技能围绕解决问题交织综合起来 28后进生 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那些思想品德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 29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从学校培养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组织由学生担任主角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是课程 30技能(SKILL)人们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例连续 31技能培训(skill training) 根据某种职业需要,以

12、提高受训人员技能水平为目标的训练。 32技术 (technic)为实现生产过程和非生产性质需求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的总和。其使命是全部或部分地代替人的生产职能,减轻人的劳动和提高生产率。亦指某个行业或艺术领域里所采用的技能和方法。 33技术服务 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为主的前提下,利用其技术力量为社会提供的加工、检测、维修、设计、咨询等服务工作。体现教学与生产或服务结合,发挥多种功能,通过与社会的联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亦可通过有偿服务增加一些经济收入。 34技术基础课 亦称“展业基础课”,“基础技术课”。职业技术学校中专业和技术基础理论学科的通称。是既与普通文化课又与专业课相联系的学科群。分为

13、两类。一类是研究应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基本原理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如力学、政治经济学等;另一类是概括归纳作业流程、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技术知识及资料的技术基础理论学科,如金属工艺学、制图学等。旨在为开设后续专业课和增强毕业后适应性提供较宽的理论基础。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的中等专业学校中,在工科类专业占课程总学时的30%左右;在非工科类专业占30-50%。在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的技工学校中称公共技术课,占理论课总学时40%左右。 35家庭教育 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教育活动,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劝诫、管束等。 36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14、)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7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具体说包括教师教育多元化、任职资格明确化、教育教学艺术化、专业活动自由化、劳动报酬合理化五个方面的涵义 38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其内容包括教师职业资格分类、教师职业资格条件、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定以及罚则等 39教学 教学是围绕教学目的,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 40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基本样式 41教学实习 工、农科中等专业学校生产实习之前,

15、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通常从低年级开始,在校内实习工厂或农场内进行。使学生获得生产的感性知识,初步掌握一些生产操作技能,并接受劳动纪律、安全防护、文明生产等教育。重点在于基本功训练,以教学为主,不强调完成生产任务。不宜过早、过多地把学生安排在某一工种的固定操作位置上劳动,以免导致不能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 42教育 是一切有目的培养人活动的总称。教育是以一定社会为背景,以传递人类知识和经验为手段,以培养理想的人为目的,以直接影响人性的发展为方式,是人类有意识地进行自身素质生产、再生产的实践活动。一定的社会和阶级,总是通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具有一定

16、的思想、道德、知识和能力,成为本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43教育目的 是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期望、规格及其质量等标准,通常指的是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即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44教育制度 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制度也称作教育体制,是指国家管理教育的行政组织系统、各种教育机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 45结束指导 生产实习课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在某一课日或课题结束时,教师验收学生作业,结合实例进行讲评,促使学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要领的体验。 46就业 是指生产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组合,使有生产能力的劳动者成为从事某种生产或社会服务的劳动者,进入生产过程。换言之,就

17、业实质上就是一个“人”与“职业” 的结合,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进一步实现人与职业的优化组合,提高劳动效益和生产率。 47就业准入制度 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48科技整合课程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 亦称“科技统合课程”。根据相关行业间横向衔接而编制的传授其所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课程组合。如机械、电气和自动控制专业,在制图、计算、电脑操作等知识、技能方面的横向联系十分紧密,可将这些教学内容汇编成机电与自动

18、控制统合课程。以后只需安排较短学成对学生进行专门化训练即可达到上岗要求。设计次类课程,是为适应科技的快速进步,使从业人员除具备某一行业多需的知识、技能外,同时还具备相关行业的一些知识和技能。 49课程 课程是培养人的总体设计方案,它主要回答“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为什么教”、“怎样教”、“怎样学”等问题 50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传统称为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教学文件,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编写教材、统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 51劳动合同 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52劳动

19、预备制度 是指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一种制度。 53劳作学校运动 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倡导和推动的教育改革运动,在吸取欧洲“新教育”和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精神基础上,主张建立与“书本学校”相对的劳作学校,是一种既能学习掌握初步的生产知识和技术,又能使学生的“内心”培植出对劳动的价值观念,并且形成为国家服务思想的学校。 54轮换工种 技能训练中,学生除固定学习某工种外,还适当兼学的部分工种。旨在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使学生掌握某项专工种

20、的操作技能外,还须通过轮换方式兼学其他工种的操作技能,以实现“一专多能”。 55轮换式教学 职业技术学校安排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分两种形式:(1)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定期轮流交替进行。轮换周期长短根据专业(或工种)特点和教学条件而定。如一周上理论课,一周上实习课,两周完成一次循环。长的几周或几个月轮换一次,短的几天轮换一次,甚至半天上课理论课,半天上实习课。(2)学生实习工种、工作位置或作业内容的轮换。如学生被分成数组,每组的工种不同或工作内容不同,实习一段时间后,互相调换,以保证学生有较全面的实习机会。 56模拟操作 职业技能训练中的一系列模仿性动作。进行复杂的技能训练时,为防止损伤设备,浪费

21、器材及保障人身安全等,一般先在规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模拟性练习,以掌握操作要领。如在不切削工件的情况下开动车床,练习车螺纹的各种动作。 57模拟教学(simulated teaching)职业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设计。学生在按现时复制的环境中扮演某种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如卫生学校的学生在模拟病房中扮演护士,学校护理经验。由于训练过程反映着病房实际情况的基本特征,且可人为的设置情境,让学生判断和做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不会因学生的差错导致不良后果。一般在现场教学可能发生危险,或经费太多(飞行员的训练兼有这两种因素),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如电话接

22、线技术的训练)情况下,都采用模拟教学。在实施时,通常需由模拟实验室、模拟训练器等物质手段。 58普及职业教育 (universal vocational education) 国家对一般在15岁至18岁的青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所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职业和技术教育。有的国家如苏联、美国、日本等还用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形式多样,有的普及综合技术教育,有的与继续教育相连接。普及程度视该国经济、科技、中等教育发展水平所提出的需要及所能提供的条件而定,一般是普及高中后阶段。苏联1984年把它列为普通教育学、劳动教养学和职业定向教育,加强教学的综合技术方向性和实践方向性,扩充爱职业技术教育

23、系统中培养熟练工人的工作,在对青年实施普及中等教育的同时,使他们能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后鉴于实施过程中碰到困难,1988年苏共中央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中又减弱了普通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的任务。 59普通教育职业化 普通中学教学内容发展的一种趋向。随着中等教育普及,多数高中毕业生将不升大学而就业,故普通中学的教学相应增加一些非专门化的职业基础教育内容,以加强学习与工作、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的还让学生攻读能获得某种职业资格的实用技术课程,以便他们毕业后较快地适应职业生活。实现上述转变的基本途径一是学校办工厂,将工厂的工作经验引入学校;二是厂校挂钩,让学生参加工厂的生产活动。与职业教育普通话的共同

24、发展,将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一体化。 60普通文化课 职业技术学校中挤出文学科的通称。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学科。各校根据不同培养目标的需要分别设置。旨在使学生具备基本文化素养、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后续课程以及将来深造,打下必要基础。在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的中等专业学校中,占课程总学时的30-40%。在在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的技工学校中,占理论课总学时40%左右。 61企业培训 (enterprises training)由厂矿、商店等自身主持、出资、组织,对其职工进行各种培训的总称。一般设专门培训机构。德国双重职业训练制度的组成部分。 62群集课程 (clu

25、ster course)一种为学生进入一群相关职业中就业的职业准备课程。包括职业试探和职业准备课程。包括职业试探和职业准备两部分。前者含数个职业所需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生在较大范围内试探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后者学习内容广泛,但掌握的仅是入行技能。课程安排(1)平行式:学习期间自始至终轮流学习数种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双层式:第一年学习数个职业,后两年专精于某个职业的学习。(3)金字塔式:先广后精,学生开始学习广泛的基础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逐渐缩小到学习单一行业的内容。 63人的发展 宏观上是人类的发展、演变与不断进步,微观上是个体身心的不断变化。 64人格类型理论(perso

26、nality typology theory)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理论之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J.L.Holland)创立。中心论点是:(1)在当今文化中,每个人的人格都能以其主要方面划归某一类型,每一特殊类型人格的人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工作感兴趣。(2)人们寻求能获得技能、培养智力、发展能力倾向、感到愉快的职业环境。(3)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体人格与所处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霍兰根据调查研究的材料,将人格划分为6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并列出了各类人格适宜的职业范围。进而设计了测量人格类型量表”自我指导探索“。 65认识实习 工科中等专业学

27、校生产实习的起始阶段。旨在使学生对未来工作情景有所了解,获得某些感性认识,增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为学习专业课做准备。一般安排在低年级,即学习主要专业课之前,通过参加等活动进行。 66任务分析 亦称“作业分析”。对完成某一特定工作所必需的任务(作业)进行的程序分析,其过程包括对构成任务(作业)的诸操作(动作)单元一一分析过滤,进行消除、合并、重排、简化等处理,同时改进相关因素,以获得完成任务的最佳程序和方法。属于比工作分析低一级的程序分析。 67入门指导 生产实习课开始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在某个课日或课题开始时,教师检查学生安全防护措施和工作地布置,讲授操作要领并作示范,分配实习任务等,使学生掌

28、握独立操作应遵循地规范与步骤。 68三类课程 中国职业技术学校中的课程分类。在中等专业学校中,一般分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技工学校中一般分普通课、公共技术课和专门工艺课。普通文化课和普通课是为进行专业技术教育打好基础,同时普及一定的文化知识。课程设置大致与普通高中的课程相同,但根据行业与专业或公众需要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并、增。技术基础课和公共技术课是为实现某一行业中某些专业或工种培养目标二传手必需的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术、发展有关能力打基础。专业课是学习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课程。专门工艺课是适用于特定公众的技术课。为了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三类课程有适当的比例,并在计划安排中注

29、意他们之间的衔接和配合。有些中等专业学校参照国外经验,进行课程改革。 69社会保险制度 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70社会实践理论(sociological theory) 西方职业指导理论之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学家霍林斯黑德(A.B.Holling Shead)、米勒(D.C.Miller)、福姆(W.H.Form)等开始研究作用于个人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作为理论假设,提出家庭经济背景和社会地位一方面制约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发展,一方面制约个人

30、职业选择的范围和类型,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个人职业定向、职业准备、职业尝试、职业角色确立,直至职业活动衰退这一职业社会化过程。60年代,一些社会学家和职业指导工作者基于这一理论假设,对不同社会背景的群体进行观察研究,进一步发现影响个人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有;(1)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如父母的教育水平、职业层次、经济收入、种族文化背景等;(2)家庭结构、父母期望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影响;(3)社区环境、社区经济状况和职业结构;(4)教育机会、学校组织结构、学校的价值指向和学生群体的影响。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社会学研究促进了人们对青年职业问题的认识,一些研究成果逐渐被其他职业指导理论汲

31、取。但是,作为社会学理论本身,尚未提出一个系统的,可被实践工作者所遵循的职业指导模式。 71生产见习 (1)职业技术学校生产实习的一种形式或环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后,到现场对某些工作岗位或某种工作范围进行深入观察。(2)新职工在试用期的实习。 72生产教学 苏联各级各类学校中实施生产劳动技术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产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 73生产实习 实践性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在校内实习工厂或校外生产现场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锻炼。在技工学校是主课,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机械类技工学校以校内实习工厂作为主要实习场所,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并寓思

32、想品德教育于其过程中;同时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冶金、化工、建筑类技工学校则先在校内进行基本功训练,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教学要求。在中等专业学校,通常安排在教学实习和基础课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进行,学生以见习技术员、管理员身份到校外生产现场,通过了解情况和参与实际工作,学习管理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一般又可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比毕业实习等阶段。 74生产性实习 与“消耗性实习”相对,具有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功能的实习。一般指职业技术学校给予人又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或劳务)并有经济收入的实习活动。 75生计教育(career education)一译职业前途教育。1971年美国联邦卫生、教育

33、、福利部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提出。至今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认为是一种教育观念或是一种教育计划,有人认为是一种学习经验,一种课程或是一种教学。倡导者认为是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共同努力,帮助每个人将每项劳动中所体现的价值观中,使每人均有一个得到自我满足又有利于社会的生计,从而使人人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社会也得到安定与发展。旨在改变教育与现实生活和劳动相脱节,消除普通教育与职业之间的鸿沟,使教育贯穿于人的终生,改善人们升学和就业的状况,以适应现代社会及科技进步。涉及的范围下至初等教育,上至高等教育。一般氛围生计认知、生计探索、生计准备和生计专业化等阶段。 76实践性教学 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对理论教

34、学的各种教学活动总称。包括试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的工作能力。通常在实验室、实习场所等一定的职业活动情境下进行,但作业是按专业或公众的需要设计的。教师根据不同作业、不同个体进行分类指导;学生采取学和做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质量是衡量其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计划中所展示数约为总时数的1/2z至2/3,也是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实验、实习等有关设施的完善水平,以及社会对学校实施这种教学所提供的条件和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 77实习报告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实习日记的基础上独立编写

35、的实习总结。在生产实习结束阶段,根据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选择收获最大的若干问题,如较先进的工艺、装备、管理方法等,加以系统的阐述。要求材料准确、观点鲜明、表达清楚。反映学生观察、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师评定学生生产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78实业教育 泛指实施农、工、商各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工人和中级技术人员,改善群众生活,发展国民经济。西欧各国自18世纪产业革命后,纷纷兴办工厂,为农、工、商各界培养人才的各种专门实业学校遂应时出现,一改过去学徒制教育的局面。中国自清末实行新教育制度,始有此名,各地设实业学堂,民国初期改为失业学校。 79示范操作 实践性教学中,技能训

36、练时教师的演示活动。常见于工具、器械、设备的运用和手工操作等教学。示范者对某一操作按规范要求作示范性表演,使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教育。一般过程为连续动作 80示范教学法(demonstration teaching? method)实践性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执行一套规范性的程序或动作作为有效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模仿行为。如操作示范、书写师范、体育舞蹈方面的动作示范、戏剧方面的表演示范等。教师示范有关的行为、过程和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观察,使其直观、具体的理解某种技术现象或原理,认识构成对象的各种复杂环节,并掌握操作要领。示范时,教师本身必须有精湛的动作技能和良好的示范技巧,以最有利于

37、学生接受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个别动作技能和整个行为过程。可是实际需要采用全班示范、小组示范、个别示范的不同方式。但都要安排好学生的观看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要边示范边讲解有关知识,以示范为为主;示范速度恰当,突出要领和难点,有时还需要反复。 81熟练动作(SKILLED ACTION)亦称技巧,经过反复练习获得的自动性质的动作方式.通常指技能的进一步完善.82双轨制 是一种学制类型,它把教育严格地分成两类:一类是从家庭教育或贵族小学、文法中学、大学,走向学术和社会的高层;一类是国民小学、职业或技术学校,面向工商产业就业 83脱产训练(off-the-job training ) 亦称“离职训练

38、”。受训人员完全脱离其工作岗位,接受由企事业组织安排的训练。可在企事业内外的培训机构进行。旨在更新、充实或拓宽受训人员的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84现场教学 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时间、形式上不像课堂教学固定、常依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实际情况和现场具体条件等而定。通过现场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85消耗性实习 与“生产性实习”相对。单纯为实现教学要求而不结合生产任务,需消耗能源及材料等而未获经济补偿的校内实习。优点是能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有效地组

39、织训练。 86协作教学 亦称“小队教学”或“协同教学”。由若干教师组成教学小队,共同研拟教学计划,并根据各人所长,分工合作,将学生安排于最适当的教学环境中,共同完成一项(或一班)教学任务的组织形式。基本类型有二:(1)分层负责制,由富有经验和领导才能的首席教师、一班教师、实习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组成教学小队,主要按能力和经验逐层分工负责,协作进行教学。(2)合作制,由业务水平基本相当的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教学小队。主要按各人的专长分工,教授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也听其他教师上课,做辅导工作。其主要特点是:(1)有助于发挥教师的集体力量和个人特长;(2)有助于适应师生双方的个别差异和培养学生协

40、作意识;(3)便于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助于新教师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美国兴起,随后在一些国家试行。中国在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已经采用。 87心理动力理论(psychodynamic theory)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理论之一。主要代表人有有博丁(Bordin)、纳切曼( Nachmann)和西格尔(Sigmund Freud)的个性心理分析为基础,吸取了特性因素论和以当事人为中心理论的一些概念和技术,对职业团体做大量研究,于60年代后期提出一套职业需要与指导理论。主要观点为:婴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过程与成人的智力活动和身体活动有关;成人原始的满足与儿童一样;生

41、命的前6年决定个人的需要模式;家庭压力在人的需要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职业选择取决于生命前6年中的需要;如果缺少职业信息,职业期望可能遭到挫败;在工作中会显示出一种婴儿期的冲动的升华。并认为该理论除了对那些由于文化水平和经济因素而无法自由选择的人之外,可以使用于其他所有职业都能归入代表心理氛围需要的、分属以下范围的职业群:养育的,操作的,感觉的,探究的,流动的和抑制的,显示的,有节奏的运动等。人民产生职业问题的原因有依赖性;缺乏信息;自我冲突;选择时的焦虑;对所做的选择没有把握。咨询者首先要对被咨询者产生职业问题的原因进行诊断,咨询过程采取以下三步骤;考察和限定范围;考察其作出的评论性决策;使被

42、咨询者的行为作出某些变化。通过帮助被咨询者考察其个性以及个性与职业选择的关系,从而使其在行为上作出积极的变化。 88心智技能(MENTAL SKILL)人们顺利认识特定事物,解决具体课题时的智力活动方式.处在内隐状态.89行会教育(eduication of guild) 封建社会手工业者或商人的行会培养徒工的教育。欧洲盛行于中世纪,中国盛行于明清两代。形式为学徒制。从学徒到师满即为接受职业训练的过程。一般由行会主持制定师徒合同,规定培训要求,负责技术考核和资格审定,使学徒制逐渐从私人关系转向公共性质。 90行为导向教学理念 行为导向教学是以追求学生的行为改变为教学目标,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活动,

43、在真实的工作场景环境中,使学生形成符合生产需要的行为规范 91行为理论(behavioral theory)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理论之一。一种职业发展的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克鲁布尔兹(John Krumboltz)。假定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有遗传素质和特殊能力,环境状况和事件,学习经历,工作态度和技能。它们单独来讲都不重要,而相互作用时形成了人的行为及其变化。克鲁布尔兹认为,产生职业问题的原因在于:缺乏目的而导致无决断力;不现实的期望;有众多可能的选择;缺乏自我认识或工作世界的信息。职业咨询过程根据产生问题的原因而定。如果问题产生于以前的事件,就采用逆调节的形式,例如,由于害怕作出职业决策而

44、产生焦虑,咨询者应采用系统脱敏法减少对方的焦虑。如果焦虑来自行为的后果,就要采用工具学习的方式,例如缺乏职业信息而导致无决断力,就要帮助对方发展寻找信息的技能。强调咨询就是帮助人格消除焦虑和获得决策技能,以及了解如何预防将来的困难。克鲁布尔兹进而在1973年与伯克(R.D.Baker)一起系统阐述了行为理论的八步法,以教会有职业问题的人进行决策:个人职业目标的确定;保证参与团体活动的时间,增强自我责任感;熟悉职业信息系统和评价工具;对职业信息进行收集和分类;共同使用尝试职业领域而获得的职业信息;评价职业信息,了解个人兴趣、价值、目的与职业的密切关系;对职业领域进行尝试性的决策和确定获得此职业的

45、途径;继续评价选择,看其能否满足所期望的职业目标。 92需要理论(need theory) 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理论之一。代表人物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罗欧(Anne? Roe)。她从50年代开始,采用谈话法和测量法研究杰出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个人生活史和人格特性,由此提出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为基础的职业选择理论。中心观点是:一个人早期是所受的养育方式,影响其追求的职业类型以及在所选择领域中可能达到的水平,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识别自己的需要发展中的障碍。罗欧把家庭养育方式分为:(1)情感关注型,包括溺爱型和严格型;(2)回避型,又分为拒绝型和疏忽型;(3)接受型,又分为随

46、意接受型和抚爱接受型。还详细描述了不同的养育方式所导致的不同需要,最后形成不同的职业选择及可能达到的职业水平。 93学科课程 也称为分科课程。是一种以人类各门科学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类型 94学校 是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专门教育机构,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和主体。 95学校教育制度 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简称为“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为实现教育目的提供了组织制度保证 96巡回指导 生产实习课进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师巡视各公位,了解学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或集

47、体指导,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得以正确形成,职业心理和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97养成训练(preparatory training) 为准备就业或进入新行业的人员提供的一种训练。旨在使受训人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品性。中国称“职前训练”。 98要素作业法(essential factor? task? method)实践性教学中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1868年俄国莫斯科技术学校校长戴拉.保(Della Vos)首创,故在职业技术教育史上亦称“俄罗斯法”(Ressian System)。通过对手工生产劳动过程的分析,从中抽出操作要素编成单元作业然后在与生产现场相脱离的场合按一系列要素作业进行教授。要求各种职业培训都要有相应的实习工场,备有各种工具,陈列以某些工作要素的作业方法为基础而加工成的各种单元作业样板,让学生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制作。与学徒制的个别教授相比,由于能同时教授多名学生,曾作为一种划时代的方法而引起人们注意。缺点是脱离实际生产产品。 99义务教育 是国家规定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必须接受一定年限教育的制度,是一种强迫教育,提供教育保障是政府、家长等的义务 100在职训练(inservice training) 亦称“带职训练”。受训人员不停止职务,主要利用业余时间或部分工作时间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