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开展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当下,为解决城乡间、区域间以及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目的,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特征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活动正在逐步推进。学校除了要在宿舍管理、生活保障方面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外,还要十分重视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住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住宿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关键词农村住校生心理健康教育1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1低龄寄宿造成孩子心灵情感贫乏。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母的关怀与情感的交流与抚慰是他们最需要的,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是必然的,正是这种父母与孩子的天然联系,才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可如果过早地隔断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情感
2、方面的空间成为空白,易使孩子成为性格孤僻,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贫乏儿童。1.2缺乏家长的监督,易使孩子行为出现偏差。由于远离家长的监督,寄宿生自我约束和控制力差,攀比和模仿的心理较重,易使孩子养成乱花钱、说脏话、卫生习惯较差、偷窃等行为。没有家长的约束与管理,孩子的行为容易出现偏差。1.3对寄宿制学校的不适应造成的负面影响。由于寄宿制学校严格的管理,远离父母的关爱,同时极为紧张的学习生活,较为激烈的学习、考试竞争压力等易导致孩子出现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或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自信心缺失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2消除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方法2.1以爱动
3、其心,以严导其行。对学生充满爱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前提,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关键。对于“放任型”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对他们施以“母爱”教育来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为他们创造温暖的大家庭氛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爱出发从严要求。爱要爱得广阔无私,深如父母,细如雨润。严要严而有格、有恒、有方,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实行“棍棒”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情,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成绩也要抓住时机给予肯定和表扬。在生活、学习上,校内校外都要对他们关心爱护,主动接近,平等相待,真诚友好,以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2.2从外观上改造宿舍,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4、如宿舍区的户外场地应富有变化,在活动场内,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器材,使处处充满生机活力。再如舍内环境的布置。小学生的集体宿舍往往注重整洁,却忽略了情趣。事实上,学生是有此需求的。我校高年级同学在调查中提议“改善住宿生的生活条件”、“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装扮宿舍”,说明他们不满于现状,希望把自己的宿舍变得更美更温馨,使生活在里面的人更舒心。因此,学生宿舍不要一味讲究整齐划一,在此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装扮宿舍,如在墙壁上张贴自己的书画作品、手工制品,在床头摆个布娃娃,在窗台上放上一束塑料花,在床下塞个篮球之类的,教师和宿管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但不要过于束缚学生,应让学生尽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
5、动性,“自己的宿舍自己说了算”,没准他们的童真童趣,还会给大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自己亲手打造的温馨小屋促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给学生的心情带来一片阳光!2.3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心理教育功能。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他们最看重的场所。住宿班的学生常年生活在学校里,即使不在同一宿舍,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一起吃饭,一起学习,彼此之间的了解程度要比走读班同学之间深得多。教师要抓住这一优势,着力建立一个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一方面从教师自身入手。教师应转变心态,改变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
6、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继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开导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近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学生集体入手。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学生虽然个性特征各异,但有着共同的、明确的奋斗目标,有一致的行为准则,
7、有共同的心理感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渗透心理教育,使其形成健康心理。如实行“班干民主竞选制”、“习作互评互改制”,可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让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获得成功感;开展“我型我秀”、“今天我是小老师”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克服他们的胆怯心理,使他们获得自信;组织“体验盲人”、“点击同学”、春游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宽容、谦让意识,克服任性专横、不能善待他人的心理障碍;通过“体运会”、“校园艺术节”、“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在竞争氛围中弘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耐挫心理实践证明,一个欣欣向荣的班集体里的成员大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班集体对住宿生的心理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总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是感化心灵的工作。积极、科学地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更是时代发展赋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里健康教育应倍受重视,这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创设出共同参与和支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只有对寄宿制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和引导,才能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作者单位:甘肃省瓜州县沙河回族乡河洲小学 -全文完-