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军神 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情简析:通过预习,学生对故事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1916年,刘伯承率军讨伐袁世凯时,他为救一位战友不幸重弹,子弹从他的
2、头颅飞进去,右眼眶射出来,为了能继续带兵打仗,取得革命的胜利,他在手术时拒绝使用麻药,忍受了常人无法想像的痛苦。由于学生缺乏对这方面内容的了解,所以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品质。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中描写刘伯承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感受他钢铁般坚强的意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刘伯承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接收眼科手术的故事,能按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复述课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一、从课题入手,对关键句质疑1、出示课题,自由读读,说说你发现今天的课题和平时有什么不同?2、课题上多了双引号,这说明军神这个词语摘自某人说的一段话。读文找到沃
3、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语句。3、对这句话进行质疑说明:阅读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已能大致说出故事内容。抓住关键句引导质疑,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刘伯承为什么是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被称为军神?二、整体读文,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找到写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这三部分内容,并做上记号。说明: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同时,也是为按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复述课文做好铺垫。三、深入学习,体会刘伯承坚强的具体表现1、读读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这三部分内容,找找在手术的不同阶段,刘伯承各是怎么表现出他不同寻常的坚强的。1)手术前:第三节中刘伯承平静地说:先生,眼睛离
4、大脑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这句话是个重点。首先请学生查查字典,说说什么是麻醉剂?它有什么作用?其次补充资料:眼部是人神经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因而特别敏感。可以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说说当你眼里进沙子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感觉?再与文中的刘伯承坚持不用麻药,任凭医生一刀一刀割去烂肉的行为产生强烈的对比,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刘伯承的资料思考他为什么坚决不肯用麻药?仅仅是为自己考虑吗?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推进,使学生体会到刘伯承的坚强,从而对他产生敬佩的心情。2)手术时:第7节主要抓住刘伯承的表现:紧紧攥住、青筋暴起、崭新的垫单被抓破这些动词说明疼痛的程度很深,可以说是难以
5、忍受,而他仍一声不吭。3)手术后:七十二刀七十二这个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割的刀数之多,时间之长。学生可以再次联系第7节中刘伯承手术中的具体表现,再次体会无麻药手术的漫长、痛苦。2、引读这些句子3、指导读好沃克夸奖刘伯承的句子说明:这里的学习主要是抓住描写刘伯承怎么说、怎么做的语句展开的,这些句子并不是单独孤立的,而是互有联系的,教学时要把这些句子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学生对这些语句的品、读,教师的引,使学生能联系前后内容,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朗读体悟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意志。课堂教学中的资料补充必须适当、适切,应避免脱离文本,盲目补充的现象。在理解不用麻醉药意味着什么?刘伯承为什么坚持不肯用麻醉时,我根据学生对麻醉药的了解很少,对刘伯承也比较陌生的情况,补充了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麻醉药的作用、当时的战争背景和刘伯承所处的位置,拉近了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体悟人物的品质。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照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讲讲故事1、师生配合分角色读读课文,再次理清故事内容2、按照顺序复述课文说明:在对重点句子的品读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顺序进行复述。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